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14-07-08T17:02:25.6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6月总第122期供稿作者:胡正虎
[导读] 在这种模式下,老师由原来课堂的主角变成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主导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

◆胡正虎江苏省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学校225800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我校结合本校实际,在主要学科中按县教育局的要求进行了“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有效尝试,摸索出了“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的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能有效地解放教师,还自由于学生。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安排好,教师有三个“导”,学生也有三个“学”。

我结合了信息技术课堂的学科特点,并和学校的新教学模式相整合,寻找探索适合的信息技术课堂模式。

关键词:三阶段教学模式“先学后导,问题引领”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我校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在主要学科中进行了“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的有效尝试。

在这种模式下,老师由原来课堂的主角变成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主导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

学生在老师预设的“问题”和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有效问题”中尽情的自学、助学及在老师的导学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让每个知识点得以升华,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

本人就结合教材及平时教学实际,根据我省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不断将信息技术课堂和我校的新课堂模式相整合,形成信息技术课堂的“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

一、“先学后导问题引领 ”三阶段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加工、分析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从其认知的特点来看,主要还是以操作为主,从操作中获取知识和经验;从加工处理现有的信息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有效问题”的产生到大家一起分析解决问题,让大家充分享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2.从信息技术教材来看,很多知识点都是以任务为驱动,通过菜单命令一步一步来实现。

大众型的教学模式基本以老师提出任务,在老师一步一步讲解演示下来掌握知识,由于孩子接受能力的差异,经常会出现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强一些,教师简单的说明就能掌握知识,于是在课堂坐不住;也有少数学生,由于接受能力偏低,教师讲解了好几遍把重点进行了分解都难以掌握和理解,从而陷入了学习的困境;虽然老师有时候会安排一个小组长来指导本小组出现的 “暂时后进生”,但出于小组的利益考虑,很多小组长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指导同学,有的甚至代替他们完成任务。

从表象上看,本组最后都“掌握”了知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对“暂时后进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灵伤害。

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所进行的“小组合作”还停留在表面,小组内同学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自学、助学、探究,很难有“有效问题”的提出,更难实现知识的升华。

3.从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来看,很多学生都特别热衷于游戏。

从目前市面上的游戏来看,绝大多数游戏的操作都是基于“菜单”模式呈现的,很多孩子都不需要别人教,在平时的摸索中就能很好的掌握其功能及操作方法。

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只要你为他提供“问题”,适时提供一定的引导,他们就能很快通过自学来实现目标。

4.从学生的学习心理来看,有不少“暂时后进生”是非常“害怕”老师的,这种天然的“代沟”有时候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心理障碍。

但学生之间就不存在那种所谓的“代沟”,交流沟通起来就比较方便。

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这一点并充分地运用好生生之间的关系,有效的生生助学加老师的精心导学会让课堂更高效。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堂采用我校的“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能最大优化资源组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

二、“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自从我校信息技术课堂采用“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逐步形成了“三环节”教学模式,即:课前的“学”和“导”;课中的“学”和“导”;课后的“学”和“导”。

例如,在八年级powerpoint部分“音频视频的插入”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谈一谈如何实施“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模式。

1.课前的“学”和“导”
学生“学”的部分,教师制定本节课的导学案,将课前预习编入预习目标,配上预习题,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幻灯片)根据导学案自己尝试如何插入“音频和视频”,并通过播放比较带有音频和视频的作品和没有插入音频视频的作品的听视觉区别。

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初步掌握音频视频在幻灯片中的应用,形成初步认识,并要求学生完成自我学习的练习内容。

教师“导”的部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引导提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分析评价音频、视频的设置效果。

例如,音频设置部分,可以从视觉角度(如何让插入进去的音频图标隐藏起来)、听觉角度(如何让音频文件能循环播放)、控制角度(如何让同一音频文件贯穿于整个幻灯片的播放始终)等达到不同的设置效果。

这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可以列在导学案中,让学生尝试完成,这些引导的问题要有开放性,利于学习讨论,也许学生会形成不同的观点,这正是课堂中“有效问题”生成的源泉,这些都可以等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再进行反馈。

2.课中的“学”和“导”
学生“学”的部分,先对课前的自我学习进行反馈,让其他学生进行评判。

这样可以实现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再围绕课前导学案中的“如何让插入进去的音频图标隐藏起来”、“如何让音频文件能循环播放”、“如何让同一音频文件贯穿于整个幻灯片的播放始终”等问题展开探索与讨论。

其中,“如何让音频文件能循环播放”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能探索到解决的办法,在他们探索成功后,可以进行组内交流学习,然后通过自学成功的学生的操作演示与其他小组的学生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探索不出来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渴望,为老师接下来的“导学”构建了一个更浓烈的探知氛围。

这课中,学生可以自学的问题很多,学生可以合作的话题也很多。

讨论得好,学生学习效果就好。

教师“导”的部分,可以从学生自学、互学的成果入手,进行必要的强调和补充。

对于学生在探索中遇到的困惑,如“如何让同一音频文件贯穿于整个幻灯片的播放始终”这个知识点已涉及到“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技能,学生是很难探索到的;再如“如何能让插入的视频在播放的时候控制自如”,这个知识点已涉及到了“控件控制箱”的使用,学生更难探索到。

这两个技能都属于知识的升华。

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不需要掌
握,但对于那些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非常希望自己掌握的更多,这时老师在“导”的时候,可以通过“师做生说”、“师说生做”、“生说生做”这三种方法,让学生在“说”中感悟,在“做”中巩固。

教师导的内容是学生学的内容,做好了导的工作,学生在这堂课中才能有目的的学习,才能学习到更深层次的课本内容。

3.课后的“学”和“导”
学生课后的“学”主要以巩固练习、设计作品为主,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中的“学”和“导”中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才能有效把掌握的技能用到作品中去。

教师的“导”的工作是在检查学生巩固练习的完成情况下,对学生完成任务时出现的问题,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课后的“导”,应该在对课本的学习基础上,总结规律,既完成应该掌握的内容知识,也要做拓展的分析。

“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模式的信息技术课堂好处就是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信息素养的养成。

“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强调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凸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是构建和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立道潘俊《对“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教育学文摘杂志》,2010年,11期。

[2]余萍《“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初探》.《教育界》,2010年,19期。

[3]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对“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