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高三语文1月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语文1月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2020·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忘本来——表明了中华民族秉持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意识。
中华民族有着从未断裂的几千年文明史,有着各个时代的优秀文艺传统,有着中华美学精神和美育传统,更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传统……我们理应从历史纵向上充满自信地“各美其美”,学习继承好先辈为我们创造的丰富文艺遗产。
(),在“不忘本来”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古为今用。
吸收外来——彰显了中华民族放眼世界、和而不同、有容乃大、兼收并蓄的胸怀与气度。
我们尊重人类文艺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同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一样。
我们要深信,中国人民的文艺情怀与各国人民△,交流促进繁荣,△推动发展,共存才百花齐放。
中华文艺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从时间上,我们要不忘本来,各美其美,坚守中华美学精神,彰显中华美学风范,弘扬中华美育传统;从空间上,我们要吸收外来,美人之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这样,我们的文艺才能既“立地”——深深扎根于脚下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华大地,接住地气、增加底气、注入生气,又“顶天”——△地把世界各国的优秀艺术尽收眼底,学习借鉴,从而为不断实现“两创”奠定坚实基础,在世界文艺交流互鉴中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还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
B . 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
C .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应被坚持,我们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
D . 我们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全面性息息相通互通高屋建瓴
B . 多样性休戚相关互鉴高瞻远瞩
C . 全面性休戚相关互鉴高屋建瓴
D . 多样性息息相通互鉴高瞻远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一样。
B .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一样、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C .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同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一样。
D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一样。
【考点】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2016·东莞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的侠文化历史悠长,“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战国时韩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这里的法和禁指国家的法律制度。
韩非子站在法家的立场指出了“侠”目无法纪、好斗使力的一面。
司马迁则以民间道德定义侠客形象,其在《史记》中专立《游侠列传》,云:“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随后又立《刺客列传》指明侠的本质就是舍己为人,他们明大义,识大体,他们的义愤为国难而发,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成为铲除不平、伸张正义的一种社会力量。
后代讨论侠的时候,主要根据(依据)的就是司马迁的这一段话。
班固在《汉书》中作《游侠传》,从《后汉书》起,官修史书不再专门为游侠立传。
此后史书对侠的记述便无以为继(销声匿迹)。
史家没有记载的东西,就以诗、文、小说、戏曲等形式记载流传下来,侠的形象由此出“史”入“文”。
也就是说,政府希望独掌法律,不喜欢跟政府唱对台戏的游侠。
而游侠认为政府有不公正的地方,所以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执掌正义,决定是非和生杀。
这一点是像中国这种大一统帝国绝对不能允许的。
因此,从汉景帝
开始就大量杀戮游侠,中国历代帝王,只要建立起政权,国家稳定以后,一定杀游侠。
所以,侠存在的空间主要是乱世。
中国人为什么在侠的身上寄予那么大的希望?柳亚子诗云“乱世天教重侠游”,就是说,在乱世里面,老百姓更易被欺侮,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所以,格外地想念侠。
人们在侠的身上寄托了被拯救(救济)的希望。
不仅乱世,就是所谓的太平盛世,封建社会的很多不公也无法通过政府得到适当处理,很多坏人,官府和法律制服不了,或者说不愿意管制,这时民众希望在法律和政府之外,另外有一批人,这批人跟政府没关系,但是他们能够帮助老百姓,即所谓拯世济难。
这就是侠能够被接受或者代代相传(薪火相传)的心理基础。
侠由产生到消亡的过程中,其特征中的积极方面,也就是符合主流意识需要的元素,可以理解为武侠精神的体现,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人格精神中的一部分。
结合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中对武侠精神的诠释,再纵观历史武侠人物的悲壮侠义之举,可以将武侠精神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恩——知恩必报,重义轻命。
所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战国末期武侠产生起,知恩必报就已成为侠的最坚定的信念之一。
受人恩惠,无论多少,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要加倍回报,如果无以为报就要杀身成仁,以死来报答知遇之恩,这是侠最初产生之时所秉持的信条,后来这一信条广泛地流传于民间大众,逐渐成为平民大众的一条伦理道德。
信——言出必行,一诺千金。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已成为侠最根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侠者忠于然诺,一言既出,舍命践行,以为立于天地间的信条。
勇——千里赡急,不吝其生。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说:“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又说:“千里赡急,不吝其生。
”轻生是武侠精神中至为壮烈、震撼人心的因素。
这一生死观一反乐生畏死的人之常情,洞达人世,视死如归,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血性洋溢。
义——除暴安良,打抱不平。
执义为武侠精神的核心。
孔子解释,“义者,宜也”。
胡适解释“宜就是应该,凡是应该如此做的,便是义”。
侠与义往往组合成词也说明义为侠之核心。
遇见不平之事他们仗义执言,危难之际他们急公好义。
他们行侠不为私利,不单为某一个人,而是为了伸张正义,除暴安良,所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甘为公义而战,甘为天道授命,凡义之所在,九死不悔。
这一条武侠准则是对先前侠为人排忧解难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宋朝以后由于受到儒家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具有儒家观念和伦理内容的“忠义”武侠观,如两宋时期武侠豪杰纷纷组织抗辽抗金团体,明朝时期沿海武侠组织抗击倭寇入侵等。
这类武侠组织均以反抗异族入侵、捍卫民族利益和荣誉为宗旨。
由此,中国武侠精神由单纯的个人或集体恩怨上升到为国为民的民族大义上,武侠精神达到了最高境界——为国为民的大侠精神。
侠之所以受欢迎,还有一点就是侠身上展现出的气质:独立不羁,自由放达。
古代侠士,衣带飘飘,倚剑长歌。
他们不要名位,不要爵禄,也不想受到任何社会和他人的束缚,他们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将不平之事变成公平之事;轻财好施,赈穷救急,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追求公平与自由。
这种天马行空、豪放肆意的气度,很受文人的欣赏。
正因为这样,中国的文人,或者说一直到现在的读书人,或多或少都对侠的观念、对写侠的诗文、对武侠小说感兴趣。
虽然《史记》《汉书》以后的中国史书,没有再记载关于侠的故事,可是,我们从魏晋隋唐描写游侠的诗歌文章,从唐代宋代的豪侠小说,从元代及明代清代的游侠杂剧传奇,从明清的侠义小说,到20世纪的武侠小说,一直到现在台湾、香港很流行的武侠电影,都可看到大侠的身影。
侠作为一个特殊历史阶段的社会群体虽已消失,但是武侠崇尚的“重义轻生”,“舍生取义”,追求道德完美和理想人格的传统心态,早已积淀于中华民族伦理文化意识的深处,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发展道路。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们喜欢侠的原因的一项是()
A . 不管是身处乱世还是治世,遭遇不公的人们都在侠的身上寄托了被拯救的希望。
B . 人们敬佩侠铲除不平、伸张正义,具有的恩、信、勇、义、忠等武侠精神。
C . 侠的形象出“史”入“文”,被以诗、文、小说、戏曲等形式记载流传下来。
D . 人们欣赏侠不慕名利,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的独立不羁、自由放达的气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韩非子在《五蠹》中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这表明他作为法家代表人物对战国末期儒家和游侠持批判态度。
B . 司马迁在褒扬游侠“言必信,行必果”,识大体、明大义的同时,也指出他们“行有不轨于正义”,这表现了他“妍媸毕露”的实录精神。
C . 在封建社会,因为游侠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执掌正义,决定是非生杀,挑战政府的法律,所以会遭到政权稳定的政府的戕害。
D . 老百姓在乱世被欺侮、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在治世,遭受冤屈,无法通过政府得到适当处理,这些是侠世世相传的心理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封建社会,社会有不公现象和老百姓希望被拯救的心理,是游侠作为社会群体存在的土壤。
B . 因为汉景帝在巩固政权、稳定国家后就开始大量杀戮游侠,所以,侠存在的空间主要是乱世。
C . 鲁智深虽和金氏父女素昧平生,但他“路见不平一声吼”,拳打镇关西,除暴安良,他是游侠在文学作品中的身影。
D . “武侠精神”已积淀于中华民族伦理文化意识的深处,大侠的身影仍可能出现在今后的影视作品或小说中。
【考点】
3. (12分) (2016高二上·大同期中)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题目。
说实话
美桦
年关将近,城里乡下,每个角落里都躁动着年的味道。
早晨的天阴沉得瘆人,嘶啦啦的小北风紧一阵慢一阵,刺骨的寒气让人直打哆嗦。
张老汉却丝毫不觉得冷,他感到每个毛孔都往外冒着热气。
老两口用人力三轮从批发市场把菜拉过来,腰就没有直起来过,得赶着把一大车水灵灵的蔬菜分门别类摆上摊位。
过年了,采购的人多,一大早农贸市场里人声鼎沸,还没等老两口把菜摆好,就已经卖出去几宗了。
张老汉的腰又酸又胀,嘴里却乐呵呵的。
要是天天生意都这么旺,日子就好过了!
张老汉正想直起腰来捶捶背,见面前闹嚷嚷的人纷纷往两边闪,让出一条道来,就连选菜的几位主顾也像避瘟神一样,赶紧躲在一边去了。
张老汉还没弄清是咋回事,就见在摄像机、照相机的引领下,一伙人簇拥着个头大肩宽肚圆的男人,来到了自己的摊位前。
张老汉见眼前的男人伸出了小蒲扇一样的手,要捉他瘦精精的胳膊,他的手本能地往身后缩了一下,还是让男人的大手给逮住了。
在照相机嚓嚓嚓的响声中,一道道雪亮的闪光刺得老汉睁不开眼睛。
老汉那只让冬天菜上的冰霜浸润得满是裂口的手,在那只胖乎乎的大手里感到无比的温暖。
中年人满面笑容,乐呵呵地说:“大爷,您辛苦了!我们代表市
里几大班子的领导来看看你们!”
旁边的人忙着帮腔,说,老大爷,这是市里的肖市长,专门来看望你们的!
在摄像机照相机长长短短的镜头面前,张老汉感到浑身不自在,嘴里啊啊了半天,才说出了两个完整的字:“谢谢!”
市长和蔼地俯下身子,笑眯眯地问他市场上蔬菜供应够不够,菜新不新鲜,品种多不多,价格高不高,市民满不满意,一连串的问题问得老汉心里热乎乎的,他一边回答一边使劲地点着头,嘴里重复着那两个字:“谢谢!谢谢!”
张老汉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
这大清早的,天寒地冻,人家不呆在办公室里,想得起来到菜市场上转一转,从花色品种到价格高低到市民满不满意全装在心里,多不容易啊!
市长拉家常一样问起了老汉的经营情况,家里的经济来源,过年期间的生意,还问起了老两口的健康状况……市长的嘘寒问暖,更是让老汉感动不已。
路过的人停下脚步看看稀奇,然后匆匆到其他摊位买菜去了,这大过年的,谁还有闲工夫来凑这份热闹呢?张老汉想抽回自己的手,可是他感到市长丝毫没有放手的意思。
市长右手握着老汉的手,左手轻轻地在上面拍着。
随着市长的这个动作,前面的照相机又是嚓嚓嚓嚓一阵闪光。
市长说“我们下基层,就是要了解情况,还想听听群众的心里话,帮老百姓解决困难。
大爷,你们有啥困难?”
老汉想了想,摇摇头“莫有莫有。
”
市长问“你们对政府有啥要求?”
老汉说“莫要求,莫要求!”
市长说“真的啥想法都没有?”
老汉肯定地摇摇头“嘿嘿,莫有莫有!”
市长哈哈一笑,说“不要客气,我不可能天天往你这儿跑哟!”
老汉看着那一个个离去的买主,连忙说“真的莫有。
这么多年都过了,市长一来就有困难,这像啥话?”
“怎么会没有困难呢?”市长说:“我来的时候,听基层的同志讲,说你家儿子几年前出了车祸,一家人全靠你老两口支撑,现在家里经济咋样?”
“不都买了养老保险嘛。
我和老伴每个月领着养老金,还要在这里挣一份钱,还要咋的?”老汉一脸的满足。
“听说你孙子读书,全靠你们老两口照应,咋没困难呢?”市长关切地说。
老汉嘿嘿一笑,说“我那孙子,懂事着哩!成绩一直在学校数一数二,现在国家政策好,奖学金助学金啥的,家里也贴不上几个钱,没问题哩……”
老汉说得越轻松,市长越是觉得不放心。
市长有些疑虑,说:“怎么会没有困难呢?是不是下面的同志提前给你做了工作,你不敢说实话?”
市长问起来没完没了,看着熙熙攘攘前来抢购年货的人,老汉欲言又止:“这……”
“有啥话,大胆说!”
“市长,你……能不能闪开几步说话?”
市长明白了,原来人多老汉有话不敢说啊!市长示意周围的人离他远一点,俯下身子,把耳朵凑在老汉面前,低声说:“你说实话,没关系的,我就是要听实话。
”
张老汉哆嗦了一下,费了好大的劲,才嘀咕出这么一句话:“你们能不能闪开点?”
“为啥?”
“你们在这里我没生意啊!我们一年到头,就是这几天生意好呐!”
(选自《四川文学》)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张老汉的腰又酸又胀,嘴里却乐呵呵的,因为年关将近,他为自己的菜卖了个好价钱而高兴,并希望生意能天天这样兴旺。
B . “一伙人簇拥着个头大肩宽肚圆的男人,来到了自己的摊位前”形象地描写了市长到来的阵势,侧面反映了市长养尊处优的生活习惯。
C . 张老汉那只满是裂口的手被市长那只胖乎乎的大手握着,张老汉感到无比的温暖,因为他从没有和市长握过手。
D . 面对市长的嘘寒问暖,张老汉坚持说自己没有困难,其真实原因是他认为市长一行人影响了他做生意,想让他们早点离开。
E . “说实话”这一标题一语双关,一方面指张老汉说了实话,另一方面指市长说了实话,为百姓办了实事。
(2)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张老汉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考点】
4. (9分) (2019高三上·云浮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本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分类为:
(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等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镉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
(三)湿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四)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市绿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商务、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目录及投放规范,并向社会公布。
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摘编自《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材料二:本研究对杭州居民样本的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表格为各类废弃物分类情况的相关描述信息)
【注】1A=从不分类,2=几乎不分类,3=偶尔分类,4=经常分类,5=总是分类。
(摘编自徐林等《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
材料三:
公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个方面。
最基础的是居民的自我监督与投入,表现在公民将家庭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按照政府和社区的规定,准确分类投放。
公民参与的第二种方式是参与垃圾回收管理过程,每一户家庭平均一年要参与垃圾回收地点相关工作三次左右,负责给每家每户投放出来的垃圾袋上蒙网罩,以保持垃圾堆放地点的清洁。
第三个方面指公民对他人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监督他人正确分类及投放垃圾、参加地方居民团体和环保组织、参加听证会与公民会议等。
日本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
多样化、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既教育了公民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教育公民如何科学分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的多样化体现为:
第一,宣传主体多样化。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主体涵盖了政府、社区、居民团体、企业、家庭、学校和志愿者等。
很多垃圾焚烧厂设计得非常漂亮,学生、游客和附近居民可以到焚烧厂参观旅游。
第二,宣传内容多样化。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既包括了对正面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也包括对不文明垃圾分类
行为的宣传。
第三,宣传方式多样化。
日本商品外包装上会印有分类标记及材料成分。
牛奶盒上甚至会提示包装盒处理的正确步骤: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等;一些超市也会设置垃圾桶,详细标上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分类标志,以便消费者分类投放。
此外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惩罚监督是促使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管理的外在压力。
实施有效的扶持与激励政策,是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
(摘编自吕维霞等《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家中因老旧损坏而只得被丢弃的窗户、水盆、纸箱都属于可回收物。
B . 父母照料婴儿时使用过的厕纸尿不湿、一次性毛巾都属于干垃圾。
C . 用坏或用完的温度计、电池、老鼠药、生理盐水瓶都属于有害垃圾。
D . 平时吃东西剩下的香蕉皮、瓜子壳、隔夜饭、甘蔗屑都属于湿垃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统计样本中32.61%的居民常将废纸(板)分类投放,6.47%的居民从不对其分类,这在所有统计的废弃物种类中差异最极端。
B . 若没有严格的法律监督制度体系与相应的奖惩措施,公民就会失去分类投放垃圾的压力和动力,无论中国、日本,皆是如此。
C . 公民参与是日本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的核心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全面的体系,这点在我国体现得尚不鲜明,值得借鉴。
D . 上海政府为促进垃圾分类、改善城市卫生,出台了相关办法条例,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供了应然层面的具体规定与指导。
(3)请结合材料,分析应当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
【考点】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8高一上·黄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
十岁为北寇所掠,使之牧。
芳私以曲木为弓,剡矢射。
俺答猎,虎虓其前,芳一发毙之。
乃授以良弓矢、善马,侍左右。
芳阳为之用,而潜自间道亡归。
周尚文镇大同,奇之,署为队长。
数御寇有功,当得官,以父贫,悉受赏以养。
嘉靖二十九年秋,寇犯怀柔、顺义。
芳驰斩其将,授阳和卫总旗。
寇尝入威远,伏骁骑盐场,而以二十骑挑战。
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
奋勇跳荡,敌骑辟易十里。
寇营野马川,克日战。
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芳战益力,寇乃去。
累迁指挥佥事,复以功,超迁都督佥事。
已,袭寇有功,进二秩,为右都督。
寻以功进左,赐蟒袍。
三十六年,迁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
土蛮十万骑薄界岭口,芳与总兵官欧阳安斩首数十,获骁骑猛克兔等六人。
寇不知芳在,芳免胄示之,惊曰:“马太师也!”连却。
四十五年七月,辛爱以十万骑入西路,芳迎之马莲堡。
堡圮,众请塞之,不可。
请登台,亦不可。
开堡四门,偃旗鼓,寂若无人。
比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
芳卧,日中不起,敌骑窥者相属,莫测所为。
明日,芳蹶然起,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
”勒兵追击,大破之。
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
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
家蓄健儿,得其死力。
尝命三十人出塞四百里,多所斩获,寇大震;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
石州城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论死,芳乞寝己荫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敕戒谕。
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识者多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B . 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靡至
C . 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D . 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
如文中的“嘉靖”即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厚熄的年号。
B . “署”有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之义,文言文中假、代、摄、权、行等字皆有相似的含义。
C . “太师”一职为周代首设,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