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分解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分解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荆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2.03.03
•【字号】
•【施行日期】2022.03.0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分解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全市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任务分解给你们,请认真抓紧落实。

一、主要预期目标
1、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市计委、经贸委、农业局、建设局、交通局、外经贸局、科技局、旅游局);
2、财政收入增长争取达到7%(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市计委);
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0%(市经贸委);
5、利用外资增长10%(市外经贸局、招商办);
6、外贸出口增长10%(市外经贸局);
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市政府各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市农业局、林业局、水产局,各县市区政府);
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2%以内(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工作任务
(一)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兴市”战略。

10、坚持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确保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市经贸委、计委、信息产业局,各工业行业协会,各县市区政府,荆州开发区)。

11、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搞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结合,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结合,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带动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计委、经贸委、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建设局)。

12、认真组织实施纺织、化工、机械、轻工及信息产业等五大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市经贸委、信息产业局,各工业行业协会)。

13、培植大产业。

壮大汽车零配件等支柱产业规模,提高产品关联度和集中度,努力将沙隆达农药、石油四机修井机、吉象中密度板、凯乐塑管、洪城环保阀门等培育成中国名牌。

大力培育信息产品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环保等新兴产业,着力构筑具有特色的产业格局(市经贸委、计委、信息产业局,各工业行业协会)。

14、抓好大项目。

积极做好“4·21”、荆沙火电厂、林纸一体化等重大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重点抓好沙隆达农药新品种项目、恒隆动力转向器、天颐双低油菜籽精深加工等40个投资额过5000万元的技改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市计委、经贸委、外经贸局、招商办,荆州开发区)。

15、建设大园区。

市级集中精力抓好荆州开发区和荆州工业新区,各县市区集
中力量抓好一个开发区或工业园区的发展,城南、南平、金松、洪湖、府场、朱河等省级省管开发区和张城垸高新技术产业园要整合资源,加快产业集聚,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区域。

支持企业办好金梦、奥达、天发、小天鹅等工业园,加快日本、美国等工业园建设步伐(市工业新区办公室、体改办、计委、经贸委、外侨局、外经贸局、招商办、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荆州开发区)。

16、扶持大企业。

坚持扶优扶强,2-3年内,培育和形成沙隆达、楚源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利税过2亿元的企业集团,天荣、凯乐、法雷奥、神电、奥达、白云边、吉象、拍马等10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和利税过亿元的龙头型企业,乾盛、九龙、福江、振声等20家销售收入过5亿元和利税过5000万元的支撑型企业,银欣、洪乐电缆、资市铜业、大枫等5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和利税过1000万元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市经贸委、计委、农业局,各县市区政府)。

17、鼓励中小企业利用自身优势与大企业、大集团协作,发展专、特、优、精产品,形成一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小企业(市经贸委、外经贸局、招商办)。

18、继续落实“工业兴市”政策。

贯彻落实“工业兴市”政策措施,努力营造低门槛、低成本、低风险和高效率、高收益的投资环境(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各相关部门)。

19、积极争取国家对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债贴息、“双高一低”、机电产品出口、技术创新等政策性支持,争取省对工业技改的资金扶持,力争国家、省对我市项目投资有较高增长(市计委、经贸委)。

20、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导各类资本投资工业项目;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科技三项经费等财政专项资金,向重点项目倾斜;加大盘活和处置不良贷款工作力度,加强政、银、企协调沟通,力争今年工业贷款有较大增长;加快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市经贸委、计委、财政局、科技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各专业银行和市商业银行)。

21、继续加强“工业兴市”领导。

各级政府要集中力量抓工业发展规划、发展项目、发展环境和招商引资,配强、配硬抓工业的班子,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领导挂帅制和重点企业领导联系制(各县市区政府,市经贸委,各工业行业协会)。

22、加强电力、资金、运力等生产要素的协调,确保企业正常生产运行。

强化各级各部门服务工业、支持工业的意识,下大力整治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充分尊重企业家的才干和贡献,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企业家创业的良好氛围(荆州供电公司、交通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各专业银行及相关部门)。

(二)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23、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坚定不移地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发展优势产业,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确保今年农业增加值增长3%(市农业局、水产局、林业局,各县市区政府)。

24、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推进区域特色产业板块建设,努力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产业格局(市农业局、水产局、林业局,各县市区政府)。

25、抓住中央、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支持力度的重大机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65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30亿公斤左右(市农业局、粮食局)。

26、对抗灾成本较大的低湖农田、血吸虫病重疫区实行退粮还渔、退田还湖(市农业局、水产局)。

27、以提高效益为重点,加大精养渔池改造力度,发展名优特水产品,发展水产品运输和加工,把水产业建成支柱产业(市水产局)。

28、以发展畜牧养殖小区为重点,稳定发展生猪和禽业,加快发展草食畜牧和优质水禽,努力提高畜牧业的比重(市农业局)。

29、新建以意杨为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20万亩,努力把我市建成长江流域
最大的意杨种植、加工基地(市林业局)。

30、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进农产品检验检测、安全监测、质量认证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抓好禽流感防治,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市农业局)。

31、下大力培育各类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引导天颐、天荣、银欣、金安、望春花、德炎、天和、吉象、万树等重点龙头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建立与农民利益的联接机制;农业招商引资重点放在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上(市经贸委、计委、农业局、外经贸局、招商办,各县市区政府)。

32、推进乡镇企业改革、调整和技术进步,努力实现增加值增长12%(市农业局)。

33、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市场信息等服务体系,推动劳务经济发展,力争今年新增外出打工人员10万人(市农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政府)。

34、抓好长江大堤加固、“荆南四河”整治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农田灌溉体系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紧实施平垸行洪工程(市水利局、农业局、长江河道管理局)。

35、实行血防、水利、交通、电力、民政、财政、扶贫、卫生等方面配套联动,加强花基台等血防重疫区综合治理(各配套单位,公安县政府)。

36、加快农村路网建设、电网改造、通信建设、能源建设和改水、改厕等步伐,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市计委、交通局、水利局、卫生局、荆州供电公司、电信公司荆州分公司)。

37、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主营权,促进农田适度规模经营(市农业局,各县市区政府)。

38、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好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对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政策,力争全市农民政策性增收2亿元(市农业局、财政
局)。

39、积极化解村级债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认真组织开展“净化种子年”活动,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市农业局、财政局、质监局,各县市区政府)。

40、完善农村小额信贷办法,增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

加大开发式扶贫工作力度,启动农村特困人群救济工程(市扶贫办、农行市分行、市农村信用联社,各县市区政府)。

(三)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

41、加强各类市场建设,提升市场功能。

按照最早对外开放商贸口岸的历史风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