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壁分离复原,表皮细胞又恢复到原来状态。分析
(1)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
。
(2)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
。
(3)以上事实表明细胞膜对
的通透性存
在差异,所以它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1)洋葱表皮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 溶液浓度,细胞渗透失水;又由于细胞 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便 导致质壁分离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 的“隐患”。
清水处理
(4) 实验现象分析:
中央液泡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 的距离
原生质体 大小变化
蔗糖 溶液
变小、颜色变深
分离
由大变小
清水
逐渐恢复原来大 小、颜色变浅
原生质层复原
由小变大
(5) 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复原:
质壁分离:植物细胞因为失水 收缩,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 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的复原:发生质壁 分离的植物细胞因吸水膨胀, 恢复成原来的状态。
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 比,从而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枷锁?林冲、洪教头是什么关系?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MB、Ma、Mb表示,且MA>MB,Ma=Mb>MA。一段时间达到
平衡后,甲装置、乙装置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
D h2,a、b的浓度分别为M1、M2,则 (
)
A.h1>h2,M1<M2
B.h1<h2,M1=M2
C.h1>h2,M1>M2
D.h1<h2,M1>M2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结构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3
【思考与讨论】
4、如果烧杯和漏斗管内都是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烧杯内蔗糖浓度>漏斗管内蔗糖浓度:漏斗管液面下降
烧杯内蔗糖浓度<漏斗管内蔗糖浓度:漏斗管液面上升
烧杯内蔗糖浓度=漏斗管内蔗糖浓度:漏斗管液面不变 5、若葡萄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在烧杯和漏斗管内 分别加入同等浓度的蔗糖和葡萄糖,结果会怎么样? 若改成同等质量分数的蔗糖和葡萄糖,结果会怎么样? 同等浓度:水分子进出量相等,漏斗管内液面不变。 同等质量:蔗糖溶液浓度低,故漏斗管液面上升。
(2)由于细胞可选择性地吸收K+和 NO3-,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加直至大于 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开始吸水,从而 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离子
编后语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细胞膜
细胞壁 全透性
细胞质 原生质层 半透膜
液泡膜
细胞液 浓度差
外界溶液
原生质层的概念:
• 植物细胞中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者间的细 胞质所构成的结构。
问:原生质层与原生质有什么区别?
【练习】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
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
图中溶液A、B、a、b均为蔗糖溶液,其浓度分别用MA、
有差异。 水稻吸收大量的硅,对钙镁的吸收少; 番茄吸收的钙镁较多,几乎不吸收硅。 3.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 输也是这样吗?
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 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4.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有选择吗?如果有,这种选择性 有普遍性吗?
2、条件
浓度差(特指物质的量浓度)
3、方向: 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
类比推理
细胞内溶液 细胞膜
如果将装置 中的漏斗换 成动物细胞, 还会不会发 生渗透作用 呢?
动物细胞也能渗透吸水,细胞膜相当于 半透膜 。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外界溶液﹤细胞质浓度: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 2、外界溶液﹥细胞质浓度: 动物细胞失水皱缩 3、外界溶液﹦细胞质浓度: 水分进出动态平衡
【思考与讨论】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
大分子有机物不能通过细胞膜。
2、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 涨破吗?
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
3、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差。 差值越大,吸水或失水越多。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结构
6、若葡萄糖分子能通过半透膜,在烧杯和漏斗管内分 别加入清水和葡萄糖溶液,结果会怎么样?
漏斗管内的液面先上升再下降。
7、若葡萄糖分子能通过半透膜,第5题结果会怎么样? 同等浓度:漏斗管内液面下降。 同等质量:漏斗管液面先上升再下降。
一、渗透作用
1、概念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
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半透膜
在清水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
预期 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 结果 小,细胞皱缩;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中
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
进行实验 (按预定方案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 (总结,写实验报告并适当交流)
(2) 实验过程:
(3) 实验现象:
0.3g/ml的蔗 糖溶液处理
【第一课时】
渗透系统装置
【思考与讨论】
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管进入漏斗的水分子比渗出的多 2、如果用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 吗?为什么?
不会。蔗糖分子和水分子都可以透过纱布 3、如果烧杯中的是蔗糖溶液,漏斗管内是清水,结果 会怎样?
漏斗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实例三
微生物 P2O5 大肠杆菌 33.99
圆褐固氮菌 4.93
酵母菌 米曲菌
51.00 48.55
K2O 12.95
2.41
38.66 28.16
1、水稻培养液中的钙、镁两种离子浓度为什么会增高?是不 是水稻不吸收反而向外排出呢?
水稻吸收的水分子和Si4+多,对钙、镁的吸收少。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吗?
尖子生好方法: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猜想老师还会讲什么,会怎样讲, 怎样讲会更好,如果让我来讲,我会怎样讲。这种方法适合于听课容易分心的同学。
2019/7/9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2
thank
you!
2019/7/9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性具有普遍性。
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决
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
选择透过性膜
1、以下可以发生渗透作用的是__D__.
A.煮熟的马铃薯条放入水中 B.把干种子放在清水中 C.烈日下菠菜叶子下垂 D.放在盐水中的萝卜变软
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
D、根系被肥料分解释放的热能烧毁
4、利用高浓度盐水(NaCl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
是( D)
A、盐水中的Cl-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B、盐水中的Na+不利于细菌的生活
C、盐水是中性的,不适于细菌的生活
D、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
5、将洋葱表皮细胞浸入浓度为1mol/L的KNO3溶液 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过一段时间后,自动发生
③若用0.3g/mL的尿素、乙二醇、KNO3、NaCl 等做实验会出现自动复原现象
④质壁分离后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充满的是 外界溶液。
四、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实例一
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
பைடு நூலகம்
初始浓度
水稻 番茄
0 Mg2+
Ca2+
Si4+
离子
实例二
20 —I-25倍
血液中碘的浓度 250mg/L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2、a、b、c是三个相邻的细胞,已知a细胞液浓度> b 细胞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水分
在三者之间关系的是(C )
a bc
A a bc C
a bc
B a bc D
3、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
苗”。其原因是(B )
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
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细胞壁 全透性 细胞膜 细胞质 原生质层 半透膜 液泡膜
细胞液 浓度差
外界溶液
2、探究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 提出问题 (原生质层是一层半透膜吗?)
作出假设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设计实验
设计 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 方案 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再将细胞浸润
(6) 质壁分离的原因: 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液浓度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内因:
细胞壁的伸缩性 <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细胞 渗透 失水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7) 特别提醒:
①实验选材应为洋葱的取鳞片叶的紫色外表皮;
② 实验试剂为0.3g/mL的蔗糖溶液,若用50% 蔗糖溶液做实验,能发生质壁分离但不能复原, 浓度也不宜过低。
(1)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
。
(2)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
。
(3)以上事实表明细胞膜对
的通透性存
在差异,所以它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1)洋葱表皮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 溶液浓度,细胞渗透失水;又由于细胞 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便 导致质壁分离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 的“隐患”。
清水处理
(4) 实验现象分析:
中央液泡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 的距离
原生质体 大小变化
蔗糖 溶液
变小、颜色变深
分离
由大变小
清水
逐渐恢复原来大 小、颜色变浅
原生质层复原
由小变大
(5) 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复原:
质壁分离:植物细胞因为失水 收缩,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 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的复原:发生质壁 分离的植物细胞因吸水膨胀, 恢复成原来的状态。
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 比,从而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枷锁?林冲、洪教头是什么关系?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MB、Ma、Mb表示,且MA>MB,Ma=Mb>MA。一段时间达到
平衡后,甲装置、乙装置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
D h2,a、b的浓度分别为M1、M2,则 (
)
A.h1>h2,M1<M2
B.h1<h2,M1=M2
C.h1>h2,M1>M2
D.h1<h2,M1>M2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结构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3
【思考与讨论】
4、如果烧杯和漏斗管内都是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烧杯内蔗糖浓度>漏斗管内蔗糖浓度:漏斗管液面下降
烧杯内蔗糖浓度<漏斗管内蔗糖浓度:漏斗管液面上升
烧杯内蔗糖浓度=漏斗管内蔗糖浓度:漏斗管液面不变 5、若葡萄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在烧杯和漏斗管内 分别加入同等浓度的蔗糖和葡萄糖,结果会怎么样? 若改成同等质量分数的蔗糖和葡萄糖,结果会怎么样? 同等浓度:水分子进出量相等,漏斗管内液面不变。 同等质量:蔗糖溶液浓度低,故漏斗管液面上升。
(2)由于细胞可选择性地吸收K+和 NO3-,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加直至大于 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开始吸水,从而 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离子
编后语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细胞膜
细胞壁 全透性
细胞质 原生质层 半透膜
液泡膜
细胞液 浓度差
外界溶液
原生质层的概念:
• 植物细胞中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者间的细 胞质所构成的结构。
问:原生质层与原生质有什么区别?
【练习】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
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
图中溶液A、B、a、b均为蔗糖溶液,其浓度分别用MA、
有差异。 水稻吸收大量的硅,对钙镁的吸收少; 番茄吸收的钙镁较多,几乎不吸收硅。 3.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 输也是这样吗?
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 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4.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有选择吗?如果有,这种选择性 有普遍性吗?
2、条件
浓度差(特指物质的量浓度)
3、方向: 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
类比推理
细胞内溶液 细胞膜
如果将装置 中的漏斗换 成动物细胞, 还会不会发 生渗透作用 呢?
动物细胞也能渗透吸水,细胞膜相当于 半透膜 。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外界溶液﹤细胞质浓度: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 2、外界溶液﹥细胞质浓度: 动物细胞失水皱缩 3、外界溶液﹦细胞质浓度: 水分进出动态平衡
【思考与讨论】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
大分子有机物不能通过细胞膜。
2、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 涨破吗?
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
3、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差。 差值越大,吸水或失水越多。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结构
6、若葡萄糖分子能通过半透膜,在烧杯和漏斗管内分 别加入清水和葡萄糖溶液,结果会怎么样?
漏斗管内的液面先上升再下降。
7、若葡萄糖分子能通过半透膜,第5题结果会怎么样? 同等浓度:漏斗管内液面下降。 同等质量:漏斗管液面先上升再下降。
一、渗透作用
1、概念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
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半透膜
在清水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
预期 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 结果 小,细胞皱缩;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中
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
进行实验 (按预定方案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 (总结,写实验报告并适当交流)
(2) 实验过程:
(3) 实验现象:
0.3g/ml的蔗 糖溶液处理
【第一课时】
渗透系统装置
【思考与讨论】
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管进入漏斗的水分子比渗出的多 2、如果用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 吗?为什么?
不会。蔗糖分子和水分子都可以透过纱布 3、如果烧杯中的是蔗糖溶液,漏斗管内是清水,结果 会怎样?
漏斗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实例三
微生物 P2O5 大肠杆菌 33.99
圆褐固氮菌 4.93
酵母菌 米曲菌
51.00 48.55
K2O 12.95
2.41
38.66 28.16
1、水稻培养液中的钙、镁两种离子浓度为什么会增高?是不 是水稻不吸收反而向外排出呢?
水稻吸收的水分子和Si4+多,对钙、镁的吸收少。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吗?
尖子生好方法: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猜想老师还会讲什么,会怎样讲, 怎样讲会更好,如果让我来讲,我会怎样讲。这种方法适合于听课容易分心的同学。
2019/7/9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2
thank
you!
2019/7/9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性具有普遍性。
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决
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
选择透过性膜
1、以下可以发生渗透作用的是__D__.
A.煮熟的马铃薯条放入水中 B.把干种子放在清水中 C.烈日下菠菜叶子下垂 D.放在盐水中的萝卜变软
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
D、根系被肥料分解释放的热能烧毁
4、利用高浓度盐水(NaCl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
是( D)
A、盐水中的Cl-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B、盐水中的Na+不利于细菌的生活
C、盐水是中性的,不适于细菌的生活
D、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
5、将洋葱表皮细胞浸入浓度为1mol/L的KNO3溶液 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过一段时间后,自动发生
③若用0.3g/mL的尿素、乙二醇、KNO3、NaCl 等做实验会出现自动复原现象
④质壁分离后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充满的是 外界溶液。
四、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实例一
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
பைடு நூலகம்
初始浓度
水稻 番茄
0 Mg2+
Ca2+
Si4+
离子
实例二
20 —I-25倍
血液中碘的浓度 250mg/L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2、a、b、c是三个相邻的细胞,已知a细胞液浓度> b 细胞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水分
在三者之间关系的是(C )
a bc
A a bc C
a bc
B a bc D
3、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
苗”。其原因是(B )
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
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细胞壁 全透性 细胞膜 细胞质 原生质层 半透膜 液泡膜
细胞液 浓度差
外界溶液
2、探究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 提出问题 (原生质层是一层半透膜吗?)
作出假设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设计实验
设计 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 方案 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再将细胞浸润
(6) 质壁分离的原因: 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液浓度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内因:
细胞壁的伸缩性 <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细胞 渗透 失水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7) 特别提醒:
①实验选材应为洋葱的取鳞片叶的紫色外表皮;
② 实验试剂为0.3g/mL的蔗糖溶液,若用50% 蔗糖溶液做实验,能发生质壁分离但不能复原, 浓度也不宜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