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钢琴的小故事简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钢琴的小故事简短
No.1
基本功不离手的钢琴之王
李斯特曾拜车尔尼为师,从那时开始他每次来回都要步行两个多钟头去上课,他每天练习4-5小时,虽然他当时的钢琴技巧已经十分娴熟,但为了取得更的的成就他仍然从基本功练起,三度、六度、八度、指法练习、震音、华彩段是他每天必须的练习,他的技巧和表现力当时无人可比,他被后人称为“钢琴之王”。
正能量人物: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出生于雷汀,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
十六岁定居巴黎。
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No.2
汗水换来的荣誉
傅聪七岁半接触音乐,十岁拜苏籍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为师开始正式学钢琴。
为了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傅聪刻苦用功,每天练琴7、8个小时,在酷暑天气,衣裤尽湿,也不休息。
1953年傅聪作为唯一的中国选手参加在罗马尼亚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钢琴比赛,终于获三等奖。
正能量人物: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
1954年赴波兰留学。
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
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No.3
夏练三伏冬练九寒的钢琴家
1961年是鲍蕙荞钢琴生涯十分重要的一年,她准备参加第二届乔治·埃奈斯库国际钢琴比赛的国内选拔。
从选拔到正式参赛只有半年多时间,要准备一共三轮的比赛曲目,对鲍蕙荞来说实在是够紧迫的。
当时新年刚过,正是一年最寒冷的季节。
她的琴房是间平房,每天要自己生火,练琴时常常忘了添煤,炉火灭了又得重来。
夏季来临,房子小又不透风,每天都是汗如雨下,浑身又长满了痱子,鲍蕙荞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为国争光。
她最终获得第二届乔治·埃奈斯库国际钢琴比赛第五名。
正能量人物:鲍惠荞是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曾经两次担任国际钢琴大赛评委,全国“金唱片”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器乐演奏(业余)考级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前身)社会音乐学院副院长。
No.4
琴声代替表,邻居上班不迟到
郎朗说:“小时候我很喜欢看足球赛,但是练琴是我每天的主要任务,每次球赛看到一半,我就得去练琴”。
郎朗经常光着精湿的脊梁练习,他每天早晨六点钟开始练琴,而且非常准时一分一秒都不差,以致有些邻居每天上班不用看表,听郎朗的琴声一响他们就起来了。
后来他去日本仙台参加柴可夫斯基年轻音乐家国际比赛,比赛期间,他抓紧点滴时间刻苦练琴,中午休息时也不离开琴房,有时实在累了,
就往地板上一躺,稍微小睡一会儿,最终他以优秀的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正能量人物:郎朗(Lang Lang),1982年6月14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钢琴演奏者,毕业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
1999年,参加美国芝加哥“拉维尼亚音乐节”世纪庆典明星音乐会,从而开始了他的音乐演奏生涯。
2001年,在人民大会堂进行100周年百年庆典巡演。
2003年,推出个人钢琴演奏专辑《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协奏曲名录》。
2005年,在白宫举行个人专场独奏会。
2006年,推出个人钢琴演奏专辑《黄河之子》。
2008年,获得美国录音师协会颁发的“艺术荣誉奖”。
2011年,举行了“弗朗茨·李斯特诞辰200周年郎朗现场音乐会”。
2013年,参加维也纳音乐厅100周年音乐季,并应邀举行了两场音乐会。
2015年,凭借专辑《莫扎特》获得“德国古典回声大奖颁奖典礼”年度器乐演奏家大奖(钢琴类)。
2016年,推出首张个人跨界专辑《纽约狂想曲》。
No.5
带面包进琴房的钢琴家
1956年9月,刘诗昆和顾圣婴代表我国艺术家一起前往莫斯科参加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这个赛事当时是被公认为水准最高、难度最大的钢琴大赛,为了赢得时间,并不受外境干扰,刘诗昆买了十多斤面包、香肠,他把自己关在琴房里,在键盘上每天拼命地练习16、7小时,饿了就用生柠檬加糖水泡面包吃。
经过艰苦的训练,比赛时,刘诗昆在莫斯科交响乐团的配合下,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赢得了评委和同行的热烈掌声,一举夺得第二名。
正能量人物:刘诗昆,1939年出生于天津,钢琴演奏者、作曲者、音乐教育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
1956年,在匈牙利举行的“李斯特钢琴钢琴比赛”荣获特别奖。
1958年,在前苏联莫斯科举行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荣获亚军,参赛回国后,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他创作了《青年钢琴协奏曲》。
1960年,被公派到莫斯科音乐学院留学。
1964年,获得毛主席亲自接见,并与毛主席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谈话。
1978年,成为代表中国内地访问美国的第一个艺术人士,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接见他。
1990年起,刘诗昆投身到儿童音乐教育工作中,长居香港。
No.6
带橡皮手套练琴的钢琴家
周广仁老师和一位师傅搬一架钢琴,遭受了断指的意外事故,在医师的精心治疗后逐步恢复,他说:“我开始练琴的时候,我是套着橡皮手套。
就像医生用的薄手套,里面前面垫了一点棉花。
这样我在钢琴上弹的时候,不是直接碰到硬的东西,所以慢慢就开始动......,到现在还疼的,这么敲还要疼的,但是现在的疼是带麻的疼,不是像刺心的疼,所以无所谓。
我现在已经照样弹琴”。
一年零两天之后,周广仁老师“重返舞台音乐会”在北京大学礼堂举行。
正能量人物:周广仁,教授、钢琴家,1928年出生于德国汉诺威。
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
当今中国在国际乐坛中最具影响和权威的钢琴演奏家、教育家。
中国20世纪最杰出女性之一,被誉为“中国钢琴教育的灵魂”。
No.7
旧钢琴上练出的来钢琴家
许忠在孩提时代就显现出非同一般的音乐天分。
4岁时,父母用家里仅有的800元积蓄,为他买了一架旧钢琴,就在这台废旧不堪钢琴上,许忠开始了他的琴童生涯。
1986年9月,18岁的许忠来到了巴黎学习钢琴演奏,在巴黎音乐学院的6年时间里,他每天带着面包进琴房,一练就是十几个小时,艰苦的练习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第五届东京国际钢琴比赛上,许忠奇迹般地获得了七个奖项中的六个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