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白线疝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白线疝的临床分析
摘要】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对16例白线疝患者进行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病例均手术后病理证实。本文对其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白线疝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
1资料与方法
使用Philips HD11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2MHz。患者取仰卧位,探头置于腹前壁正中,在剑突下与耻骨联合之间做纵切、横切、斜切连续扫查。探及肿物后测量大小,观察形态、内部回声的改变以及有无疝颈、疝环,是否与腹腔相通,挤压肿物时肿物大小、内部结构有无变化。本组16例中,超声检查均表现为脐上腹正中线附近腹壁上的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在1-3cm之间,加压探头可见肿物稍变形。其中,12例表现为椭圆形的团块状中强回声,其内回声尚均匀,边界尚清晰,后方回声稍增强,降低腹压后可以部分或完全回纳。另3例表现为圆形、椭圆形的中高回声与无回声相间的混杂团块,边界清晰,咳嗽时有冲击感,肿块回纳后可扪及疝孔。1例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肿块完全不能回纳。病程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11年。
3.3白线疝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白线疝的血流信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对于可复性疝,当内容物为大网膜时,彩色多普勒仅探及星点状血流或无法探及血流信号。对于嵌顿性疝,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和肠管的坏死性嵌顿疝,未探及血流信号。故彩色血流信息有助于判断嵌顿肠管的活性,如发现嵌顿肠管血流信号消失,要考虑嵌顿肠管坏死,提示临床医师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3.2白线疝的高频超声显像特点白线疝在未发生嵌顿时容易诊断,如果发生嵌顿则要与腹壁病变、皮下脂肪瘤、纤维瘤等相鉴别。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腹白线及其周围结构,腹白线为表现为两侧腹直肌鞘前后两层在中线交织成的一条线状光滑高回声,脐以上宽约1cm,脐下变窄。其后方有堆积的条索状低回声,为腹膜外脂肪,下方一层纤细的光带即为壁层腹膜。白线疝患者诊断有以下特点:白线疝疝环小,内径在0.5-1cm之间,肿块呈圆形、椭圆形的实性中低回声,边界清晰,内回声均匀,内容物多为大网膜和脂肪组织,乏氏动作后包块无明显增大,临床症状不明显,CDFI:肿块内部显示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白线疝疝环大,内径大于1.0cm,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实性中强回声,边缘欠规则,内回声欠均匀,多伴侧方声影,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部分内有肠管,乏氏动作后包块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并见疝内容物穿梭滑动,临床症状较明显。
2.2白线疝的病理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腹部白线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及其周围的脂肪组织,首先从白线缺损处,即疝环处突出,无腹膜突出,故无疝囊,无内脏脱出,仅有腹膜外脂肪由疝环突出。第二阶段:随着腹膜外脂肪突出使白线上的孔隙逐渐扩大,在腹内压的作用下突出腹膜外的脂肪又把覆盖镰状韧带的腹膜牵出而形成疝囊,内脏或大网膜逐渐脱出,因而此阶段的腹膜外脂肪和疝囊内脱出的内脏,大网膜突入疝囊可能与疝囊发生粘连,但很少发生嵌顿。根据白线疝发生发展的两个病理阶段,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无疝囊型和有疝囊两种类型。大多数白线疝发生在前一阶段,即无疝囊型;仅少数发展成为有疝囊型的白线疝。无症状的白线疝虽可继续增大但发生嵌顿的机会不大,可以不进行治疗。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而无特殊手术禁忌者,则应施行手术治疗为宜。不同病理类型可选择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无疝囊型白线疝:高位结扎切断突出脂肪组织,使脂肪回缩到白线后方,再修补疝环;有疝囊型白线疝:切开疝囊,还纳疝内容物,如果疝块较大可以切除多余的疝囊以及与其粘连的大网膜,高位结扎疝囊后修补疝环。临床上常根据白线疝的典型临床表现如上腹部肿块伴疼痛(疼痛在平卧时常减轻或消失,而饱餐后或重体力劳动后可加重)、恶心、呕吐等来诊断,但对于疝内容物、疾病进展类型等只能间接判断,而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腹壁层次结构及腹腔内情况,对诊断本病及推断疝内容物性质、大小、病理类型及有无合并嵌顿及绞窄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2结果
2.1 8例高频超声显像,表现为脐上中线腹壁皮下脂肪层内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实性中等回声,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可见侧后声影,直径在0.5-3cm之间,此时疝内容物大部分为脂肪组织。其中,12例表现为肿块增大,呈圆形或椭圆形中、高回声混合性肿块,边界清晰,有疝囊形成,疝囊壁表现为肿块周围的连续线状高回声,手术证实为单纯腹膜外脂肪和大网膜;4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高回声与无回声相间的混杂性肠道样回声,边界清晰,其中有肠管声像,但无气体反射,可能为疝囊内肠道气体量较少,疝出时间比较长,气体已被吸收有关。其中3例可观察到蠕动,有疝囊形成,手术结果为腹膜外脂肪、被牵拉进入疝囊的大网膜以及小肠。1例为嵌顿性疝,嵌顿疝内容物为网膜及小肠坏死性嵌顿疝。该患者有急腹症表现,手术后病理证实疝内容物为回肠及大网膜组织且已出现坏死。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7例为红蓝色线状彩色血流伸入至疝内,1例不能显示血流信号。
3讨论
3.1主要病因白线疝系发生在腹壁正中白线上的疝,绝大多数在脐上,因而也叫腹上疝。白线疝是左右腹直肌鞘交织形成白线时留有空隙,先天发育不全或年老、久病及肥胖肌肉萎缩使腹壁强度降低,同时长期咳嗽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使腹内压增高而致致腹壁薄弱缺损;在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这些空隙逐渐扩大时,可形成疝。先是腹膜外脂肪从此间隙中突出,因此早期白线疝的内容物是脂肪组织,无疝囊。随着白线疝的发展,网膜及内脏就推动腹膜跟着脂肪也从间隙中突出,形成一完整的有疝囊的疝。白线疝一般较小,内容物多为大网膜,并和疝囊易发生粘连,形成难复性疝,但很少嵌顿。白线疝早期一般无症状,也不易被发现。以后,因与疝囊发生粘连,被大网膜牵拉,腹内容物可通过疝囊颈而进入疝囊。当大网膜进入疝囊进而发生粘连难复时,临床上常误诊为上腹壁脂肪瘤,可有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白线疝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一些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常使诊断有一定的困难。随着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广泛应用,为白线疝的进一步明确诊断提供了有效途径。
摘要】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对16例白线疝患者进行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病例均手术后病理证实。本文对其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白线疝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
1资料与方法
使用Philips HD11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2MHz。患者取仰卧位,探头置于腹前壁正中,在剑突下与耻骨联合之间做纵切、横切、斜切连续扫查。探及肿物后测量大小,观察形态、内部回声的改变以及有无疝颈、疝环,是否与腹腔相通,挤压肿物时肿物大小、内部结构有无变化。本组16例中,超声检查均表现为脐上腹正中线附近腹壁上的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在1-3cm之间,加压探头可见肿物稍变形。其中,12例表现为椭圆形的团块状中强回声,其内回声尚均匀,边界尚清晰,后方回声稍增强,降低腹压后可以部分或完全回纳。另3例表现为圆形、椭圆形的中高回声与无回声相间的混杂团块,边界清晰,咳嗽时有冲击感,肿块回纳后可扪及疝孔。1例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肿块完全不能回纳。病程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11年。
3.3白线疝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白线疝的血流信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对于可复性疝,当内容物为大网膜时,彩色多普勒仅探及星点状血流或无法探及血流信号。对于嵌顿性疝,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和肠管的坏死性嵌顿疝,未探及血流信号。故彩色血流信息有助于判断嵌顿肠管的活性,如发现嵌顿肠管血流信号消失,要考虑嵌顿肠管坏死,提示临床医师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3.2白线疝的高频超声显像特点白线疝在未发生嵌顿时容易诊断,如果发生嵌顿则要与腹壁病变、皮下脂肪瘤、纤维瘤等相鉴别。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腹白线及其周围结构,腹白线为表现为两侧腹直肌鞘前后两层在中线交织成的一条线状光滑高回声,脐以上宽约1cm,脐下变窄。其后方有堆积的条索状低回声,为腹膜外脂肪,下方一层纤细的光带即为壁层腹膜。白线疝患者诊断有以下特点:白线疝疝环小,内径在0.5-1cm之间,肿块呈圆形、椭圆形的实性中低回声,边界清晰,内回声均匀,内容物多为大网膜和脂肪组织,乏氏动作后包块无明显增大,临床症状不明显,CDFI:肿块内部显示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白线疝疝环大,内径大于1.0cm,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实性中强回声,边缘欠规则,内回声欠均匀,多伴侧方声影,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部分内有肠管,乏氏动作后包块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并见疝内容物穿梭滑动,临床症状较明显。
2.2白线疝的病理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腹部白线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及其周围的脂肪组织,首先从白线缺损处,即疝环处突出,无腹膜突出,故无疝囊,无内脏脱出,仅有腹膜外脂肪由疝环突出。第二阶段:随着腹膜外脂肪突出使白线上的孔隙逐渐扩大,在腹内压的作用下突出腹膜外的脂肪又把覆盖镰状韧带的腹膜牵出而形成疝囊,内脏或大网膜逐渐脱出,因而此阶段的腹膜外脂肪和疝囊内脱出的内脏,大网膜突入疝囊可能与疝囊发生粘连,但很少发生嵌顿。根据白线疝发生发展的两个病理阶段,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无疝囊型和有疝囊两种类型。大多数白线疝发生在前一阶段,即无疝囊型;仅少数发展成为有疝囊型的白线疝。无症状的白线疝虽可继续增大但发生嵌顿的机会不大,可以不进行治疗。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而无特殊手术禁忌者,则应施行手术治疗为宜。不同病理类型可选择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无疝囊型白线疝:高位结扎切断突出脂肪组织,使脂肪回缩到白线后方,再修补疝环;有疝囊型白线疝:切开疝囊,还纳疝内容物,如果疝块较大可以切除多余的疝囊以及与其粘连的大网膜,高位结扎疝囊后修补疝环。临床上常根据白线疝的典型临床表现如上腹部肿块伴疼痛(疼痛在平卧时常减轻或消失,而饱餐后或重体力劳动后可加重)、恶心、呕吐等来诊断,但对于疝内容物、疾病进展类型等只能间接判断,而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腹壁层次结构及腹腔内情况,对诊断本病及推断疝内容物性质、大小、病理类型及有无合并嵌顿及绞窄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2结果
2.1 8例高频超声显像,表现为脐上中线腹壁皮下脂肪层内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实性中等回声,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可见侧后声影,直径在0.5-3cm之间,此时疝内容物大部分为脂肪组织。其中,12例表现为肿块增大,呈圆形或椭圆形中、高回声混合性肿块,边界清晰,有疝囊形成,疝囊壁表现为肿块周围的连续线状高回声,手术证实为单纯腹膜外脂肪和大网膜;4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高回声与无回声相间的混杂性肠道样回声,边界清晰,其中有肠管声像,但无气体反射,可能为疝囊内肠道气体量较少,疝出时间比较长,气体已被吸收有关。其中3例可观察到蠕动,有疝囊形成,手术结果为腹膜外脂肪、被牵拉进入疝囊的大网膜以及小肠。1例为嵌顿性疝,嵌顿疝内容物为网膜及小肠坏死性嵌顿疝。该患者有急腹症表现,手术后病理证实疝内容物为回肠及大网膜组织且已出现坏死。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7例为红蓝色线状彩色血流伸入至疝内,1例不能显示血流信号。
3讨论
3.1主要病因白线疝系发生在腹壁正中白线上的疝,绝大多数在脐上,因而也叫腹上疝。白线疝是左右腹直肌鞘交织形成白线时留有空隙,先天发育不全或年老、久病及肥胖肌肉萎缩使腹壁强度降低,同时长期咳嗽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使腹内压增高而致致腹壁薄弱缺损;在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这些空隙逐渐扩大时,可形成疝。先是腹膜外脂肪从此间隙中突出,因此早期白线疝的内容物是脂肪组织,无疝囊。随着白线疝的发展,网膜及内脏就推动腹膜跟着脂肪也从间隙中突出,形成一完整的有疝囊的疝。白线疝一般较小,内容物多为大网膜,并和疝囊易发生粘连,形成难复性疝,但很少嵌顿。白线疝早期一般无症状,也不易被发现。以后,因与疝囊发生粘连,被大网膜牵拉,腹内容物可通过疝囊颈而进入疝囊。当大网膜进入疝囊进而发生粘连难复时,临床上常误诊为上腹壁脂肪瘤,可有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白线疝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一些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常使诊断有一定的困难。随着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广泛应用,为白线疝的进一步明确诊断提供了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