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高考语文试卷与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年人教版语文高考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
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世间最美的风景
①人类居住的地球,被蓝色的海洋和绿色的陆地所环绕,形成了美丽的家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并代代相传。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了自然环境。

如何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②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生态环境,我国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深入到世界各地,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为保护地球家园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③在我国西南地区,有一片被誉为“人间仙境”的山水风光——九寨沟。

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被誉为“童话世界”。

九寨沟的美丽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了保护这片美丽的家园,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保意识教育等,使得九寨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④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边缘,有一片被称为“绿色奇迹”的绿洲——撒哈拉之眼。

这里绿草如茵,湖泊清澈,与周边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撒哈拉之眼的美丽景色,吸引了众多探险家前来探索。

然而,这片绿洲的生态环境同样面临着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这片绿洲,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过度开采、加强水资源保护等,使得
撒哈拉之眼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⑤除了以上两处风景,世界各地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瑞士的阿尔卑斯山、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

这些风景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美丽的家园,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⑥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这些美丽的风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化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地球的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这些美丽的风景,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努力。

⑦保护地球家园,人人有责。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问题】
1.文章开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A. 介绍了地球的美丽家园
B. 阐述了人类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C. 描述了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
D. 概括了全文内容
2.文章中提到的九寨沟和撒哈拉之眼的美丽景色,分别被比喻为什么?
A. 童话世界、绿色奇迹
B. 人间仙境、绿色奇迹
C. 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D. 人间仙境、绿色家园
3.文章中提到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有哪些?
A. 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保意识教育
B. 限制过度开采、加强水资源保护
C. 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保意识教育、限制过度开采、加强水资源保护
D. 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保意识教育、限制过度开采、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4.文章中提到的“绿色奇迹”和“人间仙境”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地方?
A. 九寨沟、撒哈拉之眼
B. 撒哈拉之眼、九寨沟
C. 九寨沟、瑞士的阿尔卑斯山
D. 撒哈拉之眼、瑞士的阿尔卑斯山
5.文章结尾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A. 保护地球家园,人人有责
B.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C. 保护地球家园,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D. 地球家园的美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保护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甲】
夏日,我们如约来到老屋。

老屋是父亲亲手建造的,坐落在一个小山村里,四周环山,一条清澈的小溪绕着村子潺潺流过。

走进老屋,一股淡淡的木香扑鼻而来,让人心生宁静。

这里承载着我们的童年记忆,是父亲的骄傲和自豪。

老屋的门厅里,挂着一幅父亲亲手绘制的山水画,画中那座山,仿佛就是老屋的化身。

画旁是一张古老的木桌,桌上摆放着父亲留下的笔墨纸砚,这些都是他年轻时习字作画的工具。

每当我看到这些,就会想起父亲年轻时的模样,那个热爱生活、勤奋好学
的年轻人。

走出书房,是后院。

后院里种满了花草树木,夏天的时候,蝉鸣声声,蝴蝶翩翩起舞。

父亲喜欢在后院里浇水、除草,他说这是他与大自然亲近的方式。

每当我累了,就会跑到后院,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如今,老屋已经荒废多年,但它依然是我心中的圣地。

每当我回到这里,总会想起父亲,想起他的一生。

父亲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老屋,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老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屋是父亲亲手建造的,承载着我们的童年记忆。

B. 老屋四周环山,一条清澈的小溪绕着村子潺潺流过,环境优美。

C. 老屋里充满了父亲年轻时的痕迹,如山水画、书房、花草树木等。

D. 老屋已经荒废多年,但依然是我心中的圣地,承载着父亲的精神。

【小题2】请简要分析文章中“老屋”在结构上的作用。

【小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老屋”所承载的“精神”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公诫子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与太公同封,太公亦戒其子曰:“夫国家者,所以养贤也。

贤者养之,然后可用之。

夫财者,民之所能产,而贤者能官耳。

今子用小国之余财,而食大国之贤,不称,必有秋
毫之患。

”周公、太公戒其子如此,此二圣所以功名后世也。

孔子曰:“仲由、冉求可使从政矣。

”使从政,则其必能敬其父兄,养孤疾,恭老问幼,所次长幼也。

是以言必忠信而心不怨,德之至也。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可使小受大,可使远来近,可谓士矣。

以三军为已忧也,可谓之将;军礼不正,不可以帅师;用之则无敌,居之则久,可谓之君。

诗云:‘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于以采藻?于沼于沚。

’‘于以采荇?于沼于沚。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

’‘薄采其芹。

’‘薄采其茁。

’‘于以采蓼?于沼于沚。

’‘于以采萧?于沼于沚。

’’于以采莪?于沼于沚。

’思乐泮水,薄采其莪。

’我闻君子之学也,其道然也。


(节选自《礼记·少仪》)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之:去,往
B.夫财者,民之所能产,而贤者能官耳。

官:做官
C.夫军礼不正,不可以帅师。

帅:率领
D.我闻君子之学也,其道然也。

道:道理,法则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B.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C.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D.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小题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公和太公都告诫子孙要谦虚谨慎,不可骄傲自大。

B.孔子认为,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使小受大,可使远来近的人,可以称为士。

C.孔子引用《诗经》中的诗句,用“采”字开头,说明君子学习之道。

D.周公和太公都强调了贤才的重要性,认为国家应该培养贤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夫财者,民之所能产,而贤者能官耳。

②是以言必忠信而心不怨,德之至也。

【小题5】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对“行己有耻”这一观点的认识。

(5分)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这首诗是龚自珍辞官归乡时所作。

小题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运用了白描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离别时的愁绪。

B. 诗人以落花自喻,表达了虽然辞官,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

C. 诗歌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虽失意,但不忘报国之志。

D. 诗歌整体上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国家的忠诚。

小题2. 诗歌中“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
春泥更护花”两句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
题目:请根据以下提示,完成名句的默写。

提示:此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材料】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名为“竹筒诗”的文学形式。

竹筒诗是利用竹筒作为载体,将诗篇刻制在竹筒上,通过传递竹筒来传播诗歌。

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

(1)下列关于“竹筒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竹筒诗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文学创作形式。

B. 竹筒诗是将诗篇刻制在竹筒上,通过传递竹筒来传播诗歌。

C. 竹筒诗的传播方式较为原始,与现代的传播手段相比显得落后。

D. 竹筒诗反映了古代社会文化的繁荣。

(2)根据材料,下列关于竹筒诗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一项是()
A. 竹筒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流思想、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

B. 竹筒诗的传播方式虽然原始,但在当时具有很高的传播效率。

C. 竹筒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D. 竹筒诗的流行时间较短,没有留下多少传世之作。

(3)根据材料,以下哪个选项最能概括竹筒诗的特点?()
A. 独特的载体,原始的传播方式,丰富的文化内涵。

B. 古老而落后,传播效率低,对后世影响较小。

C. 文学创作形式单一,传播范围有限,文化价值不高。

D. 传播速度快,创作形式多样,文化影响深远。

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矛盾。

为了维护这种制度,秦朝实行了一系列严酷的政策,如焚书坑儒、严刑峻法等,导致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

最终,秦朝在暴政下迅速灭亡。

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使得国家逐渐走向繁荣。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又开始显现。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行察举制、设立郡县制等,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

但这也导致了豪族地主势力的膨胀,加剧了社会矛盾。

最终,汉朝在内外交困中走向衰败。

【乙】
三国时期,天下三分,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之间互相争斗,战
争不断。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涌现出来,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等。

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治国理念,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

三国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创作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如曹操的《观沧海》、刘备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孙权的《赤壁之战》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展现了文人墨客的才华和情感。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焚书坑儒”是秦朝实行的一系列严酷政策之一,意味着对文化的打压。

B. “无为而治”是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强调减轻百姓负担,使国家走向繁荣。

C. “察举制”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

D. “豪族地主”是指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的地主阶级,他们在三国时期势力膨胀。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秦朝的统一、汉朝的繁荣和衰败,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

B. 文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C. 文章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介绍,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治国理念。

D. 文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看法和评价。

八、写作题(60分)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它为我们带来了
便利,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威胁了人类的就业;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将推动社会的进步;还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我们审慎对待,既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又要防范其潜在风险。

请你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年人教版语文高考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世间最美的风景
①人类居住的地球,被蓝色的海洋和绿色的陆地所环绕,形成了美丽的家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并代代相传。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了自然环境。

如何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②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生态环境,我国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深入到世界各地,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为保护地球家园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③在我国西南地区,有一片被誉为“人间仙境”的山水风光——九寨沟。

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被誉为“童话世界”。

九寨沟的美丽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了保护这片美丽的
家园,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保意识教育等,使得九寨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④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边缘,有一片被称为“绿色奇迹”的绿洲——撒哈拉之眼。

这里绿草如茵,湖泊清澈,与周边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撒哈拉之眼的美丽景色,吸引了众多探险家前来探索。

然而,这片绿洲的生态环境同样面临着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这片绿洲,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过度开采、加强水资源保护等,使得撒哈拉之眼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⑤除了以上两处风景,世界各地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瑞士的阿尔卑斯山、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

这些风景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美丽的家园,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⑥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这些美丽的风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化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地球的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这些美丽的风景,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努力。

⑦保护地球家园,人人有责。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问题】
1.文章开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A. 介绍了地球的美丽家园
B. 阐述了人类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C. 描述了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
D. 概括了全文内容
2.文章中提到的九寨沟和撒哈拉之眼的美丽景色,分别被比喻为什么?
A. 童话世界、绿色奇迹
B. 人间仙境、绿色奇迹
C. 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D. 人间仙境、绿色家园
3.文章中提到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有哪些?
A. 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保意识教育
B. 限制过度开采、加强水资源保护
C. 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保意识教育、限制过度开采、加强水资源保护
D. 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保意识教育、限制过度开采、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4.文章中提到的“绿色奇迹”和“人间仙境”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地方?
A. 九寨沟、撒哈拉之眼
B. 撒哈拉之眼、九寨沟
C. 九寨沟、瑞士的阿尔卑斯山
D. 撒哈拉之眼、瑞士的阿尔卑斯山
5.文章结尾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A. 保护地球家园,人人有责
B.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C. 保护地球家园,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D. 地球家园的美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保护
【答案】
1.B
2.B
3.C
4.A
5.C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甲】
夏日,我们如约来到老屋。

老屋是父亲亲手建造的,坐落在一个小山村里,四周环山,一条清澈的小溪绕着村子潺潺流过。

走进老屋,一股淡淡的木香扑鼻而来,让人心生宁静。

这里承载着我们的童年记忆,是父亲的骄傲和自豪。

老屋的门厅里,挂着一幅父亲亲手绘制的山水画,画中那座山,仿佛就是老屋的化身。

画旁是一张古老的木桌,桌上摆放着父亲留下的笔墨纸砚,这些都是他年轻时习字作画的工具。

每当我看到这些,就会想起父亲年轻时的模样,那个热爱生活、勤奋好学的年轻人。

走出书房,是后院。

后院里种满了花草树木,夏天的时候,蝉鸣声声,蝴蝶翩翩起舞。

父亲喜欢在后院里浇水、除草,他说这是他与大自然亲近的方式。

每当我累了,就会跑到后院,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如今,老屋已经荒废多年,但它依然是我心中的圣地。

每当我回到这里,总会想起父亲,想起他的一生。

父亲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老屋,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老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屋是父亲亲手建造的,承载着我们的童年记忆。

B. 老屋四周环山,一条清澈的小溪绕着村子潺潺流过,环境优美。

C. 老屋里充满了父亲年轻时的痕迹,如山水画、书房、花草树木等。

D. 老屋已经荒废多年,但依然是我心中的圣地,承载着父亲的精神。

【答案】C
【小题2】请简要分析文章中“老屋”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案】“老屋”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同时,“老屋”也是父亲形象的象征,通过描写老屋,展现了父亲的一生和我们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答案】这句话突出了父亲对书籍的重视和热爱,以及书籍对父亲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提升,体现了父亲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智慧的尊重。

【小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老屋”所承载的“精神”的理解。

【答案】“老屋”所承载的“精神”包括: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家人的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精神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也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公诫子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与太公同封,太公亦戒其子曰:“夫国家者,所以养贤也。

贤者养之,然后可用之。

夫财者,民之所能产,而贤者能官耳。

今子用小国之余财,而食大国之贤,不称,必有秋毫之患。

”周公、太公戒其子如此,此二圣所以功名后世也。

孔子曰:“仲由、冉求可使从政矣。

”使从政,则其必能敬其父兄,养孤疾,恭老问
幼,所次长幼也。

是以言必忠信而心不怨,德之至也。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可使小受大,可使远来近,可谓士矣。

以三军为已忧也,可谓之将;军礼不正,不可以帅师;用之则无敌,居之则久,可谓之君。

诗云:‘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于以采藻?于沼于沚。

’‘于以采荇?于沼于沚。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

’‘薄采其芹。

’‘薄采其茁。

’‘于以采蓼?于沼于沚。

’‘于以采萧?于沼于沚。

’’于以采莪?于沼于沚。

’思乐泮水,薄采其莪。

’我闻君子之学也,其道然也。


(节选自《礼记·少仪》)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之:去,往
B.夫财者,民之所能产,而贤者能官耳。

官:做官
C.夫军礼不正,不可以帅师。

帅:率领
D.我闻君子之学也,其道然也。

道:道理,法则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B.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C.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D.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小题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公和太公都告诫子孙要谦虚谨慎,不可骄傲自大。

B.孔子认为,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使小受大,可使远来近的人,可以称为士。

C.孔子引用《诗经》中的诗句,用“采”字开头,说明君子学习之道。

D.周公和太公都强调了贤才的重要性,认为国家应该培养贤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夫财者,民之所能产,而贤者能官耳。

②是以言必忠信而心不怨,德之至也。

【小题5】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对“行己有耻”这一观点的认识。

(5分)【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①财富是民众所能生产的,而贤能的人能够做官。

②因此说话一定要忠诚老实,心地不怀怨恨,这是品德最高的境界。

【小题5】“行己有耻”是指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意味着要有羞耻之心,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此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做到为人正直,行为端正。

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这首诗是龚自珍辞官归乡时所作。

小题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运用了白描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离别时的愁绪。

B. 诗人以落花自喻,表达了虽然辞官,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