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绘本《蜡笔小黑》教案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绘本《蜡笔小黑》教案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中班绘本《蜡笔小黑》,主要围绕第四章“小黑的新朋友”进行详细教学。

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学会表达情感;认识颜色及简单的绘画技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培养幼儿对颜色的认知和简单的绘画技巧,提高审美能力。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

重点:培养幼儿对颜色的认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绘本《蜡笔小黑》、教学挂图、故事CD、彩色蜡笔、画纸。

2. 学具:彩色蜡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彩色蜡笔和画纸,让幼儿在画纸上随意创作,引出绘本主题。

2. 讲解故事(15分钟)
(1)播放故事CD,让幼儿倾听故事。

(2)教师边展示教学挂图,边讲解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
(1)提问幼儿:故事中谁是小黑的新朋友?小黑和新朋友一起画了什么?
4. 随堂练习(10分钟)
(1)让幼儿用彩色蜡笔在画纸上模仿故事中小黑的画。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绘画技巧。

(1)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表达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感受。

(2)引导幼儿学会表达情感,如高兴、生气、难过等。

六、板书设计
1. 故事《蜡笔小黑》
2. 故事角色:小黑、小白、小黄、小红等
3. 重点词汇:颜色、朋友、合作、创造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彩色蜡笔画一幅与朋友一起玩耍的场景。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故事,让幼儿学会表达情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仍较难把握情感表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一幅亲子画作,主题为“我和我的朋友”,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家长协助完成,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中的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和绘画技巧的掌握。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作业设计中的亲子画作拓展延伸。

一、教学目标中的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1. 通过故事中小黑与其他颜色的互动,引导幼儿体会友谊、合作、分享等情感。

2. 教师在讲解故事时,注意语气、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运用,使幼儿更容易投入到故事情境中,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

3. 鼓励幼儿在分享作品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我很开心,因为我画了一个和小黑一样的朋友。


二、教学难点中的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和绘画技巧的掌握
1. 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a. 教师在讲解故事时,要详细描述角色之间的互动,如小黑与小白、小黄、小红等颜色的友谊。

b. 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幼儿关注角色情感变化的原因,如:“小黑为什么一开始很伤心,后来又变得开心了呢?”
c. 结合实际生活,让幼儿举例说明自己在类似情境下的情感变化。

2. 绘画技巧的掌握:
a. 教师在示范绘画时,注意讲解线条、颜色搭配等基本技巧。

b. 在随堂练习环节,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c.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绘画方法,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1. 实践情景引入:
a. 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让幼儿在画纸上自由发挥。

b. 教师观察幼儿的绘画过程,了解他们对颜色的喜好和绘画能力。

2. 例题讲解:
a.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b. 教师详细解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涵。

3. 随堂练习:
a. 让幼儿模仿故事中小黑的绘画,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b.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发现幼儿的潜能,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作业设计中的亲子画作拓展延伸
1. 亲子画作:
a.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创作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b. 家长在协助幼儿完成画作时,注意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c. 作品完成后,家长可以拍照或录制视频,与教师分享,共同见证幼儿的成长。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故事时,注意语气的变化,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使幼儿更容易沉浸在故事情境中。

3. 与幼儿互动时,保持语速适中,发音清晰,方便幼儿理解。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控制在5分钟内,避免时间过长导致幼儿注意力分散。

2. 讲解故事和例题讲解环节各分配15分钟,确保幼儿充分理解故事情节和关键信息。

3. 随堂练习环节10分钟,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绘画创作。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幼儿思考和关注故事中的关键情节。

2. 问题难度适中,确保幼儿能够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彩色蜡笔和画纸,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结合故事主题,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感受颜色和友谊的重要性。

3. 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幼儿的创作,拉近与幼儿的距离。

教案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成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讲解故事时,注重情感表达,使幼儿更容易理解故事情节。

3. 课堂提问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1. 在时间分配上,部分环节稍显紧张,导致部分幼儿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2. 在课堂提问环节,部分幼儿回答问题时,教师未能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 课后作业设计较为简单,未能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

三、改进措施
1. 调整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2. 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关注每个幼儿的回答,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3. 丰富作业设计,增加作业的难度和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绘画表现,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