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乐陵第一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第一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
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②共价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也可能含离子键
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⑤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⑥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参考答案:
D
略
2.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添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所以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的健康不一定坏。
3. 依据物质的相关数据,可以推断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下列利用物质的相关数据作出的相应推断不合理的是()
A.依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推断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依据物质摩尔质量,推断物质熔、沸点的高低
C.依据气体的摩尔质量,推断相同状况下不同气体密度的大小
D.依据液体物质的沸点,推断用蒸馏法分离两种互溶液态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的可行性
参考答案:
B
略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蔗糖.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B.误服重金属盐,立即服用牛奶或豆浆可解毒
C.油脂.乙酸乙酯都属于酯类,但不是同系物
D.煤的干馏可以得到苯.甲苯等芳香烃
参考答案:
A
略
5. 下列溶液能使红色花瓣快速褪色的是()
A.稀盐酸 B.新制氯水
C.氯化钙稀溶液 D.生理盐水
参考答案:
B
略
6. 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明矾用作净水剂
B. 氢氟酸刻蚀玻璃
C. 生石灰作干燥剂
D. 液氨用作致冷剂
参考答案:
D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 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H=﹣Q1 kJ/mol
2H2S(g)+O2(g)=2S(s)+2H2O(l)△H=﹣Q2 kJ/mol
2H2S(g)+O2(g)=2S(s)+2H2O(g)△H=﹣Q3 kJ/mol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 B.Q1>Q3>Q2
C.Q3>Q2>Q1 D.Q2>Q1>Q3
参考答案:
A
解析:已知①2H2S(g)+3O2(g)=2SO2(g)+2H2O(l)△H=﹣Q1 kJ/mol,
②2H2S(g)+O2(g)=2S (s)+2H2O(l)△H=﹣Q2 kJ/mol,
③2H2S(g)+O2(g)=2S (s)+2H2O(g)△H=﹣Q3kJ/mol,
①与②相比较,由于S→SO2放热,则Q1>Q2,
②与③相比较,由于H2O(l)→H2O(g)吸热,则Q2>Q3,
则Q1>Q2>Q3,
故选A.
8. 将51.2g 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 2mol/L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含NaNO3和NaNO2的盐溶液,其中NaNO2的物质的量为()
A.0.2mol B.0.6mol C.0.8mol D.1.0mol
参考答案:
C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51.2gCu的物质的量为0.8mol,整个过程发生的反应较复杂,但从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的角度分析可以简化为铜和氮间电子的转移,铜和硝酸反应铜还原硝酸生成氮氧化合物,在NaOH溶液中氮氧化合物又转化成NaNO3和NaNO2,我们可以认为铜将失去的电子给了硝酸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了NaNO2,根据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得到2n(Cu)=2n (NaNO2),据此解答.
解答:-解:用终态分析法容易看出只有两种元素的价态有变化,其一是Cu→Cu(NO3)
,Cu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2价,每个Cu原子失2个电子;另一个是
2
HNO3→NaNO2,N元素由+5价降低为+3价,每个N原子得2个电子,51.2gCu的物质的量为:n(Cu)===0.8mol,共失电子为0.8mol×2=1.6mol,HNO3到NaNO2共得到电子1.6mol,根据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得到2n(Cu)=2n(NaNO2),故产物中NaNO2的物质的量为=0.8mo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用终态分析法判断失去的电子等于HNO3到NaNO2得到的电子是解题的关键.
9. 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N表示粒子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C—Cl键数为0.4N A
B. 将1mol Cl2通入水中,则N(HClO)+N(Cl)+N(ClO?)=2N A
C. 将CO2通过Na2O2使其质量增加a g时,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aN A/14
D. 3.0g含甲醛(HCHO)的冰醋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 A
参考答案:
D
【详解】A. 在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2.24LCCl4的物质的量远大于0.1mol,C—Cl键数远大于0.4N A,故A错误;
B. 氯气与水反应可逆,将1mol Cl2通入水中,则N(HClO)+N(Cl)+N(ClO?)<2N A,故B错误;
C. 将CO2通过Na2O2使其质量增加a g时,参加反应的Na2O2的物质的量是xmol。
则
2CO2+2Na2O2= 2Na2CO3+O2 △m
2mol 56g
xmol ag
x=,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故C错误;
D.甲醛、冰醋酸的最简式都是CH2O,3.0g含甲醛(HCHO)的冰醋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0.4N A,故D正确。
10. 下图所示对实验仪器名称的标注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C
略
11.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用硫氰化钾溶液可以检验溶液中的Fe3+:Fe3++3SCN-=Fe(SCN)3↓
B.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
C.在Fe(NO3)2溶液中滴入1~2滴盐酸:3Fe2++4H++NO3-=3Fe3++NO↑+2H2O D.Fe(OH)3溶于氢碘酸中:Fe(OH)3 + 3H+ = Fe3+ + 3H2O
参考答案:
C
略
12. 将0.4g NaOH和1.06g Na2CO3混合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参考答案:
C
13.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Fe(OH)3溶于氢碘酸中:Fe(OH)3 + 3H+ = Fe3+ + 3H2O
B.用氯化铁溶液处理印刷电路板:Cu+2Fe3+=Cu2++2Fe2+
C.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酸化的双氧水:Fe2+ + 2H+ + H2O2 = Fe3+ + 2H2O
D.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 2Cl—+2H2O====Cl2↑+H2↑+2OH-
参考答案:
B
略
14. (不定项)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B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B.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Cl2或(NH4)2SO4饱和溶液,分别发生变性、盐析;
D.白色沉淀逐渐变为蓝色沉淀,发生沉淀的转化,向Ksp更小的方向移动.
【解答】解:A.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实验操作不生成碘,则不能检验该食盐中是否含有碘酸钾,故A错误;
B.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可知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则Fe3+的氧化性大于I2,故B正确;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Cl2或(NH4)2SO4饱和溶液,分别发生变性、盐析,均有沉淀生成,故C错误;
D.白色沉淀逐渐变为蓝色沉淀,发生沉淀的转化,向Ksp更小的方向移动,则K sp[Cu (OH)2]<K sp[Mg(OH)2],故D正确;
故选BD.
15.
参考答案:
B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烧碱溶液,在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将如何变化(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在天平两托盘上分别垫上纸质、大小相同的两片纸,再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__________。
(2)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__________。
(3)在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水,未经干燥___________。
(4)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刚用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五种元素A、B、C、D、E,其中A元素形成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B的基态原子s能级的总电子数比p能级的总电子数多1;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D在B的下一周期,在同周期元素中,D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E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⑴A、E形成的化合物E2 A2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B、C、D三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下同).A、B、C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⑵与PH3相比,BA3易液化的主要原因是;BA3分子中键角 (填“>”“<”或“=”)109°28′,原因是.
⑶BC3--离子的立体构型为.BC3-离子中B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⑷化合物DB是人工合成的半导体材料,它的晶胞结构与金刚石(下图为金刚石晶胞的结构模型)相似,DB晶胞的边长为acm.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DB的摩尔质量为b g·mol-1).
参考答案:
(共15分)
⑴3:2(2分) N>O>Al(2分) O>N>H (2分)
⑵NH3存在分子间氢键,熔沸点高,所以易液化(2分);< (1分);孤对电子对σ键排斥力>σ键和σ键的排斥力(2分)
⑶平面三角形(1分) SP2(1分)
⑷ 4b/ N A a3(2分)
略
18. [2012·课标全国卷]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
CH4、H2和CO的燃烧热(ΔH)分别为-890.3 kJ·mol-1、-285.8 kJ·mol-1和-283.0 kJ·mol-1,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_ ___。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ΔH=+108 kJ·mol-1。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8min时的平衡常数K=。
②比较第2min反应温度T(2)与第8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T (8)(填“<”“>”或“=”)。
③若12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 mol·L-1。
④比较产物CO在2~3min、5~6min和12~13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 v(15~16) (填“<”“>”或“=”),原因是。
参考答案:
(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5.52×103 kJ
(3)CHCl3+H2O2===HCl+H2O+COCl2
(4)①0.234 mol·L-1②< ③0.031 ④v(5~6)>v(2~3)=v(12~13) ⑤>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略
19. (12分)A、B、C、D、E、F是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C、F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A、F两种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比C、D两种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少2,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
又知B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
请回答:
(1)F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B的最高价氧化物电子式为,E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2)用B元素的单质与E元素的单质可以制成电极浸入由A、C、D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溶液中构成电池,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3)科学研究证明:化学反应热只与始终态有关,与过程无关。
单质B的燃烧热为a kJ/mol。
由B、C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C 14g完全燃烧放出热量b kJ,写出单质B和单质C反应生成BC的热化学方程
式;
(4)1 mol由E、F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跟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盐和水,完全反应后消耗后者的物质的量为。
参考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