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吸收操作—吸收的基本原理认知(化工单元操作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相内传质:由于有浓度差,在一相内部发生的物质的传递; 2. 相际传质:从一相到另一相发生的物质的传递。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二、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1. 易混淆的名词
例:75%空气-25%NH3 混合气体
(1)组分:混合物中的每种物质(溶质和惰性气体) (2)组成:混合物中组分的相对数量关系 用x(X)表示液相组成
传质过程也称为扩散过程,扩散的推动力是浓度差。
四、相内传质(扩散)的基本方式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气液传质过程中,界面溶解即相际传质容易发生且速度很快,前后的相内传质很重要, 是如何进行物质传递的呢?
1. 扩散现象
(1)定义:由于浓度差,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最终各处浓度均相等)。
(2)推动力:浓度差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2. 表示方法: (2)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
①质量浓度: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mi与混合物的总体积V的比值,用符号 ρi表示。
ρi =mi/V
②摩尔浓度:混合物中某组分(溶质气体)的物质的量ni与混合物总体积V的比值, 用符号 ci表示。
ci= ni/V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二、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②推动力:浓度差(唯一条件) (静止/层流/湍流)
是不是只有静止的 流体才会发生分子
扩散?
四、相内传涡流扩散:
在流体作湍流运动的主体区内,凭借流体的湍动造成流体质点相互碰撞和混合, 使组分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传递,此现象称为涡流扩散。
①机理:流体的湍动造成流体质点相互碰撞和混合 ②推动力:浓度差、质点湍动
双膜理论的应用
任务:试用双膜理论分析工业吸收过程中,如何提高吸收过程的传质速
率以强化吸收效果?
(设法减小两膜的厚度,减小传质阻力——流速越大,气膜和液膜的厚度越薄, 增大流速,可以减小传质阻力,提高吸收速率。)
浓
p
度
(2)气液两相流体作湍流,以对流扩散
为主,膜内流体作层流,以分子扩散为主;
(3)气液两相主体作湍流,无传质阻力;
(4)界面上气液两相达平衡,也无传质 阻力;
传质方向
(5)整个相际传质的阻力集中在气膜和
液膜内。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相界面
ci pi
气膜 液膜
c
五、吸收过程的机理(相际传质)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项目三 气体吸收操作
任务四 吸收过程基本原理认知
一、传质过程
吸收过程是溶质由气相到液相的传质过程,随着吸收
过程的进行,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中浓度均发生变化,学习
吸收过程的基本机理,首先应掌握物质在气相或液相中浓 度的变化及表示方法。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想一想:吸收过程发生 混合物的分离,各物质 的浓度如何发生变化?
2. 表示方法:
用y(Y)表示气相组成
(1)质量分数和摩尔分数
①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mi与混合物总质量m的比值,用符号wi表示。
wi=mi/m
混合物中任何一种组分的质量分数都小于1,所有组分的质量分数之和等于1。
w1+w2+w3+……+wi=1
实例: 已知N2-H2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70%,求混合气体中N2和H2的摩尔 分数分别为多少?
②摩尔比:混合物中某组分(溶质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中其他组分(惰性气体) 的物质的量的比值,用符号 X表示。
Xi=ni/(n-ni)
二、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2. 表示方法: (4)体积分数和压力分数 ①体积分数:气体混合物中某组分的体积vi与气体总体积v的比值,用yv表示.
yv =vi/v
2. 扩散方式
向静止的水中滴加一滴蓝 墨水,一会儿水变成均匀 的蓝色,试解释说明原因。
扩散的基本方式有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两种,而实际操作中多为对流扩散。
(1)分子扩散: 在静止或层流流体内部,若某一组分存在浓度差,则因分子无规则热运动使该组
分由浓度较高处传递到浓度较低处,这种现象称为分子扩散。
①机理:分子热运动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三、气-液传质过程分析
引入任务:分析工业吸收过程中组分的转移情况,即吸收过程的传质机理。(在气相
和液相中的传递规律)。
读图分析吸收过程组分由气相 向液相转移包括哪几个步骤?
1. 气相内传质:溶质气体A由气相主体到气液界面(相内传质) 2. 气相 液相:溶质气体A界面溶解(相际传质) 3. 液相内传质:气液界面到液相主体(相内传质)
2. 表示方法: (3)质量比和摩尔比
吸收过程中,气体总量和溶液总量都随吸收过程的进行而改变, 但惰性气体和吸收剂的量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常采用质量比和 摩尔比来表示相的组成.
①质量比:混合物中某组分(溶质气体)的质量与混合物中其他组分(惰性气体)的质
量的比值,用符号 W表示。
Wi=mi/(m-mi)
摩尔分数×总压
实例:
(1)氨水中NH3的质量分数为0.25,求NH3的质量比。 (2)空气和CO2的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20%,气体总压强为100Kpa, 试求CO2气体的摩尔分数,分压及摩尔比。 (3)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21%,总压为100Kpa,试求O2的分压,摩尔分数和 摩尔比。 (4)100Kg水中含0.015KgCO2,试求CO2的质量分数、质量比。
对流扩散包括湍流主体的涡流扩散和层流内层的分子扩散。
通过传质的机理分析,吸收过程非常复杂,因此需要一个成熟的简单理论来进行吸收 过程的分析。
1926年,由刘易斯和惠特曼提出“双膜理论”,至今应用比较广泛。
五、吸收过程的机理(相际传质)
双膜理论的五大要点:
(1)气液两相共有一界面,界面两侧存
在稳定的气膜和液膜;
比较:
分子扩散:热运动(无搅拌、扰动)速率慢 涡流扩散:质点碰撞混合,速率快
涡流扩散速率比分子扩 散速率快,其速率取决 于流体的流动形态。
四、相内传质(扩散)的基本方式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2. 扩散方式 (3)对流扩散:
一般情况下,涡流扩散同时伴随有分子扩散,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共同作用的过 程,称为对流扩散。
二、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2. 表示方法: (1)质量分数和摩尔分数 ②摩尔分数:混合物中某组分的物质的质量ni与混合物的总物质的质量n的比值,
用符号 xi表示。
xi=ni/n
混合物中任何一种组分的摩尔分数都小于1,所有组分的摩尔分数之和等于1。
x1+x2+x3+……+xi=1
二、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②压力分数:气体混合物中某组分的分压pi与气体总压强p的比值,用yp表示
yp =pi/p
对于气体混合物,某组分的摩尔分数等于该组分的压力分数,也等于该组份的体
积分数,y= yv = yp
二、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3. 道尔顿分压定律: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总压强等于各组分的分压之和,组分的分压等于气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