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6 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第1课时教案-新版
第二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光合作用认识相关动画,能够说出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2.通过进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的光合色素探究实验,结合资料分析,能够举例说出主要的光合色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2.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
三.教学方法1.分析、归纳法:通过回眸历史,分析实验,归纳总结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条件、场所、产物等,了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
2.实验探究法:通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实验,熟悉实验流程,培养严谨实验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反应场所等。
2.教师的教学准备:学生互动讨论,教师点播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实验操作,熟悉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老师:我们每天的能量来源于什么?学生:食物。
老师:那食物包括什么呢?学生:蔬菜、水果、肉、蛋……老师:总结起来就是植物类和动物类的,而动物又直接或者间接以植物为食,那么植物的能量从哪里来?大家应该听过“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为什么靠太阳呢。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回眸历史】解开光合作用之谜讲述:普利斯特莱的实验缺乏空白对照,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不强。
【问2】萨克斯的实验中,黑暗处理12h的目的是什么?叶子是绿色的,如何避免颜色干扰实验结果?讲述:黑暗处理12h即为饥饿处理,目的是消化叶片原有的有机物(淀粉)。
碘蒸气检测之前需要对叶片用酒精溶解色素进行脱色处理,从而避免干扰实验结果(蓝色)的观察。
探究二:光合色素与光能的捕获【问1】为什么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讲述:阳光中的可见光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光照到物体表面后,该物体又将这种颜色的光反射出来,就是我们所见到的颜色。
苏教版必修一 光合作用 教案
第二节光合作用高一生物备课组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总反应式。
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图解。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多媒体投影,对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分步展示,运用化学知识理解物质和能量变化,理顺所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生物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联系等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通过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的科研成果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1.学会使用图和表的形象思维方法,用抽象的生物语言,按逻辑思维顺序表达其内涵,初步掌握理解新知识的记忆方法。
2.运用化学基础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氧化还原过程的知识迁移。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点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生理过程。
[解决办法]通过读书、思考、讨论、讲述、多媒体连环图解和课堂练习,反复强化来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与条件、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解决办法](1)指导学生读书、思考、理解光合作用连环图,学习写分步反应式时,必须有场和条件,物质与能量的变化总是同时发生,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
(2)通过列表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启发学生归纳总结二者在物质和能量上的联系。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1)为什么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2)为什么暗反应的第二阶段叫“还原”?[解决办法](1)根据光合作用的生理意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内的化学能,而且还将这些物质和能量供给其他生物,没有光合作用,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都无法进行。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光合作用的发现。
2.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二、命题落点1.光合作用的色素。
见选修本部分。
2.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变化、能量转化以及二者间的关系。
如例2、例3、例5和例6。
3.调控光合作用中某种因素(如CO2或光)而引起的植物细胞内其他物质(如C3或C5)的变化,以及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如例1、例4、例8和例9。
4.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不同元素的去向和来源。
5.设计实验验证光反应和暗反应的部位及其原因。
如例7。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考查。
如例10和例7。
【典例精析】例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片从幼到老光合作用强度不变B.森林或农田中植株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C.光合作用强度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是固定不变的D.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各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解析:此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有关知识。
对于植物来说,影响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很多:首先,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各种植物即使在相同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
其次,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代谢功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就光合作用来说,光合作用能力最高的是植物成熟叶片。
除了这些内在因素的影响外,外界环境也时刻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如不同的光照、温度条件、CO2的浓度以及矿质元素和水分的供应状况,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且影响非常大。
答案:B。
例2: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C.叶绿体基质中可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D.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解析: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答案:D。
例3: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不属于暗反应的是()A.CO2与五碳化合物结合B.三碳化合物接受ATP释放的能量C.H2O的氢传递给NADP+ D.NADPH的氢传递给三碳化合物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中的变化。
苏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名师精选教案
光合作用【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了解能量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2.掌握C3植物和C4植物的区别。
3.应用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二、命题落点1.能量在叶绿体中的转换或叶绿体中色素的功能。
2.比较C3植物和C4植物固定CO2的方式。
3.C3植物和C4植物在结构上的区别。
4.C3植物和C4植物在光合代谢上的区别。
5.C3植物和C4植物利用CO2的特点比较。
6.同位素示踪法跟踪C的转移途径。
7.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典例精析】例1.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A.传递光能、传送电子B.传递光能、转变光能C.吸收光能、转变光能D.吸收光能、传递光能解析:叶绿体内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具有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作用,包括绝大多数的叶绿素a,以及全部的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另一类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这种叶绿素a不仅能够吸收光能,还能使光能转换成电能。
答案:D。
例2.下列能鉴别野牛草是否为C4植物的简便方法是()A.制作叶表皮临时装片,观察气孔大小B.制作叶横切临时装片,观察叶脉结构C.分离、测定叶片中各种色素的含量D.用碘液测定叶片中淀粉的含量解析:本题考查C3和C4植物细胞结构的差别。
C4植物的叶片中,围绕着维管束的是呈“花环型”的两圈细胞:里面的一圈是维管束鞘细胞,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叶肉细胞。
C4植物中构成维管束鞘的细胞比较大,里面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这种叶绿体不仅数量比较多,而且个体比较大,叶肉细胞则含有正常的叶绿体。
答案:B。
例3.右图表示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条件下,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3植物比C4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更容易达到饱和B.C4植物比C3植物光能利用率高C .水稻是阴生植物,玉米是阳生植物D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即达到饱和解析:本题考查了C3植物和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区别。
最新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节《光合作用 》教案一.doc
第2节光合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及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本讲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本讲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色素、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胡萝卜素;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滤纸条、滤液细线、层析液;叶绿体、类囊体、基粒。
(二)知识网络a——蓝绿色b——黄绿色(三)疑难解析1.质体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质体外围由两层膜包被。
由于质体所含色素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三种类型:(1).叶的颜色及其变化叶的颜色是由叶绿体中所含色素: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的含量决定的。
一般情况下,叶呈绿色的原因主要是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四倍。
到秋天,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叶绿素的形成受到抑制,而在叶片中已形成的叶绿素又被分解,叶片中的色素含量发生了变化,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多,因此到了秋天叶片变黄。
(2).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花的颜色主要是由液泡中的花青素决定的。
其颜色变化主要是由于花青素在细胞液中的不同PH值范围内,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3).果实和其他部分的颜色及其变化果实的颜色主要是由有色体中所含色素决定的。
其颜色变化主要是质体间的相互转化所致。
例:光外界因素影响失去叶绿素白色体叶绿体有色体无光光例:番茄:白色绿色红色质体叶绿体有色体蒜苗:绿色黄色白色叶绿体白色体2.绿色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叶绿素的原理以及步骤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光合作用的过程-苏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案
光合作用的过程-苏教版必修1 分子与细胞教案一、概述光合作用是生物体通过吸收光能,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在植物、蓝藻、一些原生生物体中都有光合作用。
通过光合作用所生成的有机物,供给生命的能量和生命所需的物质,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
二、光合作用的组成光合作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叶绿体:光合作用发生的地方,包括叶绿体内外膜、基粒体膜和光合色素复合体。
2.光合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并使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常见的光合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等。
3.配体:光合作用需要的其他成分,包括二氧化碳、水、糖等。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光能转化阶段:又称光反应阶段,通过激发光合色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进而促使ADP+Pi生成ATP和NADP+还原成NADPH,产生氧气。
2.光化合物再生阶段:又称暗反应阶段,使用上述得到的ATP和NADPH为原料,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化合物。
光能转化阶段1. 光照和叶绿素激发光照射到叶绿体上,叶绿体内外膜组成的膜系统吸收到光照能,其中光照能被一种叫做光合色素的物质吸收,当光合色素被激发时,会反复转化,放出一部分能量,这些能量用于推动接下来的反应。
2. 电子传递和ATP合成光合作用中,叶绿体内膜的基粒体内含有光合色素复合物,也就是光系统II,这个系统将用于激发光合色素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即充电的能量,用于驱动ADP+Pi生成ATP的酶复合物。
3. 光化学反应和NADPH的生成在此之后,还有第二个光系统——光系统I。
这个系统将取代光系统II,用于捕捉光照下来的能量,并用它产生NADPH。
4. 氧气的产生光反应生成的NADPH和ATP收集之后,将用于后续的光化合物再生阶段。
另一方面,光反应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将光合色素转化过程中的电子释放到氧分子上,氧气便被产生出来。
光化合物再生阶段1. 二氧化碳的固定有了上述的ATP和NADPH,可以将二氧化碳分子还原成单糖分子。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第二课时(苏教版必修一)
第二节光合作用(3课时)《教与学·教案》第二课时光合色素与光能的捕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掌握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提取、分离绿叶色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色素的提取和分实验。
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光合色素和光能的捕获一、实验: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1、实验材料2、实验过程3、实验结果二、色素的种类及其作用三、叶绿体的功能教案点评“提取与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属于引导探究式实验,即教师提供探究框架,学生参与探究,但是由于学生很容易从教材中看到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及其颜色,所以仅以此作为实验的探究点,容易使探究实验流于形式,实验的本质不自觉中成了验证性实验。
故在此实验中,可以增加了几个探究点,如有无比菠菜更适合的实验材料?为何滤纸条的一端要剪去两角?为何层析液不能触及滤液细线等等,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步骤知其所以然。
备课资料叶绿素溶液的透射光与反射光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现绿色,但在反射光下呈现红色(叶绿素a为血红色,叶绿素b 为棕红色),这叫做荧光现象。
产生荧光现象的原因是,当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后,就由最稳定的、最低能量的基态(常态)提高到一个不稳定的、高能状态的激发态。
由于激发态极不稳定,发射光波,消耗能量,迅速由激发态降回基态。
这时发射的光波就称为荧光。
荧光的寿命很短,为10-9~10-8秒。
因为叶绿素分子吸收的光能有一部分消耗于分子内部振动上,辐射出的能量就小,根据波长与光子能量的成反比的规律,反射光的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要长一些。
所以叶绿素溶液的透射光呈绿色,而反射光呈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6 苏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公式;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及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
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光合作用一系列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实验的研究意识。
通过对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
重点、难点分析
光合作用是植物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也是第四章的重点内容。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这不仅对植物生活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其他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都极为重要,对理解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功能都是必需的,所以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意义都是本课的重点。
由于光合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中涉及了诸如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等抽象的生理学知识,对于还没有学习物理、化学的初一学生来说,学起来难度较大。
所以,课本里安排了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力图使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在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掌握概念,理解实质。
因此,以上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最好能两节课连排,其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第一课时:
(一)引言设计
1.教师引入新课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利用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1)叶的结构分为哪几部分?
(2)在通常情况下,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
(3)叶绿体有什么功能?
(4)绿色植物是怎样通过叶绿体来制造有机物呢?(学生会回答:通过光合作用)由此引出本节的课题: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
2.教师还可以用“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思路引入新课。
(1)把一盆绿色植物长期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它还能正常生长吗?
(2)为什么没有光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
(学生会回答: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这是我们对绿色植物没有光就不能正常生长提出的假设,假设是否成立,需要通过实验来检验、论证。
由此引出课题: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实验的教学设计
课本安排了四个实验,分别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进行验证,除实验一“绿
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外,其他三个实验均为演示实验。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演示实验中的一个或多个改为学生动手实验,教师一边指导学生操作,一边引导学生分析现象,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对所做实验有更清楚的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份相关表格发给学生,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分析,填写相关的内容:
(现象和结论由学生填写)
【实验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这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探究的动手实验。
其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明确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而且初步学到生物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
例如研究同样的绿叶和同样的实验操作在有光和无光下的实验结果,这就是单因子实验;研究叶片在遮光下的实验和绿叶在照光下的实验,就是遮光实验的对照实验。
实验一的实验步骤可分为7步:(1)暗处理(2)叠叶遮光(3)光照(4)酒精脱色(5)清水冲洗(6)滴加碘液(7)清水漂洗。
前三步所用时间比较长,教师应在实验前2~3天组织课外小组的学生完成,也可以作为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但教师上课时所用的实验材料应该是教师自己在实验室亲手所做)。
实验一的实验材料最好是天竺葵,也可以选用樱草、蚕豆、金莲花、小白菜、锦葵等具有绿而薄叶片的植物。
最好预先把一些植物的叶试验一下,再从中挑选实验效果明显的叶用来做实验材料。
上课时,教师可以请学生介绍实验前三步的处理情况,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l)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者消耗光。
(2)为什么要对一片完整的叶部分遮光?
——叶片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互为对照。
在对天竺葵光照时,如果遇上连绵阴雨天,可以提前1天用100~200瓦的强灯光照射,灯与植物的距离要适
当,太近会灼伤叶片,太远则实验效果不理想。
酒精脱色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最好能在课前培训一下实验小组长,以免实验中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酒精脱色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酒精与叶片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且启发学生思考:
(1)为什么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呢?
——叶绿素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2)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而不能用火直接加热酒精?
——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所以加热时也不能直视烧杯口。
当绿叶在酒精中脱至黄白色时,停止加热,再经过清水冲洗——滴加碘酒——清水漂洗后就可以观察分析了。
在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
(1)往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2)经过碘液处理后,叶片遮光部分与未遮光部分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3)遇碘变蓝是什么物质的特性?
(4)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表明,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这部分没有淀粉产生,所以,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实验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绿叶在光下可以产生淀粉,具体的部位在哪里呢?实验二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淀粉是在叶绿体里产生的,没有叶绿体就没有光合作用。
实验二的实验材料是银边天竺葵或彩叶草。
因为它们的叶片中有一部分不含叶绿体(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彩叶草叶片的中央及靠叶柄的部分都不含叶绿体),所以按照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在滴加碘液处理后,不含叶绿体的部分不会变蓝。
由于实验二与实验一的实验步骤基本相同(只少了夹叶片遮光处理),因此这个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当教师向学生出示了银边天竺葵(或彩叶草)以后,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1)为什么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和中央部分的颜色不相同?
(2)如果将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用酒精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的结果出来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最后概括总结出结论:绿叶中有叶绿体的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有些学校可能没有银边天竺葵或彩叶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低倍)观察实验一得到的蓝色叶片。
从蓝色叶片上取下一小块,作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隔着表皮就能看到仅仅是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变成了蓝色,而其他部分井没有变蓝,如果去掉表皮,则看得更清楚。
由此仍然可以得出结论:淀粉是在叶绿体中形成的,光合作用既需要光,又需要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