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道路绿化树种利用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城市道路绿化树种利用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探讨
摘要通过对苏州市205个道路绿化植物群落的抽样调查,发现城市道路绿化树种达140余种,其中有123种绿化常用树种。
在此基础上,统计道路绿化各常用树种频度、丰度以及各绿化植物群落的加权平均树种数等生态学指标,对苏州城市道路绿化树种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城市道路绿化树种应用的若干发展对策。
关键词道路绿化;树种资源;发展对策;江苏苏州
苏州是著名的国家园林城市,已建成“自然山水园中城,人工山水城中园”的绿地系统,充分体现了苏州的城市个性。
苏州市”十一五”期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把苏州市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要用环境生态学的原理、尊重自然的精神去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一个特殊组成成分,对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生态规划在城市建设中愈来愈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以及城市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等日趋受到重视,而这些功能的完善均取决于绿化树种资源的丰富程度及其合理利用。
目前苏州的城市道路绿化还存在绿化树种资源不足、绿化群落树种单调、对吸收尾气、隔音、滞尘等道路绿化的生态功能重视不够等问题,笔者根据调查数据,对苏州城市道路绿化树种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1调查及统计方法
1.1群落概念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群落概念中,强调群落是具有整体性的密闭的自然植物聚落,但随着植物群落生态学的发展,这些限制在逐渐弱化,使得群落概念得以广泛应用。
在本项调查中,根据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群落特点,以有明确边界的植物聚落作为一个单独的群落进行调查[1]。
1.2调查范围及统计内容
根据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群落的概念以及苏州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群落分布、数量上的特点,于2005年随机抽样调查了205个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群落,分别为
古城区45个,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和相城区各40个。
调查研究内容包括:根据群落大小、形状估算群落面积,记录树种及树种所在层次和生长状况,统计树种总数和常见树种出现的频率,计算不同地带和不同面积等级的植物群落类型的加权平均树种数等指标。
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Sr =Σ(Ns/N)•S,式中,Sr为每一类植物群落树种丰富度的加权平均值,S为群落树种数量,Ns为具有树种数量为S的群落个数,N为该类型植物群落总数。
设定应用频率≥1的树种为常用树种,应用频率<1的树种为偶见树种。
2结果与分析
2.1绿化树种资源数量
据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目前苏州市城区城市道路绿化树种共140余种,其中常用树种共有123种,偶见树种17种。
常用树种中,有乔木68种,灌木50种,木质藤本5种,乔木、灌木、藤本在数量上依次递减。
上层遮荫树种以香樟、悬铃木、重阳木、银杏、旱柳等高大乔木为主;下层作地被式栽种的矮小灌木以杜鹃、金叶女贞、红叶小檗、红花檵木、蔓长春、龟背冬青等为主;用作绿篱的灌木主要有珊瑚树、冬青卫矛、黄杨等;处于中层的绿化树种较为丰富,有作为观叶树种的红枫、红叶石楠、洒金珊瑚、红叶李等,有作为造型树种的五针松、榔榆、罗汉松、构骨等,观花植物则更多;藤本植物有爬山虎、紫藤、凌霄、薜荔和常春藤5种,种类偏少,且出现频率较低。
2.2常用树种的应用频率
根据各树种在抽样调查的205个道路绿化植物群落中出现频率的情况,将道路绿化树种的应用频率分为6个频率段。
表1为5个常用树种应用频率。
从表1可以看出,出现频率超过20%的高频树种有9种,占常用树种总数的7.3%,其中香樟、桂花作为苏州市的市树和市花,数量上排在前列。
出现树种数量较多的频率段在2%~5%之间,共有44种,例如雀舌黄杨、红叶桃、垂丝海棠等,占常用树种总数的35.8%。
在调查中只出现1~2次(f女贞>棕榈>悬铃木>香樟;阔叶小乔木或灌木树种的滞尘能力为:石楠>木槿>红叶李>小叶女贞>大叶黄杨>桂花,其中石楠的滞尘效应是桂花的8倍。
因此,绿化树种的选择,应根据道路及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应避免选用有飞絮、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等污染物的树种。
选择生态保健功能强的树种,对改善和美化环境条件、净化空气、减低噪音、阻止飞尘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产生显著的生态效应;但从苏州道路绿化的现状来看,对这方面重视还不够。
3.4建立城市道路绿化树种资源信息系统
城市绿化树种的利用受到供求因素的影响,固有的资源供应现状和市场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绿化建设中树种资源的利用水平,而利用现状又进一步引导资源生产开发,形成一种非良性循环。
因此,有必要建立较大区域的联结绿化树种资源产地与需求市场间的道路绿化树种资源信息系统[13],通过加强信息交流,调节引导市场供求向良性方向发展,将有助于城市道路绿化树种资源的丰富及利用现状的改善。
4参考文献
[1] 杨学军,唐东芹,钱虹妹,等.上海城市绿化利用树种的资源与发展对策[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0,9(4):30-33.
[2] 骆玉屏.郑州市园林树木资源调查[J].河南林业科技,2006,16(1):41-42.
[3] 张庆费,夏檑.上海城区主要交通绿带木本植物多样性分析[J].中国园林,2002,18(1):72-74.
[4] 张凯,袁卫明,周坤杰.探索苏州地方果树在城区绿化上的应用[J].苏南科技开发,2006(3):43-44.
[5] 万志刚,顾福根,彭望徵.苏州市植被和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
[6] 陆明珍,徐筱昌,奉树成,等.高架路下立柱垂直绿化植物的选择[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997,6(2):63-64.
[7] 安锋,林位夫. 植物耐荫性研究的意义与现状[J]. 热带农业科学,2005,25(2):68-72.
[8] 陈自新.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学研究动向及发展趋势[J].中国园林,1991,7(2):42-45.
[9] 吴人韦,夏敏.城市绿化的生态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6):32-35.
[10] 李洪泽,吴际友,程政红. 生态化城市建设树种选择及功能性研究[J]. 河南林业科学,2004,24(2):30-31.
[11] 刘楠,温学,孔国辉,等. 抗SO2绿化植物的初步筛选[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3,11(4):364-371.
[12] 吴中能,于一苏,边艳霞. 合肥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初报[J].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6):780-783.
[13] 杨学军,许东新,唐东芹.森林生态网络系统理论在上海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2000,25(6):18-2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