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详细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学目标】
一、开眼看世界
1。
背景
2。
代表人物及主张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
目的
2。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争
3。
洋务思想及结局
三、维新变法思想
1。
早期维新思想
2。
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
3。
维新思想的结局
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
本节课可采取提问、史料阅读、编排历史剧、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
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课前布置作业:
(1)课前预习,分组讨论。
(2)探究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制作封建顽固势力与维新派论战内容对照表,编排辩论历史剧。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师: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上一单元学过的内容。
出示:19世纪初西欧自然科学成果图片。
师:三这些都是反映19世纪初期欧洲情况的图片,通过观看,我们体会到此时欧洲情况如何?
回答:自然科学、工业革命等
师:此时的欧洲国家正在迅速崛起,自然科学飞速发展,已经完成工业革命,那么同一时期的中国是怎样的情况呢?
回答:政治:腐败;经济:自然经济;军事:军备废弛;对外:闭关锁国等
师:通过前面的比较不难看出,中西方之间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就必然会导致什么现象出现呢?
答:西方列强侵华(鸦片战争)
师:对,鸦片战争隆隆炮声,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洋枪洋炮的震撼下,开始感受到中国的落后,于是他们“开眼看世界”,在中国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由此导入新课。
教学环节:
一、“开眼看世界”
好,通过前面的介绍,及必修一、必修二所学的知识我们已经了解了先进的中国人掀起“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背景了。
哪位同学能够做进一步的归纳呢?
(出示背景)
1、背景:①清朝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②西方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
③鸦片战争——惊醒志士
那么,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的是哪些有识之士呢?
答:林魏
师:回答得非常好
他们在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作出了什么贡献?又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2、代表人物及主要活动:
答:林则徐魏源(出示简介)
林则徐不仅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也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请结合教材及相关材料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A、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B、仿制西方战舰,提出建立一支新式海军主张。
(说,不出在幻灯片上)
师:然而林则徐壮志未酬,在鸦片战争中,被革职查办被迫发配到新疆,途经镇江,魏源在家迎候接待,万感难言,两人终夜对榻长谈。
临别时,林则徐把《四洲志》初稿等资料都送给魏源,嘱托他撰写一部介绍世界的著作。
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中外资料,写成了《海国图志》一书。
魏源: A、编成《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师: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
请大家结合教材69页的资料回放思考: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向西方学习”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B、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
师:这里的“师夷”指什么?
答:向西方学习
师:向西方学习什么呢?
答:“长技”。
师:在魏源看来,西方的“长技”有哪些呢?
答:“长技”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师:也就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师:那么“师夷”的目的是什么?
3、目的:
答:“制夷”也就抵御外国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师:因此林、魏被称为地主阶级抵抗派。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会发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鸦片战争之前:
闭目塞听、夜郎自大,视西方事物为奇技淫巧
鸦片战争之后:
林、魏敢于拿起“西方”尺子量出中国之短,迈出“师夷长技”第一步,他们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师:这在当时会起到什么作用?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此后,研究与介绍世界知识在知识界逐渐蔚然成风。
而这正是林、魏对历史发展所作的最大贡献。
4、影响: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过渡)师:以上我们了解了林则徐、魏源在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主张,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师夷长技”的主张没有具体落实下去。
那么在中国真正把“师夷长技”落在实处的是哪部分人呢?
答:洋务派。
师:他们具体的实践活动是什么?
答:洋务运动
师:这场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什么样的理念指导下开展的、结果又如何呢?我们进入第二环节: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内忧外患
师:谁能用最简捷的话,对此时中国的情况进行概括?
内忧外患
师:很到位!这里的“内忧”指什么?“外患”又指什么呢?
①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师: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深感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于是开展了洋务运动。
那么任何一种运动都要有一定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呢?其实质又如何?我们通过以下两段材料来了解一下:
阅读材料: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及……中国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
——李鸿章设问:材料体现了洋务派的什么思想主张?
如何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如何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含义:
“中学为体”——以中国的封建纲常名教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
用鲁迅的话说就是:“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了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
——曾国藩材料二体现了洋务派的目的是什么?
答:剿发捻,勤远略也就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师:由此可得出“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质
实质: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来维护清朝封建专制制度
师:洋务派的主张在当时遇到了很多阻力,如顽固派的百般阻挠,但他们仍然在“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下,把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的“师夷长技”的主张付诸
实践,洋务派为“师夷长技”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这部分内容我们在必修二已经学过,咱们简要回顾一下:
3、实践:掀起了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内容:(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
(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师:洋务运动中开设了一批近代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翻译、军事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使西方先进知识传播到中国,为西学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师:洋务派为实现“中体西用”的思想做了这么多的事,有没有达到他们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呢?
答:没有
师:其结局如何呢?
失败
师:那么“中体西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4、结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甲
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中体西用”思想失去原有的意义。
过渡: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地主阶级无法将中国引上富强道路。
那么,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该何去何从,谁能在紧要关头承担起救亡图存的重任呢?
答: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或掀起了戊戌变法。
师:我们进入第三环节的学习。
三、维新变法思想
提问: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只学习技术,不改变制度。
那么这个问题当时有没有人认识到呢?
出示材料:“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
兴学校,广书院……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
--------郑观应
阅读材料思考:跟洋务派相比,郑观应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有什么新的主张?
认识到除了学习西方的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师:其实郑观应就是洋务派,随着洋务运动的进展,郑观应等人看到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是不够的,必须在制度上进行革新,于是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一批人,形成了早期的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问:通过材料可看出,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答:资产阶级的利益。
师:对,早期维新思想的人物代表着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
师:那么促使这些人转变的原因有哪些呢?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背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
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经济、阶级基础)
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不断传入(理论来源)
师:其代表人物有哪些呢?他们的主张如何?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主张:
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师:早期维新派只是针对现实提出一些具体主张,没有完整的理论指导也没有付诸行动。
这是他们思想的局限性。
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
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过渡)师:早期维新派的观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为维新变法思想奠定了基础。
2、维新思想(发展)
时期:19世纪90年代初
师:那么是哪些事使维新派下定决心把学习“制度之变”落到实处呢?
原因:①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证明了“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的失败,而且使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出示:(天津图)
19世纪末,天津的状况:
天津县城没有被列强瓜分(东西南北四条马路原来是县城的围墙)
东站:俄占
长途客运站(462):意大利占
过了北安桥(百货大楼):日本占
劝业场:法国占
外国语学院(马场道):英国殖民地
过了马场道:德国占
师:小小的天津尚且如此,那么整个中国会怎么样呢?
出示:(时局图)
师:这是当时人画的时局图,以熊、青蛙等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是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就是虎视眈眈,窥视中国,此时的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机。
师:请同学们回忆必修二所学知识想一想,19世纪末中国经济上有什么现象?
答:民资初步发展
②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师:同时西学的不断传入,为维新思想提供了思想方面的基础。
③西学的不断传入
代表人物代表作及主张: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康有为(图片、简介)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代表作:《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引导学生看材料: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
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
马克思的话体现了康有为思想有什么特点?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
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
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
资产阶级为什么具有软弱性?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这样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康有为的观点有力的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图片、简介)
代表作:《变法通议》
《变法通议》,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编期间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主张:只有变法才能图存
严复(图片、简介)
主张:用民权否定君权。
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他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用民权否定君权,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师:维新运动的高涨,引起包括洋务派在内的封建顽固势力的仇恨和攻击,于是一场维新派与包括洋务派的顽固势力的论战开始了。
请带着如下问题欣赏历史剧。
3、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
设问:
为什么洋务派会站在顽固势力一边?(同是地主阶级,根本目的相同)
这场论战是围绕哪些问题展开的?其核心是什么?试绘制表格
核心: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
分析这场论战的作用
师:(这是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真理越辩越明,这场论战)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推动维新变法思想高潮的到来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是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再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在康、梁等人的推动下,一场实践维新变法思想的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
4、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高潮)
出示光绪帝照片
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
师: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由于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新政共推行了103天就因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而遭到了失败。
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
(戊戌六君子图片)
师:从戊戌变法的失败中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结论:改革道路是布满荆棘的,是很艰难的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师: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救亡图存的思想主张却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思考: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5、意义: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
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意义:
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剧,瓜分大祸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
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
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
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
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4
A 挽救民族危亡
B 推动政治改革
C 发展社会经济
D 促进思想启蒙
本课小结:
近代中国,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林、魏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指导下,掀起了向西方学思的新思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思想并没有付诸实践。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逐渐加深,为解决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掀起了洋务运动。
由于只是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来嫁接到封建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推行30多年的洋务运动的破产,“中体西用”思想失去原有的意义。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双半程度大大加深,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为救亡图存,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了旨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维新变法运动。
这场运动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只维持了103天,如昙花一现。
变法运动虽然遭到失败,但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近代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潮流,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通过回顾我们了解到中国人民时刻把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先学习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探求强国之路,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
课后练习题:
引材料题:
材料一(林则)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
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材料二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
①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什么?
注重军事技术
②从“师夷”的内容和“救亡”途径上看,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局限性?
只学习西方的技术,而不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
产生这种局限性的原因?林、魏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