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肌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颈深肌群
*
第四节 躯干肌
(二)背阔肌 位置:背下半部及胸后外侧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神经支配:胸神经
斜方肌
背阔肌
胸腰筋膜
肩胛提肌
菱形肌
(三)竖脊肌
”
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侧的沟内。
作用:
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竖脊肌
三角肌
冈上肌 冈下肌 小圆肌 大圆肌
*
1、肱二头肌: 屈肘并协助屈肩;前臂旋前时,使其旋后。
喙肱肌 肱二头肌 肱肌
阔筋膜张肌 止于胫骨外侧髁 使阔筋膜紧张 屈髋
髂肌
1
2
3
4
5
*
(二)后群
3、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
*
(二)内侧群
长收肌 耻骨肌 股薄肌 大收肌 短收肌 使大腿内收和外旋 闭孔外肌
*
(三)后群
半膜肌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
屈膝、伸髋, 屈膝时,可使小腿旋外,
*
(二)后群
肱三头肌
长头
外侧头
肱三头肌: 伸肘关节,长头尚可使上臂后伸和内收。
*
第二层
*
拇长屈肌 指深屈肌 第三层 旋前方肌 第四层
四、手肌
小指短屈肌 小指对掌肌 小指展肌
可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 拇短展肌、拇短屈肌 拇对掌肌、拇收肌
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 小指对掌肌 拇对掌肌 拇短展肌 拇短屈肌 拇收肌
*
弓状线以下
弓状线以上 弓状线
*
2.腹股沟管 腹前外侧壁下部肌和腱之间一潜在裂隙。 位置: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长约4~5cm。 构造:两口四壁。 外口:腹股沟管浅环。 内口:腹股沟管深环。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通过结构:男性——精索。女性——子宫圆韧带
1、股二头肌
屈膝,伸髋, 使小腿旋内
2、半腱肌
*
三、小腿肌
前群 母长伸肌 趾长伸肌 胫骨前肌 外侧群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
母
腓肠肌
*
(四)足肌:足底肌、足背肌 (五)下肢局部记载 收肌管 梨状肌下孔 梨状肌上孔
腘窝 股三角
*
屈2~5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2)骨间背侧肌(4块) 外展2~4指,屈掌指关节, 伸指间关节。
蚓状肌
骨间掌侧肌 骨间背侧肌
*
三边孔 四边孔 肘窝 腕管
*
第六节 下肢肌
屈髋和旋外。 下肢固定,使躯干和骨盆前屈
腰大肌
髂腰肌:止于小转子 髋肌 前群
内口 精索 腹股沟管 外口
3.海氏三角 位于腹前壁下部, 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 腹直肌 腹股沟韧带 腹壁下动脉 腹环 股管
第五节 上肢肌
一、上肢带肌
使上臂外展。 前部肌束使上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使上臂伸和旋外。
(二)冈上肌:肩关节外展。 (三)冈下肌:肩关节旋外。 (四)小圆肌:肩关节旋外。 (五)大圆肌: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六)肩胛下肌: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
滑液囊 纤维层(腱纤维鞘) 滑膜层(腱滑膜鞘) 腱鞘 腱鞘 纤维层 滑膜层 肌 腱 指 骨
第二节 头肌
帽状腱膜
额腹
枕腹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颊肌
*
二、咀嚼肌
*
胸骨舌骨肌(其深面是胸骨甲状肌)
肩胛舌骨肌
甲状舌骨肌
二腹肌
茎突舌骨肌
*
颏舌骨肌 下颌舌骨肌 二腹肌 茎突舌骨肌 下颌舌骨肌 胸骨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 甲状舌骨肌 胸骨甲状肌
*
位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
腹直肌 腹直肌 腱划 腹后群 腰方肌 位腹后壁,脊柱两侧。 起止: 髂嵴→第12肋、1~4腰椎横突 作用: 降第12肋、侧屈脊柱。 腰方肌
*
腹肌作用:
(三)腹部主要的局部结构 1.腹直肌鞘 : 三层阔肌的腱膜构成 分前、后两层,在弓状线上、下不同。 前层弓状线以上: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前层 状线以下: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 后层 弓状线以上: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腹横肌腱膜; 弓状线以下: 腹横筋膜 弓状线:脐下4~5cm处,鞘后层缺如,其游离下缘称弓状线。
位置:
头夹肌
头夹肌
头半棘肌
头半棘肌
下后锯肌
下后锯肌
*
*
(二)胸固有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前锯肌 肩胛下肌
1、肋间外肌
位各肋间隙的浅层 能提肋助吸气
2、肋间内肌
位肋间内肌的深面,可降肋助呼气。
*
三、膈
主动脉裂孔
*
四、腹肌
腹股沟韧带 皮下环
*
2、腹内斜肌
在腹外斜肌深面 腹内斜肌 腹横肌 在腹内斜肌深面 腹横肌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共同形成腹股沟镰、提睾肌。 腹股沟镰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202X
第三章 肌学
第一节 总论 肌的形态与构造 肌性部分:肌细胞 腱性部分:胶原纤维束
1)长肌 2)短肌 3)扁肌 4)轮匝肌 2.形态:骨骼肌按其形状,可分以下四种: 长肌
肌的起止与配布 肌的起止 起点——接近身体正中面或四肢跟部的附着点,又称定点。 止点—远离身体正中面或四肢跟部的附着点,又称动点。
肌的配布 多配布在关节的周围,与关节的运动轴有关。 拮抗肌:在同一运动轴的两侧作用相反的肌。 协同肌:在运动轴的同一侧作用相同的肌。 协同肌 旋前园肌 旋前方肌
(三)肌的作用方式 1.静力工作 仅维持一定的肌张力,并不引起明显的动作。 2.动力工作 产生明显的收缩和舒张,使机体完成随意运动。 三、肌的辅助装置 位于肌的周围,具有保护肌和辅助肌活动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浅筋膜 深筋膜
*
第四节 躯干肌
(二)背阔肌 位置:背下半部及胸后外侧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神经支配:胸神经
斜方肌
背阔肌
胸腰筋膜
肩胛提肌
菱形肌
(三)竖脊肌
”
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侧的沟内。
作用:
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竖脊肌
三角肌
冈上肌 冈下肌 小圆肌 大圆肌
*
1、肱二头肌: 屈肘并协助屈肩;前臂旋前时,使其旋后。
喙肱肌 肱二头肌 肱肌
阔筋膜张肌 止于胫骨外侧髁 使阔筋膜紧张 屈髋
髂肌
1
2
3
4
5
*
(二)后群
3、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
*
(二)内侧群
长收肌 耻骨肌 股薄肌 大收肌 短收肌 使大腿内收和外旋 闭孔外肌
*
(三)后群
半膜肌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
屈膝、伸髋, 屈膝时,可使小腿旋外,
*
(二)后群
肱三头肌
长头
外侧头
肱三头肌: 伸肘关节,长头尚可使上臂后伸和内收。
*
第二层
*
拇长屈肌 指深屈肌 第三层 旋前方肌 第四层
四、手肌
小指短屈肌 小指对掌肌 小指展肌
可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 拇短展肌、拇短屈肌 拇对掌肌、拇收肌
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 小指对掌肌 拇对掌肌 拇短展肌 拇短屈肌 拇收肌
*
弓状线以下
弓状线以上 弓状线
*
2.腹股沟管 腹前外侧壁下部肌和腱之间一潜在裂隙。 位置: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长约4~5cm。 构造:两口四壁。 外口:腹股沟管浅环。 内口:腹股沟管深环。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通过结构:男性——精索。女性——子宫圆韧带
1、股二头肌
屈膝,伸髋, 使小腿旋内
2、半腱肌
*
三、小腿肌
前群 母长伸肌 趾长伸肌 胫骨前肌 外侧群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
母
腓肠肌
*
(四)足肌:足底肌、足背肌 (五)下肢局部记载 收肌管 梨状肌下孔 梨状肌上孔
腘窝 股三角
*
屈2~5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2)骨间背侧肌(4块) 外展2~4指,屈掌指关节, 伸指间关节。
蚓状肌
骨间掌侧肌 骨间背侧肌
*
三边孔 四边孔 肘窝 腕管
*
第六节 下肢肌
屈髋和旋外。 下肢固定,使躯干和骨盆前屈
腰大肌
髂腰肌:止于小转子 髋肌 前群
内口 精索 腹股沟管 外口
3.海氏三角 位于腹前壁下部, 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 腹直肌 腹股沟韧带 腹壁下动脉 腹环 股管
第五节 上肢肌
一、上肢带肌
使上臂外展。 前部肌束使上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使上臂伸和旋外。
(二)冈上肌:肩关节外展。 (三)冈下肌:肩关节旋外。 (四)小圆肌:肩关节旋外。 (五)大圆肌: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六)肩胛下肌: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
滑液囊 纤维层(腱纤维鞘) 滑膜层(腱滑膜鞘) 腱鞘 腱鞘 纤维层 滑膜层 肌 腱 指 骨
第二节 头肌
帽状腱膜
额腹
枕腹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颊肌
*
二、咀嚼肌
*
胸骨舌骨肌(其深面是胸骨甲状肌)
肩胛舌骨肌
甲状舌骨肌
二腹肌
茎突舌骨肌
*
颏舌骨肌 下颌舌骨肌 二腹肌 茎突舌骨肌 下颌舌骨肌 胸骨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 甲状舌骨肌 胸骨甲状肌
*
位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
腹直肌 腹直肌 腱划 腹后群 腰方肌 位腹后壁,脊柱两侧。 起止: 髂嵴→第12肋、1~4腰椎横突 作用: 降第12肋、侧屈脊柱。 腰方肌
*
腹肌作用:
(三)腹部主要的局部结构 1.腹直肌鞘 : 三层阔肌的腱膜构成 分前、后两层,在弓状线上、下不同。 前层弓状线以上: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前层 状线以下: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 后层 弓状线以上: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腹横肌腱膜; 弓状线以下: 腹横筋膜 弓状线:脐下4~5cm处,鞘后层缺如,其游离下缘称弓状线。
位置:
头夹肌
头夹肌
头半棘肌
头半棘肌
下后锯肌
下后锯肌
*
*
(二)胸固有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前锯肌 肩胛下肌
1、肋间外肌
位各肋间隙的浅层 能提肋助吸气
2、肋间内肌
位肋间内肌的深面,可降肋助呼气。
*
三、膈
主动脉裂孔
*
四、腹肌
腹股沟韧带 皮下环
*
2、腹内斜肌
在腹外斜肌深面 腹内斜肌 腹横肌 在腹内斜肌深面 腹横肌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共同形成腹股沟镰、提睾肌。 腹股沟镰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202X
第三章 肌学
第一节 总论 肌的形态与构造 肌性部分:肌细胞 腱性部分:胶原纤维束
1)长肌 2)短肌 3)扁肌 4)轮匝肌 2.形态:骨骼肌按其形状,可分以下四种: 长肌
肌的起止与配布 肌的起止 起点——接近身体正中面或四肢跟部的附着点,又称定点。 止点—远离身体正中面或四肢跟部的附着点,又称动点。
肌的配布 多配布在关节的周围,与关节的运动轴有关。 拮抗肌:在同一运动轴的两侧作用相反的肌。 协同肌:在运动轴的同一侧作用相同的肌。 协同肌 旋前园肌 旋前方肌
(三)肌的作用方式 1.静力工作 仅维持一定的肌张力,并不引起明显的动作。 2.动力工作 产生明显的收缩和舒张,使机体完成随意运动。 三、肌的辅助装置 位于肌的周围,具有保护肌和辅助肌活动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浅筋膜 深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