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5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惧、凄、寞”等15个字,会写“流落、凄凉”等22个词语。

2.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3.能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能对鲁滨逊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培养学生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15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语段进行教学,把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识记,如“惧、凄、栅、控”这类是左右结构的字,“寂寞、恐惧、凄凉”这类是心理活动的形容词。

本课中有些多音字要提醒学生读正确,“畜养”的“畜”读xù,“圈养”的“圈”读juàn,“处境”的“处”读chǔ”。

2.阅读理解
文中梗概部分用精练的语言写出了鲁滨逊流落荒岛、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以默读的形式来阅读课文。

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感受鲁滨逊的处境,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境遇。

3.表达运用
通过自主读文,感知文本,在再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使学生感知文本,触发已有的生活体验,大胆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面对困难与烦恼的。

同时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通过原文和节选片段的对比阅读,感知鲁滨逊的人物形象与精神。

通过小说的故事线索,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并体会其好处。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惧、凄、寞”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流落、凄凉”等22个词语。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情景导入: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

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

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
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丹尼尔·笛福(1660—1731),是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称为“欧洲小说之父”。

代表作品有:《鲁宾逊漂流记》《杰克上校》《辛格顿船长》等。

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情节逼真,虚构的情景描写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4.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一艘英国海船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做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1)齐读生字词(课件出示)
流落凄凉防御寂寞宴会恐惧倒霉忧伤书籍缺乏处境理智控制木筏蓄养抛弃侵袭倾覆宽慰深重困境焉知非福心平气和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处境、木筏、蓄养、宽慰
(3)课件出示会写字。

(书写指导:“凄”整体左窄右宽。

右部横画布局均匀,“女”的横要长,托住上面。

“籍”字上部是“⺮”,不要写成“艹”,“耒”的捺改点,不要写成了“未”。

“覆”字的上部要写得扁一点,下部要写紧凑,同时注意撇捺伸展。


(4)重点词语解释。

(梗概:大略的内容。

流落:穷困潦倒,漂泊外地。

凄凉: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

倾覆:(物体)倒下。

在课文中是“沉没”的意思。


2.整体感知。

(1)听朗读故事梗概,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交流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航海爱好者鲁滨逊遭遇海难,流落荒岛的故事。


(2)讨论交流: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总结归纳学生的初步感受。

(板书:崩溃、害怕、新奇、自信等)
(3)默读“梗概”部分,想想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小标题列出来,批注在对应点的旁落旁边。

(课后习题第一题)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重返英国)
(4)汇报交流:这些就是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做的事,游历冒险类小说的情节大都环环相扣,一波三折。

读了梗概,我们就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能把握《鲁滨逊漂流记》这本名著的大致内容了。

3.探究质疑: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


三、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朗读、小组合作交流,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鲁滨逊的内心,体会他在荒岛上的心情境遇,感受他的人物形象。

四、随堂演练。

1.选字组词,在正确的字下面打“√”。

(妻凄)凉(宰寄)杀(叛判)乱(荒芜)岛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

(缩句)
鲁滨逊看到痕迹和人骨。

(2)他惊恐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的野人留下来的。

(改为反问句)
他惊恐万分,猜想这难道不是附近的野人留下来的吗?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学生借助板书上的小标题回忆梗概的主要内容。

2.讨论交流:浏览精彩片段,对照梗概,你能判断出精彩片段在小说的哪个部分吗?
(流落荒岛)
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默读节选片段,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填写后面的表格,梳理鲁滨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

(课后习题第二题)汇报交流:
2.细读节选片段,对人物进行评价。

(1)自主探究:在鲁滨逊克服种种苦难的过程中,哪个情节让你印象深刻?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从节选片段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并在旁边做批注。

(课后习题第二题)预设1:自制“日历”:我用刀子在一根大木杆上刻了一些字,并把它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竖在我第一次登岸的地方,上面刻着:“1659年9月30日,我在这里登岸。

”在这根方木杆的侧面,我每天用刀子刻一道痕,每第七道刻痕比其他的长一倍,每月第一天的刻痕再长一倍,这样,我就有了日历。

(聪明机智,努力解决问题。


预设2:修建住所: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

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

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

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不畏艰难,顽强生存。


预设3:第8自然段中鲁滨逊把自己的幸与不幸罗列出来的情节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冷静理性)
(2)合作探究
①引导学生观察节选片段中的表格,说说自己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对比有什么好处?
(幸运的事比不幸的事写得多,所有不幸都能从另外的角度体会到它的幸运)
②从鲁滨逊这样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通过这种对比,可以使自己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从中可以感受到鲁滨逊的积极乐观。


③从流落荒岛到克服种种生存的困难,鲁滨逊的内心有着怎样的变化呢?请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用示意图把他的心理变化描述出来。

(点拨鲁滨逊内心的变化。


最初流落荒岛——内心沮丧;制作工具,建造住所——冷静下来;
习惯岛上的生活——心平气和;思考幸与不幸——内心得到宽慰。

教师小结:在品读精彩片段的过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也仿佛跟随着鲁滨逊一起经历了重重的生存挑战,内心也在不断地变化。

他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理智、乐观、辩证地看待问题,这些也是我们需要从他身上学到的。

④深陷孤岛,困难重重,鲁滨逊没有向困难低头,令人钦佩,你觉得鲁滨逊身上还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鲁滨逊是一个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勤劳善良、乐观向上、靠智慧解决困难、有冒险精神的人。


⑤你能发现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梗概是用第三人称来叙述的,而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

梗概只保留了小说起因、经过、结果的大概内容,而精彩片段中含有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3)合作交流
①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说一句话。

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小结:不同的人读同一本《鲁滨逊漂流记》,会有不同的收获,这就是名著的魅力。

课后请大家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相信你也会有丰富的收获。

三、拓展延伸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名言
世间万物,只是有用处,才是最可宝贵的。

任何东西,积攒多了,就应送给别人;我们能够享用的,至多不过是我们能够使用的部分,多了也没有用。

我们老是感到缺少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少感激之情。

我已学会多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看生活中的黑暗面;多想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想所缺乏的东西。

这种态度使我内心感到由衷安慰。

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的感情又怎样变幻无常啊!我们今天所爱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恨的;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希冀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害怕的,甚至会吓得胆战心惊。

四、随堂演练
1.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烦恼呢?请你借助表格或其他自己喜欢的方式,想一想、写一写最近遇到的困难和烦恼。

(借助表格完成)
2.当读到“搬运物资”这个情节时,老师好想知道鲁滨逊搬了几次,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或者危险。

请用上“当读到______________时,我好想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来说说其他的情节。

(其他同学可发挥想象,猜一猜情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自主读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本课教学中,落实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独立、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从整体入手,紧扣中心,抓住重点语句感受主人公的人物特点,在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脉络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勾画圈点批注,抓住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对比阅读,摸索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

首先,课文以梗概的形式讲述了鲁滨逊因乘船遭遇暴风而流落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故事。

其次,课文节选片段以第一人称“我”的形式,向大家讲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生存困境时怎样克服困难,调整心态,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生活态度。

通过两种形式的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氛围,让学生读前思考,读中感悟,读后探讨,大胆总结找出作者的写作方法。

3.突破难点,感悟鲜活的人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如词语“焉知非福”,句子“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来宽慰自己”等来进行品读。

通过有层次、有秩序、有针对性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调动起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体会鲁滨逊的人物品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