中考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 .该转化系统中水可以循环使用
C .光电转换器中电能转化为光能
D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吸热过程
2.下列生活经验中,错误的是
A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所以提倡节能减排
B .利用干冰汽化时吸热降温,常用于人工降雨和制造人造云雾
C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防止中毒
D .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是因为其密度比空气大,且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和C 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具有可燃性
B .均具有导电性
C .均由碳原子构成
D .均为无色透明的固体 4.X 、Y 、Z 有如图所示的转化(“→”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则符合要求的X 、Y 、Z 依次为( )
A .2H 、2H O 、2O
B .
C 、CO 、23H CO
C .Cu 、CuO 、4CuSO
D .22H O 、2H 、2H O
5.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装置II中出现气泡,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
B.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
C.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说明碳有剩余
D.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
6.“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中包含“化学反应绿色化”,即要求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下列反应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的是()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7.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CO2 +H2O=H2CO3
B.CaCO3高温
CaO+CO2↑
C.Zn+H2SO4=ZnSO4+H2↑
D.2NaOH+H2SO4=Na2SO4+2H2O 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称量NaOH B. CO2性质检验C.添加酒精
D.制取CO2并验满
9.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描述不正确
...的是
A.清朝的碳素字画能长久保存的原因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在一定条件下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
C.CO和CO2都会导致动物死亡是因为它们具有毒性
D.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用来还原氧化铜
10.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B.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D.活性炭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11.研究人员发现在镜片之间夹入石墨烯,具有“红外夜视”能力。石墨烯可用石墨为原料来制备。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石墨烯中碳原子之间存在间隔B.石墨烯中原子仍在不断运动
C.石墨烯与石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D.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12.某气体只能
..用排水法收集(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B.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取出,再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
C.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在水下用玻璃片光滑面盖上, 取出
D.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不易(或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1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
A B C D
项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
探究质量守恒
定律
验证二氧化碳
能溶于水
证明石墨具
有导电性
A.A B.B C.C D.D
14.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
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
1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16.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
D.曲线②中b点表明反应已经结束
17.下图所示的实验组合,最终想证明的是
A.稀醋酸能使石蕊变红
B.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石蕊变红
C.CO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是H2CO3
D.二氧化碳与水会反应,且生成物能使石蕊变红
18.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B.C处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C.D处的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D.D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19.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则参加反应的碳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A.1∶1B.1∶2C.3∶8D.3∶11
20.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21.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