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精品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精品教案
一. 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是一篇写作指导课文。
课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发现它们的特点和价值,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力。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写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写作思路不清晰、表达能力不强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方法,学会如何观察
和描述身边的物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
观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学生对身边事物的
关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物品的特点和价值,激发学生对生活的
热爱。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写作障碍,提高写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身边的物品。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3.互助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教学素材、写作指导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积极参与学习的态度。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展示一些物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物品,如书包、铅笔等,并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些物品,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价值?”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
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写作任务,如:“请以‘我的心爱之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大家可以选取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描述。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4.巩固(5分钟)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
通过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身边的物品,我们还可以写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提出各种写作素材,如人物、动物、景色等。
教师给予鼓励和支持。
6.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写作。
7.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一道写作作业,如:“请以‘我眼中的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回家完成后,提交作业。
8.板书(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写作方法、观察力培养等,方便学生回顾和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
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50
分钟。
教学情境分析:
在《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的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写作欲望。
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物品图片,如书包、铅笔、玩具等,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品,并思考它们的特点和价值。
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并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教学活动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观察力。
首先,教师通过呈现不同的物品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发现它们的特点和价值。
接着,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写作任务,让学生以“我的心爱之物”为题,选取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描述。
这个任务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帮助他们突破写作障碍。
最后,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通过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展示的物品图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
在写作练习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动笔,完成作文。
但在分享和评价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内向和羞涩,不太愿意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写作能力缺乏信心,或者害怕被其他同学批评和嘲笑。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一些解决办法,我成功地克服了这
些问题。
问题1:部分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和自信心。
解决办法:在写作练习环节,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选取自己感兴趣
的物品进行描述。
同时,我在评价环节注重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优点,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问题2:部分学生在分享和评价环节表现出内向和羞涩。
解决办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分享和评价环节采取了自愿分享的原则,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上台分享。
同时,我鼓励其他学生给予肯定的评价,以营造一个积极、鼓励的氛围。
针对上述问题,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来提高教学效果。
措施1:在写作练习环节,我将继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选取自己感
兴趣的物品进行描述。
同时,我将更加注重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优点,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措施2:为了解决学生在分享和评价环节的内向和羞涩问题,我将采取自愿分
享的原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上台分享。
同时,我将更加注重营造一个积极、鼓励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作品受到重视和认可。
通过以上分析和反思,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只要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
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学实录:
在教学《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的过程中,我按照预先的教案进行了教学。
首先,我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物品图片,如书包、铅笔、玩具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品,并思考它们的特点和价值。
学生们对这些物品图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接着,我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写作任务,让学生以“我的心爱之物”为题,选取自
己身边的物品进行描述。
学生们积极动笔,开始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我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作文,但在表达和描述方面仍有一些困难。
最后,我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作文。
他们勇敢地站上台,声情并茂地
朗读自己的作品。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通过互相交流,学生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实录显示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教学目标的明确把握。
教师
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物品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
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并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在写作练习环节,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物品
进行描述。
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在评价环节注重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优点,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然而,在分享和评价环节,教师提到了部分学生表现出内向和羞涩。
这可能是
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写作能力缺乏信心,或者害怕被其他同学批评和嘲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采取了自愿分享的原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上台分享。
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
指导和帮助。
这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做法有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实录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教学的热情。
教师通
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
同时,教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这些做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建议教师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同时,教师可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写作讨论、开展写作竞赛等,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在评价环节要注重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优点,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实录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教学的热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