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整合
-1-
知识网络 体系构建
核心观点 再现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这一时期,分封制与 宗法制密切结合,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从统 一走向分裂,由兼并再度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核心知识 (1)夏、商、周三代逐渐形成了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 一系列政治制度。西周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趋于完备,二者 互为表里,共同维系周王朝的统治。先秦时期的政治是典型的贵族 政治,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建立在血缘关系的亲疏之上。 (2)春秋时期,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诸侯争霸不断发展,分封制 和宗法制逐渐崩溃。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4.(2018课标全国Ⅲ)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高级官员 中级官员 低级官员 无官职记录
宰相人数 北宋(71) 20 15 12 24
南宋(62) 8 10 8 36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一
二
核心观点 归纳整合
2.核心知识 (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朝完成统一后,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它是我国古代 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皇权至高无上是其突出特征。 (2)从汉至元的演变 从汉至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围绕着三个角度进行。 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汉武帝剥夺宰相的决策权(中外朝制度), 这是解决皇权和相权矛盾的最初尝试,但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弊端。 隋唐时期形成了三省六部制,以分散相权的方式加强皇权,这是解 决皇权与相权矛盾较完备的方式。宋代沿用了这种方式,继续分散 相权以加强皇权。
一
二
核心观点 归纳整合
②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唐代设节度使 的后果说明,地方权力过大就会威胁中央。宋代统治者从军、政、 财三个方面削弱了地方上的权力,找到了一条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 可行之路;元朝创立行省制,中央对地方管辖的层次增多,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加强。
③选官制度的变化。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从察举制到九 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的演变过程,选官的方式逐渐由自下而上转变 为自上而下。
一
二
核心观点 归纳整合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1.时空再现 秦朝确立了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在内的封建中 央集权体制,“汉承秦制,略有损益”。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和三省 六部制的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进入了完善阶段。从宋元开 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加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体制高度强化。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1.(2019课标全国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 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王位继承制。商周时期的王位继承一般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兄终弟及,一种是父死子继。题干材料首先强 调商朝王位继承方式多为兄终弟及,然后用“而”这一转折的表述方 式来阐述西周的王位继承方式,即西周的王位继承方式多为父死子 继,故B项正确。禅让制度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与题干 材料中的世袭制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无法看出君主寿命 的长短,故C项错误;无论是兄终弟及还是父死子继,均是血缘世袭 的不同方式,并没有体现出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2.(2019课标全国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 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突出了孝、悌、乐、礼,强调了血缘关系,这是中国古代宗法制产 生的影响,故A项正确。 答案:A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3.(2019课标全国Ⅰ)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 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 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 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题干材料强调汉武帝时 要求诸侯王献礼时必须购买“皮币”,而一张“皮币”的价格甚至超过一 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这种做法削弱了地方诸侯的经济实力, 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不是对日常交换的货币的管理,故A项 错误;汉武帝时期加强思想上的统一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题干材料并未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诸侯 王向皇帝献礼时的相关规定,并不是对地方的直接管理,故D项错误。 答案:C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解析: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的选官制度。从表中数据可看出两宋时期 出身于“无官职记录”(即平民)家庭的宰相数量所占比重最大,且从 北宋到南宋人数增加,说明宋代科举制促使平民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的趋势加速,故B项正确。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出身于高、中级官员 家庭的宰相数量在减少,说明世家大族的影响在减弱,故A项错误; 题干中未涉及宰相的权力,故C项错误;题干中表格数据的变化是宋 代科举制发展的结果,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功能在增强,故D项错误。 答案:B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近年来全国高考卷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古代中国 制度的本质内涵、演变规律上。这启示我们,站在高考的高度上学 习本单元,要侧重于把握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导致古代中国 制度更替的基本因素,把握古代中国制度演变和发展的基本进程和 规律。
总之,皇权逐渐加强,中央逐步削弱地方的行政权力并对地方进 行多层次的管辖,以及中央逐渐控制选官权。这一切都说明从汉至 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一
二
核心观点 归纳整合
(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明清时期是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强化的历史时期。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重要表现,清朝设军机处是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皇权的空前强化,有利于巩固统一,有 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也不可避免地带 来官僚主义滋生、决策容易出现失误等弊端。因此,专制皇权的强 化同时也是我国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的重要反映。
-1-
知识网络 体系构建
核心观点 再现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这一时期,分封制与 宗法制密切结合,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从统 一走向分裂,由兼并再度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核心知识 (1)夏、商、周三代逐渐形成了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 一系列政治制度。西周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趋于完备,二者 互为表里,共同维系周王朝的统治。先秦时期的政治是典型的贵族 政治,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建立在血缘关系的亲疏之上。 (2)春秋时期,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诸侯争霸不断发展,分封制 和宗法制逐渐崩溃。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4.(2018课标全国Ⅲ)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高级官员 中级官员 低级官员 无官职记录
宰相人数 北宋(71) 20 15 12 24
南宋(62) 8 10 8 36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一
二
核心观点 归纳整合
2.核心知识 (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朝完成统一后,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它是我国古代 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皇权至高无上是其突出特征。 (2)从汉至元的演变 从汉至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围绕着三个角度进行。 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汉武帝剥夺宰相的决策权(中外朝制度), 这是解决皇权和相权矛盾的最初尝试,但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弊端。 隋唐时期形成了三省六部制,以分散相权的方式加强皇权,这是解 决皇权与相权矛盾较完备的方式。宋代沿用了这种方式,继续分散 相权以加强皇权。
一
二
核心观点 归纳整合
②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唐代设节度使 的后果说明,地方权力过大就会威胁中央。宋代统治者从军、政、 财三个方面削弱了地方上的权力,找到了一条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 可行之路;元朝创立行省制,中央对地方管辖的层次增多,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加强。
③选官制度的变化。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从察举制到九 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的演变过程,选官的方式逐渐由自下而上转变 为自上而下。
一
二
核心观点 归纳整合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1.时空再现 秦朝确立了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在内的封建中 央集权体制,“汉承秦制,略有损益”。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和三省 六部制的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进入了完善阶段。从宋元开 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加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体制高度强化。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1.(2019课标全国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 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王位继承制。商周时期的王位继承一般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兄终弟及,一种是父死子继。题干材料首先强 调商朝王位继承方式多为兄终弟及,然后用“而”这一转折的表述方 式来阐述西周的王位继承方式,即西周的王位继承方式多为父死子 继,故B项正确。禅让制度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与题干 材料中的世袭制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无法看出君主寿命 的长短,故C项错误;无论是兄终弟及还是父死子继,均是血缘世袭 的不同方式,并没有体现出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2.(2019课标全国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 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突出了孝、悌、乐、礼,强调了血缘关系,这是中国古代宗法制产 生的影响,故A项正确。 答案:A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3.(2019课标全国Ⅰ)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 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 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 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题干材料强调汉武帝时 要求诸侯王献礼时必须购买“皮币”,而一张“皮币”的价格甚至超过一 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这种做法削弱了地方诸侯的经济实力, 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不是对日常交换的货币的管理,故A项 错误;汉武帝时期加强思想上的统一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题干材料并未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诸侯 王向皇帝献礼时的相关规定,并不是对地方的直接管理,故D项错误。 答案:C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解析: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的选官制度。从表中数据可看出两宋时期 出身于“无官职记录”(即平民)家庭的宰相数量所占比重最大,且从 北宋到南宋人数增加,说明宋代科举制促使平民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的趋势加速,故B项正确。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出身于高、中级官员 家庭的宰相数量在减少,说明世家大族的影响在减弱,故A项错误; 题干中未涉及宰相的权力,故C项错误;题干中表格数据的变化是宋 代科举制发展的结果,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功能在增强,故D项错误。 答案:B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近年来全国高考卷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古代中国 制度的本质内涵、演变规律上。这启示我们,站在高考的高度上学 习本单元,要侧重于把握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导致古代中国 制度更替的基本因素,把握古代中国制度演变和发展的基本进程和 规律。
总之,皇权逐渐加强,中央逐步削弱地方的行政权力并对地方进 行多层次的管辖,以及中央逐渐控制选官权。这一切都说明从汉至 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一
二
核心观点 归纳整合
(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明清时期是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强化的历史时期。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重要表现,清朝设军机处是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皇权的空前强化,有利于巩固统一,有 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也不可避免地带 来官僚主义滋生、决策容易出现失误等弊端。因此,专制皇权的强 化同时也是我国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的重要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