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校长评课-推荐word版 (11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校长评课
篇一:校长如何听课评课
校长如何听课评课
宋林飞?
(上海市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 202150)
摘要:本文尝试性地构建了校长听课评课价值追求的坐标,并对每种价值取向下课堂教学观察关注点及其后续跟进行为特征作了描述,为每位校长认清自己的价值追求提供了客观工具。

提出了校长听课评课时,要持有“教师是有缺点的好人”的教师观,要把握“对教师个体生命的整体理解”等两个过程特征,要坚守“快乐互动”等两个基本原则,要理解“艺术地评课”等四个环节及其具体方法。

概括了校长听课评课过程中具有“不断强化办好学校的方法意识”等三个自我教育价值,编制了“对听课评课活动的自我整体评价”等两个自我评价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校长听课评课方法
校长听课评课的视角、关注点与行动策略,与教研员、与学科教师应该有较大的不同。

那么,校长的听课评课究竟有哪些特点?价值取向特征是什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选择怎样的方式方法呢?本文想就这些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校长听课评课的价值坐标
校长在走进课堂的一瞬间,不管他(她)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总是带着某种价值取向的。

让我们先对持有不同价值取向的校长,其听课评课过程中的关注点及其后续性的行为特征作一个初步的梳理。

(一)为了听课对象个体的专业成长
持有这种价值观的校长,会利用已有的相关听课资料、他人的评价意见,从生命整体性意义上去研究听课对象;聚精会神地发掘其可能发展成教学特长的潜质和发现其目前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从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结合其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对他的发展层次、水平与类型归属作出判断。

后续性的行为特
征:除会给他关于这节课的课堂教学重构建议外,会与他一起协商研究制订个
体成长发展计划,包括如何把潜质发展成教学特长和克服主要问题的行动策略等,并通过校长自己或组织其他人员对其作有计划地跟踪性听课等综合性助长
行动,为其专业成长创造切实的良好环境。

(二)为了整支队伍建设
持有这种价值观的校长,在听课前会对听课对象作出精心选择,并在课堂中有
重点地进行课堂观察研究。

如:或是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普听1——2节课,结合其他资料信息,以寻找到对本校师资队伍的类群感、结构层次感,从而把
握促进队伍建设的方向感和路径感;或是从不同类型、不同发展层次群体中有
选择代表性的教师作为听课对象,进行持续?先后参加本专题研讨的人员有(按姓氏笔画为序):张秀丽、叶建英、乔杰、陆汉彬、陈家庆、茅兴昌、施胜忠、施伟、徐忠荣、徐建新、黄凯、黄佳祥、黄红燕、龚达煊
的跟踪听课评课,从而归纳总结其课堂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一般特征和普遍
经验;或是以某一教改项目实验人员为听课对象,观察教改思想与成果转化为
课堂教学行为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与经验,以寻找有效的对策。

后续性的行
为特征: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师问题进行提析,针对这些问题,组织人员进行相
关理论学习,相关经验的搜集和对本校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形成校本研修的专
题与课程,组织相关教师群体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在研修活动过程中帮助教师
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三)为了学校发展
持有这种价值观的校长,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问题后,问题的归因方向将作
出重大调整,不再一味地从教师身上挖掘根源,也不一味地将教师作为批判的
对象,而是时刻反思校长自身的责任和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的岗位责任及其学
校运作的各个环节中的问题。

如教师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学校的相关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对教师的专项培训、激励机制、评
价措施的跟进等与校长作为紧密相关的因素。

后续性的行为特征:对课堂教学
中的学校问题进行提析,组织相关的专题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或完善学校的
相关制度、体制与机制,从而让学校的机体更加健康,运转更加流畅。

校长的这三种价值取向,是一个不断递进和丰富的过程,后者涵盖前者。

同时,这也生动展现了校长听课评课的三种境界。

虽然用上述分类标准对一名校长作
确切的归类是困难的,因为通常其价值追求的意识属性是不纯粹的,与外显的
行为跟进也并不总是一致的。

但只要对其日常行为稍作观察,其主体行为倾向
还是不难判断的。

我们究竟处于何种境界,事实上每个校长都可以从这一坐标
中找到自己的方位。

二、校长听课评课中的教师观、过程特点及其原则
(一)教师观
校长带着怎样的教师观进入课堂,将深刻地影响着其听课评课过程中的情感、
态度与方法。

在我看来,从听课评课的视角,我们特别需要强调这样的教师观——“教师是有缺点的好人”(沈黎明语),这应该成为每个校长的心理底色。

“教师是好人”,就是坚信每个教师的心灵深处都有成为优秀教师的期望,只
要给予适当而有力的帮助,每个教师身上的缺点都有被弥补的可能,潜能都有
发展为某一方面教学特长的可能。

“教师是有缺点的人”,这首先提醒我们不
能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教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教师所显现的特征应该给
予尊重,对教师群体所展现的多姿多样应该持有一种宽容心;其次提醒我们,
人有天然的惰性,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弱点,教师的成长需要适当的外在管理
与专业帮助。

(二)过程特征
1、对教师个体生命的整体理解。

与教研员相比,校长对教师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尤其是教研组生活、课堂生活的信息掌握得相对全面,因此,除了专业
关心外,校长还可以从工作态度、职业情感、精神生活等多个领域、层面上寻
求课堂中呈现出的教学现象背后的原因;所给予教师的帮助也将是多方面的。

2、坚持教学论层面上的观察视野。

学科素养归根到底是用本学科的立场、思想、方法与视角去观察、理解世界,从这层意义上说,一个只是了解所听学科教科
书内容的校长并不一定具备这门学科的素养。

因此,校长对非自己专业的课堂
教学的听课评课,应多从教学论而不是学科教学法层面上去观察,去提出课堂
教学重构的建议,这一点对中学校长尤其重要。

(三)基本原则
除了要坚持“贴近教师”、“因人定表”等一般原则外,校长的听课评课还需
要强调以下两个原则。

1、快乐互动。

要努力消除教师对校长听课的天然害怕心理。

校长听课评课必须多用智慧、少用权力,甚至不用权力。

评课过程更多的是对教师的认真倾听,
真心欣赏,对教师更多的是建议而不是指令。

当我们用欣赏、学习的眼光审视
课堂时,那怕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错误,也是可以从中给人教学改进的原型启发,因而也能够是美丽的。

校长要从寻找表扬教师的理由、发现教师的潜质、
欣赏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给予教师最真诚帮助的视角去听课评课。

校长与教师
都要有一颗欣赏对方的创造性劳动的感恩之心,增强彼此的认同感。

2、示范引领。

校长要把进教室听课评课作为办学实践的一种生活方式,要率先用新课程理念和学校办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要带头用科学的课堂
教学观察方法,积极尝试用微格教学等现代技术分析研究课堂。

总之,校长必
须时刻规范自己的听课评课行为,让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及其全体教师真正学
有榜样。

三、校长听课评课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一)目的明确地听课
校长听课评课目的除受其价值取向影响外,还与这次活动的具体任务相联系,
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为了读懂队伍结构层次与类群,这就需要对不
同层次与类群事先有一个大致的假设,对不同类群归属制订一个基本的参照标准,然后才有准备地进入课堂;二是为了研究不同类群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成
长规律,这就要求事先必须选择好典型性的代表为听课对象,了解教学实践智
慧的发展理论,作好持续听课的整体计划;三是为了总结和传播优秀教师的
教学经验,这要求校长事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有关这位教师的信息,有重点地
进行课堂观察;四是为了帮助教学质量有问题的教师查找原因,给予教师更有
针对性的处方建议;五是为了对课堂教学进行常规管理,通过随机式、巡视式、借机式等听课形式,以了解和掌握本校教师近期课堂教学的基本状态;六是为
了把握教改实验的推进现状,对学校教改龙头课题等研究成果向课堂教学的演
绎过程中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了解进展程度和不同阶段的典型问题。

七是为了激励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每一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会有智
慧灵光的闪现,都会有“自我陶醉”之处,校长要发现教师的这些“得意”,
然后,进课堂进行赏析,积极鼓励教师们日常的创造。

校长听课评课不能心血
来潮,不同的听课类型,不同的听课目的,需要不同的准备,而不同的准备会
产生不同的听课效果。

(二)科学地听课
校长要做到科学地听课,在我看来需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课前准备。

除明确本次听课目的外,还要了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文科校长至少听得懂理科教学内容;对听课对象的发展水平、职业态度、教研生活方式、教学特长、教学质量、个性特点等有初步的研读;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或根据其特殊需要编制特定的评价简表;如果这节是教改实验课,那还要事先
了解此项教改的相关理论与设计思想;也可预先熟悉一下本节课的教案。

当然,不同的听课目的,课前需要准备的具体内容应该是有较大差异的。

2、科学观察与记录。

校长有责任率先选择科学观察方法,对如何观察课堂,如何作科学记录作出示范。

这种“科学”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对一节课中
教师所作的提问完整记录一下,来研究这位教师的发问方式与学生课堂思维之
间的关系等;用不同的量表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等专题进行量化观察记录;对课堂教学中的真正有价值的事件作叙事性记录;如果常采用巡视式课堂教学
管理,那就要在每个教室外贴一张课程表,使校长能客观地判断这个班级是否
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上课等。

3、课后询问性调查。

评课前,校长要对课堂教学中观察到的疑惑之处向教师、向学生询问清楚,避免主观武断。

课堂教学呈现的现象,尤其是学生的学习习
惯和课堂思维方式,是这位教师与他的学生在长期课堂生活中养成的,因此,
课后询问,既可以围绕本课堂,也可以超越本课堂,以了解更多的师生课堂生
活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