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2014秋)六年级下册教案表内乘法复习(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表内乘法》复习课
执教人:魏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门别类的、有针对性的复习,使学生全面巩固《表内乘法》的知识点,熟练掌握45句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和
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练习不同的题型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掌握做各种题型的技巧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45句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教与学准备:电脑课件,练习小卷子。

执教人:魏霞
一、引导学生梳理《表内乘法》的知识点
本学期学习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学、背、用
学:
1、乘法的意义
什么样的情况用乘法计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2+2+2 3个2 2×3 3×2
3+3 2个3 2×3 3×2
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能改写成相同的乘法算式
但加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算式改写练习
背:
1、乘法口诀以前学习时是按照学、背、用的顺序来学习
(课件出示1-5、7、8、9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
回忆学的程序:加法—几个几--乘法算式—编制乘法口诀
回忆背的方法:齐背、传电接力、乒乓接力、跳跳对口令
用:
我们用乘法解决的哪些数学问题呢?
求几个几的
倍的问题
乘加乘减的问题
请学生出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门别类的、有针对性的复习,使学生全面巩固《表内乘法》的知识点,熟练掌握45句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和
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练习不同的题型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掌握做各种题型的技巧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45句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教与学准备:电脑课件,练习小卷子。

教学过程:
一、归纳总结、感知知识体系。

1、出示加法算式:4+4+4+4+4+4
请学生观察特点,引出“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2、请学生回忆相关知识要点。

(板书)
3、出示一棵知识茂密的大树,让学生初步感知简单的知识体系。

(如下图)
二、针对重点、全面复习旧知。

1、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6=
7+7+7+7+7+7+7+7=
请学生反馈,核对。

2、看图列式
师:同学们完成的非常细心,奖励大家一些漂亮的花吧!(课件出示):
?朵
你能算出一共有几朵吗?试着列式解答。

乘加:()
乘减:()
集体订正核对。

3、补充口诀
(1)淘淘作业总是遇到困难,请学生分析原因,并帮忙改正(课件出示):(五八)十四四七(三十二)七九(三十六)
(2)学生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四六()()十四
三九()()五十四
四七()()三十二
反馈订正答案。

4、重新分析乘法口诀表
师:课前,老师留了一个预习作业,请大家按照积的取值范围,把45句口诀分类,
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利用课件呈现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不同取值范围的口诀。

并即兴请学生说一说寻找与分类的方法。

师:看来,乘法口诀表里的奥秘还真不少,老师建议大家根据积的范围再来记一记这些口诀,你会发现对你现在或以后的学习都非常有帮助。

5、挑战1分钟
师:同学们口诀掌握的非常熟练了,那么能用这些口诀熟练计算吗?下面我们就来试试,一起挑战1分钟吧!先别着急写,先观察哪些算式需要格外小心,先把它圈起来。

学生1分钟之内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5×3= 7×7= 6×5= 2×8=
5×5= 4×9= 9-6= 6×4=
3+3= 7×3= 8×8= 8×4=
5×7= 6×2= 4×7+9= 9×9-8=
6、()里最大能填几?
师:淘淘最头疼的就是这样的题了,怎样保证()里填的是最大的呢?
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好方法,请生用这些小窍门来试一试:
5×( )<27 43>( )×8
( )×4<35 56>( )×7
订正核对。

7、哭笑不得的小法官。

请学生判断,认为对就露出笑脸,认为错就露出哭脸。

课件出示:
(1)()×9=54,()里应填5。

(2)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10。

(3)下图表示2的4倍。

(请学生说一说2的4倍表示几个几)
请学生说一说理由。

8、精挑细选
(1)3个7相加写成算式是:
7×3 7+7+7 3+7 3×7
(2)结果小于50的乘法算式有:
6
以上两题请学生先仔细读题,把重点字或词找出来,再选择。

9、解决问题
(1)出示以下两道题,请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区分不同,再列式解答:*操场边有两排杨树,第一排有4棵, *操场边上有4排柳树,每排有5棵, 第二排有5棵,一共有多少棵杨树? 一共有多少棵柳树?
求4和5相加求4个5相加
(2)生独立解答,核对。

8个
:
:
(3)
请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几名同学,强调:“我和8个同学”表示9个人。

三、拓展延伸、结束课堂学习。

(1)*动脑筋:
一条绳子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后是9米,猜猜这条绳子打开后是多长?(2)总结本节课收获。

:(一)生活中的乘法口诀(1)、不管三七二十一(2)、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仙丹(3)、你这个人四四一十六(4)、唐僧西天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5)、六六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二)以“不管三七二十一”为例尝试一下:1、“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由来时下,人们对那些不论这那、不管什么情况、不考虑后果如何,执意去做,都称之为“不管三七二十一”。

按说,三七二十一不过是乘法的计算口诀,可是在这里为什么它不说三六一十八或其他数字,而专说三七二十一呢?战国时,苏秦主张合纵抗秦,张仪主张连横事秦。

一次,苏秦到了齐国都城临淄,见到了齐宣王,进行游说抗秦。

齐宣王谈到齐国的兵力不足时,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私自计算了一下,每户按3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兵,抗秦的兵源,用不着再往别处征兵,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

苏秦的这个算法,显然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全城不可能达到每户都出3个男子当兵,因为这里面有鳏、寡、孤独,有的是只有女孩没有男儿。

即使男子,也不一定都能从军,因为还有老、幼、病、残在内。

由此可见,苏秦虽是当时名人,仅从这点来说,他的水平实在是不高。

后来,人们把三七二十一就作为讥喻的贬义词来相传,并且在含意上有所扩展,成了不问是非情由,不分青红皂白,蛮干、愣头青的同义俗语而应用在社会生活方面了。

2、数学问题与民间俗语的关系“不管三七二十一”是个民间俗语。

在我国民间俗语中,不但“三”、“九”用得多,“七”也是经常出现的。

比如“乱七八糟”、“七零八落”、“七上八下”。

近年语言学界考证,人们对繁多的数目大概有一种括约的观念,这种观念是将“五”作为一至九的中数。

“五”以内的看作小数目,或作少数的代表。

“五”以外的看作大数,或作多数的代表。

又因此将一至五中间的“三”表示少数,将五至九中间的“七”表示多数。

于是俗语中多的是“三分文章七分读”、“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三分药力七分保养”等等。

3、自己的见解⑴姚明抢篮板不管三七二十一:“那时候哪管得了那么多啊,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抢到手里再说。

” (想法:为了实现目标,处事果断坚决。

)⑵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鲁迅《拿来主义》)(想法:学习鲁迅的伟大民族精神。

)“法海和尚见许仙不答应,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关了起来。

”(《西湖民间故事·白娘子》)(想法:不问是非情由,蛮干;遇事要多动脑筋,想出最佳方法处理。

)⑶妈妈与小华的对话:妈妈:“考的是什么题?” 小华:“3乘7等于多少?” 妈妈:“你答了多少?” 小华:“我不管它三七二十一,答了个10。

” (想法:从妈妈与小华的对话中,让我们看到:小华只知道“三七二十一”这个知识,还不会正确灵活地运用知识。

面对知识学习,不但要知其所以然,还要让学得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带着疑问投入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去回应、拓展课堂生活。

把乘法口诀融入到生活,课后学生就会去留意身边生活中的口诀,从而更好地运用口诀。

从中又明白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同时又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生活中的乘法口诀”研究,使学生体验到了乘法口诀的价值所在,更体验到了原来可以利用数学创造这么多美丽、可爱的生活。

在数学体现生活性的同时,淋漓尽致地显现了强烈的人文性。

在乘法口诀复习的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恰到好处地安排让知识整合成了简单的系列;围
绕着乘法口诀拓展、拓展、再拓展,让同学们体验到了“数学很美,魅力无穷”,领略了数学的广阔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