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未命名
1.已知是第二象限角,则点在()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结合角的范围首先确定的符号,然后确定点P所在象限即可.
详解:是第二象限角,则,
据此可得:点在第四象限.
本题选择D选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象限角的三角函数符号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2.已知向量,,若∥,则锐角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
∴,
又为锐角,
∴。

选C。

3.已知,,则可以表示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已知,,则可以表示为,故选B.
4.设,,,则()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利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结合三角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sin=cos(﹣)=cos(﹣)=cos,
而函数y=cosx在(0,π)上为减函数,
则1>cos>cos>0,
即0<a<b<1,
tan>tan=1,
即,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值的大小比较,利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结合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已知,,且,则()
A. -2
B. 2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观察角之间的关系,拆角,,利用差角公式展开,可以求得.
【详解】因为sin,,所以;

所以,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一般求解思路是先观察已知角和所求角的关系,再利
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求解.注意积累常见的拆角方法.
6.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E为CD的中点,则=()
A. B. C. -1 D.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可以求得结果.
【详解】以为坐标原点,建系如图:

则,,所以,故选D.
【点睛】平面向量运算有两种方式:坐标运算和基底运算,坐标运算能极大减少运算量,是我们优先选用的方式.
7.将函数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则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
再把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右平移个单位,,由
,则,故选C.
考点:1.三角函数的拉伸变换;2.三角函数的平移变换;3.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8.已知x∈[0,π],f(x)=sin(cos x)的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b,g(x)=cos(sin x)的最大值为c,最小值为d,则( )
A. b<d<a<c
B. d<b<c<a
C. b<d<c<a
D. d<b<a<c
【答案】A
【解析】
,又,则
则b<d<a<c
9.已知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分别是边和上两动点,且满足,设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和,则()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设时,,
同理,
,当时,
或时,,,故选B.
10.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周期函数,比如声波.若两个声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为:
,,则这两个声波合成后(即)的声波的振幅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因为,,
所以. 则函数振幅为.
故选D.
11.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A为图像与x轴的交点,过点A的直线与函数的图像交于C、B两点.则()
A. -8
B. -4
C. 4
D. 8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函数可化为,所对称中心是.所以A 点的坐标是(2,0).因为A点是对称中心,所以点A是线段BC的中点,所以.
所以.故选D.
考点:1.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2.函数的对称性.3.向量的加法.4.向量的数量积.
12.已知函数, 则的值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若时,即时,有
,即恒有,且,则
,故选:D.
考点:函数的性质.
【思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值的计算,根据条件得到函数取值的规律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根据式子特点,判断当时,,且,由此可知
,由此即可得到结论.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若函数,则f(x)的值域为___________.
【答案】[,1].
【解析】
函数f(x)=sinπx,∵x∈[,],∴,结合正弦函数的图象可知sin xπ≤1.即f(x)的值域为[,1],故答案为:[,1].
14.设平面向量,,若与的夹角为钝角,则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两个向量在不共线的条件下,夹角为钝角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数量积小于零,由此列出不等式组,再解出这个不等式组,所得解集即为实数的取值范围.
详解:由题意,可得且,
所以且,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式得到向量夹角为钝角的条件,即为向量的数量积小于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向量数量积小于零时,还包括了反向共线的时候,所以注意对反向共线这种情况要排除.
15.下列说法中,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
①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是;
②函数在第一象限是增函数;
③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④把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
【答案】③④
【解析】
【分析】
综合三角函数的性质特征,结合图像变换得出结论.
【详解】对于①,当时,,终边在轴上,所以不对;
对于②,,而,所以不对;
对于③,,周期为,所以正确;
对于④,把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像,所以正确.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图像变换,周期的求解一般先化简目标式,利用周期公式求解;图像变换需要注意自变量的系数的影响,避免错误.
16.在中,,满足的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答案】
【解析】
中,,即则;∴由|得:
整理得:解得
∴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
17.设,满足.
(1)求的夹角;
(2)求
【答案】(1).
(2).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3a-2b)2=7,9|a|2+4|b|2-12a·b=7,可得a·b=,再根据数量积的定义可求出cos θ=,进而得到夹角.
(2)先求(3a+b)2=9|a|2+6a·b+|b|2=9+3+1=13,从而得到|3a+b|=.
(1)设a与b夹角为θ,(3a-2b)2=7,9|a|2+4|b|2-12a·b=7,而|a|=|b|=1,
∴a·b=,∴|a||b|cos θ=,即cos θ=
又θ∈[0,π],∴a,b所成的角为.
(2)(3a+b)2=9|a|2+6a·b+|b|2=9+3+1=13,
∴|3a+b|=..
考点:考查了向量的数量积,以及利用数量积求模,夹角等知识.
点评:掌握数量积的定义:,
求模可利用:来求解.
18.已知函数的部分图像如图.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并求出相应的值.
【答案】(1);(2),.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图像得到,,,从而得到解析式;(2)根
据第一问得到的表达式知,结合三角函数的图像可得到最值.
解析:
()由图像可知,
又,故.
周期,
又,
∴.
∴,

,.

(),

∴,

当时,
,.
当时,,

所以,

点睛:已知函数的图象求解析式:(1)
;(2)由函数的周期求;(3)利用“五点法”中相对应的特殊点求.
19.作出函数y=tan x+|tan x|的图象,并求其定义域、值域、单调区间及最小正周期.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化简函数的解析式可得,画出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解答问题即可.
试题解析:
由题意得,
画出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函数的定义域是 (k∈Z);值域是[0,+∞);单调递增区间是(k∈Z);最小正周期T=π.
视频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向量.
(1)若,求的值;
(2)若与的夹角为,求的值.
【答案】(1)1;(2)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察的是两向量的垂直问题,若两向量垂直,则数量积为0,,则
,结合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即可求出的值。

(2)本题考察的向量的数量积的问题,若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公式进行求解即可求出的值。

试题解析:(Ⅰ)由题意知∵,∴
由数量积坐标公式得∴,∴
(Ⅱ)∵与的夹角为
,∴
又∵,∴
∴,即.
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21.已知,,.
(Ⅰ)求的值;
(Ⅱ)是否存在,使得下列两个式子:①;②同时成立?
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存在,满足①②两式成立的条件.
【解析】
试题分析:
(Ⅰ)由题意结合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可得,,然后利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可得
(Ⅱ)结合(Ⅰ)的结论可知,则,满足题意时
,则,是方程的两个根,结合二次方程的特点
计算可得存在,满足①②两式成立的条件.
试题解析:
(Ⅰ)∵,,,
∴,.

(Ⅱ)∵,∴,∴.
∴,
∵,∴.
∴,是方程的两个根.
∵,∴,∴,.
∴,.即存在,满足①②两式成立的条件.
22.已知,,,且,其中
(1)若与的夹角为,求的值;
(2)记,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对任意的恒成立?若存在,求出实数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答案】(1)1;(2)不存在
【解析】
【分析】
(1)利用条件,两边平方转化为向量数量的运算,结合向量的模长和夹角可得.
(2)先把数量积求出,转化为不等式恒成立问题,通过减少变量可得结果.
【详解】(1),由,
得,即
.
(2)由(1)得,
,即可得,
,因为对于任意恒成立,又因为,所以,即对于任意恒成立,构造函数
从而由此可知不存在实数使之成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运算及恒成立问题.向量模长的处理技巧一般是“见模长,就平方”;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最值问题求解,结合求解最值的方法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