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北京版高考地理11_第三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技巧 河流流向的六种判断方法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
(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断河流流向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
(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断河流流向
(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断河流流向
(6)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断河流流向 若要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断河流流向,则这条河一定是著名的或有 特色的河流。
图1
图2
3.(2019北京西城期末)根据图2资料判断,砾石滩以上的河段流速可能是 (B) A.50 cm/s B.250 cm/s C.300 cm/s D.400 cm/s
4.(2019北京西城期末)这种砾石滩通常位于河流的 ( C ) A.河源 B.侵蚀岸 C.堆积岸 D.入海口
命题视角三 综合考查河流地貌 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A.重庆至宜昌段 C.武汉至湖口段
B.宜昌至武汉段 D.湖口以下河段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地形、河流水系。读图可知,长江干流重庆至宜昌段有 长江三峡,最有可能是在河流切割分水岭进行袭夺过程中出现,故A项正确。
命题视角二 河流沉积地貌 野外考察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法。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 经过一片河岸砾石滩(图1),他们测量了这里石头的粒径,多数在2~ 10 cm之间。图2是同学们查阅到的“河流流速和搬运物质相关性”的资 料图。据图回答下面两题。
描述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特点。
答案 分布不均;多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区,下游及沿海地区较少;支流地 区分布较多,干流地区分布较少;多分布在海拔200~ 1 000米地区。
解析 读图可知,该区域聚落总体分布不均,河流上游地区多,下游地区 少,支流地区多,干流地区少,多数分布在海拔200~1 000米地区。 第五单元 地球上的水
6.(2014北京文综,7,4分)本次洪水 ( D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解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读图可知,水位上升时,河流径流量增 大,流速快,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增强,堆积作用减弱,A、C项错误;水位 下降时,流速减慢,河流沉积作用增强,含沙量减少,B项错误;比较初期、 中期、后期三幅图,此次洪水过程中,因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加深,D项 正确。
解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河流水系等。读图可知,河流袭夺过程, 袭夺河 向下和向源头侵蚀分水岭,①正确;袭夺河切割分水岭,会出现峡谷地貌, ②正确;袭夺河仍归属于原来水系,③错误;袭夺河的流域面积增大,④错误。
2.(2016北京丰台一模)结合下图,若长江在历史时期发生过河流袭夺现 象,最有可能发生在干流的 ( A )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 漫滩→河流改道, 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地貌特点:地势平 坦、宽广
三角洲平原 (河口地区)
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三角洲,若干个河 口三角洲连成三角洲平原。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 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顶点向海洋方向呈 放射状
点拨 (1)河流凸岸处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 和聚落点;凹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 (2)除冲积平原外,河流堆积地貌还有很多,如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的 “地上河”等。(长江上游陡坡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在荆江段九曲十八 弯,容易导致河水流出原有河道,水流缓慢、排水不畅、泥沙淤积。而 黄河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时,河水含沙量剧增,到下游地势平 坦,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方法技巧 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 (1)根据地形判断。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建设成本低、 难度小。 (2)根据水源判断。聚落应布局在水源丰富或靠近水源的地区。 (3)根据交通判断。聚落布局应有便利的交通,位于沿海、靠近河流、 有公路或铁路通过等。
命题视角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017北京丰台二模)波河横贯意大利产量最丰富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 区。读图,回答问题。
组成及分布
形成机制及图示
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 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搬运 的物质堆积下来→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 积平原。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 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命题视角一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袭夺是河流水系演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袭夺前
袭夺后
1.(2016北京丰台一模)河流袭夺过程 ( A ) ①袭夺河向下和向源头侵蚀分水岭 ②伴随着峡谷地貌的形成 ③袭夺河最终归属于其他水系 ④袭夺河的流域面积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导航
思维导图
考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考点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考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演变
河谷发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
初期(A)
河流侵蚀作用以① 向下 和向源头侵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
蚀为主
② “V” 型
中期(B)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③ 河谷两岸 的 河流④ 凹岸 侵蚀、⑤ 凸岸 堆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团状、带状

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
沃,水资源丰富
,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
长江中下游平原各城市与人口的分布
图示
想一想 ①青藏高原地区的聚落为什么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 (见上表) ②山区聚落形态呈什么形状?(见上表) 特别提示 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 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 落分布密集。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不利于人 类居住,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5.(2014北京文综,6,4分)该河谷 ( A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解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地质构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读 图可知,岩层①位于岩层②的下面,形成年代较早,A项正确;①岩层有明 显的受侵蚀痕迹,而②岩层较完整,故①岩层比②岩层易受侵蚀,B项错 误;岩层没有弯曲变形,C项错误;断层处不适宜修建水库,D项错误。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游以搬运作 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 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 (如下表所示)。
地形
高原
山地
平原
聚落分布 聚落形态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 多呈狭长的带状
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条带状
考点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1.影响聚落的形成
2.影响聚落的规模 (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规模相对① 较小 。
(2)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② 较大 。 3.影响聚落的选点 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要考虑③ 洪水 的威胁,一般分布在洪水淹 不到的地方。 4.影响聚落的分布 (1)平原低地:沿河呈④ 线状 分布。 (2)山区河谷中: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⑤ 高于洪水位 的 地方。
方法技巧 (1)河道侧蚀的分析 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方面来解释。 ②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2)利用“凹凸”两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
2.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有三种类型:
侵蚀作用加强
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成熟期(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 ⑥ “U” 型
2.河流堆积地貌
堆积地貌
a出山口处 b河流中下游 c入海口(河口)
泥沙堆积
⑦ 冲积扇 (洪积—冲积平原) ⑧ 河漫滩 平原 ⑨ 三角洲 、冲积岛
1.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 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 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 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