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技术在胰胆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RCP技术在胰胆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周昱
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成人内科,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 目的探析ERCP技术在治疗老年与非老年胰胆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胰胆疾病患者,男性54例、女性46例,实施ERCP治疗。

结果 100例胰胆疾病患者中,ERCP技术条件下内镜手术治疗成功例数为96例,成功率为96%。

结论 ERCP技术在胰胆疾病临床治疗中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ERCP技术;胰胆疾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a)-0012-0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逐渐成为胰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与传统的诊治手段相比,ERCP 能够清楚地显示胆管形态以及结石位置、形状和数量,并可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行内镜治疗[1]。

ERCP是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的痛苦较少、恢复快、易耐受,在胰胆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

由于老年人是胰胆疾病的高发人群,临床研究也多围绕ERCP技术诊治老年胰胆疾病的疗效等方面进行探讨,如姚谦、黄强等[2]学者通过将ERCP应用于556例老年胰胆疾病患者的临床诊疗中,获得了97.8%的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为7.7%,无病例死亡,疗效良好,但未对治疗
的远期疗效和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观察和评估。

该研究旨在探析ERCP技术在治疗囊括老年和非老年胰胆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半年的疾病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现分析2011年1月—2014年5月间该院收治的100例胰胆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100例胰胆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20~85岁,平均(54±2.5)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黄疸、乏力、发热、腰背放散痛,经CT、MRI、彩超检查以及肝功能、血常规、血尿淀粉酶等检查证实为胰胆疾病,其中胆总管结石48例,胆总管末段或乳头良性狭窄16例,恶性胆道梗阻22例,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狭窄4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0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所使用仪器设备包括十二指肠镜、高频发生器、造影管、胆道内支架、黄斑马导丝、括约肌开刀、取石网、取石球囊、机械碎石器等[3]。

行ERCP技术检查前给予患者10 mg疾灵活东莨菪碱、25 mg异丙嗪或10 mg地西泮、50 mg盐酸哌替啶;行ERCP检查时,患者取左前俯卧位,行心电监护;患者术前6 h禁食。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造影管造影或括约肌切开刀、黄斑马导丝选择性插管造影,明确病变性质、原因,确定内镜治疗方法和治疗所使用
的仪器设备。

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结石直径选择碎石网、取石球囊、引流支架,结石直径≤1 cm可采用网篮或球囊取石,直径1 cm的混合型结石或色素型结石先采用碎石网篮碎石,再以网篮或球囊取石,且一般行常规鼻胆管引流,如果结石过大可行手术治疗[4]。

胆总管末段或乳头良性狭窄患者根据狭窄状况决定治疗方法,如果狭窄处直径1.5 cm,可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常规胆道引流,必要时可置入胆道内支架引流;术中行常规活检,避免漏诊恶性肿瘤[5]。

恶性肠道梗阻引流时一般采用金属或塑料支架,如果患者为肝门胆管癌行双支架引流,如果患者疑为十二指肠乳头壶腹部肿瘤,经活检和病理学诊断后行手术或置入内支架治疗。

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狭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确定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或柱状气囊扩张,行胰管支架引流或胰管内网篮取石。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造影前抽取胆汁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后注入造影剂动态观察胆胰管显影,根据显影结果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法。

病情危重的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定期排脓,争取进一步治疗;结石体积小、数量少的患者可考虑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一次性取石,结石较大的患者如果同时碎石取石的难度较大,不必强求一次性取石,可先部分取出,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采用ERCP治疗[6]。

患者术后禁食2 d左右,后逐渐进食流质半流质食物;术后密切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