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四中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四中高二(下)期末化学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0分)
1.一般来说,只有酒精浓度达到75%,才能够杀死新型冠状病毒。

因为75%的酒精可
以吸收新型冠状病毒外壳中的水分,以此使新型冠状病毒失活。

酒精是乙醇(结构简式:CH3CH2OH)的俗名。

由此判断乙醇中两个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
A. sp3sp2
B. sp3sp3
C. sp2 sp
D. sp2sp2
2.下列物质中,难溶于CCl4的是()
A. 碘单质
B. 水
C. 苯
D. 汽油
3.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 Al 1s22s22p63s23p1
B. S2−1s22s22p63s23p4
C. Na 1s22s22p63s1
D. F 1s22s22p5
4.下列化学式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A. H2O 
B. NaCl
C. C(金刚石)
D. SiO2
5.在下列各元素中,化合价最高的是()
A. 1s22s22p2
B. 1s22s22p6
C. 1s22s22p5
D. 1s22s22p63s23p4
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个电子结构的是()
A. BF3
B. PCl5
C. H2O
D. CCl4
7.有下列离子晶体空间结构示意图:●为阳离子,○为阴离子.以M代表阳离子,N
代表阴离子,化学式为MN2的晶体结构为()
A. B. C. D.
8.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 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
C. 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
D. 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9.直接由原子构成的一组物质是()
A. 水、二氧化碳、金刚石
B. 单质碘、石墨、白磷(P4)
C. 氯化钠、金刚石、二氧化硅晶体
D. 硅晶体、金刚石、二氧化硅晶体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有金属元素都分布在d区和ds区
B. 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都分布在s区
C. 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 s区均为金属元素
11.下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R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1、I2…表示,单位为kJ⋅mol−1).
下列关于元素R的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A. R的最高正价为+3价
B. 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
C. 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4个电子
D. 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
12.下列事实与NH3极易溶于水无关的是()
A. NH3与水反应生成NH3⋅H2O
B. NH3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C. NH3和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接近
D. NH3是极性分子
13.有关物质结构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碘升华时破坏了共价键
B. 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C. 氯化钠固体中的离子键在溶于水时被破坏
D. HF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HCl,故HF比HCl更稳定
1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CS2为V形极性分子
B. SiF4与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C. C2H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1:1
D. 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15.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有三种常见的堆积方式,六方堆积(镁型)、面心立方堆积(铜
型)和体心立方堆积(钾型),图(a),(b),(c)分别代表这三种晶胞的结构,其晶胞内金属原子个数比为()
A. 3:2:1
B. 11:8:4
C. 9:8:4
D. 21:14:9
16.下列关于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B. 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该分子越稳定
C. 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D. 某晶体溶于水后,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该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17.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 CO2H2O2
B. C2H2CH4
C. P4C2H4
D. NH3 HCl
18.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对电子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是()
①H2O②NH3③F−④CN−⑤CO.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
19.通常状况下,NC13是一种油状液体,其分子空间构型与氨分子相似,下列对NC13的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子中N−C1键键长比CCl4分子中C−C1键键长长
B. 分子中的所有原于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 NCl3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D. NBr3比NCl3易挥发
20.在解释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时,与键能无关的变化规
律是()
A. HF、HCl、HBr、HI的热稳性依次减弱
B. 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沸点也高于硅
C. 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D. 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21.X是核外电子数最少的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Z在地壳中的含量仅
次于Y,W可以形成自然界最硬的原子晶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WX4是沼气的主要成分
B. 固态X2Y是分子晶体
C. ZW是原子晶体
D. ZY2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
22.纳米材料的表面微粒数占微粒总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
多特殊性质的原因.假设某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恰
好与氯化钠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如图所示)相同,则这种纳米
颗粒的表面微粒数占总微粒数的百分数为()
A. 33.3%
B. 50%
C. 87.5%
D. 96.3%
23.下列表示氮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正确且能据此确定电
子能级的是()
A. B.
C. 1s22s22p3
D.
24.碳酸亚乙烯酯是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重要添加剂,其结构如图,下
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3H2O3
B. 分子中含6个σ键
C. 分子中只有极性键
D. 8.6g该物质完全燃烧得到6.72LCO2
25.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BF3的空间构型,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直线形;三角锥形
B. V形;三角锥形
C. 正四面体;正四面体
D. V形;平面三角形
26.下列各表示式中轨道数最少的是()
A. 3d
B. 4p
C. 4f
D. 7s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7.某离子晶体晶胞结构如图所示,X位于立方体的顶点,Y
位于立方体中心,试分析:
(1)晶体中每个Y同时吸引着______个X,每个X同时吸引
着______个Y,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2)晶体中在每个X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X共有
______个。

(3)晶体中距离最近的2个X与1个Y形成的夹角∠XYX的度数为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8.0分)
28.有A、B、C、D、E 5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其中C、E
是金属元素;A和E属同一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B和D也属同一族,它们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电子数的两倍,C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等于D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的一半.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 ,B是______ ,C是______ ,D是______ ,E是______ .
(2)B、C、D、E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按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
______ .
(3)元素B与D的电负性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C与E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
是______ .(填>、<、﹦,用元素符号表示)
(4)用轨道表示式表示D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______ .
(5)写出A和B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 .
(6)用电子式表示D和E形成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 .
29.东晋《华阳国志⋅南中志》卷四中已有关于白铜的记载,云南镍白铜(铜镍合金)闻名
中外,曾主要用于造币,亦可用于制作仿银饰品。

回答下列问题:
(1)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3d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

(2)硫酸镍溶于氨水形成[Ni(NH3)6]SO4蓝色溶液。

①[Ni(NH3)6]SO4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

②在[Ni(NH3)6]SO4中Ni2+与NH3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______,提供孤电子对的
成键原子是______。

③氨的沸点______(填“高于”或“低于”)膦(PH3),原因是______;氨是______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

(3)单质铜及镍都是由______键形成的晶体;元素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 Cu=
1958kJ⋅mol−1、I Ni=1753kJ⋅mol−1,I Cu>I Ni的原因是______。

(4)某镍白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数量比为______;
②若合金的密度为dg⋅cm−3,晶胞参数a=______nm。

30.如图所示为金属原子的四种基本堆积(分别为:简单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面
心立方最密堆积、体心立方堆积)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原子堆积方式中,空间利用率最低的是______(在上图中选择,填字母),
由非密置层互相错位堆积而成的是______。

(2)金属钛的晶胞为B型,其堆积方式的名称为______。

(3)某金属R的晶胞为D型,已知R原子半径为r cm,相对原子质量为M,阿佛加
得德罗常数为N A,则R金属的密度______。

(用含r、M、N A字母的式子表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根据结构简式知,乙醇分子中甲基、亚甲基上C原子都连接4个共价单键,所以这两个碳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都是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C原子杂化类型分别是sp3、sp3,
故选:B。

乙醇分子中甲基、亚甲基上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都是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C原子杂化类型。

本题考查原子杂化类型判断,侧重考查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明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内涵及价层电子对个数计算方法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B
【解析】解:根据相似相容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CCl4为非极性分子,因此极性分子不易溶于CCl4,碘单质、苯、汽油都为非极性分子,选项中B水为极性分子,难溶于四氯化碳,
故选:B。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CCl4是非极性溶剂,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据此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B
【解析】解:A.Al为13号元素,核外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3,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故A正确;
B.S2−核外18个电子,最外层8个电子,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故B错误;
C.Na为11号元素,核外3个电子层,最外层1个电子,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故C正确;
D.F为9号元素,核外2个电子层,最外层7个电子,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5,故D正确。

故选:B。

由构造原理可知,原子核外电子填充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s 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p能级最多容纳6个电子、d能级最多容纳10电子,同时注意洪特规则特例。

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双基的掌握,注意把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知道每个能级最多排列的电子数,要遵循构造原理,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A
【解析】解:A.H2O 为非金属氢化物,属于分子晶体,晶体中只存在分子,能用H2O表示物质分子组成,故A正确;
B.NaCl为离子化合物,只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没有分子,故B错误;
C.C(金刚石)为原子晶体,是由碳原子以共价键构成的空间立体结构,没有分子,故C 错误;
D.SiO2为原子晶体,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以共价键构成的空间网状结构,没有SiO2分子,故D错误;
故选:A。

化学式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分子晶体,常见的分子晶体有:所有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单质(金刚石、晶体硅等除外)、部分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等除外)、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的有机物晶体,以此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晶体类型的判断,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掌握常见物质晶体类型及常见分子晶体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D
【解析】解:A.1s22s22p2为C,最高正价为+4价;
B.1s22s22p6为Ne,没有正价;
C.1s22s22p5为N,最高正价为+5价;
D.1s22s22p63s23p4为S,最高正价为+6价;
所以各元素中,化合价最高的是S,
故选:D。

主族元素最高正价等于其主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只有正价没有负价,一般O、F无正价,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最高正价关系,明确原子结构组成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即可解答,题目简单。

6.【答案】D
【解析】解:A、BF3中B元素化合价为+3,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所以3+3=6,B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F元素化合价为−1,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1+7=8,F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A错误;
B、PCl5中P元素化合价为+5,P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所以5+5=10,P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Cl元素化合价为−1,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1+7=8,Cl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B错误;
C、H2O中O元素化合价为−2,O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2+6=8,O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H元素化合价为+1,H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1+1=2,H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C错误;
D、CCl4中C元素化合价为+4,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所以4+4=8,C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Cl元素化合价为−1,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1+7=8,Cl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对于ABn型共价化合物元素化合价绝对值+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8,则该元素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据此判断.
本题考查8电子结构的判断,难度不大,清楚元素化合价绝对值+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8,则该元素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是关键,注意离子化合物不适合.
7.【答案】B
【解析】解:A、阳离子位于顶点和面心,晶胞中总共含有阳离子数目为8×1
8+6×1
2
=4,
1个阴离子位于体心,为晶胞所独有,故晶胞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1,则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比值为4:1,化学式为M4N,故A错误;
B、有4个阳离子位于顶点,晶胞中平均含有阳离子数目为4×1
8=1
2
,1个阴离子位于体
心,为晶胞所独有,故晶胞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1,
则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比值为1
2
:1=1:2,化学式为MN2,故B正确;
C、有3个阳离子位于顶点,晶胞中平均含有阳离子数目为3×1
8=3
8
,1个阴离子位于体
心,为晶胞所独有,故晶胞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1,
则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比值为3
8
:1=3:8,化学式为M3N8,故C错误;
D、有8个阳离子位于顶点,晶胞中平均含有阳离子数目为8×1
8
=1,1个阴离子位于体心,为晶胞所独有,故晶胞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1,则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比值为1:1,化学式为MN,故D错误;
故选:B。

利用均摊法计算化学式,题中离子处于三种位置,晶胞中位于顶点的离子平均含有1
8
个,
面心的离子平均含有1
2
,体心的离子为晶胞所独有.
本题考查晶胞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析晶胞中离子或原子的分部特点,利用均摊法计算.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氢键的形成与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的区别,易错点为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解答】
A.水分子内不含氢键,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故A错误;
B.水蒸气中水分子距离较大,不形成氢键,故B错误;
C.N元素的电负性较大,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故C正确;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与共价键有关,与氢键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D
【解析】解:A.水、二氧化碳为分子晶体,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
B.单质碘、白磷(P4)分子晶体,是由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
C.氯化钠为离子晶体,由离子构成,故C错误;
D.二氧化硅、金刚石、晶体硅均为原子晶体,均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所有金属元素都分布在s区、d区和ds区,故A错误;
B.第ⅡB族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ds区,故B错误;
C.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全部为金属,故C
正确;
D.S区的氢为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A.元素周期表中ⅠA族到ⅥA族都有金属元素;
B.第ⅡB族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ds区;
C.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全部为金属;
D.S区的氢为非金属元素。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分区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1.【答案】B
【解析】解:从表中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可以看出,元素的第一、第二电离能都较小,可失去2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2价,即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应为第IIA族元素.
A、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所以R的最高正价为+2价,故A错误;
B、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所以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故B正确;
C、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故C错误;
D、R元素可能是Mg或Be,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第一至第四电离能的变化可判断出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进而推断元素的种类,及元素原子结构.
本题考查元素电离能含义及应用,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积累.
12.【答案】C
【解析】解:A.NH3与水反应生成NH3⋅H2O,使氨气的溶解度变大,与NH3极易溶于水有关,故A不选;
B.NH3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使使氨气的溶解度变大,与NH3极易溶于水有关,故B
不选;
C.NH3和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氨气的溶解性无关,故C选;
D.NH3是极性分子,水是极性溶剂,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与NH3极易溶于水有关,故D不选;
故选:C。

氨气属于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而且能与水反应、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所以氨气极易溶于水,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氨气的物理性质,特别是分子之间的氢键、相似相溶原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13.【答案】C
【解析】解:A.碘升华属于物理变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没有破坏共价键,故A 错误;
B.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而氨气是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但是它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电解质溶于水时会发生电离,所以氯化钠固体中的离子键在溶于水时被破坏,故C正确;
D.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物质的熔沸点,与物质的稳定性无关,HF共价键的键能大于HCl,所以HF比HCl更稳定,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判断化学键是否被破坏;
B.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C.电解质溶于水时会发生电离;
D.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物质的熔沸点,与物质的稳定性无关.
本题考查了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等,侧重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辨别能力,共价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二氧化碳、氨气是非电解质,题目难度不大.
14.【答案】B
【解析】解:A.CS2中价层电子对个数=2+1
2
(4−2×2)=2,且该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所以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故A错误;
B.SiF4中价层电子对个数=4+1
2(4−4×1)=4,SO32−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1
2
(6+
2−3×2)=4,所以SiF4和SO32−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因此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故B正确;
C.C2H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3:2,故C错误;
D.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O−H键的键能较大,与氢键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微粒的空间构型及原子是杂化方式,价层电子对个数=σ
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配原子个数,孤电子对个数=1
2
(a−xb),a指中心原子价电子个数,x指配原子个数,b指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个数,化学键键能大小决定物质的稳定性。

本题考查了微粒空间构型的判断、原子杂化方式的判断,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微粒空间构型的判断、原子杂化方式的判断,易错选项是D,注意氢键只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1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晶胞的计算,明确晶胞中每个原子被几个晶胞占有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a中原子个数=12×1
6+2×1
2
+3=6,b中原子个数=8×1
8
+6×1
2
=4,c中原子个数
=1+8×1
=2,所以其原子个数比是6:4:2=3:2:1,
8
故选:A。

16.【答案】A
【解析】解: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键能决定其熔沸点,故A正确;
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大的熔沸点高,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稳定性越大,则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故B错误;
C.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大的熔沸点高,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稳定性越大,则共价键的键能越大,该分子越稳定,故C错误;
D.分子晶体、离子晶体溶于水都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如HCl、NaCl,而熔融状态能电离产生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晶体,故D错误;
故选:A。

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大的熔沸点高,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稳定性越大;
C.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大的熔沸点高,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稳定性越大;
D.分子晶体、离子晶体溶于水都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本题考查晶体类型与物质稳定性、熔沸点的关系,明确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熔沸点的比较方法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17.【答案】B
【解析】解:A、CO2中含有极性键,为直线形分子,结构对称,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叠,为非极性分子,H2O2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但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A错误;
B、C2H2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是直线型分子,结构对称,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叠,为非极性分子,CH4中含有极性键,为正四面体结构,结构对称,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叠,为非极性分子,故B正确;
C、P4中含有非极性键,是正四面体型,结构对称,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叠,为非极性分子,C2H4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是平面型分子,结构对称,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叠,为非极性分子,故C错误;
D、NH3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
HCl中含有极性键,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构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这样的分子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一定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如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电荷分布均匀,则为非极性分子.
本题考查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分子结构是否对称判断分子的极性,对于ABn型分子,若中心原子A的最外层电子全部成键为非极性分子.
18.【答案】D
【解析】解:这几种微粒的路易斯结构式分别为:

根据其电子式知,这几种微粒都能提供孤对电子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故选D。

如果这几种微粒中含有孤电子对就能提供孤对电子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根据其电子式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配位键的形成,含有孤电子对的原子和含有空轨道的原子之间能形成配位键.
19.【答案】B
【解析】解:A、C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N原子的原子半径,所以CCl4中C−C1键键长
比NC13中N−C1键键长,故A错误。

B、NC13中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5+化合价的绝对值3=8,所以N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NC13中C1原子最外层电子数7+化合价的绝对值1=8,所以C1原子达到8电
子稳定结构,故B正确。

C、NC13的分子空间构型与氨分子相似,都是三角锥型结构,氨分子是极性分子,所以
NCl3分子也是极性分子,故C错误。

D、分子晶体中物质的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熔沸点越高,所以NBr3比NCl3的熔沸点高,NCl3比NBr3易挥发,故D错误。

故选:B。

A、原子半径越小,原子间形成的键长越短.
B、如果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化合价的绝对值=8,该元素就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否则没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根据该分子是否是对称结构判断分子的极性.
D、物质的熔沸点越低越容易挥发.
学生只要明确熔沸点大小的判断方法、化合物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否为8的判断方法、原子半径与键长的关系即可解答本题,难度不大.
2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键能的大小比较及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晶体类型的判断以及影响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因素。

【解答】
A.非金属性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A不选;
B.金刚石中键能大于硅中的键能,则金刚石的硬度大,熔点高,与键能有关,故B不选;
C.NaF、NaCl、NaBr、NaI都为离子晶体,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就越强,破坏它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大,熔点就越高,故C不选;
D.F2、Cl2、Br2、I2的相对分子质量在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则熔、沸点在增大,
与键能无关,故D选;
故选D。

21.【答案】D
【解析】解:X是核外电子数最少的元素,则X为H;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则Y为O;Z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Y,则Z为Si;W可以形成自然界最硬的原子晶体,W为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