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民族在水利方面的卓越智慧和技艺。
02 03
历史背景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基础上组织修建 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 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工程原理
都江堰运用岷江水流的自然规律,通过巧妙的设计,实现了自动分水、 排沙、泄洪和引水的功能,既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又防止了水 患的发生。
灌溉系统功能
都江堰的灌溉系统具有调节水量、防洪减灾、农田灌溉、城 市供水等多种功能。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实现了水资源 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 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利支撑。
04 古代水利工程管理智慧
官民共治管理模式
01
02
03
官方主导
设立专门的水利官职,负 责都江堰的维护和管理, 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
民间参与
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水利建 设和管理,形成官民共治 的管理模式,提高治理效 率。
协作机制
建立官民之间的协作机制 ,共同商讨和解决水利问 题,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
岁修制度及其实施
岁修制度
制定完善的岁修制度,规 定每年对都江堰进行定期 的检修和维护,确保工程 的安全和稳定。
组织实施
由官方组织专业的水利队 伍进行岁修工作,同时动 员民间力量参与,共同完 成岁修任务。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策略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都江堰工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物质 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通过加强文 物保护、修缮和维护工作,可以确保都 江堰工程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得到有效传 承。
VS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除了物质文化遗产外,都江堰工程还承载 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水利文化、 农耕文化等。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挖掘、整理和传承工作,可以促进这些文 化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
都江堰的文化价值
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 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 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 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深入了解 了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工程原理 和文化价值,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点。
学习方法与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学 习方法,如阅读教材、听讲、记 笔记、讨论等,取得了良好的学 习效果。
都江堰的修建主要是为了防洪、灌溉和航运。通过都江堰的调节,岷江水被分为内江和外 江两部分,内江用于灌溉成都平原的农田,外江则用于泄洪和航运。
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特点
因地制宜
古代水利工程建设注重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需求制定相应的治水策略。例如,都江堰根据岷江 的水文特点和成都平原的地形条件进行设计和施工。
06 课程总结与拓展思考
关键知识点回顾
都江堰的历史背景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 程之一,修建于公元前256年左 右,至今仍然在为成都平原的农 业生产和城市供水发挥着作用。
都江堰的工程原理
都江堰采用无坝引水的方式,利 用岷江出山口处的特殊地形,通 过修建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 道、宝瓶口引水口等工程设施, 实现了分洪、减淤、引水灌溉等 多重功能。
综合治理
古代水利工程强调综合治理,即采取多种措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调配。例如,在都江堰工程中,除了修建堤坝 和水闸外,还通过开凿渠道、设置分水鱼嘴等措施来调节水流。
经验传承与创新
古代水利工程建设在传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例如,都江堰工程在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 础上,采用了竹笼装卵石筑堤、杩槎截流等创新技术,提高了工程的防洪能力和灌溉效率。
渠首枢纽工程详解
鱼嘴分水堤
飞沙堰溢洪道
宝瓶口进水口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 的分水工程。鱼嘴修筑在岷江江心的 分水堤坝,因形似大鱼卧伏江中而得 名。它将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内江用 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飞沙堰溢洪道是都江堰的泄洪排沙工 程。它位于金刚堤尾部,是内江上的 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 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 ,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 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 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05 都江堰工程对现代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传承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都江堰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的尊重,通过顺应自然规律,实现 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一理念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可持续发展观念
都江堰工程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农业生产提 供了稳定的水源。这种可持续发展观念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具有重 要启示。
都江堰建设历史背景
地理环境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岷江中游,地处岷江由山谷进入平原的地方。这里地 形复杂,水流湍急,易发生洪涝灾害。
历史背景
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组织修建了大 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工程目的
02
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发展历程的书籍,包括都江堰
等著名工程的介绍和分析。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
03
一本介绍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书籍,包括其历史、文化
、科学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THANKS
课程目标与意义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工程原理 、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 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热爱和自 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都江堰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 解中华民族在水利方面的卓越贡献,传承 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某 些方面存在不足,如对某些知识 点的理解不够深入、记忆不够牢 固等。为了改进这些不足,我将 加强复习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 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阅读资源推荐
《都江堰史话》
01
一本详细介绍都江堰历史和文化的书籍,适合对都江堰感兴趣
的读者阅读。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史》
《都江堰》教案
汇报人:任老师
2023-12-25
目录
Contents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古代水利工程背景 • 都江堰工程结构与功能 • 古代水利工程管理智慧 • 都江堰工程对现代启示 • 课程总结与拓展思考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都江堰简介
01
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体现了中
03 都江堰工程结构与功能
工程总体布局与结构
总体布局
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工程总体布局顺应自然,乘势利导,主要由鱼嘴分水堤 、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
工程结构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 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 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 生传授都江堰的相关知
识。
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都江堰工程的 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 工程原理和设计思路。
实地考察法
组织学生前往都江堰实 地进行考察,加深对工 程原理和文化价值的理
解。
多媒体教学法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 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02 古代水利工程背景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概述
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农田灌溉,随着农业 生产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逐渐扩展到防洪、航运、城市 供水等多个领域。
著名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如大禹治水、都江堰、 京杭大运河等,这些工程体现了古代水利建设的杰出成就 。
技术与经验传承
古代水利工程在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如水文 观测、堤防修筑、水闸设计等,这些技术和经验对现代水 利工程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技术传承
在岁修过程中,重视技术 的传承和发展,不断提高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 平。
水利法规与民间规约
水利法规
法律意识
制定水利法规,明确水利工程的管理 和维护责任,规范水利建设和管理行 为。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民众的水利法 律意识,自觉遵守水利法规和民间规 约。
民间规约
在民间形成一些规约和习惯法,对水 利工程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约束和规范 。
宝瓶口进水口是都江堰的控制性工程 。它位于玉垒山伸向岷江的山脊上, 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 它形似瓶口且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 。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 体相离,故名离堆。
灌溉系统规划与功能
灌溉系统规划
都江堰的灌溉系统由渠首枢纽和灌溉渠系两大部分组成。渠 首枢纽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部分。灌溉渠系 包括内江总干渠、支渠、斗渠等各级渠道以及相应的控制建 筑物和提水设施。
古代科技智慧在现代应用
水利工程技术
都江堰工程采用了先进的水利工程技 术,如分流、引水、泄洪等,有效地 解决了水资源分配和利用问题。这些 技术在现代水利工程中仍然具有广泛 的应用价值。
生态工程技术
都江堰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注 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采用了生 态工程技术,如植被恢复、水土保持 等。这些技术对现代生态工程建设具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