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有珍数量资料《葵花宝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推理思维导图:
数字推理常见蒙法:文案大全
1)根据数字变化趋势蒙 2)根据数字属性蒙(奇偶属性,质数属性,合数属性) 3)根据选项大小蒙,优大原则4)根据选项变化蒙,选最不可思议的选项 5)蒙“1”法
题型例题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
基础数列
等差数列1,4,7,10,13,16,.......
基础数列属于工具数列,虽然这部分内容不会直接出现在考试题
目当中,但是它是我们在做题中的中间过程,必须熟练掌握。

等比数列1,3,9,27,81,243,......
质数数列2,3,5,7,11,13,17,19,......
合数数列4,6,8,9,10,12,14,15,16,......
周期数列1,2,5,1,2,5,......
直接递推数列
和:1,2,3,5,8,13,......
差:23,14,9,5,4,1,3,......
积:2,3,6,18,108,......
商:243,27,9,3,3,1,3,......
多级数列
二级数列
二级等差数列:2,3,6,11,()
A.15
B.18
C.17
D.16
做一次差:1,3,5 方法:逐差法。

常见错误:1.做差计算错误;2.做差时“左减右”和“右减左”
混乱。

注:二级数列加括号,数列长度不会少于5项。

二级等比数列:1,2,5,14,41,()
A.122
B.126
C.131
D.143
做一次差:1,3,9,27
二级等比数列可以被看作递推倍数数列。

三级数列
三级等差数列:12,14,19,29,46,()
A.62
B.68
C.72
D.76
做一次差:2,5,10,17
做两次差:3,5,7
方法:两次逐差法
常见错误:1.做差计算错误;2.做差时“左减右”和“右减左”
混乱。

注:三级数列加括号,数列长度不会少于6项。

商和多级数列
做商多级数列:1,1,2,6,24,()
A.48
B.96
C.120
D.122
特征:数字之间存在明显的倍数关系。

做商之后得到的数列是基础数列。

文案大全
做商一次:1,2,3,4,5
做和多级数列:2,1,5,7,17,31,()
A.59
B.61
C.65
D.69
做和一次:3,6,12,24,48
两两做和之后得到的数列是基础数列。

拓展多级数列拓展方向
运算拓展:在减法、除法、加法的基础之上,出现两两相乘的清形。

项数拓展:在相邻两项运算的基础上,出现相邻三项间的运算(一般是加法)。

层级拓展:在二级、三级的基础之上,出现四级、五级数列。

混合拓展:在单一运算的基础之上,出现一次进行两种不同的运算形式。

关系拓展:在相邻运算的基础之上,出现固定“基数”的运算形式。

多重数列交叉数列
21,26,23,24,25,22,27,()
A.28
B.29
C.20
D.30
奇数项:等差数列
偶数项:等差数列
多重数列:一般项数较多,加括号大于等于8项。

交叉数列: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是两个比较简单的数列
分组数列
1,3,3,9,5,15,7,()
A.15
B.17
C.19
D.21
两两分组:
做比结果为:3
做和结果为:4,12,20,28等差数列
做差结果为:2,6,10,14等差数列
交叉看:
奇数项:1,3,5,7等差数列
偶数项:3,9,15等差数列
同一个数列可以用交叉或分组两种方式得到相同的结果。

当数列有8项、10项的时候,可以考虑两两分组,组内进行“加
减乘除”计算;当数列有9项、12项或15项的时候,可以考虑三
三分组,组内三个数一般都满足简单的运算规律。

机械分组
2137,4036,2380,3532,4702()
A.5257
B.3833
C.3948 5053
每一项的各位数字之和等于13.
机械分组数列特征
1、每个数字位数相等且位数较多,或者位数不等,但递增至较
多位数。

2、有时往往会出现多个括号。

文案大全
3、数字大小变化比较紊乱,能够明显地看出变化的无规律性。

分数数列
分组规律型
分子、分母分别是等差数列。

分子、分母互不影响,各自独立成为一个简单数列。

交叉影响型
分子为前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之和;
分母为前一个分数的分母和自身分数分子之和。

分子、分母交叉看。

分子、分母相互影响,整体考虑有一个直观的规律。

广义通分型当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很容易化为一致时,将其化为相同数。

分数拓展数列
分数线将分数分成了分子、分母两部分,这是分数数列的形式本质。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可能遇到带分数数列,小数数
列,根式数列等形式,这些数列的每一项都呗天然分成了多个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些数列是分数数列的拓展形式。

基础幂次数列
9,25,49,121,()
A.144
B.154
C.169
D.177
原数列为:3,5,7,11的平方数,底数为质数数列。

核心提示:
1、牢记常用的幂次数字。

2、关于数字“1”和“0”的变换
3、关于负幂次的变换
文案大全
题型特征:
数列中的数字都是幂次数(包括平方数,立方数,多次方数)
幂次修正数列0,7,26,63,()
A.101
B.128
C.125
D.124
原数列+1:1,8,27,64
分别是1,2,3,4的立方
解题关键:对题目已知数字进行幂次数的“相邻数发散”,以迅
速找到原参照数列。

核心提示:
1、普通平方数列,以常数/等差数列进行修正,结果是“二级
等差数列”。

2、普通立方数列,以常数/等差数列进行修正,结果是“三级
等差数列”。

递推数列
和差型
例1:1,3,4,7,11,()
A.14
B.16
C.18
D.20
前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

递推和数列
例2:51,32,20,13,8,6,()
A.3
B.4
C.5
D.6
第一项减去第二项+1等于第三项。

递推差修正数列
特征:整体递增或递减,趋势平缓。

积商型
例1:1,7,8,57,()
A.457
B.114
C.58
D.116
第一项乘以第二项+1等于第三项。

递推积修正数列
例2:4200,168,24,6,3,1,()
A.-1
B.0
C.1
D.2
第一项除以第二项-1等于第三项。

递推商修正数列
特征:整体递增/递减,趋势较快。

和差倍型
2,1,9,30,117,()
A.516
B.441
C.217
D.174
前两项相加×3等于第三项。

和差倍型是“和差型”与“倍数型”(即二级等比数列)的结合,
数列变化特征不是很明显。

方法:圈三法
平方型
2,3,8,63,()
A.3968
B.3967
C.3966
D.3965
第一项的平方-1等于第二项。

递推平方修正数列。

特征:增长幅度往往很大且非常明显。

文案大全
文案大全
递推数列做题方法
1,整体趋势法:主要包括“看趋势”和“做试探”两个过程。

看趋势:根据数列当中数字的整体变化趋势初步判断递推具体形式。

做试探:根据初步判断的趋势做合理的试探,并分析气误差,即“修正项”。

2,递推联系发:分成两种情形
两项递推:研究相邻三个数字的递推联系(圈三法)。

单项递推:研究相邻两个数字的地推关系。

(1)代入排除法
代入排除法是指将选项直接代入,验证选项是否符合条件,或者排除错误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代入排除法主要应用于多位数问题、不定方程问题、余数问题、年龄问题、复杂行程问题等。

最值代入原则:
直接代入选项时,若题目要求的是“最多/最大”时,代入选项应从最大的数开始;若题目要求的是“最少/最小”时,代入选项应从最小的数开始。

居中代入原则:
直接代入选项时,若选项中的数据为从小到大的均匀数字,一般选择大小居中的进行代入。

若代入选项不正确,这时可以通过分析大小趋势进行选项的排除。

数字特性原则: 常用的数字特性有奇偶特性、整除特性、尾数特性等。

根据数字特性代入,是指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答案数字所具有的某种数字特性,排除不符合该特性的选项,从而缩小答案的范围再代入验证。

常识代入排除:
常识代入排除法是指不通过具体计算,只运用一定的常识,从而直接排除某些选项的方法。

例如,若两种溶液混合后得到的浓度为10%,那么我们可以得出混合前一个大于10%,一个小于 (2)奇偶数字特性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奇偶特性主要用于不定方程以及多元方程的求解。

二元等式的奇偶特性:
两数的和或差为奇数,则这两个数一奇一偶;两数的和或差为偶数,则这两个数同奇同偶。

两数的和为奇数,则其差一定也为奇数;两数的和为偶数,则其差一定也为偶数。

如:(1)x+y=39,两数之和为奇数,则其差(x-y)也一定是奇数;
(2)5x+4y=430,由于4y一定是偶数,而430也是偶数,所以5x一定是偶数,进而可以得到x一定是偶数,且5x的尾数一定是0。

三元等式的奇偶特性:
当运算数据的数量比较多时,判定思路是数奇数的个数:若奇数的个数为奇数个,则结果为奇数;若奇数的个数为偶数,则结果为偶数。

等式中含有三个量之间的加减运算时,往往还需要结合尾数判定来进一步地具体判定。

如:16x+10y+7z=150(x>y>z,且都为非零自然数),分析可知:16x结果一定为偶数,10y结果一定为偶数,150为偶数,所以7z一定是偶数,也就是z为偶数。

z最小,所以可以假设z=2,通过分析尾数可以得知x=6,进而得到y=4,即这个不定方程的解为:x=6,y=4,z=2。

(3)整除数字特性
(1)整除判断法一般用于数字计算类、等差数列等题型,以及解方程的过程中。

(2)当题干中出现了分数、比例、倍数、整除等明显特征,此时一定要考虑整除判断。

特殊数字整除判定:
2(5)整除:观察数字的末位数字能否被2(5)整除。

4(25)整除:观察数字的末两位数能否被4(25)整除。

8(125)整除:观察数字的末三位数能否被8(125)整除。

3(9)整除:观察各位数字之和能否被3(9)整除。

例如,283223的各位数字和是20,不能被3整除,故283223不能被3整除。

普通数字的整除判定:一般采用分解因式的方法进行快速判断。

如判断一个数字能否被6整除,则需要判定该数能否被2和3整除;再如,判定521能否被47整除,可以将521分解为(470+51)进行判断。

分数比例形式整除:
(4)赋值法
题干中出现了分数、比例、倍数时,要考虑赋值法。

赋值法主要应用于分数应用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以及经济利润问题等题型中。

赋值法基本前提:
(1)题干中的数据没有单位,只有比例关系时,可以使用赋值法简化计算;
(2)题干中的数据有单位,但是单位只有一种,且与其他数据有比例关系时,可以使用赋值法简化计算。

若所赋值的单位与题干发生冲突,文案大全
可以灵活采用赋“份数”来代替;
(3)题干中出现了分数,赋值的基本原则是赋整数,所赋数字为分母的倍数。

有多个分数的话,所赋值为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4)题干中呈现的是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那么根据比例关系赋值,进行整数赋值。

(5)工程问题: 研究的是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往往是求出工作效率,进而找到解题的思路。

常用解法有赋值法、代入法以及列方程求解。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就是依据上述等量关系列等式,进而找到题目的答案。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种题型:
已知完成工作时间:题干特征是已知每个人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此时采用“赋值法”解决。

令工作量为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进而得到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列出等量关系,得出答案。

已知工作效率等量关系:题干特征是没有告诉每个人完成工作的时间,而是告诉他们之间工作效率的等量关系,此时采用“赋值法”解决。

根据工作效率的等量关系直接赋值工作效率为具体的数值,列出等量关系,得到答案。

其他题型:若题干不符合上述两种情况,一般选择列方程解题,工作效率设为未知数,列出等量关系,进而找到效率之间的等量关系,从而得到题目的答案。

(6)等差数列
题干中出现了“每……比……多(少)n个”或者“连续的……”等描述时,此题的考点一定是等差数列。

公考中等差数列主要考查等差数列求和,方法为公式法或代入法。

求和公式:和=1/2(首项+末项)×项数=平均数×项数=中位项×项数,由公式可知:平均数=中位项。

级差公式:第N项-第M项=(N-M)×公差
奇数求和公式:1+3+5+7+…+(2n-1)=n2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7)不定方程:二元不定方程:ax+by=c
这样的方程的解法一般是利用奇偶特性或者利用整除特性进行求解,同时往往还结合赋值代入。

如:12x+5y=99(x+y>10,且x、y为整数)分析时就可以从奇偶特性入手,12x为偶数,99为奇数,所以5y一定是奇数,得出y一定是奇数,从而得出5y的尾数为5,12x的尾数必须是4。

所以可以假设x=2,得到y=15,完全符合题意。

多元不定方程组:不定方程组经常采用的方法有:整体消去法,特值代入法。

如:
,求x+y+z。

整体消去法:3×(1)-2×(2)=x+y+z=3×72-2×86=44。

特值代入法:由于不定方程的解是无穷多个的,求解x+y+z的具体值,这说明其值为定值,故而可以采用特值法,一般令方程中系数最大的未知数为0再进行计算。

文案大全
令x=0,得到y=7,z=37,所以x+y+z=44。

(8)溶液问题:是一类典型的比例型计算问题,在解题中应重点把握“溶液”、“溶质”、“溶剂”、“浓度”之间的关系,采用赋值法、十字交叉法、方程法解题。

溶液混合问题:
两溶液混合,质量分别为M1、M2,浓度分别为C1、C2,混合后溶液浓度为C,则有公式:M1C1+ M2C2=(M1+ M2)C
抽象比例型问题:指不涉及具体溶液总量,只涉及溶质与溶剂的相对比例的一种题型,解法是将其中的“不变量”或者“相等量”设为一特值,从而简化计算。

反复稀释型:剩余溶液浓度等于原浓度连乘剩余比例!
(10)行程问题
(1)当题干中出现“相向”、“背离”、“同向”等字样时,考虑是否为相遇追及问题。

(2)相遇相当于两人“合作”完成某一段路程,追及则相当于一人起到的是“干扰”的作用并最终被追上的运动过程。

环形运动问题:同一点反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同一点同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直线往返相遇问题:
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全程×(2N-1)。

同一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的路程和=全程×2N;第N次追上相遇的路程差=全程×2N。

队伍行进问题:
队头→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
队尾→队头: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

注:流水行船、上下扶梯与队伍行进问题相似。

(11)牛吃草问题常见四种题型:牛吃草,抽水机抽水,检票口检票,资源开采。

列方程解牛吃草核心公式:Y=(N-X)×T:
“Y”代表现有存量(如“原有草量”);“N”代表使原有存量减少的变量(如“牛数”);“X”代表存量的自然增速(如“草的生长速度”);“T”代表存量完全消失所需时间。

解题时往往根据题干中已知的数字信息列方程组:
,通过求解方程组进而得到题目的答案。

文案大全
列表分析解牛吃草:也可以依据原有量不变,把题目已知信息代入表格,求出X的值,再根据(N-X)×T为定值求解未知量,表格如下:
(12)经济利润问题必须先弄清楚常见经济概念的含义,经济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列方程、赋值法以及十字交叉法。

(12)经济利润问题另外,分段计费也是经济问题常考的一类题型,采用分段计算的方法。

基本概念:
进价(成本):商家买入货物的价格
售价:实际卖出货物的价格
利润=售价-成本:商家赚到的钱
折扣:2折即为原价的20%,9折为原价的90%
基本公式:利润率(加价率/加价幅度)=利润÷成本=(售价-成本)÷成本=售价÷成本-1
打折后的售价=原来的售价(定价)×折扣总利润=总收入-总成本=单利润×销量
(13)容斥原理
“条件与提问”都可以直接代入公式求解。

反之,采用文氏图法或文氏图与公式法相结合。

两集合标准公式:A∪B=A+B-A∩B 即:满足条件Ⅰ的个数+满足条件Ⅱ的个数-两者都满足的个数=总数-两者都不满足的个数注:二集合容斥题目,经常会与整除判断思想结合出考题。

三集合标准公式:A∪B∪C=A+B+C-A∩B-B∩C-C∩A+A∩B∩C (用图示法解题时,应由中心向外进行标注)
(14)最值问题
在题干中出现“至少……,才能保证……”等信息时,一般考虑运用抽屉原理解题。

突破点在于构造最不利情况,使目标事件最晚发生。

抽屉原理:
1.将多于n件的物品放入n个抽屉中,那么其中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件数不少于2。

2.将多于m×n件的物品放入n个抽屉中,那么其中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件数不少于m+1。

文案大全
最不利构造:
假设所有的物品都在自己的手中,然后逐一发出,在发出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满足题目的目标,直到满足目标事件为止。

题干中出现“最少的……最多”“最多的……最少”、“最轻的……最重”、“排名第……最多(最少)”等字眼时,可根据题意,利用极端思想构造数列求解。

最少的……最多
从蓟县采摘回来,给同部门的5位同事捎来21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分配的苹果不一样,问分得最多的那位同事至少能分得多少个?
【解析】“最多的同事最少”意味着其他人要最多,如果假设最多的最少为x,同时考虑到每个人的苹果数不同,那么其他人最多也就是比第一名少1、2、3、4,进而可以得到下表: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x x-1 x-2 x-3 x-4
排名第……最……
从蓟县采摘回来,给同部门的5位同事捎来21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分配的苹果不一样,问分得第二多的那位同事最多能分得多少个?
【解析】“第二多的最多”意味着其他人要最少,如果假设第二多的最多为x,同时考虑到每个人的苹果数不同,那么第一最少为(x+1),其他人最少为1、2、3,进而可以得到下表: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x+1 x 3 2 1
(15)植树与方阵问题
通过画图进行分析,明确“±1关系”是解答植树问题的关键。

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变形题:等时间采样问题,等距离车站问题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总长=棵数×间隔
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变形题:截管问题,爬楼梯问题
双边植树问题:相对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解决方阵问题,首先要判断出方阵的类型,弄清楚方阵中各量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类型选择相应的公式进行解题。

实心方阵:N排N列的方阵总人数=N2 最外层人数=4N-4 最外层与次外层人数差8
文案大全
文案大全
文案大全
文案大全
文案大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