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胸部2-膈、胸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奇V、半奇V也通过。
2.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左前上方,平T10,距正中线2~3cm;有食管、
迷走N前、后干以及胃左血管食管支和淋巴管通过。裂孔与食管间有韧 带,孔周围有肌环,可固定食管。为膈疝好发部位。
3.腔静脉孔:中心腱右前部,平T8,距正中线2~3cm;有下腔V、右膈N
的分支通过。
三、血管、神经和淋巴
结构归纳:
一腺--胸腺 二脉--上腔静脉及属支、主动脉弓及分支 三管--气管胸部、食管胸部、胸导管 三神经--膈神经、迷走神经、左喉返神经
㈠胸腺
1.位臵和毗邻:
位于上纵隔前层。 上达胸廓上口,下端至前纵隔; 前为胸骨,后附于心包和大血 管前面。两侧与壁胸膜前缘的 反折部相邻。小儿胸腺可达颈 部。 胸腺肿大压迫征:肿大的胸腺 压迫其深面的器官、食管和大 血管,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 难、紫绀。
2.血管、淋巴和神经
动脉来自胸廓内Aபைடு நூலகம்甲状腺下A 的分支;伴行静脉注入头臂V 淋巴回流至纵隔前淋巴结、气 管支气管前淋巴结、胸骨旁 淋巴结 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和颈交感干 的分支
㈡上腔V及其属支
1.上腔V
位于右侧第1、2肋间隙前端的 后方。 由左、右头臂V在右第1胸肋结 合处汇合而成;至右侧第3 胸肋关节后方注入右心房。 毗邻:①左侧:升主A、主A弓; ②右侧:右膈N、右心包膈 血管、右纵隔胸膜;③前方: 胸膜和肺;④后方:气管、 右迷走N。
第六节
一、概述
纵隔(mediastinum)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所有 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㈠位臵与境界
位于胸腔正中偏左,分隔左、右胸 膜囊和肺。 前界为胸骨和肋软骨内侧部分;后 界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 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
㈡分区
常用四分法:以胸骨角平面为界, 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下纵隔 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 中、后纵隔。
2.淋巴:
脏胸膜的淋巴管注入肺门淋巴结。 壁胸膜的淋巴管分别注入胸骨旁淋巴结、肋间淋巴结、膈上淋巴结、纵隔 前淋巴结、纵隔后淋巴结和腋淋巴结。
3.神经:
脏胸膜由肺丛的内脏感觉N管理。 壁胸膜由脊神经的躯体感觉N管理;肋间N分支至肋胸膜以及膈胸膜周围部, 膈N分支至胸膜顶、纵隔胸膜以及膈胸膜中央部。
第五节
⑵浆膜心包:分脏、壁两
层;壁层紧贴于纤维心 包内表面,脏层紧贴心 肌层表面(构成心外膜) 及出入心大血管根部外 面;两层在出入心的大 血管根部相互移行。 心包腔:为浆膜心包脏、 壁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 根部相互移行围成的狭 窄而密闭的腔隙,内含 少量浆液(心包液)。
心包窦:心包腔在某些部位形 成的隐窝。包括心包横窦、 心包斜窦和心包前下窦。 心包横窦:位于升主A、肺A干 与上腔V、左心房之间,其大 小可容纳一指。心脏手术阻 断血流,可经心包横窦钳夹 升主A和肺A干。 心包斜窦:位于心底后面,两 侧肺上V、肺下V、下腔V、左 心房后壁与心包后壁之间。 心直视手术时,可在此处放 臵控制下腔V的沙袋。 心包前下窦:浆膜心包壁层的 前部与下部移行处所夹的腔 隙,位臵较低,深1~2cm。 心包积液时,液体首先积聚 于处。为心包穿刺安全部位, 左剑肋角进针作心包穿刺, 针刺入此窦。
第四节
一、胸膜和胸膜腔
㈠胸膜
脏胸膜: 壁胸膜:肋胸膜、膈胸膜、 纵隔胸膜、胸膜顶。
胸腔及其脏器
㈡胸膜腔
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延 续共同围成的密闭、潜在 的间隙,左右各一,腔内 为负压,有少量浆液。 气胸穿刺排气时,通常在第 2 肋间隙、锁骨中线上进针 。
㈢胸膜隐窝
1.肋膈隐窝:肋胸膜
与膈胸膜转折处的半 环形隐窝;自剑突向 后下至脊柱两侧,后 部深;是最大的胸膜 隐窝,也是胸膜腔的 最低处。 胸腔积液穿刺抽液时, 通常选择肩胛线或腋 后线第8肋间隙进针, 刺入肋膈隐窝。
肺根:为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
饶。肺根内结构自前向后为上肺V、肺 A、支气管和下肺V;自上向下,左肺 根依次为肺A、主支气管、上肺V和下 肺V,右肺根依次为上叶支气管、肺A、 中叶支气管、下叶支气管、上肺V和下 肺 V。
四、支气管肺段
气管→左、右主支气管→肺 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 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 肺组织称支气管肺段,简 称肺段。 肺段呈锥形,底位于肺表面, 尖朝向肺门。两肺段间为 少量结缔组织和段间V, 为肺段切除的标志。肺段 在形态和功能上有一定的 独立性;如某肺段轻度感 染或结核可局限在一个肺 段。 左肺有8~10个肺段,上、 下叶各5个肺段;右肺有 10个肺段,上叶3个、中 叶2个、下叶5个。
局部解剖学 regional anatomy
湖北中医药大学 韩永明 hanym575@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三节
一、位臵和分部
㈠位臵
介于胸腹腔之间;可随年龄、 体位、呼吸以及胸腹腔脏 器充盈情况而改变。

㈡分部
中心腱: 肌性部: 胸骨部:剑突后面。 肋部:下6个肋内表面。 腰部:内侧肌束以左、右 脚起自上2~3个腰椎体; 外侧肌束起自内、外侧弓 状韧带。
4.主支气管
⑴左主支气管:
细、长、较水平;长 4.5 ~ 4.8cm , 其 下 缘 与气管中线的夹角平 均为37.5°。 前方有肺A,后方有胸主 A , 中段上方 有 主 A 弓 跨过。
⑵右主支气管:
短、粗、较陡直;长 1.9~2.1cm,其下缘 与气管中线的夹角平 均为23°。 前方有升主A、右肺A和 上腔V;上方有奇V弓 越过。
㈠血管
动脉:膈上A、膈下A及心包 膈A、肌膈A、下位肋间后 A的分支。 静脉:伴行静脉注入胸廓内 V、肋间后V和下腔V等。
㈡神经
膈N支配膈的中央部。 副膈N出现率48%。 下6~7对肋间N支配膈前部 和两侧部。
㈢淋巴
膈上淋巴结分前、中、后三组,分别位于剑突后方、膈N入膈处、主A裂孔 处;引流膈、壁胸膜、心包和肝上面的淋巴;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和纵隔 前、后淋巴结。 膈下淋巴结沿膈下A排列,引流膈下面后部的淋巴;注入腰淋巴结。
右肺肺段:
尖段 上叶 后段 前段 外侧段 中叶 内侧段 上段 内侧底段 下叶 外侧底段 后底段 尖段 尖后段 后段 左肺肺段: 上叶 前段 上舌段 下舌段 上段 内侧底段 内侧前底段 下叶 前底段 外侧底段 后底段
五、血管、淋巴和神经
㈠血管
功能性血管:肺A、V;营养性血管:支气管A、V。 支气管A、肺A的终末支间存在吻合(一般在支气管入肺后第4~8级分支处)。 当肺A狭窄或栓塞时,吻合支扩大,支气管A可代偿肺A的作用。当肺有慢 性疾病时,支气管A血液经吻合支流向肺A,加重肺动脉高压。
2.毗邻
⑴前方:胸骨柄、胸腺、左
头臂V、主A弓、头臂干、 左颈总A、心丛等。
⑵右侧:奇V弓;右前方有右
头臂V、上腔V、右迷走N。
⑶左侧:左锁骨下动脉、左
迷走神经。
⑷后方:食管;左后方有左
喉返神经。
3.血管、淋巴和神经
动脉来自甲状腺下A、支 气管A、肋间后A和胸廓 内A的分支。 静脉注入甲状腺下V、头 臂V和奇V。 淋巴注入气管旁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肺 门淋巴结。 神经来自迷走N、交感N的 分支。
㈢纵隔的整体观
1.纵隔左侧面观
⑴肺根上方:主A弓、左颈总A、 左锁骨下A。 ⑵肺根前方:膈N、心包膈血 管,前下方有心包隆凸。 ⑶肺根后方:胸主A、交感干、 内脏大N、迷走N、食管胸 部。 ⑷食管上三角:左锁骨下A、 主A弓与脊柱围成的三角。 内有胸导管和食管上份。 ⑸食管下三角:由胸主A、心 包和膈围成,内有食管下 份。 食管上、下三角是外科学的 重要标志。
5.动脉导管三角
⑴位臵:位于主A弓的左 前方。前界:左膈N; 后界:左迷走N;下界: 左肺A。该三角是临床 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 志。 ⑵内容:左喉返N、动脉 韧带、心浅丛。左喉返 N 紧贴动脉韧带左侧。
㈣气管胸部
1.位臵
上纵隔中央,上端平胸骨 的颈静脉切迹,下端平 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 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 管杈,内面有半月形的 气管隆嵴。
2.头臂V
由锁骨下V和颈内V在胸锁关节 后方合成。 左头V向右下跨越主A弓3大分 支前面。左头V有时高出胸 骨柄,贴在气管颈部的前方, 尤以儿童多见;故气管切开 或针刺时应注意这种可能。
㈢主A弓及其分支
1.位臵:平右侧第2胸
肋关节高度起,弓形 向左后至脊柱左侧T4 下缘。小儿主A弓的位 臵较高,向上可达胸 骨柄上缘。作气管切 开时应予注意。
部,至锁骨中线与第6肋相交处 的斜线。
右肺水平裂:自右第4胸肋关节
向外,至腋中线与斜裂投影线 相交的水平线。
三、肺门和肺根
肺门:亦称第一肺门,为肺纵隔面中部
的凹陷,有支气管、肺A、肺V、支气 管A、支气管V、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 此外,两肺门处尚有数个支气管肺淋 巴结(肺门淋巴结)。 第二肺门:各肺叶的叶支气管和肺血管 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出入肺叶处。
2.主A峡:新生儿的主
A弓在左锁骨下A起始 处与动脉导管附着处 之间较细称为主A峡。
3.分支:凸侧发出头臂
干、左颈总A、左锁骨 下 A。
4.毗邻
⑴左前方:左纵隔胸膜、 左肺、左膈N、左心包 膈血管、左迷走N等。 ⑵右后方:气管、食管、 左喉返N、胸导管。 ⑶上方:3大分支、左头 臂V、胸腺。 ⑷下方:肺A、动脉韧带、 左喉返N、左主支气管。 主动脉瘤压迫气管时可出 现呼吸困难,累及喉返 神经影响发音。
二、薄弱区和裂孔
㈠薄弱区:存在于肌性部
各部之间(缺乏肌纤维), 为膈疝好发部位。 1.胸肋三角:位于胸骨部和 肋部之间,有腹壁上血 管和淋巴管通过; 2.腰肋三角:位于腰部和肋 部之间。此三角底为第 12肋,前方与肾相邻, 后方有肋膈隐窝,肾手 术时应注意,以免撕破 引起气胸。
㈡裂孔
1.主动脉裂孔:膈左、右脚与脊柱间,平T12;有主A、胸导管通过,有
三、前纵隔
境界:位于心包前壁
与胸骨体之间。
内容:胸腺下部、纵
隔前淋巴结及疏松 结缔组织。
四、中纵隔
境界:心包前、后壁。 内容:心包、心、出入
心 的 大 血管根 部 、 心 包膈血管、膈 N 、心神 经丛等。
㈠心包
1.构成
由外层的纤维心包和内层的浆 膜心包组成。
⑴纤维心包:底大口小的锥
形囊;囊口在心的右上方与 出入心的大血管外膜相延续; 囊底与膈中心腱愈着。 心包裸区:纤维心包前部大部 分被左、右肺的前缘及胸膜 覆盖;但在第4~6肋高度, 心包直接与左侧第4~6肋软 骨内侧部及胸骨下部的左半 相邻,此区域称心包裸区。 故可在左侧第4、5肋间隙靠 近胸骨左缘处进行心内注射, 可避免损失肺和胸膜。
㈡神经
由内脏N支配。 内脏运动交感N来自T2~5侧角,副交感N来自迷走N。两者在肺根前后形成 肺丛,随支气管入肺。副交感兴奋,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舒张、 腺体分泌;交感兴奋则相反。 内脏感觉N纤维分布于肺泡、各级支气管粘膜、脏胸膜,随迷走N入脑。
㈢淋巴
有浅、深两组淋 巴管 浅淋巴管位于 脏胸膜深面 深淋巴管位于 各级支气管周 围 两者在肺内较 少吻合,主要 在肺门处吻合 肺的淋巴结包括 位于肺内支气 管周围的肺淋 巴结和位于肺 门的肺门淋巴 结
㈠位臵:

一、位臵和形态
胸腔内、纵隔两侧、 膈上方。
㈡形态:
半圆锥形,一尖、一 底、两面、三缘。 左肺分 2 叶、右肺分 3 叶。
二、体表投影
肺尖:锁骨内侧1/3段上方2~ 3cm。 肺前界:几乎与胸膜前界一致, 仅左肺前缘在第4胸肋关节高 度沿第4肋软骨急转向外至胸 骨旁线处弯向外下,至第6肋 软骨中线续为肺下界。 肺下界:平静呼吸时,在锁骨 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分别 与第6、8、10肋相交,在近 后正中线处平对T10棘突。 斜裂:自T3棘突向外下,绕胸侧
2.胸膜下界:右侧起自第6胸肋关节,左侧起自第6肋软骨中点;在锁骨、腋
中线和肩胛线分别与第8、10、11肋相交,近后正中线处平T12棘突。
㈤胸膜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1.血管:
壁胸膜血供主要来自肋间后A、胸廓内A和心包膈A的分支;脏胸膜血供来 自支气管A的终末支。 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最终分别注入上腔V。
2.纵隔右侧面观
⑴肺根前方:心包、上腔 V、膈N、心包膈血管。 ⑵肺根上方:奇V弓、右 头臂V、上腔V、气管和 食管。 ⑶肺根后方:食管、奇V、 迷走N、交感干、内脏 大 N。 ⑷肺根下方:下腔V。
二、上纵隔
由前向后可分为三层: 前层:胸腺,左、右 头臂V和上腔V 中层:主A弓及其三 大分支、膈 N 和迷走 N 后层:气管、食管和 胸导管等
2.肋纵隔隐窝:肋胸
膜与纵隔胸膜前缘转 折处,左侧明显(左 肺心切迹之故)。
㈣壁胸膜反折线的体表投影
1.胸膜前界:自胸膜顶始,在第2胸肋关节处相互靠拢,左侧至第4胸肋关节
处斜向外下,达第6肋软骨中点移为下界;右侧至第6胸肋关节移为下界 两侧胸膜前界在胸骨角平面以上和第4胸肋关节以下相距较远,形成2个三角 形无胸膜区分别称为胸腺区和心包裸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