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发展民营经济经验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发展民营经济经验材料
第一篇:*镇发展民营经济经验材料
优化环境强化措施
努力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一、突出三个到位,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民营经济要发展,外部环境是关键,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条件。

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做到宣传发动、政策落实、管理服务三个到位,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政
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1、宣传发动到位。

××镇作为章丘千年古城,群众素有务工经
商的良好传统,这种传统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民营业户“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意识。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
我们对民营经济采取“思想放开、政策放活、路子放宽、环境放松、扶持发展”的策略,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地位,让民营经济唱主角、演大戏。

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舆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张
旗鼓地宣传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党和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
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努力创造一种从事民营经济光荣、勤劳致富高
尚的社会舆论氛围,积极引导民营业户闯大市场、办大企业、当大
老板,有效促进了民营经济向规模型、效益型发展。

3、管理服务到位。

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为民营经
济发展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

一是实施了“民营企业协理员制度”,开展了“服务在群众身边、管理在服务中间”活动,对全镇纳税前
30名的民营企业派驻协理员,负责解决民营业户发展中遇到的各种
困难和问题,同时,通过改善对镇直单位、机关部门的管理,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催生了民营经济的活力。

二是建立领导干部与民营
企业联系点制度。

副镇级以上领导成员每人联系一家民营企业,协
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水、电、场地、治安等困难
和问题。

同时,还尽可能地在信息、科技、信贷、法律等方面为民
营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

二、搞好三个结合,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民营经济要实现集约化发展,需要相对集中、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发展载体。

为此,我们认真做好民营经济发展与民营园区、专
业市场、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文章,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了良好的
发展载体。

1、与园区建设相结合,发展加工业户。

园区建设是实现生产要
素优化配置、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
大民营园区建设力度,确立了以桃花山民营工业园为龙头,积极规
划建设了西皋、金盘、南套、寨子、山南、茂李等6个村级工业小
区的发展思路,形成了民营经济“一园带六区”的发展格局。

98年,我们着手规划建设了桃花山民营工业园,占地面积416万平方米,
通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园区实现了“六通一平”,园内
企业达86家,从业人员2600多人,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形成了
以济南金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济南民星饲料厂、济南远大建材厂、义达精铸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建筑塔机、饲料加工、装饰材料、焦宝石深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2014年,工业园完成总产值达3亿元,并成为济南市重点工业园之一。

今年,我们围绕扩展机械锻打、木器家具、机械加工等行业优势,进一步规划建设了南套、茂李、
寨子等6个村级工业小区,拉开了发展框架,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
展提供了宽阔的发展空间。

2、与发展专业市场相结合,发展经营业户。

我们坚持把培育、
壮大专业市场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立足“建设大市场、
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原则,依托传统产业优势,不断加大
专业市场建设力度,形成了以绣江路沿线市场组团为龙头、专业市
场为主体、集贸市场相配套、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市
场流通网络。

目前,全镇建有钢铁、机电设备、三星宠物、闫家仔猪、康陈果蔬、大葱批发等六大专业市场,总占地面积400余亩,2014年完成市场交易额3.5亿元。

其中,钢铁市场有经营业户800
余户,固定经营摊位700多个,经营品种有钢板、线材、车床等
150多个,年交易额达1.5亿元,利税超过500万元。

在发展专业市场的同时,我们坚持以市场带动一产、拉动二产,积极引导业户从初级产品交易向加工转化增值发展。

钢铁市场带动了机械锻铸产业的发展,全镇仅人力三轮车加工即达20余家,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其它机加工企业有50多家。

三、实施三轮驱动,推动民营经济总量迅速膨胀
我镇作为工业老镇,虽然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整体规模小,外向型、科技型企业发展滞后。

为此,我们从加快民营经济结构调整入手,采取强化领导推动、骨干大户带动、招商引资促动等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实现“生级提速”。

1、强化领导推动。

我们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正副组长,城建、土管、工商、财税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并分工一名党委副书记具体负责民营经济工作。

同时,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班子,真正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一抓到底的领导格局。

每年初,镇上与各村签订民营经济考核责任状,下达发展民营经济目标任务,实行超奖欠惩,使全镇每位干部都受到了极大鼓舞,有效带动了民营经济发展。

2、骨干大户带动。

骨干企业是镇域经济实力的代表,近年来我们实施了“扶优扶强”工程,着力培植大集团、强企业,拉长产业链条,重点扶持了东方石化、惠津药业等一批初具规模的企业,形成了“骨干企业为龙头、民营企业跟着走”的发展格局。

骨干龙头企业的壮大,催生了一批中小民营企业。

目前,全镇已培育起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8家。

3、招商引资促动。

近年来,我们把依靠外力、实施外向带动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了借梯上楼,借水行船。

通过实行全员抓引办、落实引办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各级干部目标责任制,采取以情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措施,迅速膨胀经济总量,取得了明显效果。

通过引进引办,加强技术合作,有效提高了民营经济的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

截止目前,全镇已有
2家民营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1家通过了iso9000认证,5家民营
企业与外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镇民营经济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由小规模、小群体向大规模、大群体发展。

目前,全镇民营经济业户已发展到1500余户,从业人员达14900人;民营经济涉及20多个领域,形
成了10个专业村、4个主导产业,一个市级重点民营工业园和多个
重点村级工业小区。

二是由小地域、小市场向大范围、大市场发展。

目前,我镇民营企业生产的三轮车已销往河北、天津、石家庄等大
城市;钢铁市场购销范围辐射至辽宁、江苏、河南等十几个地市。

三是由低水平、低效益向高科技、高档次发展。

原先我镇民营业户
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低,通过实行重点企业扶优扶强、引进引办
提高科技含量,民营经济呈现出科技含量、经济效益、市场竞争明
显提高的良好势头。

新上的济南文君公司可降解快餐盒项目、惠祥
集团的硝化棉项目成为科技含量高、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支柱项目。

可以说,我镇民营经济初步形成了以主导产业为依托,以园区建设
为重点,以专业市场为龙头,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
营的发展新格局。

第二篇:民营经济发展材料
优化环境强化措施
努力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我镇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有效手段,不断强化措施,优化环境,全镇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4年,全镇民营经济
税收达2400余万元,占全镇工商税收的67%。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
镇农民增收、财政增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一、突出三个到位,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民营经济要发展,外部环境是关键,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条件。

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做到宣传发动、政策落实、管理服务三个到位,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政
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1、宣传发动到位。

绣惠作为章丘古城,群众素有务工经商的良
好传统,这种传统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民营业户“小富
即安”、“小成即满”的意识。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我们对
民营经济采取“思想放开、政策放活、路子放宽、环境放松、扶持
发展”的策略,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地位,让民营经济唱主角、演
大戏。

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舆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
鼓地宣传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党和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
发展的方针政策,努力创造一种从事民营经济光荣、勤劳致富高尚
的社会舆论氛围,积极引导民营业户闯大市场、办大企业、当大老板,有效促进了民营经济向规模型、效益型发展。

2、政策落实到位。

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的经营环境、
宽松的投资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

在落实
各级关于发展民营经济优惠政策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绣惠镇
关于加
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暂行规定》,对民营经济在奖励政策、子女上学等方面予以放宽。

在落实优惠政策的同时,我们始终强化三条措
施营造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浓厚氛围,一是及时抓典型,从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教育引导,使一批有开拓精神、能带领群众发展民营经
济的能人走上村干部岗位,从而带动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二是在经
济上奖励、资金上扶持。

在镇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在全镇总结
表彰大会上拿出专项资金对纳税10强民营企业进行物质奖励,同时,对纳税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负责人设立突出贡献奖,在广大干
群中引起很大震动,很快形成了你追我赶、竟相发展的热潮。

三是
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民营企业负责人恳谈会,每半年组织民营企业家
外出参观,积极鼓励的民营企业新上项目,启发引导他们在相互对
比中找差距,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二、搞好三个结合,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民营经济要实现集约化发展,需要相对集中、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发展载体。

为此,我们认真做好民营经济发展与民营园区、专
业市
场、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文章,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发展载体。

1、与园区建设相结合,发展加工业户。

园区建设是实现生产要
素优化配置、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我们以“功
能齐全、环境优美、设施完备、产业聚集、特色明显”为目标,不
断加大桃花山民营工业园建设力度,积极发挥桃花山工业园紧邻省
道244线和济青路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一区三组团”的辐射,
鼓励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

完成了园区规划设计,对桃花山路、金
山西路和金山路进行硬化,拉开了“三纵三横”的道路框架。

同时,完善了排水、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桃花山工业园入园企业
达到3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2300人。

初步形成了以东方管道设备
有限公司、惠学特耐有限公司、沃泰铝土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龙
头的机械加工、锻打铸造和耐火材料三大特色产业,成为促进全镇
特色经济发展,实现财政增收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

2、与发展专业市场相结合,发展经营业户。

我们坚持把培育、
壮大专业市场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立足“建设大市场、
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原则,对绣江路沿线机电设备、钢铁、五金、闲置设备四个专业市场进行全面扩建改造。

在实施过程中,
按照“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的原则,着眼于提高市场服务能力、
档次和水平,合理划分经营、管理、服务等功能分区,切实发挥市
场辐射带动作用。

目前,市场经营业户达到1100余户,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交易额2亿元以上,纳税300万元,交易范围已涉及
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市场功能逐步呈现由地方性向区域
性发展的趋势。

在发展专业市场的同时,我们积极引导业户从初级
产品交易向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通过市场带动机械加工产业的发展,目前全镇机加工加工业户达到140余户,每年带动群众增收200余
万元。

3、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发展商贸业户。

为发挥城镇的辐射带
动作用,吸引民营经济更快聚集,我们本着“筑巢引凤”的原则,
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014余万元,硬化了中心大街、s244线、明绣路、锦川路等城区主要道路,
修建了绣江河三桥,启动了文化路建设,形成了城区“三横五纵”
的交通大框架。

大力实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栽植各类绿化苗
木6000余株,新铺地面砖40000平方米,安装路灯236盏,修建排
水沟7200米,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完成了女郎山休闲广场、组
团式林区建设和绣江河东关北段综合治理工程,城镇特色初步显现。

同时,组织实施了太西路商业安置一条街、明绣路综合开发等一批
城建重点工程,为商贸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目前,
镇城区商贸业户达400余家,丰富了群众生活,繁荣了城镇经济。

三、实施三轮驱动,推动民营经济总量迅速膨胀
我镇作为工业老镇,虽然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整体规模小,外向型、科技型企业发展滞后。

为此,我们从加快民营经济结构调整
入手,采取强化领导推动、骨干大户带动、招商引资促动等措施,
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升级提速”。

1、强化领导推动。

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列为“一把手”工程,
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正副组长,城建、土管、工商、财税等
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办事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班子,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
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一抓到底的领导格局。

同时,将民营经济发展纳入村级星级管理,年初下达发展民营经济
目标任务,实行超奖欠惩,有效带动了民营经济发展。

2、骨干大户带动。

骨干企业是镇域经济实力的代表,近年来我
们组织实施了“扶优扶强“工程,着力培植大集团、强企业,重点

持了东方石化、惠学特耐、顺熙机械等一批初具规模的企业,形成了“骨干企业为龙头、民营企业跟着走”的发展格局。

骨干龙头
企业的壮大,催生了一批中小民营企业迅速跟进。

2014年,全镇税
收过50万元的民营企业达到12家,其中过100万元的5家。

3、招商选资促动。

把依靠外力、实施外向带动作为促进民营经
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了借梯上楼,借水行船。

通过实行专业招商、落实招商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各级干部目标责任制,采取以情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措施,迅速膨胀经济总量,
取得了明显效果。

通过招商选资,加强技术合作,有效提高了民营
经济的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

截止目前,全镇已有2家民营企业获
得自营出口权,4家通过了民营企业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14年6月
第三篇: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材料
打造坚实平台构建服务体系
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4年8月12日)
近年来,**县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富民强县的重大战略举措,积极构建完善服务体系,努力
打造坚实服务平台,着力培育化工、粮油食品加工、新型材料、电
力能源、机械制造、厨具、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等八大产业,促进
了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4年,全县民营经济完成总产值1642.1亿元,同比增长29.2%,是2014年的4倍,年均增长32.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95亿元,同比增长28.3%,是2014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

全县民营业户1.98万户,从业人员10.5万人,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95%以上。

一、构建培训服务体系,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人才平台。

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大培训”活动,针对民营企业高管,采用政府出资联合,有关大学承办合办的方式,重点为民营企业开展上市融资、财
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培训。

今年,已与清华、北大等知
名大学联办各类培训班12期,培训企业管理人员1460人,有12家
企业制定了上市融资计划。

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家到经济发达地区和
知名企业“走出去”参观学习、开阔眼界。

今年,已组织外出参观
学习5次,参加者300多人次。

着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先后
引进博士生硕士生24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2人。

针对我县金属
板材、厨房设备规模扩大,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的实际,滨州技师学
院在巩固数控技术、电气工程等传统强势专业的同时,及时开发了

代焊接技术、plc编程、现代仓储物流等专业,实现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同步发展。

京博集团、万事达集团、渤海油
脂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大型民营企业与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为
职工搭建了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技能培训机会。

二、构建技术服务体系,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创新平台。

坚持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断提
高民营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档次。

鼓励民营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大力
扶持民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先后建成京博集团博士后流动站、省级厨房设备技术研发中心。

全县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发展到7家。

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与中
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6家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建设了一批创业型企业,研发出了一
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


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集中培育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目前,全县民营企业共注册商标912件,累计
获专利授权186项,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山东名牌产品21个,
山东省著名商标18个,山东服务名牌和省政府质量管理奖各1个。

2014年,我县商用厨具被授予“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

抓公
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目前,全县建有中国商用厨
具网、涂镀板现货交易网、商厨网等电子商务平台8家,现代仓储
物流企业12家。

2014年,山东省厨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兴
福镇投入使用。

山东省厨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县福旺仓储
有限公司被省中小企业办公室认定为首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山东省金属板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我县经济开发
区启动建设。

三、构建融资服务体系,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平台。

大力发展融资担保。

去年以来,县财政专门设立担保补助和风险补偿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大力发展担保
机构。

截止2014年年底,全县担保公司发展到6家,注册资金
2.84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亿元的担保公司达到2个,累计担保融
资4.6亿元。

深入开展银企合作,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

2014年,
共组织各类银企对接活动26场次,对接项目218个,为84个项目
发放贷款9.4亿元。

截至目前,共成立4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为
中小企业发放贷款2.1亿元。

将民营企业纳入上市培育规划,落实
扶持政策,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步伐。

鲁丰
铝箔股份有限公司、华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已先后在境内外成功上市,募集资金近12亿元。

引导企业加强合作,多渠道搭建金融投资
平台,渤海实业公司投资8000万元成为颐兴医疗公司的战略投资者,永鑫化工与金太阳锆业合作成立了兴源钛业股份公司。

四、构建行政服务体系,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管理平台。

牢固树立“服务发展重点服务企业”的理念,创造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加
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百名
领导干部包企业”活动,组织40名县级领导、60个部门的主要领
导对口联系60家重点民营企业,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
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共为企业解决土地、环保、住宅等实际困难
30多起,招商引资1.6亿元。

加强各种协(商)会组织建设,先后
组建成立钢铁商会、厨具业协会、老粗布家纺协会、镀锌板企业标
准联盟,畅通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渠道,有效避免无序竞争,实现行
业规范发展。

通过“政府+协(商)会+企业”的模式,积极推行联
盟标
准,进而主持或参与行业和国家标准的制定。

目前,我县镀锌板、蒸饭车和不锈钢调理制品的联盟标准正在制定与实施中。

优化行政
环境,提高服务效率。

2014年,建成运行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招投
标中心,迄今共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26.8万件,按时办结率达100%,提前办结率70%。

完善企业考评机制,严格兑现各项政策措
施和承诺,对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实施分类排队、动态管理,根据企
业投入和对财政的贡献进行奖励,特别是对财政有突出贡献的企业
家发放政府津贴补助,并给予特殊贡献奖,真正让企业家在社会上
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

出台《关于规范和完善经
济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文件,从多方面对民营经济给予扶持,深入实施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失职追究等制度,推进联合执法,
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做到了政策上放宽、管理上规范、
服务上到位,有力地支持了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