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报》阅读教学设计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报》推荐阅读课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的兴趣。

2.从封面、目录入手,了解本书的结构和特点。

3.通过小片段的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少儿科普读物的一些阅读方法。

4.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二、阅读书目分析
森林报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塔利•瓦连季诺维奇•比安基的代表作。

这部书1927年出版,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在十岁左右,经过几年的学习,大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初步掌握了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这为我们开展有效的阅读指导教学奠定了基础。

但学生对科普读物阅读还欠缺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扶放有度,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掌握科普读物的阅读方法。

四、阅读目标
通过小片段的指导,让学生知道抓住事物特点、交流读书感受等方法阅读科普读物,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过程
(一)“报纸”激趣。

1.孩子们,这是什么?我们通过报纸可以了解到一些有趣的故事、重大的新闻……
其实呀,森林中,每天也有许多的故事和新闻,这些故事和新闻我们在哪儿能看到呢?对,它们就刊登在——《森林报》中。

森林报和这种报纸一样吗?
2.森林报不是一张报纸,而是一套书……它共有四册,分为了春、夏、秋、冬四期,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了森林中的新闻。

(二)了解作者和译者。

1.孩子们,要真正读懂一本书,我们必须要了解作者,了解写作的背景,进而走进作者的心里,引起情感共鸣。

那你们知道《森林报》的作者是谁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他?(老师幻灯补充维.比安基资料)
2.对,正因为维·比安基从小喜欢亲近自然,善于观察动植物,才能对大自然如此熟悉。

他正是抱着这种美好的感受,为孩子们创作了《森林报》。

当然,我们今天能有幸赏读到这么美好的文字,还得感谢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王汶。

(三)了解主要内容——封面、书名、目录、前言、提要(猜读、泛读)
都说《森林报》是孩子们不可不读的“大自然百科全书”。

当我们要读这本书时,首先要对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我们有什么方法能快速地知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呢?今天我们以《森林报秋》为例,来试着说一说。

1.首先我们得从封面读起,封面能给我们很多的信息。

你从封面上获得了什么信息?
2.作为以报刊的形式编排的书,每一期自然是有报头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森林报》秋的三期报头。

看了这三期报头,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这三个月森林里都发生了哪些事?
3.孩子们想象力都很丰富。

我们再看看这三期的栏目,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森林报》每期的栏目是大致相同的。


4.下面谁来完成主要内容的填空练习。

《森林报》这部名著是()(国名)著名科普作家()的代表作,作者用轻快的笔调,采用()形式,按()、()、()、()四个季节()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

本书由()翻译而成,由()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读物,这是一部关于()的百科全书,部分内容入选()。

5.总结提升:同学们,刚才我们边猜边浏览了书的封面、报头以及栏目,接着,我们就轻松地完成了主要内容的梳理。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已学习和运用了两种读书方法——猜读法、泛读法。

(板书)
(四)按提纲整合资源,渗透读书方法
不过,一本好书像一杯好茶一样,需要慢慢地品味,囫囵吞枣是不可能感受到它的魅力的。

可是怎样品呢?老师已教了你们一个好方法:就是精读,当你读到精彩的内容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我们通常会反复阅读,仔细品位,直到读懂,读透彻为止,即“细读——思考——批注——整理”。

前段时间,我们已经按照这四个步骤完成了《候鸟离乡月》这部分内容的阅读,接下来我们就来汇报你们每个小组根据提纲搜集到的信息。

(1)到了秋季,鸟儿们都飞走了吗?它们飞往越冬地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2)说说鸟儿迁徙路途中遇到的那些袭击和骚扰。

(3)地上的走兽分别是怎样过冬的?
(4)说说秋季植物们的情况。

(5)猎人们是怎样狩猎的?
(6)说说树木们。

师小结:看来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是很不错的。

《森林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知识大门,只要读书得法,就会获益良多。

(五)知识竞赛。

1.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森林寻宝”抢答游戏,有信心成为“神枪手”吗?
(幻灯出示考题,学生抢答)
2.看来孩子们的收获还真不少!以后,大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检测自己的阅读成果。

(六)朗读经典片段,感受语言魅力。

下面,我们选一部分你们最喜欢的内容来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第15页)
(七)阅读拓展。

如果你想更广泛,更深入地认识、了解苏联森林中的动植物的生活情况,你就要认真地读完《森林报》之《春》《夏》《秋》《冬》四本书。

相信读完这四本书后,你会感觉到自己仿佛在苏联的森林中度过了美好的一年。

(八)全课总结。

读书让人博学,读书使人睿智。

只要你运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并坚持不懈地阅读,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浩瀚的知识海洋。

我们学到的这些好的读书方法,不仅对读《森林报》有用,对读任何一本书籍都将受益匪浅。

《森林报》阅读指导课
一、阅读指导目标:
1.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森林报》是一部有趣的科普读物,一部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

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好习惯,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2.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网上阅读、网上搜索、制作读书卡等阅读方法和自主地阅读实践,
培养学生积累新知,拓展阅读以及边读边思等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通过品读细腻、生动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和描写动植物的,提升语言表达和思维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阅读指导重点:
指导学生在原有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制作读书卡和网上搜索法等方法阅读《森林报·春》,从而掌握阅读科普名著的方法。

并且通过阅读,领悟大自然的奥秘,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爱,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阅读《森林报》制作读书卡课件
四、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要想成为一个博学而聪慧的人就必须要多阅读。

你们喜欢阅读吗?读过哪些书?
2.你们读的书可真多! 那你们知道哪种野兽的足迹与人的脚印相似?什么动物的耳朵长在腿上?其实,这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就藏在一部不是报纸却又以报纸命名的书中,这就是近期我们共同读的一本书——《森林报》(板书《森林报》阅读指导)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森林报》,去领略大自然的魅力吧。

(二)走近作者。

1.要真正读懂一本书,我们必须要了解作者,了解写作的背景,进而才能走进作者的心里。

同学们,知道《森林报》的作者是谁吗?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他吗?(老师幻灯补充维.比安基资料)
2.只有熟悉大自然的人,才会热爱大自然。

维·比安基正是抱着这种美好的感受,为孩子们创作了《森林报》。

(三)检查阅读情况。

1.了解初读情况:
(1)有人说《森林报》是一部“大自然的颂诗”,更是孩子们不可不读的“大自然百科全书”。

当我们要读这本书时,首先要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你有什么方法能很快地知道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呢?
(相机板书:书名、目录、前言、提要)
(2)小结:同学们都找到了非常好的快读方法。

有了正确的读书方法,加上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是读《森林报》,读任何一本书籍你都肯定会受益匪浅。

2.学生交流阅读《森林报》的方法。

(1)大家知道《森林报》是属于哪些类型的读物吗?(科普读物)能说说你是怎样读这部书的吗?
(反复读几遍书、写读书笔记、边读边做批注、朗读、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上网查资料……)
(2)师小结:你们真会读书,对于一些通俗易懂或只需要了解一下的内容,我们只需泛读了解;一些重要的、描写精彩的内容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我们通常会反复阅读,仔细品味,直到读懂、读透彻为止,这种方法叫精读。

(板书:泛读精读)
(3)推荐读科普书籍的方法:
①网上搜索法
我尤其欣赏刚才碰到不懂的问题能寻根问底的同学。

因为读科普书籍就是需要这样的科学态度。

那当我们阅读碰到困难时,或想更深入地了解书中描写的动植物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汇报发言)今天,老师就推荐一种最快捷的方法——网上搜索法。

(板书:网上搜索)
老师演示网上搜索方法:以查找书中描述到的动物“鼯鼠”为例作搜索示范。

②制作读书卡。

另外,对于科普读物,老师还建议大家用制作读书卡的方法把读书的收获累积起来,以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上需要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

(出示老师自己制作的卡片)这是老师根据书的内容设计好的卡片,等会儿我们阅读时就可以用上。

(四)体验阅读。

1.“好书不厌百回读。

”下面我们就试着运用我们交流过的阅读方法再次走进《森林报.春》,一起探索春天森林的奥秘。

每人根据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的一个或两个章节的内容进行阅读,并完成读书卡,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阅读方法和收获。

别漏掉了文中精美的插图,它往往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可以看书(读书卡可手写),也可以选择网上在线阅读。

(出示网站名)这是提供给大家的读书网站。

读书卡在学生机的D盘里,完成后可按上交作业的路径上存到教师机里。

幻灯出示阅读要求:
(1)运用交流过的读书方法,选读《森林报.春》中的一个或两个章节。

(2)完成读书卡。

(3)把你认为最精彩的的地方或读书的体会与小组的同学交流。

2.学生自主读书,完成读书卡,小组交流。

提示:各人可以把网上查到的资料补充到读书卡中。

(五)交流分享。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细致。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读书收获吧。

学生展示读书卡:
(1)先交流各人收集的动植物的特点,再交流各人认为描写精彩的地方以及感受。

(2)读了这本书,分享了同学们的读书卡,你有想说的吗?
(3)三人小组分享收集到的资料。

(六)知识竞赛。

1.《森林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知识大门,只要读书得法,就会获益良多。

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森林寻宝”抢答游戏,有信心成为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吗?
(幻灯出示考题,学生抢答)
2.看来同学们读了《森林报》后,真是收获不少!以后,读到科普读物的时候,大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检测自己的阅读成果。

当然,读书有法,却无定法。

大家在读书的时候,还可以找出更多更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七)阅读拓展。

1.如果你想更广泛,更深入地认识、了解苏联森林中的动植物的生活情况,你还是要认真地读完《夏》《秋》《冬》三本书,可以一口气读完,也可以按季节来读。

相信读完这四本书后,你会感觉到仿佛在苏联的森林中度过了美好的一年。

如果在这一段时间的阅读中,你对大自然、对动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也可以去读读更多的科普名著。

要是让你来推荐,你会向同学们推荐哪些科普读物呢?(幻灯出示课外阅读作业)
如果你还觉得不满足,也可以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或办一个电子阅读卡,在网上阅览。

(八)全课总结。

读书让人博学,读书使人睿智。

只要运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并坚持不懈地阅读,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浩瀚的知识海洋,让你一生受用无穷!
《森林报》阶段交流课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森林报.冬》一书中的科普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及探索之情,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 进一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达到生生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
1.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2.指导学生组内合作学习、互相配合、共同成长。

三、课前准备:
1.学生提前阅读《森林报.冬》中的“小路初白月”部分。

2.根据要求作好读书笔记。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导入:
时光已进入是2017年12月,12月铺冰板,12月钉银钉,12月冰封大地。

12月是一年的结束,却是冬季的开始。

今天我们将要进行的就是《森林报.冬》一书的读书交流会。

(二)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1.著名作家池莉曾说,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

所以,为了生活中的阳光,我们应该坚持阅读。

2.作者介绍:
《森林报》一书作者是苏联著名儿童科普作家和儿童文学家维.比安基。

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森林中度过的。

在他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下了大量的科普作品、童话和小说,其代表作有《森林报》《少年哥伦布》《写在雪地上的书》等。

(三)出示阅读要求:
1.小组自选最喜欢的一个章节重点阅读,并了解所选章节的大概内容。

2.画出好词好句,写出批注,做好积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内交流等形式理解不懂的词语,并了解关键词句。

4.书中哪些地方我们在学习中可以借鉴,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这些方法你之前是在哪儿学到的?在以后的阅读中是否可以运用?(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5.读完后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或者你能否模仿精彩段落写一段文字?
(四)共同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开展交流活动。

(1)根据老师所提问题,组长主持,确定所选章节,分配任务。

(2)组内成员交流读书所得,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共同提高。

(3)学会倾听:别的同学发言时,坐姿端正,专心致志去听。

学会边听边想,记住别人的发言并思考意思。

第三不打断同学的发言,等别人讲完后,再举手得到同意可以发表自己观点。

老师在此环节室内巡视,随时指导。

2.班级内交流,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1)做好准备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上台展示合作学习成果。

组长先介绍自己小组名称,然后介绍一号发言人展示,再是二号、三号,最后是四号。

(2)四位发言人介绍结束后是台上台下互动环节,台下学生提问,所提问题必须与发言小组所选内容有关,回答问题台上台下均可。

老师在此环节随时鼓励、随时补充、随时点评。

(3)老师提问:你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都有哪些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查字典理解字词、标注读书感受、积累好词佳句、联系实际理解、遇疑惑善提问、灵活运用乐趣多。

(五)教师总结:
1.今天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交流了《森林报.冬》的阅读所得,大多数同学都能运用课内所学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明白了: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的道理,了解了更多森林中的有趣故事,也激起了同学们对大自然的更加喜爱及探索之情。

2.现在,冬天还没有发全力,太阳的诞辰——12月23日——却已过去了。

太阳就要回来了。

当它回来时,即是生命复活时。

但无论怎样,还是要先熬过冬季。

六、板书设计:
《森林报.冬》读书交流会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森林报》汇报总结课
一、活动形式:
班级读书笔记、读书方式、读书心得展示、交流。

二、活动目的:
在班级开展《森林报》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将自己读后的收获和体会在班级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收获自主阅读的成就和快乐,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三、活动时间:
周四阅读课
四、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每个学生带自己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卡等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优秀读书笔记、心得、读书卡图片及相关的多媒体课。

五、活动过程:
1.提出活动目标,明确活动要求。

2.活动开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汇总读书情况,并完成“读书成果展示卡”。

读书成果展示卡
3.各组汇报全班同学的读书情况。

(1)展示“读书成果展示卡”。

(2)各组汇报组长口头汇报,其他成员补充。

(3)教师小结活动情况。

4.以小组为单位,参观其他小组展示的读书作品,完成评价表格。

读书成果评价卡
5.根据学生填写的“读书成果评价卡”,评选出“班级读书小明星”。

并对他们进行表彰奖励。

6.全班交流:通过今天的读书交流活动,我有哪些收获?
学生汇报。

7.教师总结:活动取得的成绩是什么?我们还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出示读书名言警句,和学生一起共勉:
(1)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作者:(清)袁牧
(2)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作者:郭沫若
(3)书籍是我们的精神粮食。

---作者:普希金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陆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