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2互动课堂专题二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动课堂
疏导引导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
过程
①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出现变动,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④从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2.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攫取的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逐步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棉花、花生、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小麦、谷物等粮食作物的商品率有所提高,同时,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外国的商业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
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化,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这种状况的出现,对小农经济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一方面削弱了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交流的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同时也沉重地打击了城市手工业。
这样,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
3.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兴起:
①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②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③途径: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业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④代表企业:
⑤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及特点,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出现,民族资产阶级诞生,具有两面性,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原因是民族工业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的要求。
但是,民族工业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又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相妥协的一面.
2.初步发展
(1)时间: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2)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同时继续增加商品输出。
这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②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
③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发展状况
据统计,1895年~1913年,全国新建的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49家。
1894年~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3.分布特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绝大部分是轻工业,如缫丝、纺纱以及其他日用品工业,采矿、冶金、机器制造等重工业则很少。
4.意义
初步发展的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很小,但是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力量逐渐成长起来。
活学巧用
1。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的封建经济加快解体.“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