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卷(附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至5题儒家伦理具有“情感理性”(“情理”)的特征。
所谓情感理性,即以情感为出发点与价值标准的理性思维形式。
自孔子开创儒学一脉,儒家伦理就以“仁”作为核心,并将“仁”奠基于血缘亲情之上,以朴素的孝、悌为“仁”的起点,以“心安”为这一基本价值的依据;又超越血缘情感,以“泛爱众”为终极目标,走向“爱人”,确立了儒家伦理的框架。
基于人的情感而言“理”,成为儒家伦理的一种“基因”,影响深远。
一般认为,孔子的伦理思想围绕“礼”与“仁”的关系而展开。
“礼”是系统化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要求,贯穿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仁”,在一般的意义上是人内心的“爱人”之情。
孔子认为,只有以“仁”为基础,才能有“礼”的规范,所以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没有内心之仁,伦理秩序就失去了依据。
具体而言,“仁”或“仁爱”的第一步是血缘之爱,“爱”之情感是孔子言“仁”时的原初含义。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本,基也”,故杨伯峻先生将“本”解释为“基础”而不是“根本”,这一点非常重要。
“孝”是“善事父母者”,“弟”是“善兄弟也”。
人在世间首先面对的伦理关系即是如何对待血缘亲人,处理好这一伦理关系是一切道德行为的起点。
以孝、悌为“仁”的基础,意味着这是道德行为的开始;若言孝、悌是“仁”的根本,则意味着最高目标的完成。
显然,孝、悌只能是道德实践的起点。
孔子以血缘之爱为仁爱的起点,除《论语》外,《中庸》中也载有孔子对仁的看法,即“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国语·晋语》亦曰“为仁者,爱亲之谓仁”。
因此,孔子以爱亲为仁的基石是十分确定的。
那么,为什么子对父必是孝,弟对兄必是悌?为什么血缘之情如此重要,有着不言自明的价值?因为这是人自然而然的、本能的情感。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千乘(shèng)哂笑(shěn)胡龁(hé)发硎(xínɡ)莅中国(lì)B.饥馑(jǐn)舞雩(yú)怵然(chù)沂水(yí)氾南(fán)C.冠者(guàn)便嬖(bì)铿尔(kēng)赡养(shàn)庠序(xiáng)D.彘肩(zhì)踌躇(chú)孝悌(tì)戮力(lù)謋然已解(hu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D.“謋然已解”的“謋”应读作huò。
故选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无以,则王乎鼓瑟希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则何以哉异乎三子者之撰B.为长者折枝共其乏困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若不阙秦因人之力而敝之C.砉然向然刑于寡妻技盖至此乎盖亦反其本矣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D.足之所履如土委地怵然为戒挟泰山以超北海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以”通“已”,停止。
句意: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
“希”,通“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句意:(曾晳)弹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没有通假字,句意: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没有通假字,句意: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没有通假字,句意: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B.“枝”,通“肢”,肢体。
句意:对年龄大的人弯腰(行礼)。
“共”,通“供”,供给、供应。
句意:(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涂”,通“途”,道路。
句意: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
“阙”,通“缺”,使……亏损、削减。
句意: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
没有通假字,句意: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后伤害他。
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一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戛然(gá)衬托(chùn)彩笺(jiān)单薄(bó) B.嵯峨(cuō)谥号(shì)萦绕(yíng)猿猱(náo)C.枉然(wǎng)下载(zǎi)悄然(qiǎo)扪参(shēn) D.潦水(lǎo) 勖勉(xù)缜密(zhěn)喧阗(ti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浯使用有误的一句是(2分) A.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三个小时,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
B.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C.阿富汗发生了多起人质被塔利班绑架的事件,而7月19日韩国23名人质遭绑架更惊动世界。
一叶知秋,阿富汗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塔利班的力量在重整壮大。
D.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B.奥巴马政府准备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做法无论是为了安抚国内的军火商,还是想安抚批评他向中国磕头的保守派,都将导致中美关系的倒退。
C.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D.居民小区中的进门升降平台、公交站牌导盲语音装置、地铁站里的斜拉式升降梯等无障碍城市设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上海,供残疾人和老年人生活之便。
二中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稚嫩(zhì nèn)毅力(yì lì)老态龙钟(lǎo tài lóng zhōng)B. 沉湎(chén miǎn)炽热(chì rè)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C. 恍若(huǎng ruò)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眉清目秀(méiqīng mù xiù)D. 贪婪(tān lán)恣意(zì yì)翩翩起舞(piān piān qǐ wǔ)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在生活中也受到大家的喜爱。
B.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治疗这种罕见疾病的方法。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加课外活动的种类和数量。
D. 他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使大家深受鼓舞。
3. 下列诗句中,用词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B.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李清照《如梦令》)C.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王之涣《登鹳雀楼》)D.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汉乐府《长歌行》)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以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故事为主线。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历程。
D.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描写了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的故事。
5. 下列关于现代文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现代文阅读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小题。
材料一:作为“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墨子执着于破旧立新,建立一套符合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利益的新体制、新秩序。
为此他自立门户,聚徒讲学,且热衷游说,故有“孔席不暖,墨突不黔”之说。
墨子“有坚定的主义,有具体的政治主张”(顾颉刚《古史辨自序》),归纳起来有十项,或称“十论”。
即“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
其中“兼爱”是核心,是其一切政治法律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内里所涵摄的平等意识,值得挖掘和珍视。
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使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人”(德国阿尔伯特·史怀哲《中国思想史》),他“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其“兼爱”说首先是对无等级的氏族时代的缅怀与追思,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这种大同理想的绝唱。
墨子对当时社会的混乱痛心疾首,针对“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这一问,他回答:“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
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害也。
”(《兼爱下》)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和“自爱”。
在战争频仍的时代,墨子目睹并亲身感受着战争带来的离乱痛苦,以一介布衣之身,满怀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借兼爱之说消弭战争的硝烟。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兼爱上》)大到一国,小到一家一身,唯有兼爱方能杜绝一切“祸篡怨恨”。
这种天真背后,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悲天悯人的救世之心跃然纸上,而隐含的平等观也呼之欲出,因为兼爱之说所包括的两方面内容,都沁润着平等意识。
其一,爱无等差。
“‘兼,尽也。
尽,莫不然也’。
兼爱,谓尽人而爱之。
”(伍非百《墨子大义述》)“兼相爱”要求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无分亲疏、贵贱与贫富,所谓“厚不外己,爱无厚薄”(《大取》),“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小取》),“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月考试卷附答题
xx中专2020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眼翳.(yì)蟋蟀.(shuài)癖.好(pì)文绉.绉(zhōu)B.涂墁.(màn)狩.猎(shòu)哽咽.(yàn)巷.道(xiàng)C.纶.巾(guān)蜕.变(tuì)佛.狸祠(fó)褴.褛(lán)D.凝噎.(yē)吝.啬(lìn)消遣.(qiǎn)拮.据(jié)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自顾不瑕疾言厉色无动于衷相形见绌B.冠冕堂皇一丝不苟迫在眉睫暝思苦想C.雄姿英发连锁反应烟熏火燎震耳欲聋D.笔管条直曲指可数不可逆转不堪回首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命运多舛.( 不幸) 浅尝辄.止(就)相形见绌.(距离)B.栩.栩如生(生动的样子)文过饰.非(掩饰)雕栏玉砌.(台阶)C.早生花.发(花白)莫名.其妙(明白)化险为夷.(平安)D.休戚.与共(欢乐)数见不鲜.(少)猝.不及防(突然)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轮子的效率______如此之高,_______动物在漫长岁月中可以进化出各种高效率器官,_______偏偏没有进化出轮子_____取代他们那效率_______很高的四肢。
A.即使那么却来并非B.既然那么为什么来并非C.因为因此可固却D.既然假如因此但却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
B.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用致命甚至危险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
C.经过人们千百年精心挑选和培育后,野生的兰花清香诱人,珍品迭出。
D.目前,我公司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都是“文革”后的大学毕业生担任的。
高一语文下册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月考测试题及答案高一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在复习月考考试的过程中通过做语文月考试题的练习能让我们巩固知识点。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下册月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下册月考测试题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庇护(bì) 自诩(xǔ) 攻讦(jié) 徇私枉法(xún)B. 伛偻(lǒu) 枯槁(gǎo) 瞭(liào)望湮没无闻(yān)C. 下载(zài) 犒赏(kào) 隽永(juàn) 毋庸置疑(wù)D. 憎恶(zēng) 熏陶(táo) 翌日(yì) 怒发冲冠(gu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沉湎诨号爆发力计日成功B. 取缔嘻戏莫须有怨天尤人C. 抉择风靡照相机礼尚往来D. 付梓熨帖钓鱼竿迫不急待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的组成部分。
②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
③我国以生态旅游为开发形式的尝试越来越多,生态旅游发展十分迅速,使很多人感到惊奇。
A.质疑捉摸以至B. 置疑捉摸以至C.置疑琢磨以致D. 质疑琢磨以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山东黄金男篮将迎来浙江稠州银行的挑战。
对于这场比赛,巩晓彬表示,两边年轻人都很多,双方实力半斤八两,胜负还要看临场发挥。
B.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方块字体系,其象形功能不但便于人们的理解记忆,且衍生出美轮美奂的书法艺术,这是很了不起的。
C.奥兰多魔术队在东部决赛第一场,在首节落后14分的情况下,下半场成功反扑,最终翻云覆雨,在客场险胜骑士队。
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附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月考Ⅱ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之题。
(16分)流浪的二胡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便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
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的诗意和绵长。
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虽然在高山流水里,我们只见过钟子期的那具焦尾琴,在浔阳江边,我们也只抱过白居易的那柄琵琶,虽然在众多的唐诗宋词元曲明剧里,我们很难聆听二胡的那一声低泣,抚摸二胡的那一脉无奈,但是谁能说,有了焦尾琴有了琵琶,二胡就没有在江南寂寞地流浪呢?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着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着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
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注定了是二胡流浪的行脚。
本不属于墨客骚人、达贵宦家,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百姓俚民、俗子凡夫欢乐中开放的花,悲愁里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我们真的不知道二胡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江南流浪,我们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的时候,当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的时候,当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便开始在江南流浪。
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那个人后,它的流浪更被无端地浓缩聚集了,更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
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正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印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渗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
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导语】人生要敢于理解挑战,经受得起挑战的人才能够领悟人生非凡的真谛,才能够实现自我无限的超越,才能够创造魅力永恒的价值。
以下是无忧考网高一频道为你整理的《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谱漫说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祭祖的习俗,而祭祖的习俗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感激先人的情怀;然而对于每个家族来说,那么多从未谋面的先人是如何被纳入到祭奠和追怀的对象中的呢?这就要归功于家谱了。
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血缘关系发展的过程,同时也重点记录家族里面重要人物的事迹的家族历史文献,又被称为族谱、宗谱等。
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家谱的形式并不相同。
在北方,家谱又叫“谱单”,以图表的形式简明、清晰地记录家族血缘发展过程,还可供后人悬挂供奉。
南方的家谱则要详细得多,除了家族血缘世系发展图外,还有序言、凡例、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
这些内容被装订成册,存放在祠堂里面,因此家谱又被称作“谱书”。
谱单和谱书就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文字家谱的两个主要种类了。
关于家谱的起源时间目前尚无统一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还曾有口承家谱、结绳家谱等。
到了魏晋时期,中国的家谱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当时,由国家设立谱局、选取谱官统一进行家谱的编纂工作,并与九品中正选官制度相配合,共同维系世家大族的贵族地位。
宋明以后,家谱沉降到庶民社会,开始成为庶民家族“尊祖、敬宗、收族”的文献依据。
此后,“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的体例也不断得到完善,并形成了连续不断的民间修谱传统。
中国传统家谱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可分为4大部分:一是谱序。
谱序多由家族名人或族外名人撰写,主要包括此次修谱缘起与目的、修谱经过、家族历史渊源、迁徙经过及谱学理论等,目的是宣扬祖先功德,使子孙敬祖向善。
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一、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怯弱(qiè) 纨绔(kù) 戏谑(xuè) 敛气屏声(bǐng)B.拓片(tuò) 负疚(jiù) 悚然(sǒng) 沸反盈天(fú)C.吞噬(shì) 脊髓(suí) 撬开(hào) 韬光养晦(huì)D.石栈(jiàn) 朔漠(sù) 迁谪(zhé) 群山万壑(hè)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洗漱纳罕孽根祸胎懵懂顽童B.寒喧踌躇惴惴不安瘦消不堪C.残骇桅杆司马轻衫咀嚼赏鉴D.抚赝缭倒恬然自安赴汤蹈火3.下列句子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①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______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叫人沮丧的弧度。
②因此,______,______,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
③______ 他用神秘化的手法来回避直接明白的叙述,______这个作家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被人识破他是一个伪造者,而其他出于同样需要而苦恼的作家都会赞扬他。
A.诱惑时时在意,步步留心假如/则B.招引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假如/则C.诱惑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如果/那么D.招引时时在意,步步留心如果/那么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海明威以前的一个世纪,长篇小说的对话向来都给一大套精雕细镂的老规矩压得东摇西摆,迈不开步。
长篇不知想了什么办法,居然活了下来;短篇却一直岌岌可危。
B.余华犹如一滴水珠,投入到大海之中,声名大噪,他没有引起多少注意。
C.《红楼梦》博大精深,匠心独具,后代的研究者往往管窥蠡测,难以道其万一。
D.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③似诉平生不得志④整顿衣裳起敛容⑤暮去朝来颜色故⑥我从去年辞帝京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④⑤⑥6.选出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最新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请将选择题的答案涂到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答到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是《红楼梦》里唯一的成功女性在一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大悲剧里,也会有成功女性吗?有的,老祖宗贾母便是。
界定什么是成功女性,通行的衡量指标是有事业、有家庭、有尊敬。
贾母兼备一切成功女性内在和外部的条件,才貌双全,更兼福慧双修。
虽然贾母出场时已是个富贵尊荣的老太太,但就遗传学的观点看,有宝玉和黛玉这样品貌的孙子、外孙女,样貌可以推想也不差,至少是耐看型的。
她品位高雅,很有生活情趣,爱听琴,讲究赏月之道,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比小资还小资;她的音乐审美趣味,是“铺排在藕香榭的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在潇湘馆发表的窗纱配色理论,更显示了她在家庭装修方面的艺术天分。
她的见识和修养,固然是有优越的家世撑着,但活得粗砺的女富人女强人还少吗?她在细节上的婉转心思,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
作为领导者的贾母,“当日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她还来得呢”。
她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稳坐贾家最高统治者的位置。
遥想贾母一生,必定历经风浪,在鼎盛期的贾府管理层,在数十年媳妇熬成婆的过程里,在大家族的勾心斗角中,她积累了比凤姐更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见识过更宏大壮阔的世面,具备了更丰富有效的理家之才和治家之威。
60年里她经历了太多,这些阅历让她洞悉人生,所以她会有一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通达。
但千万别忘了她还有睁着的一只眼。
表面上不亲庶务自得其乐的贾母,在关键时刻明锐果决、凛然不可犯,看看她在贾赦谋娶鸳鸯一节时的发飙,就会明白,她一把手的位置和与之相应的警觉,从来没有放弃过。
大观园下人聚赌,贾母听说,极为重视,不但问得邢夫人、凤姐等“都默无所答”,并且直接表态“这事岂可轻恕”,不容置辩。
高一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一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逡巡.xún 会.稽huì形骸.hái 窈.窕yáo 脑髓.suí自诩.xǔB.监.生jiàn 寒暄.xuān 烟霭.ái 孱.头càn 畏葸.sǐ怂.恿sǒngC.胆怯.quâ谬.种liù俨.然yǎn 笼.罩lóng 脸颊.jiá晌.午shǎngD.驯.熟xùn 执拗.niù炮.烙páo 埋.怨mán 憎.恶zēng 胡诌.zhōu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瓦楞悚然踌躇诡秘宽宏大量B.莞尔吮吸袅水规矩涎皮赖脸C.陶冶讥诮云宵草窠筋疲力尽D.车辙茅厕亲眷辖治礼上往来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有什么依不依。
——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 在花轿里,抬到男家, 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
”(选自《祝福》)②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
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不已。
(选自《边城(节选)》)A.按捺尖声跳动B.塞捺锐声跳跃C.按戴尖声跳动D.塞戴锐声跳跃4、下列句中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我们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却很少来往,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呀。
B.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自从上次上课讲话被老师批评,他再也不敢在课堂上讲话了。
C.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D.他工作极其认真,十几年来,他战战兢兢,一丝不苟,深受同行的好评。
高一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恣意妄为B. 鞠躬尽瘁蹉跎岁月C. 惟妙惟肖沉鱼落雁D. 鸿篇巨制沧海一粟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冷静和果断。
D. 他不但成绩优异,而且热心公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 下列诗句中,用典恰当的一项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
B. 《西游记》是一部以唐僧取经为题材的神魔小说,作者是吴承恩。
C. 《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作者是施耐庵。
D.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B.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盛于唐朝,至清朝废除。
C. “唐诗宋词”是指唐朝和宋朝的诗歌,其中唐诗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宋词以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为代表。
D. “四大名著”指的是《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揭示普通人生活历程的长篇小说。
它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讲述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故事,展现了我国农村社会在改革开放初期所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刻画,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
②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
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
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
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
但道家难以划清“复归”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执的。
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
③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
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
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遵守伦理规范的。
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
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
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他们追求“返朴归真”。
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
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
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④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
儒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刚毅进取的,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无不透露出儒家的阳明之气。
2022-2023学年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曼德拉效应”通常用来描述大众的集体记忆与现实不符的现象。
最先发现这一现象的是美国学者菲安娜·布梅,她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早在1980年就死于狱中,但现实情况是曼德拉死于2013年。
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她认为这种大规模的集体失忆可能涉及“平行宇宙”“多维空间”等相对科幻的概念。
但目前尚无完整的科学依据为这一解释提供理论基础。
事实上,“曼德拉效应”所代表的大众集体失忆现象广泛存在于以新媒体传播为主的当代社会。
从传播学语境去分析信息传播时可以得知,人是信息传播最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
首先,信息接收者的自身情况会影响到信源所传播的信息。
如接收一则新闻时,高级知识分子可能在完全理解新闻本身所要报道内容的同时,分析出新闻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发展趋势;一般受众则可能理解新闻本身要报道的内容;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甚至都不能理解新闻本身的含义。
这种因人与人自身对信息接受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对信源所要表述信息的错误传播是最多的。
另外,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重建记忆”概念指出,记忆的重建过程受到其他认知干预因素的影响,如个人感知、社会影响等,这些都可能导致重建过程中的错误。
如著名的《爱我中华》歌词事件,正确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而95.6%的大众记忆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从作为传播活动中个体的人入手,记忆错误从一开始也许是大家潜意识认为的我国有56个民族,所以顺理成章的就将歌词记成“五十六个民族”。
这种潜意识行为影响了正确信息的接收,从而导致了信息的误记,最终造成错误传播。
另一个可能导致歌词记忆错误的因素是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两首歌的相似导致了个体受众产生了对错误信息的重合,不同的信息得到了嫁接,从而得到了两条相似但不相关信息的结合体。
语文高一月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一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咄咄逼人(duō)谆谆教导(zhūn)B. 叱咤风云(chì)蹉跎岁月(cuō)C. 恣意妄为(zì)徇私舞弊(xùn)D. 踽踽独行(jǔ)怙恶不悛(hù)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决断力。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
C.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可谓一针见血。
D.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从不顾及他人的意见。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D. 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C.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豪放著称。
D.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悲剧。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B.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 古代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D.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时间制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
2.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描述岳阳楼的景色时写道:“衔远山,__________,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其中“__________,死而后已”一句,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
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堂考试150分钟,满分150分。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黑色方框以内,否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在魏晋的玄学语境和人物品藻中焕发了活力,具有了明确的审美属性。
与秦汉时期偏于事功的文化迥然不同,在以道为本的玄学思潮的影响下,士文人在人生追求上普遍以能否体验“道”的存在,是否臻于“道”的境界作为评价人生境界高低的标准。
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描述道之性状的“清”,作为一个审美趣味和风格开始流行于当时著名的审美文化活动——人物品藻中,普遍用之于人物品藻和诗文书画鉴赏。
《世说新语·赏誉》赞赏的内容很广泛,举凡品德、节操、本性、心地、才情、识见、容貌、举止、神情、风度、意趣、清谈、为人处世等等,都在赏誉之列。
从时人的评价来看,当时均以“清”为上品。
“清”作为在魏晋玄学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活力的审美趣味和风格,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清简通脱、清净澄澈、出尘脱俗、玄远深邃的道玄气质。
从趣味上讲即自然素朴、简约玄淡、超然脱俗,不奢、不繁、不浊、不俗、不媚。
这一趣味成为衡量士文人品位高下的标准。
在不同语境中,“清”往往与其他词语组合成为复义词,形成其衍生、派生意义,如“清远”“清峻”“清雅”“清真”“清婉”“清劭”“清峙”“清通”“清和”“清绮”等等,但核心旨意大体不脱离“清”的简约、清澈、玄远。
“清”及其复义词大量在人物品藻和诗文书画鉴赏中出现,共同表征了魏晋玄学语境下以“清”为主导的审美倾向,在中古时期,几乎可以说是无“清”不美的。
“清”也凝聚升华成为一个具有魏晋时代气质和风韵的审美范畴。
大凡趣味皆有文野、雅俗、高下之分。
晋人尚“清”,“清”作为审美趣味标准,是在对“浊”“俗”的差评中得以更清晰地确立起来的。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卷本卷共四大题,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选择题(30分)1、选出粗斜体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A、惴惴不安(zhuì)造诣(yì)懿范(yì)台州(tāi)B、逸兴遄飞(chuán)骨髓(suǐ)囚系(jì)客栈(zhàn)C、摇曳不定(yè)谛听(dì)岑寂(cén)椒兰(jiāo)D、乍雨乍晴(zhà)疆埸(yì)庐冢(zhǒng)逦迤(yǐ)2、选出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情随事迁哗众取宠人心危惟急于事功B、延口残喘黯然失色闲情逸志标新立异C、翻云覆雨硕大无朋杀一儆百衣绵还乡D、挈妇将雏融会贯通刎颈之交矫揉造作3、次填入下列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冷战后,美国不断以各种名义动用军事力量干涉别国事务,()成了世界警察。
②、去年,中国经济受亚洲金融危机及国内特大洪涝灾害的双重影响,形势十分()。
③、书是()人类智慧大门的钥匙。
④、10万元年薪聘教授,148个特聘教授职位()。
A、居然严峻启迪虚席以待B、俨然严峻开启虚席以待C、居然严厉开启虚左以待D、俨然严厉启迪虚左以待4、下列各句中粗斜体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本文五、六两段之间原先衔接得非常顺畅,修改者却在中间硬塞进了两个所谓的过渡句,这样一来,反而给人狗尾续貂之感。
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
5、下列文学常识说明有错误的一项是A、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著有《谈艺录》《管锥篇》等学术著作;还著有散文集《人兽鬼》、短篇小说《写在人生边上》和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等。
《围城》充分显示了他的独特的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卷本卷共四大题,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选择题(30分)1、选出粗斜体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A、惴惴不安(zhuì)造诣(yì)懿范(yì)台州(tāi)B、逸兴遄飞(chuán)骨髓(suǐ)囚系(jì)客栈(zhàn)C、摇曳不定(yè)谛听(dì)岑寂(cén)椒兰(jiāo)D、乍雨乍晴(zhà)疆埸(yì)庐冢(zhǒng)逦迤(yǐ)2、选出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情随事迁哗众取宠人心危惟急于事功B、延口残喘黯然失色闲情逸志标新立异C、翻云覆雨硕大无朋杀一儆百衣绵还乡D、挈妇将雏融会贯通刎颈之交矫揉造作3、次填入下列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冷战后,美国不断以各种名义动用军事力量干涉别国事务,()成了世界警察。
②、去年,中国经济受亚洲金融危机及国内特大洪涝灾害的双重影响,形势十分()。
③、书是()人类智慧大门的钥匙。
④、10万元年薪聘教授,148个特聘教授职位()。
A、居然严峻启迪虚席以待B、俨然严峻开启虚席以待C、居然严厉开启虚左以待D、俨然严厉启迪虚左以待4、下列各句中粗斜体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本文五、六两段之间原先衔接得非常顺畅,修改者却在中间硬塞进了两个所谓的过渡句,这样一来,反而给人狗尾续貂之感。
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
5、下列文学常识说明有错误的一项是A、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著有《谈艺录》《管锥篇》等学术著作;还著有散文集《人兽鬼》、短篇小说《写在人生边上》和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等。
《围城》充分显示了他的独特的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B、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者还创作了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和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
C、王勃,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是唐人写送别诗的名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该诗留下的千古名句。
《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为历来论者所激赏。
D、杜牧,晚唐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住在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
《阿房宫赋》是作者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作者留下的著名诗句。
6、下列各项中标点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想了一会说:“为我母亲。
为了让她骄傲。
”B、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想了一会说:“为我母亲。
为了让她骄傲。
”C、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想了一会说:“为我母亲。
为了让她骄傲。
”D、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
他想了一会说:“为我母亲。
为了让她骄傲。
”7、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A、理想不能付诸于行动,就成了空想。
B、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C、热烈欢迎志愿军战士胜利凯旋。
D、南阳中学师生经过两年的努力,学校由原来的盐城市重点高中升格为江苏省重点高中。
8、选出下列文言句子中粗斜体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达人,官运亨通的人。
B、董之以严刑。
董,监督。
C、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全都、一概。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因为。
9、下列句中括号内词都有词类活用现象,按要求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六王毕,四海(一)②骊山(北)构而西折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④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⑤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⑦辞楼下殿,(辇)来于秦A、①/②④/③⑥/⑤⑦B、①/②⑦/③④/⑤⑥C、①/②④/③/⑤⑦/⑥D、①/②/③/④⑤⑦/⑥10、下列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效果最好的一组是①a、历史前进中,不免有迂回,有后退,有挫折,甚至有暂时的失败;但不可改变的是历史发展规律。
b、历史前进中,不免有迂回,有后退,有挫折,甚至有暂时的失败;但历史发展规律是不可改变的。
②a、“春宵一刻值千金”,莫非诗人心里在思忖——“人一生遇上花好月圆,能几多回,难道不该珍惜,不该享受吗?”b、“春宵一刻值千金”,莫非诗人心里在思忖——“人一生能遇上几多回花好月圆,难道不该珍惜和享受吗!”A、①a②aB、①b②aC、①a②bD、①b②b二、阅读题(45分)(一)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14分)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zhàn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yù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
我又()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
[ ]年青时读向子期注《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
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yū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但我知道,jí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注:向子期(原名向秀)的好友嵇康、吕安被司马昭杀害之后,向子期很悲痛,写了一篇《思旧赋》来纪念他们。
由于当时处在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之下,向秀不能直书其事表达自己的哀思,所以文章写得短而隐晦,仅156个字。
1、这几节文字选自《为了忘却的记念》,该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该文中有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颔联的下联是。
(2分)2、据拼音,依次写出文中的四个汉字(2分)3、选文第一段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沉痛悲哀沉静B、沉重悲愤沉静B、沉重悲痛沉默D、沉痛悲伤沉默4、选文第二段[ ]处该填入的句子是(2分)A、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
B、在现在的中国,要写下去,哪里有写处?C、要写下去,在现在的中国,没有写处。
D、在中国的现在,要写下去是没有写处的。
5、“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的意思是(2分)A、在黑暗中偏安一隅,躲避政治风浪。
B、在重压下寻觅到一个突破口,由此,倾泻心头愤恨。
C、找一个隐蔽自己、保存实力的地方,从而继续打击敌人。
D、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6、选文中粗体字的句子提到“许多青年的血……”请根据历史知识,列举两位著名青年的名字(“左联”烈士除外)。
(2分)7、作者引用向子期《思旧赋》这个典故目的是什么?(2分)(不超过30个字)(二)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16分)官书不愁销此处所谓“官书”,不是指什么盖有公章的红头文件、机密文本,乃是官员编著的大作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自古以来,文人书生最大的理想,便是自己的著作能够“藏山传世”。
然而,著书立说,岂是文人书生的专利?古时能入仕途的大多吃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能诗善文者不乏其人,因此,不论是案dú劳形的文官,还是戎马倥偬的武将,只要有时间提笔,或能提得起笔,都颇热衷此道。
①古代官员著书的遗风,至今尚存,并且似乎愈演愈烈。
官员写的书,其中不乏经典之作,韩愈、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司马光、曾国藩等都是官,他们的著作,谁曰不好?然而看看现在一些官员的大作,实在叫人难以恭维。
故对于官书,我一向是厚古薄今。
②当今官员的大作,有些是“亲自”写成的。
但更多的却是纠集几个笔杆子,由他阁下出出主意,或曰出出思想,然后由笔杆子们将他那一酒杯的思想,兑上十桶八桶的文字,于是大作成焉。
有些老爷只是心血来潮,随口出个题目,于是便有人心领神会,主动请yīng,为该阁下捉刀,三捣鼓两折腾,大作也成焉。
当然,老爷虽未动手,但其大名却是一定要独署,或署在执笔者之前的,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也。
然而不论是官员亲自写就还是枪手代劳的书,其中都不乏具有催眠功用之作。
这些书之所以能够催眠,倒不是可以与舒伯特的小夜曲pì美,而是由于其索然寡味,不堪卒读,令人翻不了几页便昏昏欲睡也。
③读者阁下不禁要问,内容如此拙劣的书,为何要写,出版社又为何要出,印出以后又如何能销得出去?桑榆先生今天免费为您解惑。
④当今一些官员为何热衷于出书,原因有三。
别看有些官员不读书不学习,肚子里那几滴墨水早已被啤酒白酒冲洗殆尽,然而在谄媚之徒的一片吹捧声中,他却自我感觉忒好,以为自己才高十斗,学富八车。
既然才高学富,当然要“妙手著文章”,以求闻达于当代,留名于后世。
何况文章不一定要自己的妙手去著,只要动动妙嘴便可以出大著一部,何乐而不为?此乃原因之一。
一些善于揣摩上意,迎合长官心理的笔杆子,以能替长官捉刀为荣,并且将此当作一条依附上司,从而求得一官半职的途径,故热心为长官出书出谋划策。
结果往往是上下一拍即合,此乃原因之二。
长官出书可以动用公款,不用自己掏一个子儿,书便可以印出,不亦乐乎?此乃原因之三。
至于出版社为何要出这种书,自然是由于钱的魅力。
一切出版印刷费用,皆由作者奉上,而书印出之后,又不需自己推销,轻而易举便赚了一笔,出版社当然乐于服务。
此类大作的推销方法十分简单,只需长官以自己或一级政府的名义下指示,发文件,辖区各部门、各单位焉敢不买?……⑤多年来,官员出书之风一直盛行不衰。
某经济落后县,书记、县长均有大作出版……可见在某些地方,官员们对著书立说是何等的重视。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有出书雅好的官员,尚只知出版单行本,若是他们有朝一日忽然立下壮志,要模仿作家出版全集,将他们读中学、大学时写的作文,以及自己和别人为自己写的发言稿、总结报告编zuǎn起来,动用公款印上几大卷,然后靠行政命令在自己的辖区内发行,那才真是出版业的“不朽之盛事”!⑥1、据拼音,依次写出文中1、3、6节的四个汉字(2分)2、第2节的“厚古薄今”和第3节的“捉刀”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分)3、第2节列举了古代一些作家,请把“唐宋八大家”中未列举到的作家名字写出来。
(2分)4、第1节中写道:“只要有时间提笔,或能提得起笔,都颇热衷此道。
”“提得起笔”和“此道”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分)5、第3节“将他那一酒杯的思想,兑上十桶八桶的文字”其实含蓄地道出了“官书”的特点,请写出这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