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_word版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_word版有答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1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粗糙(zào)发酵(jiào)潜(qián)移默化
B.深邃(suì)朱拓(tà)煊(xuān)赫一时
C.剽(piāo)窃机杼(zhù)卓(zhuó)有成效
D.便(biàn)宜罗绮(qǐ)矫(jiǎo)枉过正
2.下列句子中的“是”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B.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C.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D. 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将.会使人感觉到。
B.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
础。
C.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
..有一个私敌。
D.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4.这篇课文里共有六个破折号,对其用法归纳得正确的是
(1)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①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2)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②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③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3)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④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4)各国政府——⑤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⑥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A.①④注释说明②③⑤⑥补充说明
B.①②补充说明③补充说明结果
④意思跃进⑤⑥注释说明
C.①②③补充说明④⑤⑥注释说明
D.①②③注释说明④⑤⑥补充说明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B.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C.正像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达尔文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规律。
D.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做的伟大贡献做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6.“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
..事实”一句中,
..着的一个简单
....的意识形态所掩盖
..为繁芜丛杂
加点的四个词语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答:
7.“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忱
....地进行斗争。
”句中加点的三个词语是从哪些方面赞
....和卓有成效
....、坚韧不拔
颂马克思的?三个词语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
答:
8.结合课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指代什么?有什么作用?
①“不仅如此.”。
答:
②一生中能有这样
..两个发现。
答:
③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
答:
④这样
..的领域是很多的。
答:
9.本文的草稿原文是“他对诬蔑几乎并不在意”,后改为“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请说说句子改动前后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答:
阅读下文,回答10—13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
..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
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10.分析“人们首先必须……”这个多重复句。
①这个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划在分号处,是
复句,关联词是。
②分号前的分句是复句,它说明了。
③分号后的分句是复句,它说明了。
④这个多重复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断是以的道理作为“因”而得出的。
11.去掉“正像达尔文发现……一样”这句话,好不好?为什么?
答:
12.上文中“发现”能否改换成“发明”?为什么?
答:
13.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发展规律”是由什么联系起来,形成类比论证的?
答: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14—18题。
小河殇舒婷
(1)我们兄妹这一家,只有嫂嫂因长女照顾留城,其余五人都是知青。
而除了我丈夫在另一个县插队外,我们四个均落户在上杭县一个绿色盆地里。
我家小妹和准妹夫隔河相望。
(2)河嘛,冬季里可以穿鞋着袜踩在卵石上跃纵而来。
偶尔见一尾贪图淘米水的肥鱼,卡在石缝里,妹夫一鞠身顺手牵鱼。
知青点里偌大的铁锅,许久不见油星,年轮似的锈了一圈又一圈,煎不成鱼。
况且僧多鱼少。
小妹便脸上很光彩地给我们氽鱼汤。
(3)春水泛滥,河恣意爬上两指宽的桥板,嬉闹着把它当跷跷板压跨。
小妹一天好几次跑到窗前看河。
我未来妹夫惘惘然的口哨声,在水一方。
(4)门前下几级石板,顺着碎石拼凑的小堤坝走两步,就到了河心。
早晨我们在这里盥洗,淘米洗菜。
下午收工以后团一把稻草刷锄板,颠晃着簸箕。
簸箕里的番薯红艳艳,萝卜白生生,芥菜生动活泼。
吃过晚饭冲过凉,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又下到河心,洗汗酸的衣服。
领队知青在桥头拨吉他,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河中有我们的望乡台哩。
(5)河是我们的避难所。
(6)中秋那天,队里杀了猪,我们分到了两斤肉。
分头去豆腐房割一板豆腐,向房东家买了几个青皮鸭蛋,讨一小把葱。
大家团团围坐唱着家酿糯米酒过节。
忽然发现不知何时我们中间少了一人。
(7)拉开咿呀小木门,踱到晒坪上,听到河边苇丛有一支不成调的口琴。
那个来河边寻求安慰的同伴刚刚失去了父亲,除了感情的重创之外,他还面临经济来源的断绝,从此他连8分钱邮票的家信都要小心斟酌了。
(8)悄悄坐在河边上,我们无言盯着河面。
那时我比他小,不懂如何安慰人。
秋天的河流异常清澈,似乎要壁立起来,与山区剔透的空气融为一体。
河风经苇叶淌到我额上,溅出浪花如碎钻般晶莹。
同伴的心情一点一点开朗起来,他眼里萤火虫一闪一曳。
(9)这才知道什么是夜凉如水,月色如洗。
多少年过去,我们错将月饼当中秋,而把明月遗弃在哪一座高楼的屋顶了?
(10)深山砍柴或出墟,农民总告诫我们:若是迷路了,只要侧耳听到水声,找到山溪或小河,顺着水流的方向,就能找到人家。
当我孤身翻山越岭去邻县找同学,一二十里路鲜有人烟。
只听见汩汩溅溅的水声,有时在足下,有时在肩旁,有时在涧草藏蕤的谷底。
老朋友左右逢源,给我壮胆又解我途中辛苦和寂寞。
(11)伟大的河流是伟大民族文化的发源地,那么小河小溪应是一方风水。
我们去插队,其实是接受河的教育。
在河两岸生养的人们展示给我们的善良、淳朴、乐天和无拘无束,正是沿袭了这一自然法则。
(12)口噙水龙头,我们无形中萎缩,逐渐丧失活力。
因为水不仅仅是水。
(13)很多年以后我回到河边。
老房东烧的是蜂窝煤,村民都到新掘的井挑水吃。
河已不复当年“眼似秋波横,眉如青山黛”了。
枯瘦如斯,污秽如斯,像负伤的动物苟延残喘。
(选自《新华文摘》)(14)祈求河的宽恕现在会不会太迟?
注:知青--我国六七十年代下乡务农的城市知识青年。
14. 第(3)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15.第(11)自然段划线句子“其实是接受河的教育”,请结合原文说一说具体指什么教育?
答:
16.按照“河是我们的避难所”的形式,总结一下全文的内容肯定小河的价值,再列出几个方面。
答:
17.对全文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舒婷以女性的细腻、诗人的敏锐洞烛本质,赋予小河象征意蕴,并以此承载深刻的内涵,表现出深沉的忧患意识。
B.作者回忆了当年在小河旁知青生活的清苦、欢乐、幽怨和悲伤,表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和批判。
C.“口噙水笼头,我们无形中萎缩,逐渐丧失了活力”,作者旨在表明: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类精神、民族活力和优良品质正在逐渐萎缩消失。
我们不仅需要水的滋润,更需要精神的支柱,优良品质的延续。
D.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既有表层的显性的对比,如:过去的小河“眼似秋波横,眉如青山黛”,现在却枯瘦,污秽,“像负伤的动物苟延残喘”;还有深层的隐性的对比,如:以前青山如黛,与绿水相随,但因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如今村民们无柴可砍,改烧蜂窝煤了。
对比手法的运用,更鲜明地突出了主旨。
E.本文语言洗炼,表现力强,比如:“团一把稻草刷锄板”,将“团”字活用,精练简约;又如写春水泛滥,用比喻的手法将险情做了游戏化童趣化的处理,读起来生动传神。
1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
①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在题诗中写下这样两句:
②今天,编者如果学着写诗的话,最想说的是:
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
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
⑤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天?
⑥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诗中悲凉的意味。
答:
1.A(糙cāo)
2.答案为D。
D项的“是”表示坚决肯定,含有“明确,实在”的意思;而其他三项的“是”表示判断。
3.答案为 A。
课文原文是“就会”,表示十分肯定,无可置疑,而换为“将会”就减弱了肯定的语气。
4.答案为B。
注意从破折号前后内容的关系上加以判断。
5.答案为 B。
A项,应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C项,应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D项缺主语,应在“对马克思……”之前加“恩格斯”。
6.“繁芜丛杂”的本义是杂草杂树生长茂盛,这里指马克思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错误解释,这些无稽之谈“掩盖”了人类历史的“简单事实”,是马克思划时代地揭示了这个真理。
这个问题“历来”都被“掩盖”,而只有到了马克思手中,才变得“简单”起来,四个词语具体形象地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
7.“满腔热情”表现了马克思对革命事业的爱;“坚韧不拔”表现了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的光辉品质,不屈服,不放弃,是爱的升华和深化;“卓有成效”表现了马克思辉煌的革命成果。
这三个词语由表达热情到表达行为再到表达结果,层层递进,不可颠倒。
8.①“如此”指代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结构上概括了上文,自然过渡到下文。
②“这样”指马克思两大发现的不同寻常。
③“这样”指每一个领域中都有独到的发现。
④“这样”指像数学一样的科学领域。
9.原句感情色彩并不强烈,改动后的句子变成二重复句,并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敌人的极端蔑视和大无畏精神,表达严密而生动。
10.①因果复句,关联词是“所以”。
②条件复句,说明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③因果复句,说明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④物质是第一性。
11.不能去掉。
这句话表现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影响。
12.不能。
“发现”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事物或规律本身已经存在;“发明”是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这事物或方法本来并不存在。
13.发现这两个“发展规律”都具有同样的意义和影响,是划时代的。
14. 用拟人的手法生动表现了河水的涨溢,表现了作者对小河的喜爱之情,还有对淳朴,乐天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与崇尚
15. 接受民族文化教育,接受善良纯朴乐天的教育
16. (1)河是爱情的摇篮(2)河是生活休息的场所(3)河是望乡台。
(4)河是抚慰心灵的一剂良药。
(5)河是引路的朋友。
(6)河是人格教育的场地答对其中四点即可得满分(4)17.BE(B项“表现了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和批判”错;E项“比喻的手法”,应是“拟人的手法”)18.①④⑥②③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