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教案

合集下载

《争吵》的教学教案培养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

《争吵》的教学教案培养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

《争吵》的教学教案培养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主人公在争吵中的情绪变化。

2. 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合理的方式解决冲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争吵》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主人公在争吵中的情绪变化及其原因。

3. 讨论如何处理冲突,培养解决冲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绪变化。

2. 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3. 掌握解决冲突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主人公的情绪变化。

2.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解决冲突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故事中的争吵场景,体会主人公的情绪变化。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讨论如何处理冲突。

3. 实例分析:分享实际生活中的冲突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合理方式解决问题。

第一章:引发冲突的情境1. 引入新课,朗读课文《争吵》。

2. 让学生概括故事背景,了解主人公之间的矛盾。

3. 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冲突的普遍性。

第二章:主人公的情绪变化1. 让学生关注主人公在争吵中的情绪变化。

2.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主人公情绪变化的原因。

3. 讨论情绪变化对冲突处理的影响。

第三章:换位思考,理解他人1. 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同理心。

3. 分享实例,让学生运用换位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解决冲突的方法2. 引导学生探讨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

3. 组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合理方式解决问题。

第五章:实际操作,演练解决冲突1. 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演练解决冲突的过程。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处理实际生活中的冲突。

六、案例分析:冲突与解决1. 引入实例:提供几个现实生活中的冲突案例,让学生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冲突的原因、发展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3. 分享与讨论:每组分享他们的分析,全班一起讨论各种可能的解决策略。

《争吵》教学设计_《争吵》教学设计

《争吵》教学设计_《争吵》教学设计

《争吵》教学设计_《争吵》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争吵》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通过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本:《争吵》2.大纸张、彩色笔、贴纸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5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争吵”是什么意思?你们在家或学校遇到过什么争吵的情况吗?为什么会发生争吵?如何解决争吵?2.向学生介绍故事《争吵》的背景和基本情节。

Step 2:阅读理解(3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中的故事《争吵》。

2.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以确保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他们争吵?-他们是如何解决争吵的?-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Step 3:角色扮演(4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故事中的人物。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表情,表演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其他学生观看后给予评价和建议。

3.教师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完善表演。

Step 4:口头表达(25分钟)1.学生根据故事《争吵》的情节,写一份短暂的总结。

2.学生依次上台,分享自己的总结,并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展示出来。

3.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以促进学生的表达和对话能力。

Step 5:小结与展望(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奖励,鼓励学生遵守争吵时的基本原则。

2.展望下一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未来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通过阅读故事《争吵》,学生能够了解争吵的原因,并体验到团队合作和解决争吵的重要性。

通过角色扮演和口头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同时,学生对于争吵问题也能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解决策略。

因此,这节课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争吵》教案

《争吵》教案

《争吵》教案争吵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争吵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争吵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争吵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习解决争吵的技巧。

三、教学内容:争吵,是指人们在意见或观点不一致时,通过言语或行为的冲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维护自己的权益或达到自己的目的。

争吵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激动:争吵时,双方往往会因为不满或失控而情绪激动,导致无法理性地解决问题。

2. 双方执着:争吵往往源于双方对自己观点的执着,难以接受对方的意见或妥协。

3. 语言攻击:争吵时,常常会出现语言的攻击,以侮辱、贬低对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4. 解决问题困难:争吵往往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双方更多的是在争斗中产生矛盾,没有达到合作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争吵的情景,让学生体验争吵的困扰和不良影响。

2. 观点讨论法:引导学生就争吵的问题进行讨论,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3. 合作解决法:培养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避免争吵的发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教师提问或分享经历,引起学生对争吵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教师介绍争吵的概念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争吵带来的负面影响。

3. 学习解决争吵的技巧:讲解并练习以下解决争吵的技巧:a. 冷静思考:在情绪激动时,要冷静下来,思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

b. 倾听与理解: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并试着理解对方的观点,避免只顾自己的利益。

c. 表达方式:用积极、理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攻击或侮辱对方。

d. 寻找共同点: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并围绕共同点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e. 寻求第三方帮助:在无法解决争吵时,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

4. 小组活动: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解决争吵问题。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思考如何更好地处理争吵,并分享个人体会。

《争吵》教案

《争吵》教案

《争吵》教案《争吵》精品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争吵》精品教案(精选1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争吵》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谛弄脏了,我认为他是故意的,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

虽然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我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

放学后,克莱谛却主动要求与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从开头到我在外边等你)讲我和克莱谛吵加的原因第二段(从我觉得很不安到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讲我后悔和克莱谛吵架。

第三段(从终于挨到了放学到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讲我和克莱谛重归于好。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父亲对我的教育。

二、素质教学目标德育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能力目标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理解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写作方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描写。

六、教学建议1.这篇讲读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具体讲了我所受到的教育。

教学时,可先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再布置学生按照思考练习1进一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在此基础上练习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我和克莱谛吵架后的矛盾心情,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中受到教育。

3.这篇课文反映的是学生生活。

要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七、教学准备资料: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作家,课文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一译《心》),描写的是学生生活,带有伤感情调。

《争吵》教案

《争吵》教案

《争吵》教案教案:《争吵》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争吵》。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小男孩汤姆与朋友吉姆之间的争吵,展示了友谊中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解决冲突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的友谊观念,学会与朋友沟通、解决冲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课文中生字词的正确用法,理解友谊中的矛盾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朋友间争吵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朋友间为什么会争吵?争吵对友谊有什么影响?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画出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意义。

3. 合作交流(10分钟)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强调重点词语的用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5. 实践演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对话,体会友谊中的矛盾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争吵友谊矛盾冲突沟通解决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争吵》引导学生认识到友谊中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解决冲突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讲解生字词时,部分学生对新词汇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字词教学1. 字词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关注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如“争吵”、“矛盾”、“冲突”、“沟通”等。

语文教案《争吵》

语文教案《争吵》

《争吵》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宽容待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错误、积极改正的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争吵》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争吵》的作者、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组内互相检查。

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的用法和搭配。

4. 分析课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性格。

5. 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点评,总结课文主题。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争吵场景,要求细节描写生动。

8. 板书设计争吵作者:________人物:________情节:________主题:________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课后作业批改教师在课后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争吵课文原文及教案

争吵课文原文及教案

争吵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争吵》的内容,体会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之间的争吵原因及情感变化。

2. 学会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变化,体会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善于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争吵》原文。

2. 相关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学生分组,准备角色扮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争吵》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争吵》,感受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变化。

3.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争吵的原因、过程及结果,讨论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变化。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尊重他人,互相倾听,共同成长。

6. 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7. 总结课文教师总结课文《争吵》的主题,强调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如何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和解决问题的作文。

9.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10.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表现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从课文《争吵》中提炼出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和解决问题的原则,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运用课文中的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实践,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课文中的原则进行解决。

2. 各组汇报实践过程和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给出建议。

八、评价与反馈1.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沟通协作等方面的进步。

《争吵》教案

《争吵》教案

《争吵》教案《争吵》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

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理解父亲说的话。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条小河不停地翻腾着浪花,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有时欢唱着优美的歌,有时倾诉着一丝烦恼。

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你与同学有争吵吗?请小组内说说,然后找同学在全班讲讲。

而今天我们来看看意大利的学生的──《争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缩回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不料既然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1、结合课件简单介绍意大利。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谁与谁争吵?他们为何争吵?争吵前后不同的表现是怎样的?(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地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对有一定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承”字8画,第2笔为“弯勾”。

“缘”字,注意右边的写法以及笔顺,“愤”字,共有12画,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5、各自抄写。

A、把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用铅笔描红,特别注意写上下结构的字“替、墨、骂、毕”时注意上下部位的位置。

B、抄写在本子中,要求字的笔顺正确,间架结构恰当。

三年级语文《争吵》教案

三年级语文《争吵》教案

三年级语文《争吵》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复述课文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理解朋友之间的争吵,明白友谊的可贵。

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分析争吵的原因,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课文《争吵》2.生字词卡片3.课件或黑板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以轻松愉快的语言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然后自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叫做《争吵》。

你们知道争吵是什么吗?”2.课文朗读教师先为学生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和故事情节。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分组朗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生字词学习教师展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跟读并记忆。

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讲述故事的大致内容。

讨论争吵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寻找答案。

分析争吵对朋友关系的影响,让学生明白友谊的可贵。

5.情景体验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情景,让学生模拟争吵的场景,体验争吵带来的不良后果。

学生讨论如何化解争吵,提出建议。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争吵》的读后感,要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本节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开展“友谊的力量”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弘扬友谊的正能量。

2.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观察同学们的相处方式,引导他们学会和谐相处。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这是‘生字词接龙’,我来说一个词‘争吵’,下一个同学要说出一个和‘争’字有关的词。

争吵教案

争吵教案

争吵教案争吵教案(一)一、导入新课文1、我们一起生活在学校这个大舞台上,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肯定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走进一对好朋友争吵的故事,去体会一下他们争吵之中的感受和争吵过后的启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课题质疑,预设学生提问: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过渡:那就让我们赶快去带着问题去读读课文吧。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T:师:现在是老师的工作时间。

先取工作毯、捏一捏、慢慢走,铺平,整理工作毯。

取工作盘:大拇指按星星,小肚子上靠一靠,慢慢走。

(回到原位)2、课文很长,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很有耐心。

读着读着,你觉得哪一自然段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吗?指名学生选择难度段读。

预设:第1、3、5、7、9自然段。

随机正音:嫉妒、胳膊肘、挨、服侍、哼、线缝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

这些长方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随机指导词义:(1)胳膊肘:摸摸自己的胳膊肘,同学们在上课时要注意姿势正确,胳膊肘放好,特别是在写字的时候,胳膊肘动来动去会影响别人哦。

(2)戒尺:请学生谈谈什么叫戒尺,教师补充。

3、读了课文,相信同学们对课文中争吵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了。

谁来说说?(1)谁和谁争吵?谁来叫叫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克莱谛”、“安利柯”,一起叫叫他们的名字。

(2)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由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

(3)争吵后怎么样了?学生大致说意思。

师在课题“争吵”下画箭头并板书:重归于好过渡:咱们现在就去克莱谛和安利柯的吵架现场,读读他们为什么吵架?三、研读“争吵经过”1、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我”和克莱谛吵架谁对谁不对?2、学生反馈后出示句子(1)他只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指名读,读出克莱谛的歉意,主动认错的语气。

小学语文教案:《争吵》

小学语文教案:《争吵》

小学语文教案:《争吵》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中人物形象。

2.学会抓住课文细节,分析人物心理变化。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形象。

2.分析人物心理变化,体会课文情感。

教学难点:1.抓住课文细节,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2.学会从文中汲取启示,应用于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论“争吵”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争吵经历。

2.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争吵故事,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细节,分析人物心理变化。

a.课文中的争吵是如何引发的?b.争吵过程中,人物的心理有哪些变化?c.争吵结束后,人物有什么感悟?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教训,避免不必要的争吵。

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争吵的日记。

2.课下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课文中的故事,交流感悟。

六、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教学步骤:第一步:课文导入1.教师通过谈话引入“争吵”这个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争吵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争吵经历,教师倾听并给予回应。

第二步: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课文中的争吵是如何引发的?”第三步: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细节,分析人物心理变化。

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第四步:课堂小结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教训,避免不必要的争吵。

第五步: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争吵的日记。

”2.教师提醒学生课下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课文中的故事,交流感悟。

第六步: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争吵的教案(优秀8篇)

争吵的教案(优秀8篇)

争吵的教案(优秀8篇)争吵的教案篇一课题引起了我们的猜想:这是谁与谁的争吵?为什么事争吵?怎样争吵的?争吵的结果如何?这一件事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学习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一三个生字。

2、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重点)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学法指导:利用熟字带生字,或者在语言环境里识记等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知识链接:亚米契斯(1846—1908)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作家,他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

本课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

这本书1886年一经出版,即在意大利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

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

一、自主学习:1、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共同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指名读词语。

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4、给下列加粗的字注上拼音。

()()()()()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5、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

我会写:二、合作探究1、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3、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课堂小结1.学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四、课堂检测15、《争吵》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争吵课文原文及教案

争吵课文原文及教案

争吵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争吵》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3. 教育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宽容待人,珍惜友谊,懂得尊重与谦让。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争吵》原文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

3. 课内外相关阅读推荐。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争吵》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感悟、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阅读体验。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

4.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一、课文《争吵》原文阅读与理解1. 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3. 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二、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2.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细节中找出人物性格的体现。

3. 举例说明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三、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1. 让学生思考作者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

3. 讨论作者的写作手法对故事表达效果的影响。

四、课内外相关阅读推荐1. 教师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

2. 让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3. 课堂分享阅读心得,促进交流。

2.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宽容、尊重、谦让等价值观。

六、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引导1. 教师通过课文《争吵》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可贵,强调宽容和理解的重要性。

2. 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处理与朋友的矛盾和争吵,鼓励学生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争吵》的教学教案

《争吵》的教学教案

《争吵》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主人公在争吵中的内心变化。

2.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水平。

3. 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尊重他人,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分析主人公的内心变化。

2. 运用口语交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主人公在争吵中的内心挣扎和成长。

2. 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争吵》全文。

2. 相关教学挂图或课件。

3. 学生分组,准备角色扮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或挂图,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引起学生对争吵的思考。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3. 分析争吵:分组讨论,让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分析争吵的过程和原因。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体会争吵中的内心变化。

5. 交流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争吵中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大家学会换位思考。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争吵的感悟,或画一幅关于友谊的画。

8.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学生对争吵的反思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其他类似情境下的争吵问题,以及如何处理。

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友谊和争吵的故事,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或挂图。

2. 相关故事书籍或文章。

3. 录音设备(如有需要)。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教师应做好示范,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学生交流。

十、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2课时。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以及主人公内心变化的体会。

《争吵》的教学教案引导学生倾听和关心他人

《争吵》的教学教案引导学生倾听和关心他人

《争吵》的教学教案引导学生倾听和关心他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争吵》这个故事,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冲突解决的过程。

2. 培养学生倾听和关心他人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同理心。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沟通和理解来解决冲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阅读《争吵》这个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冲突和解决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倾听和关心他人。

3.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实践如何用沟通和理解来解决冲突。

三、教学方法:1. 阅读引导: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情感变化。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冲突场景,通过表演来实践如何倾听和关心他人。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倾听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2. 学生提交一篇关于如何通过沟通和理解来解决冲突的短文,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争吵》这个故事的相关材料,如故事文本、图片等。

2. 角色扮演道具和场景布置物品。

3. 学生提交短文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争吵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和影响。

2. 阅读故事《争吵》: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冲突场景,通过表演来实践如何倾听和关心他人。

5. 分享和总结:每组选择代表分享角色扮演的过程和体验,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七、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创作一个关于倾听和关心他人的宣传海报。

2. 学生分享:每组选择代表分享宣传海报的创作过程和意图。

八、家庭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进行一次关于倾听和关心他人的对话,记录下对话的过程和感受。

《争吵》的教学教案

《争吵》的教学教案

《争吵》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争吵》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2. 培养学生关注细节、品味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理解力。

4. 通过对课文的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争吵》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

3. 讨论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处理方式。

4. 学生口头表达练习和小组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换位思考,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处理方式。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提高理解能力。

2. 人物分析: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人物内心情感。

3. 讨论交流: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口头表达:运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争吵》的作者和背景。

2. 让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后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

3.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4.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处理方式发表见解。

5.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6.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表达,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文章,评价他们的思考深度和情感态度。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争吵》,总结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八、教学资源1. 课文《争吵》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形象分析资料。

3. 讨论问题和思考题的列表。

4.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

《争吵》的教学教案引导学生倾听和关心他人

《争吵》的教学教案引导学生倾听和关心他人

《争吵》的教学教案引导学生倾听和关心他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争吵》这个故事,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冲突。

2. 培养学生倾听和关心他人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争吵》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冲突。

3. 讨论如何倾听和关心他人。

4. 学习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争吵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2. 情境模拟法:分组让学生模拟故事中的争吵场景,体验争吵的过程和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处理争吵,如何倾听和关心他人。

4.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冲突,引导学生理解争吵的本质。

四、教学步骤:1.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争吵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争吵的现象。

2. 引入主题:展示《争吵》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冲突。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处理争吵,如何倾听和关心他人。

5.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冲突,引导学生理解争吵的本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的理解情况。

3. 学生应用能力:通过情境模拟,观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争吵的能力。

4. 学生态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对倾听和关心他人的态度。

六、教学延伸:1. 开展“倾听和关心他人”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所学。

2. 组织学生参观心理咨询室,了解专业的倾听技巧。

3. 邀请心理咨询师进行讲座,分享倾听和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七、教学资源:1. 《争吵》故事文本。

2. 心理咨询室资源。

3. 心理咨询师讲座资源。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投入,营造温暖、安全的课堂氛围。

2.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争吵》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争吵》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争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争吵事件,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培养同理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勇于认错、积极改正错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分析,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内涵。

(3)将课文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争吵》。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找出并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2)教师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争吵事件的过程及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争吵事件。

(2)表演结束后,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6.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争吵的小故事。

2. 拓展作业:(1)观察身边的人,记录一次争吵事件,分析争吵的原因及处理结果。

(2)与家长交流,了解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教训。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课堂参与度。

(2)学生朗读、回答问题、角色扮演等方面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争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先写“我”和克莱谛的原因,在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个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

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

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不要丢字、添字。

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注意字词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
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

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

地点转移到家里。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

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

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

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

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

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

“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

“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

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