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1.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2.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分别测量某物理课本的长度,记录的结果分别是18.11cm、18.10cm、18.22cm、18.10cm,其中错误的结果和最接近于课本的真实值分别是()A.18.22cm 18.1cm B.18.22cm 18.103cm
C.18.22cm 18.10cm D.18.11cm 18.13cm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D.超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4.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A.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 B.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用超声波美白牙齿
5.同学们体育课上用的“铅球”实际上是一个铁球,它是将铁水直接倒入“模子”浇铸而成.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铅球”在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A. B.C.D.
6.生活处处是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吃冰棍解热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7.巴中市回风大桥已建成通车,若桥上的路灯距桥下水面的距离为40m,桥下水深2m,则路灯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
A.40m B.42m C.80m D.84m
8.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放大镜把字“放大”B.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D.
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9.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10.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11.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12.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13.质量为150g的物体可能是()
A.一个乒乓球B.一支铅笔 C.一个苹果 D.一只铅球
14.关于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反比
C.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D.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大
15.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16.表是部分物质的密度,小刚由此提出了对密度一些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水 1.0×103冰0.9×103
水银13.6×103干松木0.4×103
酒精0.8×103铜8.9×103
煤油0.8×103铝 2.7×103
A.能装500g水的瓶子,一定能装500g酒精
B.利用密度一定可以鉴别物质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D.质量和体积相同的空心铜球和铝球,铜球的空心体积较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7.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m(海水中声速1500m/s).小华在2015年学业考试体育测试中,身高的读数为160_______(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18.中考前夕,为了不打搅小明学习,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的.调小音量也减小了声音的_______.
19.今年5月,扬州市实施了人工降雨.气象部门用火箭将碘化银洒向云层,碘化银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_______成小水滴,或加速水蒸气_______成冰晶(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0.红、绿、_______三种色光可以合成白光;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55°,此时反射角为_______.我们能从教室的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光发生_______反射的缘故.
21.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目镜和物镜两组凸透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_______镜头,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_______镜头(填“幻灯机”、“照相机”).无论是望远镜还是显微镜,它们的目镜的作用都是形成_______像(从像的“大小”、“虚实”两方面作答).
22.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如图是小刚用镜头焦距为5cm的照相机拍摄的晶莹剔透的露珠,镜头到露珠的距离至少要大于_______cm.当照相机的镜头正对露珠从50cm处向20cm处移动过程中,则像的大小将逐渐_______.
23.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_______ 比木头大.甲、乙两个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1/3,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那么甲的体积是乙的_______倍.
24.我市产的古井贡酒素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唇满口香”的赞誉,有一种精品古井贡酒,它的包装盒上标明容量500mL,(ρ酒=0.9×103kg/m3),则这瓶所装酒的质量为
_______kg,将酒倒出一半以后,剩余酒的密度为_______kg/m3.
25.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在0﹣4℃范围内它是热缩冷胀的,因而水在_______℃时密度最大.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
26.潭清疑水浅,安全记心间,如图,A是水池底某点,请大致作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以及人从岸上看到A的像A′.
27.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类型的透镜.
28.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
四、实验探究(每空1分,共15分)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按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cm 50 40 30 24 21.4
像距/cm 21.4 24 30 50
像的大小变化→逐渐变大
(1)由表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第2次实验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应用了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而制成的物品有_______(请举一例).
(3)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可得出第4次实验的像距v=_______cm.
(4)实验结束后,小明试着调节如图乙所示的投影仪.如果要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他应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并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5)实验完毕,聪明的小明想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比较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他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由于所成的像_______(都是实像/都是虚像/一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_______(小于/等于/大于)乙透镜的焦距.
30.小红想利用天平和量筒等工具测量蜡块的密度.
(1)小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处,发现指针如图1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直到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接着将蜡块放在左盘,通过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恢复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蜡块的质量是_______g;
(2)测量蜡块体积的过程如图3所示,多余的步骤是: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蜡块的体积是_______cm3;计算得到蜡的密度是_______kg/m3.
(3)测完蜡块的密度后,接着小红又设计了一种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方案: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B.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酸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C.再将烧杯中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V;
D.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
小红这种方案由于测量体积偏_______,会导致测出的密度偏_______.(选填“大”、或“小”).
五、计算题(第1题4分,第2题7分,共11分)
31.一列车长310m,穿过一个长600米的山洞,若所用时间为70s,则车速是多少?32.“五•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3)若用排水法测得整个空茶壶的体积为553cm3,装满茶水后的总质量为684g,则所装茶水的密度为多大?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1.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运动,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静止.
【解答】解:同步卫星的“同步”指的正是它与地球自转周期、角速度相同的意思,它和地球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
月亮在云中穿行时,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故B符合题意.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漂流而下的小船,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分别测量某物理课本的长度,记录的结果分别是18.11cm、18.10cm、18.22cm、18.10cm,其中错误的结果和最接近于课本的真实值分别是()A.18.22cm 18.1cm B.18.22cm 18.103cm
C.18.22cm 18.10cm D.18.11cm 18.13cm
【考点】长度的估测.
【分析】(1)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在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2)把测量中的错误数据去掉.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测量数据18.22cm是错误数据,应去掉;
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物理课本的长度是: =18.10cm;
故选C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D.超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考点】声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
【分析】(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大约是20次每秒至20000次每秒.
(3)声速的大小和介质温度、介质种类有关;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A错误;
B、低于20次每秒,高于2000次每秒频率的声音人听不到,故B错误;
C、声音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故C正确;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A.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 B.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用超声波美白牙齿
【考点】声与信息;超声波与次声波.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
根据题目所给具体事例,分析与信息有关的内容.
【解答】解:A、B超是利用超声,来反馈人体内部的信息.
B、利用超声传递的能量,将人体内部结石击碎.
C、利用超声传递的能量,将灰尘与眼镜分离.
D、利用超声传递的能量,将污垢和牙齿分离,起到美白的效果.
故选A.
5.同学们体育课上用的“铅球”实际上是一个铁球,它是将铁水直接倒入“模子”浇铸而成.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铅球”在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A. B.C.D.
【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分析】铅是金属,是晶体,在铸造铅球的过程中,应先将铅熔化,达到一定温度后进行浇铸,并重新使其凝固成固体.据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可对以上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是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不合题意;
B、是非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不合题意;
C、是非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不合题意;
D、是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符合题意;
故选D.
6.生活处处是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吃冰棍解热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熔化、升化吸热,液化放热.
【解答】解:A、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不合题意.
B、冰棍是固体,吃在嘴里变成液体是熔化,熔化吸热.符合题意.
C、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合题意.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需要吸热.不合题意.
故选B.
7.巴中市回风大桥已建成通车,若桥上的路灯距桥下水面的距离为40m,桥下水深2m,则路灯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
A.40m B.42m C.80m D.84m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若桥上的路灯距桥下水面的距离为40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路灯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40m.
故选A.
8.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放大镜把字“放大”B.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D.
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考点】光的色散.
【分析】了解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由于不同色光折射程度不同,所以把白光折射分成各种色光.彩虹就属于色散现象,色散的特点是形成了光带.
【解答】解:A、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发生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插入水中的钢勺在水面处“弯折”了,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①阳光聚焦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②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确定成像情况.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f<u <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1)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
(2)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15cm处,此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B.
10.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幻灯机、投影仪都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幻灯、投影是利用物距处于1倍、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的.
图象能成在银幕上,所以是实像,并且银幕上的像要比胶片上的像大得多,所以是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故选D.
11.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
【解答】解: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故选A.
12.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分析】(1)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2)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
(3)凸透镜成像特点:①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A、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不符合题意.
B、虚像是正立的.平面镜的虚像是正立的,但是左右相反;凸透镜的虚像是正立的、左右是一致的.符合题意.
C、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不符合题意.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缩小的、等大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质量为150g的物体可能是()
A.一个乒乓球B.一支铅笔 C.一个苹果 D.一只铅球
【考点】质量的估测.
【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质量单位是斤和两,我们可以将质量单位换算成我们熟悉的单位.【解答】解:一斤是500g,一两就是50g,150g是3两,可能是一个苹果的质量;
故选C.
14.关于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反比
C.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D.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大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体积和质量而改变,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小.
【解答】解: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并不会随质量而改变,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并不会随体积而改变,故B错误;
C、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密度和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故C正确;
D、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密度和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
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15.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1)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求出a、b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V a=V b=2×10﹣3m3时,m a=1kg,m b=4kg,
则a、b的密度分别为:
ρa===0.5×103kg/m3,
ρb===2×103kg/m3,
∴ρa<ρb,即a物质的密度最小,且b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密度的4倍,故AC错误,B正确;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不正确.
故选B.
16.表是部分物质的密度,小刚由此提出了对密度一些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水 1.0×103冰0.9×103
水银13.6×103干松木0.4×103
酒精0.8×103铜8.9×103
煤油0.8×103铝 2.7×103
A.能装500g水的瓶子,一定能装500g酒精
B.利用密度一定可以鉴别物质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D.质量和体积相同的空心铜球和铝球,铜球的空心体积较大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体积和质量而改变,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体积
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小.
【解答】解:
A、瓶子的容积一定,已知ρ水>ρ冰,由V=可知,500g酒精的体积大于500g水的体积,
故能装500g水的瓶子,不一定能装500g酒精,故A错误;
B、不同物质的密度可能相同,如煤油和酒精,所以只考密度这一特性,不一定能鉴别出物质种类,故B错误;
C、同种物质的状态不同时,密度不一定相同,例如,水和冰的密度就不同;不同物质的密度可能相同,如煤油和酒精,故C错误;
D、因为铜球、铝球的质量体积都相同,并且ρ铜>ρ铝,由V=得,所以铝球的实心体积
大、铜球的实心体积小;而两球的体积相同,所以铜球的空心体积大,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7.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3000m(海水中声速1500m/s).
小华在2015年学业考试体育测试中,身高的读数为160cm(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长度的估测.
【分析】(1)先算出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该处的海深;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m、cm、mm、km等,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做出选择.
【解答】解:
(1)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
t=×4s=2s,
由v=可得,该处的海深:
s=vt=1500m/s×2s=3000m;
(2)中学生的实际身高应在160cm左右,160m、160dm=16m都太高,不符合实际,160mm=0.16m 太矮,也不符合实际;所以小华的身高应记录为160cm.
故答案为:3000;cm.
18.中考前夕,为了不打搅小明学习,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调小音量也减小了声音的响度.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