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四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二、自主学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65-69内容。
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1、怎样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
2、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0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检测: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形式。
2、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用适当的
→
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3、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
二、种群增长曲线
1、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食物、、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甚至。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 有害动物;
注意: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治,不应在K/2时才采取措施,应在数量还未明显增多时就采取措
(2)保护和利用 ;
(3)拯救和恢复 。
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注意事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方格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五、基础检测
1. 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
A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B .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C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D .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2. 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 )
A .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B .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
C .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
D .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
3.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 ”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 ”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A 、“S ”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 、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 、“S ”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 、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4. 当种群数量达到K 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
B. 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
C. 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 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
5.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 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
最高产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四、当堂训练
1.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2.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
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
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A .100只
B .200只
C.300只 D .400只
3.下图是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
试分析
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A .EF 段
B .DE 段
C .B
D 段 D .CB 段
4.右图中的a 和s 分别表示在理想状态下和在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表示环境中允许种群增
长的最大值 ③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表示通过生存斗
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④
5.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990年紫茎泽兰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
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后,其数量不应大于“K ”值
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 /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6.如果一个种群的增长率为0,以下哪种情况会出现
A.种群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的斗争
B.种群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
C.种群会因为有毒废物的沉积而减少
D.种群接近载荷能力
7.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模型中,K 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下列条件会使种群K 值增加的是
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
B.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
C.引入北极狐后的旅鼠
D.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
8.在一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图所示。
在以下有关坐标图中,不正确的是
9.下图是某高等动物种群增长曲线,对其理解合理的是
A .图中0~a 段是种内斗争限制了种群增长
B.图中a ~b 段,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
C.从b 点开始种间竞争成为制约种群数量的主导因素
D.如果该物种是海洋经济鱼类,适当捕捞应使种群数量降至a 点
10.在决定鲸的捕捞量时,需研究右图。
该图表示了鲸的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1表示死亡率,P 代表该种群的最大数
B.曲线2表示死亡率,P 代表该种群的最大数量
C.曲线1表示出生率,P 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
D.曲线2表示出生率,P 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
11.右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请回答:
(1)图中表示的是种群增长的__________型曲线,表示K
值的一点是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一点是________。
(3)影响该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第
________年后开始的。
(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
能力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________。
(5)你认为种群增长速度在一段时间之后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