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综述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4c0c93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b.png)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人口的大量涌向城市,导致“空心化”的乡村和“城市病”两种状况的产生。
为了消弭这些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战略两个方面逐一阐述,旨在探究如何振兴乡村,解决三农问题。
一、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
三农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下面对三农问题的几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1.农业发展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仍然很高,农业发展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生产和生活。
然而,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依然滞后,无论是物质基础、科技含量还是市场机制,都需要加强和改进。
2.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旱、涝、风、霜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3.农民收入问题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收入低、贫困程度深等问题,而广大农民的收入状况与农民人口基数成反比例关系。
乡村家庭的收入不仅直接影响到家庭的消费,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计问题。
因而,平衡城乡收入是乡村振兴的首要问题。
4.农民职业化问题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逐年减少,农民的职业多样化缺失,农民的职业技能也需要提高。
建立一个有利于农民参与职业化的环境和政策非常必要。
二、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实施一系列振兴乡村发展的战略。
下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1.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接受市场的挑战,发展国家鼓励的新产业,提高农民自主创业意识。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培养劳动力,实现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2.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城市资金和技术向乡村流动,推动当地资源开发上升,打造城乡一体化的产业链和优质生活环境。
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汇报材料范文
![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汇报材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317a9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8.png)
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汇报材料范文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战略任务,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农村为核心,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为支撑,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旨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一、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相对较高,农村依然是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需求也日益增多。
然而,长期以来,受制于资源约束、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相对不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不全面。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制约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针对当前农村问题和挑战的重要举措。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核心。
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农业农村为核心,通过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整体发展,解决农民的土地、户籍、社保等问题,打通城乡各项政策衔接的短板,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二、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任务和目标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任务和目标主要包括:1.农业农村现代化。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建设现代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民居住、生产条件。
2.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农村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民实现多种产业就业、多种收入来源的目标,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推动农民转变观念,提高就业创业素质。
3.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农村的生态资源。
推动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
4.构建美丽乡村。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文化环境,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实现城乡文化的融合发展。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增强农村社会稳定性和凝聚力。
乡村振兴之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之三农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cbb78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2.png)
乡村振兴之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倡导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安全。
其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和重点解决对象。
本文将从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探讨乡村振兴中的三农问题。
首先,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
长期以来,土地问题一直是困扰乡村发展的核心问题。
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通过确权颁证、承包期限延长和流转市场化等改革措施,使土地流转更加顺畅,从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益。
此外,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监管,防止土地恶性流转和农村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也是保障农民利益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其次,农业现代化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培养一批有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农业技术人才,推动农业技术的升级和普及,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产品质量。
同时,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引导农民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
再次,农民收入增加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
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受益者,要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提高其收入水平。
首先,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使其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其次,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此外,要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等农村特色经济产业,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农村消费,促进农民增收。
最后,加强农村治理,建设美丽乡村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加大对乡村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的生活品质。
“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综述
![“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7e9a18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c.png)
“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综述“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缩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在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地区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改革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富裕化。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农业经历了从粗放型、半封闭型农业向小农经济和家庭农业为主的市场型农业的转变。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能够自主选择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中国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加强农业科研力量,增加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问题也是乡村振兴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使得农村地区其他产业相对落后。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中国提出了发展农村产业的战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升级。
一方面,中国鼓励农村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
中国还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乡村振兴还要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问题。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
中国通过积极推进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和基本生活条件。
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长时间以来,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一直被忽视,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问题,中国加大了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农村污水、垃圾等废弃物的处理和综合利用,实施农村生态修复工程,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
乡村振兴与三农战略
![乡村振兴与三农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5c4037f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5.png)
乡村振兴与三农战略近年来,中国的乡村振兴和三农战略成为了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是指全面振兴农村,发挥农村独特优势,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革命、乡风文明建设,实现城乡融合、乡村繁荣的发展战略。
其中,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其既包括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包括农产品的品质提升。
在这一方面,政府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采取现代化种植和养殖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政府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如农家乐、生态农业等,以及利用乡村旅游和文化资源增加收入。
三农战略是指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目标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等问题。
三农政策的核心是“产、供、销一体化”,即通过调整农产品种植、供给和销售环节,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此外,政府还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户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推广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民增加收入。
乡村振兴和三农战略是紧密联系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农村经济一旦获得了振兴,整个社会都将受益。
乡村振兴需要三农政策的支持,而三农政策的实施也能促进乡村振兴。
为了实现农村繁荣,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扶持农村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现代化。
总之,乡村振兴和三农战略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实现乡村振兴与三农战略的目标,不仅将能够探索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振兴道路,也将为民众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乡村振兴和三农战略是中国当前重要的中心工作之一,是促进现代化、城镇化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的重要措施,旨在实现城乡发展新格局、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
因此,乡村振兴和三农战略的实施对于优化我国经济结构、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综述
![“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305aea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3.png)
“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综述一、“三农”问题的形成和发展“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最早提出于1981年。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了农业增长与农民收入增长不同步,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等问题,这就是“三农”问题的残酷写照。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振兴是“三农”问题的解决之道。
1.农业发展不平衡中国的农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不同农民之间存在着差距,一些地方的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质量不能满足需求,粮食安全存在隐患。
2.农村基础设施滞后中国农村地区有很多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比如水电气路等,这些设施的滞后会对农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影响。
3.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中国的农村地区有很多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农民还存在生活困难的问题。
4.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中国的农村地区存在着严重的人口流失问题,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了农村地区的老龄化严重。
以上问题说明了“三农”问题的形成和发展,也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要求。
1.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主要包括农业农村农民政策和分区指导,加强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支持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等。
2.区域发展示范工程政府在一些乡村地区实施区域发展示范工程,推进产业扶贫工程和乡村振兴工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
3.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土地确权和流转,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确权,鼓励土地承包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形成新型农民土地经营租赁制度,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4.乡村振兴实践经验乡村振兴实践经验主要包括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村电商发展,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等。
乡村振兴的政策引导和实践经验,使得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焕然一新,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这也为中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e28551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5.png)
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发展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议题。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而三农发展则注重农业、农村、农民三大领域的协调发展,旨在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发展的关系,并探讨如何促进农村振兴和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发展的总体战略,是为了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生活品质。
而三农发展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途径和手段之一,它关注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保障。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三农发展有望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其次,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发展相互补充,互为条件。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有健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来支持实施,而三农发展则需要有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和支持。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同时,也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社会服务,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再次,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发展需要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可持续发展。
在农村振兴和三农发展的过程中,农民是最主要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因此,需要注重保护农民的权益,解决他们在土地、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同时,也需要注重农民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人才培养,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成为真正的主人翁。
最后,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发展需要加强政策协同和资源整合。
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同配合。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协同,避免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政策重叠。
三农问题背景与现状综述
![三农问题背景与现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c8a490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0.png)
三农问题背景与现状综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被称为“三农问题”。
本文将对三农问题的背景和现状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业劳动力短缺成为普遍现象。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农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农业生产面临着严重的土地和资源约束。
这些背景因素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现状1. 农业生产困难: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和生产方式滞后,农业生产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高耕地占比增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
同时,农村劳动力流失也使得农业生产无人可托。
这些问题使得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 农民收入低下: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村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农民在就业、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面缺乏支持,增加了贫困现象。
此外,农民的土地财产权问题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3. 农村基础设施缺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不足。
缺乏现代化的农田水利设施、道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4. 农村教育医疗滞后: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服务质量较低。
农村地区学校和医院的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相对较差,导致人才流失和资源浪费。
三、原因分析1. 发展模式不合理:长期以来,农村发展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缺乏创新和转型。
农产品销售渠道窄,农业增加值较低,无法满足农民多样化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2. 政策支持不足:农业政策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不够,农民在市场准入、金融支持和技术培训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
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关注程度仍需加强。
3. 市场机制不完善:农产品市场存在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现象,导致农民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农业生产和销售链条长,中间环节损耗大,农民收益被侵蚀。
4. 农民素质和能力不足:部分农民缺乏现代农业知识和管理技能,限制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
乡村振兴工作综述总结、纪实、报告汇编(8篇)
![乡村振兴工作综述总结、纪实、报告汇编(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aca3e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8.png)
乡村振兴工作综述总结、纪实、报告汇编(8篇)乡村振兴工作综述总结:乡村振兴工作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过去几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
通过实施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的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乡村经济。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农村电商和农村旅游等产业,促进增收致富。
其次,政府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公路和交通网络的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交通条件。
大力推进农村供水、供电和通讯设施的升级,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和乡村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另外,政府着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村垃圾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推动农村生态建设,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乡村振兴工作的综述总结表明,中国政府已经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不足,乡村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另外,乡村人才流失和农业产能过剩问题也需要解决。
总之,乡村振兴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协同推进和持续努力。
通过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与希望。
乡村振兴工作纪实: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和项目,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以下是部分乡村振兴工作的纪实。
1. 农村产业发展:各地区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例如,通过发展农业园区,培育特色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 乡村旅游发展:政府大力推动乡村旅游,提升农村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建设。
许多农村地区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等形式,吸引游客,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加强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4. 农村环境治理:各地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和处理,治理农村污染问题,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a8bf15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a.png)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是中国当前发展中的两个重要议题。
乡村振兴是中国国家战略,旨在通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发展。
而三农问题则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农民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人口流失等。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
首先,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三农问题。
通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农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其次,解决三农问题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只有解决了农民的基本问题,才能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否则乡村振兴战略将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和解决三农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首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这包括改造农村道路、提供供水设施、建设农村电网等,为农民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
其次,推动农业现代化。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农业机械化和智慧农业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最后,促进农村人口流动和就业创业。
政府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创业,同时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吸引农民回乡创业就业。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外,还需要农民积极参与和自我发展。
农民要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社会各界应积极关注乡村振兴和三农问题,提供咨询、培训和资金支持,为农民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是中国发展中的两个重要议题。
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农民的积极参与,相信中国农村的面貌将会有一个显著的改善,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并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不仅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还积极鼓励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
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乡村基础设施的薄弱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乡村振兴及三农方面典型材料
![乡村振兴及三农方面典型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ea0f983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0.png)
乡村振兴及三农方面典型材料一、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政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重要举措。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典型材料将从乡村振兴及三农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1.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手段,促进农业与现代产业体系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 提升农民收入乡村振兴战略注重农民的利益,通过完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等途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使农民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3.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绿色发展,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通过推广生态农业、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加强生态补偿等措施,实现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措施1.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等手段,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通过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引导农民创新创业、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等措施,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四、政策支持与保障1. 财政支持政策政府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专项资金、税收优惠政策等手段,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领域,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
2. 金融支持政策加强金融机构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农业农村发展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三农经济问题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三农经济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cbac41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b.png)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三农经济问题与对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尤其是三农问题。
如何有效解决三农经济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一、农业发展不平衡由于各地资源禀赋不同、政策支持力度不均,导致我国农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不平衡。
一些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农业生产水平低,农产品质量差,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无法享受到现代化农业带来的福利。
二、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生产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耕作方式陈旧、生产条件跟不上需求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农民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急需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三、农产品质量不高部分地区的农产品存在质量不稳定、安全隐患等问题,给农产品市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价格。
农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农产品市场不畅由于信息不对称、流通不畅、价格波动大等原因,农产品市场常常出现供需失衡、价格虚高虚低等问题,给农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
五、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机构对农村贷款支持不足,缺乏金融服务使得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资金支持,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空间。
六、土地流转难题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土地资源碎片化、规模农业发展不足、承包期限不足等,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加强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
七、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尽管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多数农民的收入增长仍然缓慢,远远跟不上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成为当前三农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八、农村人才短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人才严重短缺,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农村人才短缺,培养本土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九、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发展关系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发展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48f6dd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2.png)
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发展关系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以农业农村为重点的战略任务。
三农发展则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首先,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长期以来的重要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振兴、乡村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致富。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推进三大攻坚战,即脱贫攻坚、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些方面的工作都离不开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其次,三农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
首先,农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发展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同时,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再者,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也都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发展水平提升。
另外,推进农村产业振兴、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
这需要依托三农发展来推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乡村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同时,保障农村人才的培养和流动,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
最后,加强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规划用地管理,推进乡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需求。
这也需要密切结合三农发展来推进,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激发农村土地资源活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只有通过更加深入地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乡村振兴和三农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综述
![“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4560acabd64783e08122bd2.png)
“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综述作者:赵小洁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10期赵小洁【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为更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遵循和指导。
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在乡村振兴的战略指导下,发展新型城镇化,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使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化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一、引言我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是我国进行乡村治理的关键。
现在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胜时期。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
但是在之前的政策指引下,“三农”工作并没有取得更大的进展。
随着党中央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主要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为更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遵循和指导,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全面、协调推进提供了解决措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纵横两个方向提供了向导。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二、“三农”问题综述对于“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战略,许多学者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刘守英(2017)认为现在乡村的整个状况是“衰而未亡”,已经衰败了,但没有死掉。
之前国家政策主要集中在农业,即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现在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抓的比较准。
王立胜(2018)主要在当下党和国家主导的“城乡融合”角度下对“三农”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他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城乡二元体制,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从城乡一体化着手综合布局,而不仅是考虑如何增加农业生产。
“城乡融合”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我国的城乡发展是沿着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势发展。
但是,我们只有跳出‘三农’抓‘三农’,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理念,才能切实打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约(习近平,2004)。
乡村振兴和三农关系
![乡村振兴和三农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1d81d6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6.png)
乡村振兴和三农关系乡村振兴和三农关系,是当前我国发展中重要的课题之一,其关系到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稳定和和谐。
乡村振兴是指通过实施科学发展观,以农村经济发展为核心,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要实现乡村振兴,三农是重要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总称,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对象和主要力量。
乡村振兴与三农关系密切。
首先,乡村振兴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农民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和资源拥有者,只有农民真正主体地参与其中,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合力。
其次,乡村振兴要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目标。
农村是农业生产和农民居住的地方,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最后,乡村振兴要面向农业农村发展,使其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农业农村发展好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和三农关系的有机结合,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
政府加大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投资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其次,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放活农地,提高农民的土地流转率,推动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再次,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增加农民收入。
最后,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重农民的参与和利益保障,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之,乡村振兴和三农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
只有确保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建设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同时,乡村振兴也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平台。
希望政府加大对乡村振兴和三农关系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乡村振兴和三农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农经济与乡村振兴关系探讨
![三农经济与乡村振兴关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9ca197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6.png)
三农经济与乡村振兴关系探讨农业、农村和农民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三农经济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三农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三农经济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一、重视农业生产农业是三农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推动农村综合实力的提升。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和投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农村产业农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也是三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发展农村产业还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农村形象。
三、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也是三农经济的重要支撑。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通讯、供水等,可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减少交通不便,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四、推动乡村互联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乡村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三农经济和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发展乡村互联网,可以加强信息共享,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产品和乡村特色产品的销售。
同时,乡村互联网还可以拉近城乡差距,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
五、注重农民培训与教育农民是三农经济和乡村振兴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加强农民培训与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农民教育还可以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乡村振兴的顺利进行。
六、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可以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农民办企业和增收提供保障。
同时,农村金融还可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
三农经济政策与乡村振兴
![三农经济政策与乡村振兴](https://img.taocdn.com/s3/m/d34ac4b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f.png)
三农经济政策与乡村振兴在当今社会,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三农经济政策更是农村振兴的关键。
三农经济政策,指的是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村振兴。
首先,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
农业现代化是三农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之一。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农产品的高质量、高产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密不可分。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和生活基础,而土地制度的改革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土地制度改革政策,包括承包地流转、土地确权等,为农民提供更多农业生产经营权益保障,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再者,农村金融体系是三农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金融的发展不仅可以解决农民的金融需求,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困难。
同时,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是农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还需要注重人文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和文化水平,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为农村振兴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此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和生产经营效率。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建设,为农民创造更加便利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再者,加强乡村产业发展是三农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发展乡村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政府应引导农民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乡村产业品牌,提高农民收入。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乡村旅游、乡村电商等新兴产业的扶持,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综述材料汇编(3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综述材料汇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5596f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3.png)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综述材料汇编(3篇)篇一: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优势乡村振兴是指通过经济发展、农村改革、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等措施,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全面发展,实现农民富裕、农村美丽、乡风文明的目标。
乡村振兴具有以下重要性和优势:一、重要性:1. 农村是国家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
2. 农村地区人口众多,发展乡村经济将促进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3. 乡村地区生态环境好,发展乡村经济将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发展乡村经济将提高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能力。
二、优势:1. 农村地区有较多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 乡村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乡土文化等产业。
3. 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可以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
4. 农村人口基数大,发展乡村教育和医疗事业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
5. 农村地区存在着复杂的土地关系和农民权益问题,通过农村改革可以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农民共同努力,通过改革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现代化等举措,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
篇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措乡村振兴是一个综合性的战略性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合作,通过一系列的具体举措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下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措: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1. 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明确土地权属和权益,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2. 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权制度,鼓励土地托管、流转和入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
二、发展特色产业:1. 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关于乡村振兴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乡村振兴文献综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d8019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c.png)
关于乡村振兴文献综述范文乡村振兴战略是近年来我国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大量的研究文献中,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就像一群聪明的探险家从各个方向深入神秘的乡村振兴宝藏之地,各有各的发现和见解。
一、乡村振兴的内涵与意义。
1. 内涵丰富多元。
许多文献指出,乡村振兴涵盖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个方面。
这就像是一个多功能的魔法盒,每个方面都是盒中的一颗魔法宝石。
产业兴旺是基础,就像盒子的底座,没有稳固的产业,乡村就缺乏发展的动力。
生态宜居让乡村成为美丽的家园,就如同给盒子画上了精美的图案。
乡风文明是乡村的灵魂,好比盒子里散发着文化气息的香薰。
治理有效能保证乡村的和谐稳定,像盒子的锁一样重要。
生活富裕则是最终的目标,是打开这个魔法盒后看到的璀璨宝藏。
2. 意义重大深远。
从国家层面来看,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乡村就像是国家这个大机器中的一个个小齿轮,如果乡村不振兴,整个国家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有学者比喻说,乡村是国家的“后花园”,如果后花园杂草丛生、破败不堪,那么整个国家的“颜值”和“品质”都会大打折扣。
而且,乡村振兴对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至关重要,它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城市和乡村这两个原本差距较大的世界。
二、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1. 产业发展瓶颈。
在产业方面,文献中普遍提到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
很多乡村还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种植或养殖模式,就像一直在一条老路上徘徊,缺乏创新和多元化发展。
比如说,一些山区的乡村只种玉米、土豆等少数农作物,没有发展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产品加工或者乡村旅游等产业。
而且,农村的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等问题。
资金就像粮草,没有足够的资金,产业发展就难以“行军打仗”;技术如同武器,落后的技术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胜;人才就像将领,缺乏人才就没有好的发展思路和管理。
2. 生态环境压力。
乡村振兴工作综述报告
![乡村振兴工作综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50226c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7.png)
乡村振兴工作综述报告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在我国各地得到了空前重视与推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本文将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综述,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振兴工作的现状、问题与挑战、成果与措施,以及遇到的困境与瓶颈。
一、乡村振兴工作现状当前,乡村振兴工作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投入,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等成为重点工作。
二、乡村振兴工作的问题与挑战尽管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农村人口流失问题严重,造成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象。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再次,农村缺乏创新能力,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动力不足。
三、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果与措施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成果与措施也是显著的。
一方面,政府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民收入得到了提高。
另一方面,政府大力推动农村产业创新与升级,培育了一批农村特色产业,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四、乡村振兴工作面临的困境与瓶颈乡村振兴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与瓶颈。
首先,财政资金对农村振兴的支持不足,导致乡村振兴的工作进展缓慢。
其次,农村人才流失问题仍然严重,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持。
再次,乡村治理体系与机制不完善,阻碍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推进。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六、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培育农村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农村产业,通过优势互补推动乡村产业创新与升级。
七、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农村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综述
作者:赵小洁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10期
【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为更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遵循和指导。
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在乡村振兴的战略指导下,发展新型城镇化,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使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化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乡融合
一、引言
我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是我国进行乡村治理的关键。
现在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胜时期。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
但是在之前的政策指引下,“三农”工作并没有取得更大的进展。
随着党中央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主要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为更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遵循和指导,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全面、协调推进提供了解决措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纵横两个方向提供了向导。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二、“三农”问题综述
对于“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战略,许多学者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刘守英(2017)认为现在乡村的整个状况是“衰而未亡”,已经衰败了,但没有死掉。
之前国家政策主要集中在农业,即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现在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抓的比较准。
王立胜(2018)主要在当下党和国家主导的“城乡融合”角度下对“三农”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他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城乡二元体制,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从城乡一体化着手综合布局,而不仅是考虑如何增加农业生产。
“城乡融合”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我国的城乡发展是沿着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势发展。
但是,我们只有跳出‘三农’抓‘三农’,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理念,才能切实打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约(习近平,2004)。
城乡融合发展更强调了乡村自身的发展动力机制和潜在的发展比较优势,乡村与城市互相带动,互相促进。
蔡继明(2018)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人地矛盾。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城市化,现阶段的农业发展存在农民人数过剩的问题,人均耕地数量低,耕地细碎化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而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农村建设战略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承包三权分置制度,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卓玛草(2019)认为“三农”问题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
展的结构问题,本质是农民、农民工“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融合发展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应该“统筹融合式”发展,“共生可持续”发展,包容一体化”发展,“高效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打破城乡二元結构、改变不平衡的城乡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助乡村振兴战略之“力”需要新型城镇化推动。
所以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需要共同融合发展。
谢芬(2019)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需要精确把握“三农”问题的演变趋势和主要矛盾。
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握好时机并积极寻求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点突破;在筑牢农业发展根基的前提下,着眼“接二连三”和多产融合;推动乡村文明发展和城乡融合;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增强农民的幸福感与安全感;加强配套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三、总结
从上述可以看出,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许多学者都认为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于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走乡村振兴道路,就要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还要着重关注乡村治理,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同时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首先,需要发挥市场化作用,整体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其次,将市场化引入农村土地流转,激发农村土地活力,提升其财产价值,增加农民收入;最后,要优化人口与土地配置。
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的全面深刻实践,为解决“三农”问题开辟出一条新的、有效的道路。
使农民能够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利益,提升农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邓雅杰.乡村振兴:整体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战略[J].新西部,2019(21):17-18+59.
[2] 谢芬.新时代中国“三农”问题演变及破解思路[J].农村经济,2019(06):15-21.
[3] 卓玛草.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与实现路径[J].经济学家,2019(01):104-112.
[4] 王立胜,陈健,张彩云.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读[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34(04):40-56.
[5] 蔡继明.乡村振兴战略应与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0):76-79.
作者简介:赵小洁,女,族:汉 ;籍贯: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研究方向:房地产开发与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