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外城镇化发展的思考_王秀玲
国外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外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比较分析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在城乡发展等方面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新型城镇化成为了很多国家的政策重点,包括我国。
那么,国外新型城镇化模式是如何实现的呢?本文将从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实践出发,探讨不同的国外新型城镇化模式,以期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提供启迪。
一、美国的城市扩张美国一直被称为汽车国家,由于汽车交通的发达,城市规模呈现出逐年扩张的特征。
美国城市的扩张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向外扩张,在城市之外新建住宅区,随着不断的扩张,城市范围得到了不断的延伸。
第二种是城市的内部扩张,即所谓的城市再生。
这一模式将旧城区的破败房屋和老旧设施拆除重建,改善旧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扩大城市的总体规模。
此外,美国城市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模式——城市圈模式。
即在主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小城镇,利用主城市的经济和人口优势,实现小城镇和主城市的融合。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同时也可以改善交通状况。
二、日本的城市聚集日本系统地推行的城市聚集政策,使其成为了一个高度城市化国家。
日本政府在制定城市聚集政策时,注重减轻城市的人口压力,建设了一系列的新城,以满足居民的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气候、环境、交通等问题,日本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了新城的建设。
日本政府还提出了实施中心进一步分化,城市功能特色化,强化城市内地区中心等一系列方案,旨在充分发挥各城市的优势。
具体而言,是把城市划分成一些交通节点,然后在这些节点周边进行开发,引导人口或企业逐步向周边转移,从而实现城市功能的合理分配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新加坡的有序规划新加坡是个城市化率极高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小的国之一。
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新加坡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寻找解决之道。
它在城市化进程中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套“有序规划”的城市化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规划学、地产学、工程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运用,将土地有效地利用起来,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与中 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信息项:1、国外城镇化发展的成功案例与经验教训2、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与需求3、国外经验与中国国情的结合方式与要点4、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点领域与发展策略5、促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与政策支持11 国外城镇化发展概述城镇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许多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中经历了城镇化的进程。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在城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111 美国的城镇化发展美国的城镇化进程始于 19 世纪中叶,其特点是以市场为主导,产业发展推动城市扩张。
通过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112 英国的城镇化发展英国是最早开始城镇化的国家之一,其发展过程中注重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同时,政府在解决城市贫困、住房和环境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13 德国的城镇化发展德国的城镇化注重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均衡发展,形成了多中心的城市体系。
其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经验。
12 国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121 合理的规划与布局许多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重视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避免了盲目扩张和资源浪费。
122 产业支撑强大的产业基础是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关键,确保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力。
123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为城镇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124 环境保护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避免了城镇化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
13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与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生态宜居、产业协同发展的高质量城镇化。
131 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132 提高城镇化质量注重城市的内涵式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国外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以及对中国的启示研究
Business Collection商务必读1342016年5月 国外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以及对中国的启示研究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陈艳峰 赵丽娟摘 要:城镇化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世界上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完全由市场主导的模式、政府调控下市场主导的模式和受殖民地经济制约的发展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因此,必须探索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本文在分析国外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实现路径,以期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国外 中国 新型城镇化 发展模式 启示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5(a)-134-021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解析由于受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环境等的影响,为促进本国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各个国家的城镇化发展都会采取不同的模式。
依据政府的职能和市场的主导作用,当今世界各国所采取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完全由市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此种发展模式以美国为代表;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此种发展模式的主要实施者为西欧各国;受殖民地经济制约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主要是亚非拉国家。
三种发展模式各有利弊。
1.1 以美国为代表的完全由市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美国在其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采取完全由市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认为政府部门应尽可能不干涉城镇化发展。
这种城镇化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动力。
二战后,美国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城镇化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建设成绩斐然。
然而,这种完全由市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引导和调控,致使城镇化发展呈现出自由放任的发展态势,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社会矛盾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不断出现。
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的国际现象观察兼论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
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的国际现象观察兼论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迁,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的国际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城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不仅标志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更反映了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深刻变革。
本文旨在观察和分析城镇化率超过50%的国际现象,同时结合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思考。
我们将对城镇化率超过50%的国际现象进行概述,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我们将重点关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包括城镇化的速度、规模、结构和质量等方面,以及城镇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如城乡差距、资源环境压力、社会公平与公正等问题。
我们将结合国际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理解城镇化率超过50%的国际现象提供新的视角,为推进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城镇化率超过50%的国际现象观察在全球范围内,当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这通常被视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该国正式步入城市社会。
这一现象不仅代表着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也预示着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挑战的到来。
观察国际上城镇化率超过50%的国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征和趋势。
这些国家往往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连。
随着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变,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些国家普遍面临着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
快速的城市扩张往往导致城市规划滞后,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些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措施,如发展公共交通、建设绿色城市、推广智能城市等。
这些国家还面临着社会融合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挑战。
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_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1]
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的分析-以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为经验系别:地理科学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1104学号:2011142204姓名:王梦云提纲1、城市化近域推进与郊区化2、西方国家再城市化、郊区化2.1再城市化2.2郊区化(美国为例)3、我国旧城改造、郊区化的实践3.1、我国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3.2、我国的郊区化4、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对我国旧城改造、郊区化的启示4.1、对旧城改造的启示4.2、对我国郊区化过程的启示5、小结参考文献摘要: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反映了乡村变为城镇的一种复杂的过程。
一个城市的发展受到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推动,这两种力量在不同时间和阶段的对比与转换导致了城市化发展出现阶段性。
城市化的出现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交通的便捷,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也伴随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出现商业萎缩、失业严重、贫困加剧、治安混乱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对整个城市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从西方在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的实践,并从中得到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关键词:再城市化旧城改造郊区化【前言】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反映了乡村变为城镇的一种复杂的过程。
一个城市的发展受到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推动,这两种力量在不同时间和阶段的对比与转换导致了城市化发展出现阶段性。
城市化的出现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交通的便捷,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也伴随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如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旧城改造与传统风貌保护的矛盾、交通拥挤、犯罪率上升等。
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城市化近域推进与郊区化按照经济学的解释,现代城市源于现代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效益。
国外城市化现状与启示研究
国外城市化现状与启示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国外城市化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在一些方面面临挑战。
通过对国外城市化现状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城市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国外城市化现状1.城市化进程加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速。
据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城市化率已达到55%,预计到205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68%。
在发达国家中,城市化率已经达到80%-90%,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更加迅猛。
2.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化、能源消耗、交通问题等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垃圾、废气、废水等排放不断增加,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
3.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城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犯罪率上升,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不断引起关注。
4.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对经济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使城市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城市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加重。
二、国外城市化的启示1.城市化规划必须科学合理国外城市化规划非常注重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城市化规划中,必须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
2.城市化要注重环境保护城市化进程必须注重环境保护。
国外城市化进程中,注重绿色发展,完善城市公园、生态园、森林公园、生态廊道等绿地系统,同时,加强城市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废水等排放,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城市化要注重社会公平城市化进程中要注重社会公平。
在城市化规划中,必须注重人口流动和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推进住房保障政策,促进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和谐。
4.城市化要注重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必须注重经济发展,以产业升级、产业转型和城市创新为重点,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
国内外城市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功经验和 失败教训 ,结合我 国国情,综合 考虑各种 因素 ,合理选择我 国城 市化模 式,努 力实现我 国城 市化 的 良性发展 。
关键词 :城 市化 ;发展 ;模 式 中图分类号 :F 2 9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6 7 2 — 4 6 5 8 ( 2 0 1 4 ) 0 1 — 0 0 4 7 0 3
一
、
形成产 业结构互补或相互发展联动关系,使城 市产 业结构极不合理,限制 了城市化的正 常发展。主要 表现为: ( 1 )我国基础设施整体水平较差,尤其 是乡村基础设施 ,不能很好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 2 ) 由于城 市产业结构不合理 ,各行业的综合效 益差,城市企业各项经济指标不高,缺乏发展后劲 ( 3 )城市规划不合理 ,预 留绿地面积少,出现 了 如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等问题。 ( 4 ) 城市管理水平 差,城管人员临时工较多,素质不高,分工不明确, 缺少统一的规章制度,管理水平低下。 第三,城市发展水平不均衡。东部沿海地 区城 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城市规模分布在较高水平上且 达到均衡。中部地 区缺少大型中心城市,城市规模 分布勉强在低水平上达到了均衡。西部地区大、中、 小城市整体数量偏少 ,城市规模结构在特大城 市与 中等城 市之间出现 了 “ 断层”,较大城市和 中小城 市之 间人 口规模差距较大,城市体系不发达。 第四,城镇化水平低 目前,中国教育落后、 人 口整体素质差 已 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2 0 1 2 年底 ,中国总人 口为1 3 . 5 4 亿人 ,其 中有文盲 约5 5 0 0 万人,文盲率为4 . 0 8 %。因文化水平较低, 虽然农村人 口大规模 向城市转移,但很难与享受较 高教育 的城市劳动力进行就业竞争,农村剩余劳动 力也只是季节性的到城 市从事最为简单的劳动。尤 其是在信息化时代 ,如果不能尽快提高农村剩余劳 动力的知识水平,就不能顺利 向非农产业转移 ,势 必会对 中国城市化进程产生影响。 和发达 国家相 比,中国城市化发展 明显滞后。 其 主 要成 因有 : 首先,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慢 ,削弱 了其吸收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同等数量的资本投入 ,第 三产业所提供的就业 岗位约为重工业的三倍 。尽管 近几年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加速 ,但 同城市化水 平较高的国家相 比,中国第三产业的产值 占国民生 产总值 的比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近2 0 4 - 百分点。 其次,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偏差。高 度城市化国家的工业化过程 一般要经历消费工业阶
简述国外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力 向城 市 的 转 移 。 1 6 、 1 7世 纪 英 国圈 地 运 动 高 涨 , 大 量 农 民失 去 能 和 条 件 逐 步 形 成 并 完 善 的 过程 , 是 农 业 生 产 与非 农 业 生 产 保 持
土地 , 成 为 非农 产 业 的 劳 动 力 。 同时 , 由 于 阻 碍 自由 迁徙 的 相关 法 基 本 同 步 发 展 的 过 程 。 律 的废 弃 和 修 正 , 消 除 了 人 口流 动 的 障 碍 , 诸 多 因素 在 很 大 程 度 城 市 化 不 可 缺 少 的
整个 过 程 中 , 任 何 一 个 阶 段 的 发 展 都 是
上 促 进 了农 村 人 E l 和 农 业 劳 动 力 向城 市 的转 移 . 促 进 了城 市 化 的
发展 。
2 . 2城 市 化 发 展 需 注 意 制 度 性 因 素 的 影 响 户 籍 制 度 及 土 地 所 有 制 的性 质 对 农 村 人 口和 农 l 劳动 力 的
和特 点. 对 我 国的 城 镇 化 进 程 有 着 积 极 的借 鉴 意 义
关键词 : 世 界 各 国城 市化 ; 基本过程 : 特 点: 我 国的 启 示 1世 界 各 国城 市 化 的基 本 过 程 和 特 点
二 是 根 据 发展 和变 化积 极 调 整城 市 发 展 战 略 。 韩 国的 城 市 化 发 展 战 略 经 历 了 个 阶段 , 体 现 m韩 国政 府 根 据 发 展 和 变 化 积 极 地 调 整 城 市 化 的政 策 和 规 划 。 第 一 个 阶 段 是 主 要 城 市 迅 速 发 展 壮
简述 国外城市化发展 的过程 及对我 国 的启示
高 琪 莉 ( 山西 省 晋 中市 平 遥 县 农 业 委 员 会 0 3 1 1 0 0)
国内外城市化进程比较分析
国内外城市化进程比较分析城市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各个国家和区域的城市化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城市化进程,探讨其差异性和共性,并对未来城市化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国内外城市化历程比较1.国外城市化历程在西方国家,工业化是引领城市化的重要驱动力。
在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农民流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新兴工业城市如伦敦、巴黎、纽约、芝加哥等随着工业化进程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后工业化时期。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社会结构更加多样化。
2.国内城市化历程我国城市化进程则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人民公社建设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和城市化进程。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面积和建筑数量有了快速增长,城市人口持续增加。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迈进,全国市镇化率逐年提高,和国外的城市化进程相比,在速度上更快。
二、国内外城市化差异原因分析1.文化因素西方国家更注重自由的个人价值观,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则更加强调集体意识。
因此,西方城市更加强调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优势。
而我国的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2.政策因素在国外,城市化进程注重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政府的投入也更多,市场机制更加发达,从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多是由政府主导的,尽管政府的支持导致了经济迅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繁荣,但也存在着城市扩张过快、环境恶化等问题。
3.发展方式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通过协同效应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城市成为各种资源的集中地。
相比之下,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扩张过快,很多城市建设的不够合理、不必要和低效,也没有吸引到足够的外资和人才。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 革 开 放 到 中 国进 入 2 1 世 纪 以来 , 我 国的城镇化取得 了 巨
发展 的 阶段 。
大的成绩 , 但 是在取 得成绩 的同时 , 也面 临着各种 问题和 矛盾 , 并
且 这 些 问题 和 矛盾 制 约 着 城 镇 化 进 程 的健 康 发 展 ,纵 观 分 析 国 内 外城 镇化发 展现 状 ,对于河 南省 城镇 化 发展 具有重 要 的指导 意 义。
( 一) 国 外 城镇 化 发 展现 状
第二 ,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依然相对较低 。
从 城 镇 化 与 产 业 结 构 的 关 系 来 看 , 中 国 的 城 镇 化 水 平 发 展 滞 后于 工业化发展水平 , 与 第 三 产 业 呈 低 水 平 的相 适应 , 二 者 的 落 后 互 为 因果 。从 1 9 4 9年 至 1 9 7 8 年, 我 国的 城 镇 化 水 平 和 工 业 化 水 平 的差 距 从 1 . 9 3 % 增加 到 2 6 . 3 8 % , 共增 加 了约 2 5个 百 分 点 , 年 均 落
国 内外 城 镇 化 发 展 现 状 分析
于璐
( 郑州师范学院 )
城 镇 化 是 当今 社 会 极其 重 要 的 热 点 问题 , 十八大报 告、 中 央 经 济工作会议 , 均 把 城 镇 化 列 为 扩 大 内需 的 最 大 潜 力 所 在 , 城 镇 化 是 拉 动 未 来 中 国经 济 发展 的 重 要 动 力 。城 镇 作 为 产 业 和 消 费 的集 聚 地、 城 乡融合 的载体 与平 台, 多种 生产 要素 聚焦在 这里 , 政治 、 经
国外城镇化模式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张智乾:国外城镇化模式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张智乾时间:2014-05-13 浏览次数:1566 次世界城镇化发轫于18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革命,由此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农村时代向城市时代转变。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条件、政治体制差异等原因,世界各国发展出不同的城镇化模式。
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四大类。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城镇化模式。
美国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主义传统深厚。
各级政府长期对城市化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要借助市场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城市的集聚与配置,并由此形成了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城市群等。
该模式的优点:市场机制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配置较为高效,有利于打破区域间行政藩篱与人为的隔离封闭,加速城镇化进程。
该模式的弊端:由于政府调控手段比较薄弱,市场主导的城镇化出现了放任自流的发展态势。
初期城市问题相当严重,城市内部矛盾突出,城乡冲突剧烈;聚集之后又出现经济活动由城市中心向郊区转移的“逆城市化”现象。
由此带来的“过度郊区化”产生了土地资源浪费、资源过度消耗、贫富差距加剧等经济社会问题。
(二)以西欧国家为代表的政府引导型城镇化模式。
西欧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共干预政策,在发挥市场机制主导作用的同时,把政府规划与调整放在重要位置,力求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例如,英国积极引导城市建设开发,通过设置绿带限制内城扩张,在绿带外围设立了8个距市中心32-50公里的卫星城,较好遏制了大城市的无序蔓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70%的市民可以乘公交上下班,对进入城市中心区的车辆征收拥挤费,从规划源头减少出行距离和次数等。
该模式的优点:注重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总体呈协同共进关系,与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亦得到较好处理。
该模式的弊端:市场活力不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不足,产业衰退,内需不振,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制约反应。
国外城镇化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城镇化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作者:陈峰燕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6期城镇化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城镇化不仅实现了人类由农村向城镇发展空间的转换,而且更新着历史文化传统,影响着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原因不同,城镇化的基本模式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研究美国、欧洲、日本、拉美国家的不同城镇化模式的特征。
一、城镇化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一) 城镇化概念从广义上讲城镇化等同于农村城镇化,从狭义上讲指的农业地域的城镇化过程,是指农村地区的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生产活动由农业向着非农业的方向转移,从扩大农村地区数量与规模,它更强调城市的扩散作用,注重由农村人向城镇流动的过程,强调改进提高人口流动的有效性。
( 二) 城镇化模式城镇化模式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实现城镇化的基础特征的规模总结,主要包括人口、产业、空间与资源的分析与管理,着力在提高城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城镇化与各国资源禀赋的关系,从而提高城镇化有效性,解决城镇化规模发展的问题。
二、国外城镇化模式的进程及特点( 一) 美国城镇化的特点美国城镇化有大都市区和人口郊区化的特征,美国的大都市区是一个大城市为核心,并且在社会经济体的辅助下实现本区域或本单元的中型城市的发展建设。
而且美国正在向着城镇群的方向发展,美国强调将向个都市区连接为一个整体,要求提高功能的整合性。
而且美国的城镇化有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其面临着较小的案例威胁,美国还有充足的时间协调城市矛盾,美国的城镇化是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完成的,虽然美国城镇化过程中也会出现种种问题,但是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解决这一个矛盾,从而有效的避免城市化危机对城镇带来的较大影响。
美国的城镇化是由市场主导的城镇化,是市场选择发展的结果,美国城镇化进程中政府的干预较少,但是对地方市场的保护较强。
在美国个人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美国的城镇化奉行自由流动的模式,但是也存在着城镇内部矛盾,因此存在着逆城镇化的现象。
《郊区国家(10周年版):蔓延的扩张和美国梦的消逝》
《郊区国家(10周年版):蔓延的扩张和美国梦的消逝》赵倩
【期刊名称】《国际城市规划》
【年(卷),期】2011(0)2
【摘要】在郊区拥有一座大房子曾经是美国梦的典型代表。
而随着郊区的不断蔓延,居住在郊区大房子的生活开始变成一场噩梦:拥堵的机动车交通;缺失的公共活动场所;遥远的学校和购物中心。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关键词】郊区;美国;公共活动场所;机动车交通;购物中心;房子;居住
【作者】赵倩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2
【相关文献】
1.发达国家郊区发展系列谈之一英国人的郊区:介于美国和大陆欧洲郊区之间 [J], 叶齐茂
2.战后美国郊区蔓延与新城镇的兴起 [J], 李娟
3.浅析美国城市郊区化的蔓延原因 [J], 陈静怡;
4.浅析美国城市郊区化的蔓延原因 [J], 陈静怡
5.郊区国家:蔓延的扩张和美国梦的衰落 [J], Andreas Duany;Plater Zyberk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外城市更新改造的研究报告
国内外城市更新改造的研究报告摘要:城市更新改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研究国内外城市更新改造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国内外的案例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些能够促进城市更新改造的策略和建议。
一、引言城市更新改造是为了适应城市快速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对城市空间、功能和设施进行改善和升级的过程。
城市更新改造旨在提高城市的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环境条件,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国内外城市更新改造现状1.国内城市更新改造现状:国内城市更新改造多以老旧城区的改造为主。
由于国内城市早期发展规划不完善,城市功能不够齐全,设施老化严重,因此城市更新改造的需求很大。
然而,国内城市更新改造存在着拆迁补偿不合理、居民参与度低、规划与实施不匹配等问题。
2.国外城市更新改造现状:国外城市更新改造主要集中在维持城市魅力和提升城市形象上。
通过改造和更新城市的公共空间、建筑和景观,提高城市的可宜居性和吸引力。
国外城市更新改造较国内更注重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其中欧洲国家在城市更新改造方面的经验和措施值得借鉴。
三、国内外城市更新改造问题1.国内城市更新改造问题:(1)拆迁补偿不合理: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拆迁是常见的做法。
然而,不合理的拆迁补偿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居民无法得到合理的补偿、丧失原有社交关系等。
(2)权益保护不足:由于权益保护机制不完善,一些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中的权益纠纷和冲突较多,影响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2.国外城市更新改造问题:(1)缺乏可持续发展考虑:一些国外城市更新改造项目过分注重经济建设和形象提升,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2)缺乏社区参与:一些国外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中,社区和居民的参与度不高,导致项目实施与居民需求不匹配,影响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成功性。
四、国内外城市更新改造解决方案1.国内城市更新改造解决方案:(1)完善拆迁补偿机制:合理制定拆迁补偿政策,保护被拆迁居民合法权益,确保拆迁过程公正透明。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思路——基于国外大学带城的思考
关键 词 : 大 学带城 ; 城 镇化 ; 辐 射 效 创 举 : 首次提 出“ 花 园城 市” 的科学理念 : 后 工 业 化 社 会 及 信 息化 社 会 从 1 9世 纪
应: 产 业 集 聚
一
、
引 言
让 农 民 就 地 就 近 城 镇 化 是 中 国 城 镇 市 病 ” . 科 学 统 筹 了城 乡发 展 : 首 个 实 行 并 展 , 美 国 的城 镇 化 水 平 也达 到 了 前 所 未 有 化 的 重要 途 径 . 但 长 期 存 在 的 城 乡二 元 体 维 护 社 会 公 平 正 义 的城 市 社 会 保 障 体 系 。 的水 平 . 城镇化水平在 1 9 2 0年 突 破 5 0 %。
源 分 布 不 均 衡 格 局 的动 力 越 弱 . 形 成 一 种 城 镇 化 步 伐 迅 猛
美 国 国会 于 1 8 6 2 年颁布 了 《 莫 雷 尔
潜 在 的“ 马太 效 应 ” . 导致 城 乡差 距 越 来 越
创建 于 1 2 0 9年 的 英 国 剑 桥 大 学 和 法 案 》 ,允 许 联 邦 政 府 使 用赠 予 的 土 地 来
元体制成为一种利益格局 . 城 市 拥 有 的资 2 0 0 5年 . 英 国 的 城 市 化 水 平 就 达 到 了 高 等 教 育 的发 展 紧 密 结 合 . 注 重 高 等 教 育
源越 多 . 吸纳资源 的能 力就越强 . 改 变 资 9 0 %. 相 对 于 其 他 发 达 国家 而 言 . 英 国 的 资 源 分 布 的均 衡
“ 大 学带城 ” 字 面 上 理 解 就 是 大 学 落 环 境 中 逆 流 而 上 .显 示 出 卓 越 的 产 业 优 户 小城 镇 , 以 此 带 动 周 边 城 镇 的 发 展 。 国 势 : 剑 桥 科 技 园 也 为 剑桥 内 部 各 系 的科 技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总目录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总目录第一期(总第221期)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市场”转型的经济逻辑与大国使命———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化战略的转变张为付(1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理标志法律保护体系的重构———基于对现有多元立法模式的反思储 敏,徐 娜,姜有玉(19)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关联的特征及其演化黄永明,潘安琪(118)行业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研究杨文溥(133)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抑制房地产企业实物投资吗?———基于实物期权视角的实证分析潘群星,冯胡娟,张艳雯(142)双向FDI有利于改善要素价格扭曲吗?———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赵富森,何 强(151)“双随机、一公开”食品行业监管效应的实验研究黄姗姗,钱森萍,李 莹,何佳怡(164)高管团队创新意愿、决策能力与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研发组织水平的调节效应李 钧,柳志娣,王振源,王 路(174)股票公开上市与企业投资对同行股价信息的依赖方军雄,刘雅丹(185)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审计师收费水平吗?陈娇娇,白芳玉(198)第二期(总第222期)个体、社会、自然三位一体: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内在意蕴杨金华,高佳丽(21)环境规制、研发投入与产业结构调整蒋长流,司怀涛(218)中国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陈景华,王素素(227)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朴胜任(239)中国碳市场、能源股票市场和原油市场的多重分形分析王宏勇,冯佑帅(249)产品市场竞争能影响投资羊群效应吗?———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彭 博,王 满,马 勇(260)品牌形象、品牌钟爱与自我一致性如何影响网络口碑?———以大学生时尚品牌消费为例张 敏,陈建鸿,付雅琪(27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路径:一个多重中介模型的检验田洪刚,刘亚丽(284)多产品出口企业的融资约束与企业内资源配置陈丽丽,郭少宇(297)第三期(总第223期)中国企业创新投入能否推动其成本加成提升?徐保昌,李思慧,仇 鑫(31)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系统GMM分析薛继亮,葛家佳,管华意(311)资源与双边投资调节效应下的制度因素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陈 和,李绣雯(322)中国城乡居民外出用餐差异及原因分析———基于CHNS数据的研究李 丰,丁圆元,朱瑶瑶(33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环境成本粘性———基于管理层能力与企业生命周期异质性视角李 虹,赵青雯(342)新时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创新研究———以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结构为视角王文兵,王淑豪,张春强(354)悖论式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秦伟平,姜 岩,吴圆圆,胡 凡(364)年龄结构与家庭金融配置风险q5资产定价模型是否适用于中国股票市场?———来自A股市场的实证检验王 潇,熊智超,韩东亚(384)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宁薛平,申 思,孙力军(396)第四期(总第224期)房地产开发抑制国家高新区发展了吗?———基于31个大中城市国家高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程正中,夏恩君(41)区域创新空间与半导体产业增长:来自中国的证据汪小龙(411)目标价格政策提升了大豆期货市场功能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徐建玲,周志远,储怡菲,胡晓明(423)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产业关联与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叶作义,江千文(434)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基于能源效率门槛的视角张 军,郭希宇(445)中国旅游产业政策有效性实证研究生延超,金忠杰,吴昕阳(456)图书定价制度何以异国异情?———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的比较研究王小芳,刘帅成(465)产品异质性、目的地收入水平与汇率不完全传递王秀玲,陈俊州,邹宗森(476)要素禀赋差异与中国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彭世广,张 岳(487)中国与美德日制造业服务化的比较研究聂 聆,林 琳(498)第五期(总第225期)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笔谈荆林波,汪 鸣,依绍华(51)人口老龄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2002—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的分析凌迎兵,李懂文(515)交通基础设施对人口城市化的影响产能过剩治理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基于有偏技术进步的新视角肖明月,杨 君,褚桂楠(537)品牌拟人化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心理距离和信息处理流畅性双重视角乔 均,史慧慧(548)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龚 雪,夏 银(556)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体系:研究现状、现实难点与突破路径曹昭乐(568)国有产权对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还是挤出?———基于资源型产业负外部性特征的实证分析于立宏,王 艳(578)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绿色效率空间特征与改善潜力研究谭 婧,侯若男(587)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聂长飞,冯 苑(597)第六期(总第226期)土地价格对中国高技术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及其机制研究周 建,叶 梁,周杨雯倩(61)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公共投资效率测度、时空演进及其收敛性研究杨飞虎,张玉雯(613)农村土地财产价值能提高农民工城镇落户意愿吗?———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农民工的实证分析周 宁,石 奇,陆雨卉(625)产业政策、政府补贴与装备制造业结构转型———基于东北地区的DID模型检验李婉红,刘 芳,谷 月(635)中国文体娱产业产出的地区差距、TFP及其收敛性金汉信(646)高管饥荒经历、创伤心理与国有企业杠杆率张兴亮,刘 芸(656)知识积累倾向与民营企业内生性成长的实证研究翁士增(665)对外直接投资、结构转型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汪克亮,许如玉,赵 斌(674)国际价值链分割是否阻碍了中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水平?马晴晴,张同斌(686)影响中国口岸流通功能的因素分析———以“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圈定省份的口岸为例宣昌勇,何计文,李玉成(699)。
美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我国要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道路
美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我国要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道路孙晓东
【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06)004
【摘要】通过反思美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我国城镇化中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要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道路.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孙晓东
【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长春,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5
【相关文献】
1.为什么要走资源节约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J], 仇保兴
2.从典型国家城镇化发展看我国城镇化道路选择 [J], 张学英
3.为什么要走资源节约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J],
4.西部要不要走美国的路——美国西部大开发对我国的启示 [J], 李京文
5.我国农村城市化要走城镇化道路 [J], 冯宝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快小城镇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小城镇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王秀玲
【期刊名称】《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00)0S1
【摘要】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和基本目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尚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此提出了几点思考,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农民问题做文章;二是必须坚持循环经济思想,围绕可持续发展找路子;三是必须发挥地域优势,注重特色经济定个性。
【总页数】3页(P)
【作者】王秀玲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
【相关文献】
1.加快小城镇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J], 王秀玲
2.多管齐下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天津小城镇建设--天津加快小城镇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J], 张顺民;李瑞营
3.加快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J], 李彦玲;李延华
4.加快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J], 李彦玲;李延华
5.加大政策力度突出区域特色扎实推进小城镇的建设发展——福建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研究 [J], 福建省"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课题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国外城镇化发展的思考王秀玲(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摘 要:走城镇化道路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大多已达70%~80%,在这些国家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其发展规律、发展动力、发展轨迹等方面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市场主导、自由放任、经济制约等模式,也得出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吸取和借鉴这些经验和教训,将有助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国情的路径,从而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国外城镇化;特点与模式;思考中图分类号:C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O 5587(2006)04O 0042O 04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形态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地区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迈进的必由之路。
目前,城镇化在许多国家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水平上,正轰轰烈烈地推进着,并积累了不少经验。
吸取和借鉴这些国家成功的城镇化经验,不仅可以从社会发展战略的角度来审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轨迹,而且也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一、国外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城镇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综观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它不仅仅是人口的简单聚集,而且是整个社会基本形态由农业型社会向更高一级城市型社会的转型,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晴雨表。
它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其进程一般沿着起步)))快速发展)))高位趋缓的轨迹来发展。
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化的形态特征与内在机制都发生着较明显的变化,并且体现出鲜明的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三个阶段。
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为初期阶段,该阶段第一产业所能提供的生活资料不够丰富,国民经济总体实力薄弱,第二产业发展所需的社会资本短缺,所以城镇化的速度比较缓慢。
30%-70%为中期阶段,该阶段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期。
人口和经济活动迅速向城市集聚,城镇化水平大约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城镇在外延扩大的同时也开始了向内涵的发展。
70%以上为后期阶段,该阶段是城镇化发展进入的高级阶段。
这时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又趋缓慢甚至停滞,城镇化进入平稳阶段,城镇的职能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成为该区域的经济、科技、文化、商贸中心等。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的美国就经历了这样的三个阶段。
1790年美国在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城镇化水平仅为5%,处于初级阶段,而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内战的结束,美国城镇化快速发展,1920年,美国人口突破了一亿大关,其中超过半数(51.2%)的居民住在城镇,这时城镇化水平达到中期阶段。
1920年以后,人口城镇化比例上升速度有所趋缓。
进入70年代以来,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从70年代到20世纪末的30年时间里城镇化水平稳定在74%-77%之间[1]。
这充分表现出城镇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城镇发展需要一定的动力来推动。
从各国的X 收稿日期:2005O 08O 25作者简介:王秀玲(1964O ),女,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2006年7月第29卷第4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bei N ormal U niversity (Philoso 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 ion)Jul.2006V ol.29N o.4城镇建设的过程看,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城镇化每前进一步,往往离不开工业化的推动。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国家。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的城镇化进程十分迅速,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一大批工业城市迅速崛起、成长。
德国的鲁尔地区、法国北部地区、美国的大西洋沿岸等地区都是在工业革命中随着资本、工厂、人口向城市的迅速集中,形成的城市密集地区。
从发展的速度看,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一般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即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时期,也就是所谓的/同步城市化0。
工业化及所带来的资本扩张成为城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第一动力,可以说整个城镇化过程就是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在城市地域的体现。
小城镇与大都市的发展要同步进行。
在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历史上,人们最先注意的是要优先发展大城市。
从这一思路延伸下去,城镇化基本经历了从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到都市区、大都市区的发展过程。
例如在1800年世界著名城市中,多数城市人口规模都比较小。
但到2000年,世界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数迅速增加到162座。
但由于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带来一系列的弊端和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城市发展的问题,小城镇的建设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于是人们向环境优美、地价房租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出现了人口尤其是大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趋势,也就是所谓的/逆城市化0。
逆城市化的倾向主要发生在20世纪50-70年代城镇化水平很高的发达国家。
如美国除洛杉矶以外的12个最大城市的市区人口,在1950-1971年间,城市市区人口从2625.3万下降到2552.4万,郊区及卫星城人口则从1463.5万增加到1714.7万[1]。
实际上,逆城镇化不是城镇化的反向运动,而是城镇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对小城镇重新审视的结果。
这说明小城镇与大城市需要同步发展,若偏离轨道,只重视大城市发展则会危害无穷。
二、国外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城镇化的模式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及人口、土地资源等条件密切相关。
按照政府与市场机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可以概略地将世界城镇化发展概括为以西欧为代表的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城镇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城镇化,以拉美和非洲部分国家为代表的受殖民地经济制约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等三种模式[2]。
不同国家、不同的城镇化模式所获取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吸取和借鉴。
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城镇化。
以西欧为代表的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机制在这些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政府则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城镇化与市场化、工业化总体上是一个比较协调互动的关系,是一种同步型城市化。
其特点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
城市化总体上来说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
近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竞争的加剧,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重新分工,城市发展格局显现出新的态势,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更加密不可分。
其次,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土地、住房、交通、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政府公共政策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二战后,伦敦向外围的迅速扩展对农业用地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1935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0,由伦敦郡政府收购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0,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中央政府成立城乡规划部,规划成为地方政府的法定义务。
在西欧、日本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与城镇化相关的人口、土地、资本等经济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和配置,市场机制发挥了主导作用。
同时,各国政府强调对市场竞争和社会保障进行必要的国家干预,通过健全法制、制定和实施国家城镇化战略和公共政策,开发建设区域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城镇化与市场化、工业化互动发展,积极推进区域结构调整,正确应对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
在此过程中,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针对各个特定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政府政策,用行政、财税、规划等手段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43王秀玲对国外城镇化发展的思考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城镇化。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在其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美国政治体制决定了城市规划及其管理属于地方性事务,联邦政府调控手段薄弱,政府也没有及时对以资本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加以有效地引导,造成城镇化发展的自由放任,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其突出的表现就是过度郊区化,城市不断向外低密度蔓延,城镇建设无序,空间和社会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20世纪上半叶美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缺、犯罪率高等问题日益突出,富有家庭离开城市中心的高楼大厦到郊区居住,建造属于自己的独立院落式低层住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汽车的普及,广大中产阶级和普通居民也追随其后移居到郊区。
在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上就表现为城市沿公路线不断向外低密度蔓延,城市发展为包含着若干连绵的市、镇的大都市地区。
1970年美国郊区人口超过了中心城市的人口,也超过了非都市区的人口。
但是美国也为过度郊区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生态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资源能源消耗量大以及加剧贫富差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政府官员、学者和普通百姓都开始意识到过度郊区化所带来的灾害,提出了/精明增长0的理念。
其主要内容包括强调土地利用的紧凑模式,鼓励以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为主的开发模式,混合功能利用土地,保护开放空间和创造舒适的环境,鼓励公共参与,通过限制、保护和协调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公平。
这是针对美国长期以来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向郊区低密度无序蔓延所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反馈,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以科学管理为手段、有可操作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受殖民地经济制约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
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因素的作用,拉美和加勒比海与非洲大部分国家的城镇化与这些地区的国家长期沦陷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直接相关,具有独特的发展模式。
表现为在外来资本主导下的工业化与落后的传统农业经济并存,工业发展落后于城镇化,政府调控乏力,城镇化大起大落。
其工业化发展赶不上城市化进程,属于/过度城市化0。
二战前夕,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秘鲁五个处于半工业经济类型的国家,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大致相等,都在10%-15%左右。
到1960年,工业化比例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仍维持在10%-15%,而2万人以上城镇人口的比例却增至30%-50%[3]。
这些地区的城市化道路极其崎岖不平,在乡村居民持续不断地流向城市的过程中,其经济却正在日趋衰落或停滞不前。
主要问题是:正规就业水平持续下降,城市贫困人口空前增加。
城市必要的基础设施严重短缺。
城市环境恶化,贫民窟增多。
拉美、非洲国家的城市发展是典型的过度城市化,城市化水平与西方国家接近,但经济水平是西方国家的1/10-1/20,城市发展质量很低。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一是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阶段脱节。
由于拉美国家早期的工业化发展源于宗主国的工业资本输入,政府没有利用好外资发展自身的民族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