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茂名市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l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有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慷.慨/伉.俪菁.华/青.春给.养/自给.自足
B.祛.除/趣.味哽.咽/梗.概道行./景行.行止
C.冗.员/茸.毛刍.议/胡诌.碑帖./妥妥帖.帖
D.龌龊./辍.学谐谑./纸屑.干.练/干.戈四起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 kāng/kàng;jīng/qīng;jī。

“伉俪”指的是夫妻;“菁华”,同精华,指事物最好的一个方面;“给”读“jǐ”的时候,意思为“供应”“富裕,充足”。

B 项qū/qù; gěng ;héng/háng。

“祛除”,指驱散、消除;“道行”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

C 项rǒng/róng;chú/zhōu;tiè/tiē。

“刍议”,谦词,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谈议论,亦指浅陋的议论,多用于第一人称的自谦之语。

D项 chuò; xuè/xiè;gàn/ gān 。

“干”读,触犯,冒犯,冲犯;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或做。

此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如“给”“行”“帖”“干”)、易误读字(如“菁”“祛”“诌”“屑”等)、难读的字(“冗”“刍”“谑”),多音字之所以有不同的读音,就是因为字的含义和用法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字的不同意义和用法来记忆字音。

易误读字是生活中常见的词语,记忆时要注意寻找其中的规律。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毋庸讳言,其文化地位一直处于边缘化和失语态势。

曾几何时,北方文化是学者、官方和媒体眼中的主流文化、话语权、声音的主导者和唱响者一直都来自北方。

全国性论坛、国际性会议很少听到岭南人的声音,即使有,也只是昙花一见,被浩浩荡荡的北方文化大潮所湮灭,近现代以来的蛮夷之地、重商主义、文人墨客渐行渐远等成为普适性认同。

A.毋庸讳言 B.曾几何时 C.昙花一现 D.湮灭
【答案】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儒学把明道德之善作为知的基本方向和对自然万物之知主要限定在德性之知的范围内,视知为实现善的手段。

B.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将根据客流变化情况,在部分热门线路适时增开临时旅客列车,以满足春运高峰期旅客出行。

C.中国领导人不经意间提及的包含有重要信息的某个新词,而后会逐步被系统化并在更多场合反复出现,直至正式成为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和决策依据。

D.珠三角地区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贵广南广高铁的开通,将使贵州等西南地区更广泛融入“一带一路”之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以满足春运高峰期旅客出行”成分残缺,“满足”后面缺少相应的宾语,应在句子最后加“需求”;C项“而后会逐步被系统化并在更多场合反复出现”语序不当,应先“反复出现”然后再“逐步被系统化”,故应为“更多场合反复出现并逐步被系统化”;D 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珠三角地区”作为主语尚未说完,就换成了“贵广南广高铁的开通”。

审读病句首先要查找句子的主干,查看各成分之间是否搭配合理,是否有残缺或赘余,是否存在句式杂糅,然后再查看语意,看意思的表达上有无问题。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可能有人会问,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为何没有明显地感受到气温的上升,极寒天气近
期反而倒增多了呢?____,____。

__—,——,——。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气候趋势或者气候状况的改变,至少要依据25至30年的气候资料来判断,而9至10年的气候波动不能表示气候趋势的变化。

因此,近10年全球平均温度上升速度虽有所减弱,但并未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

①因此地球温度的变化表现为多种时问尺度波动的叠加
②而非商线式的上升或下降
③主要是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和气候系统内部调整过程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
④这些因素影响地球气候从月、季、年到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万年不等
⑤由于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的变化是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A.③⑤④①② B.③④⑤②① C.⑤③④①② D.⑤③②④①
【答案】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各小题。

张泰,字叔亨,广东顺德人。

成化二年进士。

除知沙县。

时经邓茂七之乱,泰抚绥招集,流亡尽复。

入为御史,偕同官谏万贵妃干政,廷杖几毙。

出督京畿学校,口忧去,家居十余年。

弘治五年起故官,按.云南。

孟密土舍思揲构乱,以兵遏木邦宣慰使罕挖法于孟乃寨。

守臣抚谕,拒不听,泰与巡抚张诰集兵示必讨,思揲惧,始罢兵,滇池溢,为民灾,泰筑堤以弭.其患。

还朝,乞罢织造内臣,减皇庄及贵戚庄田被灾税赋,给畿省灾民牛种。

诏止给牛种,余不行寇入永昌,甘肃游击鲁麟委.罪副总兵陶祯,而总兵官刘宁疏言守臣不和,诏泰往勘。

泰奏镇守太监傅德、故总兵官周玉侵据屯田。

巡抚冯续减削军饷,寇数入莫肯为御,失士卒六百余、马驼牛羊二万皆不以闻。

帝怒,下之吏。

德降内使,铟南京,续编氓口外。

泰又言甘州膏腴地悉为中官、武臣所据,仍责.军税;城北草湖资戍卒牧马,今亦被占。

请悉归之军,口推行于延、宁二镇,诏皆从之。

迁太仆少卿,改大理。

初,蓟州民田多为牧马草场所侵,又侵御马监及神机营草场、皇庄,贫民失业,草场亦亏故额。

孝宗屡遣给事中周旋,侍郎顾佐、熊狲等往勘,皆不能决。

至是命泰偕锦衣官会巡抚周季麟复勘泰密求得永乐间旧籍,参互稽考,田当归民者九百三十余顷,而京营及御马监牧地成不失故额,奏入,驳议者再,尚书韩文力持口,留中未下。

及武宗嗣位,文再请,始出泰奏,流亡者成得复业
寻迁右副都御史督储南京奏厘革十二事多报可正德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逾年迁南京右都御史。

泰清谨,刘瑾专权,朝贵争赂遗。

泰奏表至京,惟馈土葛。

瑾憾之,其年十月令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

明年七月卒,摭他事罚米数百石。

瑾诛,予葬祭如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治五年起故官,按.云南按:巡察
B.泰筑堤以弭.其患弭:消除
C.甘肃游击鲁麟委.罪副总兵陶祯委:委派
D.仍责.军税责:索取
6.填人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出督京畿学校,口忧去,家居十余年。

②请悉归之军,口推行于延、宁二镇,诏皆从之。

③奏人,驳议者再,尚书韩文力持口,留中未下
A.①而②乃③焉 B.①而②且③之
C.①以②且③之 D.①以②乃③焉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迁右副都御史督储南京/奏厘革十二事/多报可/正德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逾年迁南京右都御史。

B.寻迁右副都御史督储南京/奏厘革十二事多/报可/正德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逾年迁南京右都御史。

C.寻迁右副都御史督储/南京奏厘革十二事/多报可/正德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逾年迁南京右都御史。

D.寻迁右副都御史督储/南京奏厘革十二事多/报可正德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逾年/迁南京右都御史。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南孟密土司属官思揲挑起叛乱,并拒不听从当地的安抚,后因害怕张泰与张诰的讨伐决心,才停止用兵。

B.张泰对朝廷忠心耿耿,多次提出建议,对百姓也是关怀有加,帮助他们争取利益。

C.针对蓟州放马草场横行乡里,致使贫民失业、草场数额减少一事,张泰又受命前往调查。

D.张泰为官清廉,为人谨慎,却被人挑剔其他事被罚米数百石,直到刘瑾被杀后,才赐予埋葬祭祀的礼数。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l)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时经邓茂七之乱,泰抚绥招集,流亡尽复。

(3分)
②瑾憾之,其年十月令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

(4分)
(2)简要概括张泰奉诏到甘肃勘察“寇人永昌”一事的勘察情况。

(3分)
【答案】
5.C
6.C
7.A
8.C
9.(1)翻译(7分)
①当时经过邓茂七的动乱,张泰安抚招集百姓,使流亡的人全部返回。

(“抚绥”、“流亡”、句意各1分。


②刘瑾因此对张泰怀恨在心,这年十月,责令(张泰)以南京户部尚书退休。

(“憾”、“令”、省略句、句意各1分)
(2)一是存在官员侵占军队屯田、削减军饷的现象;二是敌寇进侵时没有人肯抵抗,损失惨重;三是此事没有向朝廷上报。

(一点1分,共3分)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试题分析: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

第一处应是解释“去”“家居十余年”的原因,故应填“以”;第二处是连接两个句子,表示两个句子之间的并列关系,应使用“且”;第三处“持”后缺少宾语,故用“之”作为动词宾语。

故选C。

以:介词,因为;且:连词,并且;之:代词,指张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试题分析: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

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

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然后先易后难。

这句话主要根据名词来段,“南京”“事”“正德二年”“工部右侍郎”“逾年”。

参照时间、官职名等标志。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归纳
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第一句中的“抚绥”,安抚;“流亡”,动词做名词,流亡的人。

第二句中“憾”,意动用法,以为憾,对……怀恨;“令”,责令;“令”后省略宾语,应为“令之”,省略句。

第二小问考查学生的筛选和归纳的能力,首先找到“甘肃勘察‘寇人永昌’”这件事的所在段落,然后进行筛选和概括。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
张泰,字叔亨,广东顺德人。

成化二年考中进士。

授官沙县知县。

当时经过邓茂七的动乱,张秦安抚招集百姓,使流亡的人全部返回。

入京任御史,偕同同僚谏诤万贵妃干预政事,当廷杖责,差点被打死。

出京督察京城附近的学校,因服丧离职,在家赋闲十余年。

弘治五年,张泰被起用任回原官,巡察云南,孟密土司属官思揲挑起叛乱,率兵在盂乃寨阻截木邦宣慰使罕挖法。

当地守臣安抚晓谕,思揲拒不听从,张秦与巡抚张诏集结军队以示必定讨伐,思揲害怕,才停止用兵。

滇池涨水溢出,给人民带来灾害,张秦修筑堤坝来消除水患。

回到朝廷,请求罢除织造内臣,减少受灾的皇庄和责成庄田的赋税,为京城所辖地区的灾民提供牛种,,皇帝下诏只提供牛种,其余不施行。

敌寇进犯永昌,甘肃游击鲁麟归罪于副总兵陶祯,
而总兵官刘宁上疏说镇守的大臣不和,(皇帝)下诏令张泰前往勘察-,张泰上奏镇守太监傅德、原总兵官周玉侵占军队屯田,巡抚冯续削减军饷,敌寇多次进犯没有人肯抵御,损失士兵六百多人,马骆驼牛羊二万,都不上报。

皇帝大怒,下令交给司法官来治罪。

傅德降为内使,禁锢在南京,冯续编入平民户籍于口外。

张泰又说甘州肥沃的土地全部被宦官、武臣占据,仍征收军税;城北的牧草、湖泊供驻守边疆的将士牧马使用,现在也被侵占。

请求全部归于军队,并将此做法推行到延、宁两军镇。

皇帝下诏全部采纳张泰的建议。

升任太仆少卿,改任大理寺卿。

当初,蓟州百姓的田地多被放马的草场侵占,又侵占御马监及神机营的草场、皇庄,贫民失业,草场的数额也较原来大为减少。

孝宗多次派给事中周旋,侍郎顾佐、熊翀等前往勘察,都不能解决,到这时派张泰偕同锦衣官会同巡抚周季麟重新勘察。

张秦秘密求得永乐年间的旧档案,相互查考,查得应当归还农民的田地九百三十多顷,而京营和御马监牧地的旧有数额都没有减少。

奏疏呈入,有人一再辩驳,尚书韩文竭力支持张泰,张泰的奏章留在宫中不下放。

到武宗继位,韩文再次请求,才交出张泰的奏章,流亡的人都得恢复旧业。

不久升任右副都御史督察南京的储备.,上奏有关改革的十二件事,多回复同意。

正德二年,如为工部右侍郎,过了一年,升任南京右都御史。

张泰清廉谨慎。

刘瑾专权,朝臣权贵争相贿赂他。

张泰上表到京城,仅赠给他土葛。

刘瑾因此对张泰怀恨在心,这年十月,责令张泰以南京户部尚书退休。

第二年七月去世,被人挑剔其他事被罚米数十石。

刘瑾被杀后,
按照制度赐予埋葬祭祀的礼数。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1)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描绘了-幅怎样的景象?(3分)
(2)这首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3分)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摘绘了现实中的拂晓扬帆(1分),旅途开始,百舸争流(1分),客商熙来攘往的繁忙景象。

(1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分)诗人悠闲地欣赏美景,却因霞光而想象看到的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1分)表现了诗人怡然欣赏的态度,(1分)以及诗人在旅途中对名山向往之情。

(2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题目问的是“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分析句意和写法,然后再品味其中流露出的情感。

眼前出现的一片霞光便引起他一个动人的猜想:“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在诗人的想象中,映红天际的不是朝霞,而当是山石发出的异彩。

这想象虽绚丽,然而语言省净,表现朴质,没有用一个精美的字面,体现了孟诗“当巧不巧”的特点。

尾联虽承“天台”而来,却又紧紧关合篇首。

“坐看”照应“望”字,但表情有细微的差异。

一般说,“望”比较着意,而且不一定能“见”,有张望寻求的意味。

而“看”则比较随意,与“见”字常常相联,“坐看霞色晓”,是一种怡然欣赏的态度。

可这里看的并不是“赤城”,只是诗人那么猜想罢了。

如果说首句由“望”引起的悬念到此已了结,那么“疑”字显然又引起新的悬念,使篇中无余字而篇外有余韵,写出了旅途中对名山向往的心情,十分传神。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短歌行》)
(2)每览昔人兴感之南,若合一契、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怕? 。

(苏轼《定风波》)(4)然力足以至焉,,____;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答案】
(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3)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4)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譬如”、“嗟悼”、“喻”、“竹杖芒鞋”、“蓑”、“讥”等。

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传统绘画
【英】迈克尔·苏立文
两千年以来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其语言不断地深化和拓展,变得越来越丰富,而另一方面。

艺术家愈依赖于传统,愈受到束缚。

它所表达的观念,除了佛教思想以外都是纯中国本土的;表现那些观念的形式和风格,也是中国本土的。

大约1900年前后,如果有人进入一位中国艺术家的画室,甚至进入极少数有电灯的艺术家的画室,会发现在他们的画中没有外国影响的痕迹如果你对他说,他的画里还缺少些什么,例如:形不够准确;透视是错的;形体没有暗面,没有投影——简单地说,他的画是不真实的——他一定会感到吃惊、他可能回答说,这些技术手段对于真正的艺术是微不足道的,艺术是艺术家情感和个性的一种表现,是对于经验世界的一种普遍化的观点,在这个世界中,个别的事物只是作为一个统一体的不同侧面时才有意义。

事实上,中国艺术家不仅可能认为,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西方绘画的科学准确性并非是恰当的追求,而且还会说,如果由于描绘瞬间的偶然效果而破坏了艺术作品的一般的永恒的真实,
那么如此的准确性就是绝对有害的?他可能会发现,西方的观点是如此陌生,如可以通过由颜色和暗面所界定的相互关联的形体去构想出一幅画面;可以由多次前期的素描稿,将
绘画的各种元素组织到经过深思熟虑地推敲出来的构图中:在传统国画中,所有这些使西方艺术家感到刺激和挑战,并使西方观众感到有趣和愉快的因素,与国画家所要达到的那种统一性以及和谐性相比,都似乎显得微不足道?
西方艺术家从未因被称为职业画家感到羞耻过。

相反,在中国,尽管存在着职业画家的阶层,人们习惯于认为,那些未受过教育的人,不过是以画笔谋生而已r当受过教育的艺术家受委托作画,或将画作为礼品,或写题跋以及纪念性文章时,人们会采取极为谨慎的态度,决不直接地付与报酬,如此这样,他们作为业余画家的身份就没有改变。

他们的绘画造诣与他们作为诗人和书法家的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书法是他们在习画之前很久就掌握的技巧。

因此,他们的目标是将诗书画“三绝”统一在作品中。

同时对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古人的画风以及继承传统,每一个艺术家至少都是传统的守护者,并进而通过他的笔墨和风格不断为传统提供参照。

而事实上,却最终导致艺术作品失去了率真。

西方观众有时对中国画为数不多几个传统的主题——竹石、花乌、文人在亭阁中清谈或在溪边垂钓的山水画感到厌倦?但是这些题材通过艺术家最微妙的情感差别以及笔墨的个性化处理,成为传情达意的载体,并始终是使他们自己感到愉悦的传统主题。

一个恰当的比较对象,不是西方美术而是西方音乐的演奏——一件为大家所熟悉的音乐作品由于演奏者的不同处理而被赋予新的生命,正像在传统中国画中,原创性并非美德,、这不是说原创性不受欣赏,但是,即使是最大胆的个性化的作品,也仅仅是在它们的技巧方面出新,而决不会去表达陌生的以至颠覆性的观念。

和谐就是一切。

从范宽和龚贤的纪念碑风格的山水画,到石涛和八大山人才华横溢的个性化作品,宋、元、明及清初大师作品的神韵,在几个世纪中回荡,激励和支撑着后代艺术家的创造,并确保传统的纯洁。

选自《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上下)》,有删改
12.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虽然中国绘画源远流长,但是艺术家们却依赖传统.缺乏创新,观念陈旧。

B.中国传统绘画从不关心绘画里是否缺少什么,只关心艺术家情感和个性是否得到充分表现。

C.西方绘画注重科学准确性,中国传统绘画更讲究永恒的真实。

D.传统绘画的传统主题并不多,这些主题也并不被西方观众认可,因此传统绘画难以被西方接受。

E.传统绘丽不注重观念的原创性,导致难以产生颠覆性的观念,也使作品的个性化更多只表现在技巧方面。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传统绘画艺术家看来,真正的艺术是不需要技术手段的,技术手段会破坏艺术作品的一般的永恒的真实。

B.在中国古代,受过教育的人都不愿意成为职业画家,耻于以画谋生。

C.由于传统画家过于追求诗书面“=绝”统一在作品中,最终导致艺术作品失去了率真。

D.和谐就是一切的观念可以确保传统绘画的纯洁性。

14.根据文章,传统对我国传统绘画有哪些影响?(4分)
15.试用文中的观点分析后人对八大山人的评价.(4分)
八大山人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臼眼向天。

充满倔强之气。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答案】
12.CE(5分)
13.D
14.(4分)①传统源远流长,并且越来越丰富,使传统绘画得到传承;②受制于传统,不利于新观念的诞生;③传统绘画主题不多,但是这些题材成为传情达意的载体;④传统绘画主题单一,不利于绘画主题的拓展。

(每点1分)
15.(4分)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即使是最大胆的个性化的作品,也仅仅是在它们的技巧方面出新,而决不会去表达陌生的以至颠覆性的观念。

(2分)从八大山人的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也只表现在技巧方面,而没有表现在观念的创新上。

(2分)
【解析】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辨析能力。

首先浏览文章,然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段落语句,将其与选项进行比较。

A项“缺乏创新,观念陈旧”有误,下文说到创新只是在技巧上,文中只是说“它所表达的观念,除了佛教思想以外都是纯中国本土的;表现那些观念的形式和风格,也是中国本土的”,不等于陈旧。

B项在文中第一段,文中只是说“他可能”,而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D项有影响,但并非主要因素,以偏概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传统对我国传统绘画有哪些影响”,既是“哪些”说明答案并非一点;同时寻找的内容应关于“传统对传统绘画”。

依据这一点可以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域,第一段的开头“两千年以来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其语言不断地深化和拓展,变得越来越丰富,而另一方面。

艺术家愈依赖于传统,愈受到束缚”,第四段的结尾“却最终导致艺术作品失去了率真”,第五段的开头“但是这些题材通过艺术家最微妙的情感差别以及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