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
除四大名著,你看过《三言二拍》吗?为什么叫“三言,“二拍?能算名著吗?
除四大名著,你看过《三言二拍》吗?为什么叫“三言,“二拍?能算名著吗?看过,应该算是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段)必读书目,因此想来说说这个问题。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以后,我国的通俗文学创作进入一个繁荣时期。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三言》《二拍》他们都是东方的启蒙文学。
如果说四大名著是中国长篇章回体小说的经典之作,那么《三言》《二拍》则是中国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三言》《二拍》的内容,展现了宋元明时期市井生活长卷,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清明上河图。
何为三言?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这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年)前后、天启四年(1624)、天启七年(1627)。
作者冯梦龙,其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在创作而成。
三言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独立创作的开始。
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
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何为二拍?二拍是在三言的影响下形成的,三言出版后,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出版商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于是有的书商也借助商机,找到凌濛初,希望他也对通俗小说进行编辑。
二拍是凌濛初自己独立创作的结果。
其朋友在看后,激动的拍着桌子说,这真是一部奇书,朋友的反映给了冯梦龙灵感,于是拍案惊奇的名字就这样产生了。
二刻拍案惊奇出来后,为了区别,冯梦龙把前一个叫做初刻拍案惊奇,后一个叫做二刻拍案惊奇。
二拍是一部个人白话小说的创作专辑,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创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二拍反映的思想特征和三言大致相似,故文学史上将两书并称。
一部奇特的名著人们常说的名著,是指成就显著具有声誉的作品。
什么是“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每部各收40篇短篇小说,现共存198篇。
社会上婚姻爱情观的变化、商人的经营与生活、科举与知识分子的处境等,是这些作品较集中表现的主题,描写赞誉的同时又常见对官场百态与世风浇薄的描绘。
“三言二拍”在形式上类似宋元话本,故称为拟话本。
明清小说创作曾经历从改编转向文人独创的过程,“三言二拍”则是这种转变中的典型过渡形态。
“三言”中有较多作品根据宋、元、明三代的话本,即说书人的底本改编而成,故而显示出浓厚的说书艺术特色:善于以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展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刻画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注重生动情节与完整故事;语言质朴生动。
“三言”是明代最早的拟话本集,此后仿效者日众,拟话本也因此成为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流派。
“三言”作者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早年才华为众人敬佩,但科举却名落孙山。
年轻时曾与妓女侯慧卿海誓山盟,不久慧卿却另嫁他人。
这段经历使冯梦龙有机会收集许多民歌,辑为《挂枝儿》出版,他因此也为正统舆论所不容。
冯梦龙曾增补、编辑并发行过《北宋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与“三言”等通俗小说,以及《古今谭概》、《智囊》、《情史》等笔记小说,是明末重要作家。
他曾出任福建寿宁知县,明亡后曾抗清,不久病逝。
“二拍”是凌蒙初创作的拟话本集《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每集原收短篇小说40篇,现存共78篇。
当时书贾眼红于“三言”的畅销,在他们的恳求下,凌蒙初根据前人的笔记、戏曲等敷演成篇,同时借此发挥其思想与艺术见解。
这些作品以描写市民的生活为主,从各方面反映明末的社会危机。
“二拍”的创作遵从了话本小说的传统,但它毕竟是文人的自创,故而显示出议论增多、艺术性更强的特点,这对后来的拟话本创作具有明显影响。
凌蒙初(1580—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
三言二拍(全本珍藏版全5卷)
理解古人的智慧与思想,现在来看并不过时,有些东西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我有个粗鄙的感觉,本书编排的前几个故事,多是吸引人眼球的风流韵事,利用人们猎奇的心理,吸引人阅 读,然后在故事最后给人警示。
第二十一卷临安里 钱婆留发迹
第二十三卷张舜美 灯宵得丽女
第二十四卷杨思温燕 山逢故人
第二十五卷晏平仲二 桃杀三士
第二十六卷沈小官一 鸟害七命
第二十七卷金玉奴棒 打薄情郎
第二十八卷李 1
秀卿义结黄贞 女
第二十九卷月 2
明和尚度柳翠
3 第三十卷明悟
禅师赶五戒
4 第三十一卷闹
阴司司马貌断 狱
5 第三十二卷游
包龙图智赚合
同文
4
卷三十四闻人 生野战翠浮庵
静观尼昼锦黄
沙弄
5
卷三十五诉穷 汉暂掌别人钱
看财奴刁买冤
家主
卷三十六东廊 1
僧怠招魔黑衣 盗奸生杀
卷三十七屈突 仲任酷杀众生
2
郓州司马冥全
内侄
3 卷三十八占家
财狠婿妒侄延 亲脉孝女藏儿
4 卷三十九乔势
天师禳旱魃秉 诚县令召甘霖
5 卷四十华阴道
独逢异客江陵 郡三拆仙书
朝议一夜迷魂
阵
5
卷之九莽儿郎 惊散新莺燕
梅香认合玉蟾
蜍
卷之十赵五虎合计挑 家衅莫大郎立地散神
奸
卷十一满少卿饥附饱 飓焦文姬生仇死报
卷十二硬勘案大儒争 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 名
卷十三鹿胎庵客人作 寺主剡溪里旧鬼借新 尸
“三言二拍”是哪三言哪二拍?
[键入文字]“三言二拍”是哪三言哪二拍?《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合称“三言”,其作者为明朝冯梦龙。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其作者为明朝凌蒙初。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
“三言”每集40 篇,共120 篇。
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
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
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在“三言”的影响下,凌蒙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刊于1628 年)和《二刻拍案惊奇》(刊于1632 年)各40 卷,人称“二拍”。
凌蒙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
18 岁补廪膳生,后科场一直不利。
55 岁时,以优贡授上海县丞,后擢徐州通判并分署房村。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部进逼徐州,忧愤而死。
他一生著述甚多,而以“二拍”最有名。
“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二刻拍案惊奇小引》)。
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
“卷帙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 种成《今古奇观》。
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三言中每一章都讲了一个道理,但有的章节秽语甚多,而有的则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比如《醒世恒言》中有一章《卖油郎独占花魁》讲了油郎秦重寻父、花魁娘子寻1。
什么是三言二拍
什么是三言二拍从明代开始随着小说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印刷手段的进步,使话本小说的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这就是“拟话本”。
一、拟话本的体制1.题目。
一般上主人公的名字,早期话本题目只有三四个字。
2.篇首。
话本小说常用一首诗或词作为开头。
3.入话。
入话是篇首诗词之后加上一番解释,引出正文。
4.头回。
入话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
5.正话。
故事主体。
6.篇尾。
往往有诗词或题目。
二、拟话本体制的特点拟话本主要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民生活气息淡化,情节上也开始趋于复杂。
拟话本小说也具有雅俗共赏的性质。
三、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四、《三言二拍》(一)《三言》明代作家冯梦龙(1574—1646)编撰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其中包括作者整理的宋元话本,其余为明代作品,包括冯梦龙本人的作品。
文学思想:主要描写的是市民生活的生动画面,即将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表现对象。
主要表现的思想有:1.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反动。
2.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与代表封建社会意志的“理”相对峙和抗衡。
3.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
4.“适俗”的思想,艺术上追求“雅俗共赏”。
艺术追求:由于拟话本的性质与话本有了很大的区别,所以在艺术是也呈现出新的追求。
《三言》是比宋元话本雅,而比文人传奇小说俗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
其具体手法是:1.在编织故事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其情节结构或是单线式的纵向发展,故事脉络分明。
2.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杜十娘等。
即使是同一类型,也很少雷同。
其主要方法有:一是将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二是通过富裕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三是心理描写,四是白描手法,五是运用对比。
3.语言使用方面更能体现其雅俗共赏的特征。
第五章“三言”“二拍”
第五章“三言”“二拍”学习提示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延续和发展。
所不同的是:宋元话本是“说话人”的底本,是以诉诸听觉为主要目的的,作者主要是民间艺人,间或由文人作过润色。
到了明代,话本这种文学体裁,引起更多文人的注意,除整理、润色、加工宋元遗留下来的话本外,又仿照话本进行创作,文学史上把仿话本的创作称之为“拟话本”。
真正能代表明代对宋元旧篇的整理和拟作新篇的水平,反映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写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三言”和“二拍”是我国古代白话短篇的总汇。
学习本章,重点要掌握“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思想内容方面所体现的鲜明时代特征,对重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例如在杜十娘、婴宁、席方平等,要能联系作品进行分析。
第一节“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三言”、“二拍”中所收明人作品,虽不少亦有来历,或出于旧时传说,或采自唐人小说,但更多的是摹写民间,能够反映出明代社会现实,其中一些优秀篇章还能够比较及时地反映出当时社会意识中某些新的变化,通过对新兴市民阶层的生活、愿望、思想感情的细致描写,以表现他们的一种新的道德原则:即对财富的追求与肯定。
重义轻利是中国传统的道德原则;到了时代,进步思想家李贽就毫无掩饰地宣扬:好货好利乃是人的本性。
他公然提出“如好货,如好色,如勤学,如进取,如多积金宝,如多买田宅”,这些都是“真迩言也”。
“三言”、“二拍”中某些篇章与当时的这种进步思想相一致,以同情、欣赏的态度描写了商人们的辛勤创业和发家致富。
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和《叠居奇程客得助》,都充分表达了新兴市民渴望发家致富的心理。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商人向外发展的思想,《叠居奇程客得助》表现了当时商人的经营思想。
它们都把发财致富当作一种美好理想来追求。
《施润泽滩阙遇友》真实地描绘了当时江南一带织织业的繁荣情况和小手工业者勤劳致富的过程,《刘小官雌雄兄弟》,赞扬了刘公两义子“勤苦经营”致使家业隆兴,这些都是以前文学中不曾有的,它反映了明代市民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的异动。
三言二拍最好看的几篇
三言二拍最好看的几篇
《秋海潮歌长》
春去叶,秋来雁。
江上寸寸潮水悠,捎来落日余晖。
风波微澜,一片潋滟。
夜来碧湖岸,月影弯弯记心中。
静听浪声柔,看遥远潮歌长。
潮声褪落,潮色空洒。
苍海卷地,隐约波光。
深夜苍蝇,闲游细思。
岛渔夕照,森林竹色苍暗。
月色渐暗,潮声依旧久。
早晨湾口,潮水拍碧灶。
海鸥一飞,波光点点。
涌起惊雷,浪花续续。
瞬间天明,艇影若隐若现。
曙色泄漏,金菊芳草晨馨。
秋潮吟思,潮色变缘。
枫叶漂泊,独步潮声。
去来客船,苍蝇低吟抑扬。
岸边黄尘,潮头拨扰。
鱼唱欢歌,诉说明月夜晚。
轻轻歌尽,潮色苍老。
满满意思,记忆浅浅。
无限思量,悠长梦境。
今生许情,不诉落日波光。
轮回那段,如行云海,潮歌长!。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明代在长篇小说取得突破成就的同时,短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拟话本“三言”、“二拍”的出现,则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达到了高峰。
话本本是宋元说话艺人的底本,最初当为“话”的提纲、草稿;以后经人整理而成完整文案,可供人阅读,这就是话本小说,如宋时的《碾玉观音》与《错斩崔宁》;拟话本则是仿拟话本小说创作而成的短篇小说,其结构特征一般保留有“入话”,用语形式则仍保留“说话的”、“听话的”、“话分两头”等评话的行业用语。
“拟话本”这一称谓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创制的。
话本小说的整理与拟话本小说的创作的直接诱因是印刷出版可以获取商业利润,因此,它的产生与风行,除了文学自身的发展因素以外,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的扩大、读者需求量的增加、造纸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版印刷商的出现都是相关因素。
拟话本究竟始于何时,或者说把它从与之混在一起的话本小说中区分开来,并不容易。
今知具有“长篇拟话本”(这里是仿拟借用)性质《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则最早的白话短篇拟话本似当不迟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的成书时期。
单刊话本、积集话本到拟话本专集嘉靖年间晁瑮编的《宝文堂书目》中已经著录有几十种单刊话本,其话本本身的整理或仿拟刊行的实际时间自然要提前一定的年代。
今知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是《清平山堂话本》,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刻的。
洪楩是当时的藏书家与出版家,“清平山堂”是洪楩的堂号。
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五种,共六十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
今残存二十九篇。
一般认为,二十九篇中,宋人作品十一篇,元人作品六篇,明初作品十二篇。
其中《刎颈鸳鸯会》、《范张鸡黍死生交》、《简帖和尚》、《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等十篇后被冯梦龙整理进“三言”中。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快嘴李翠莲记》在白话小说发展史上有突出的认识意义。
首先,《快嘴李翠莲记》保留了早期说话、评话的表现形式,其中有特殊的说、念、吟、数(板)的叙述形式,特别是数板,--李翠莲的道白三十余段均为数板,这种形式与明代后来的拟话本有很大的区别。
三言二拍ppt课件
凌濛初
❖ ❖ ❖
地州崇 ,,祯 呕凌十 血濛七 而初年 死竭, 。尽李
全自 力成 争义 夺军 徐逼 州近 要徐
擢五 徐十 州五 判岁 官授 。上
海 县 丞 , 后 又 因 功
向十 著八 述岁 。补
廪 膳 生 , 科 场 不 利 , 转
( 今 吴 兴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初刻拍案惊
奇》),商人文若虚出海经商的故事,反映 了商人向往海外冒险赚大钱的幻想,也表 现了明后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 发达现象。
❖《叠居奇程客得助》,利用囤积居奇的
手段发大财的经商活动。作品表示了肯定 和赞扬。不管投机取巧,囤积居奇,只要 能发财致富都是本事,体现了新的生产观 念和道德观念。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喻世明言》)
❖据文言小说《珠衫》改编,表现了对女性失 节的宽容态度。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的理学背道而驰。
❖蒋兴哥得知妻子有了外遇,气愤伤心之后有 一段检查:“当初夫妻何等恩爱,只为我贪 著蝇头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 如今悔之何及!”
真渲 挚染 而了 深二 厚人 的分 感手 情过 基程 础中 。内
❖出身书香门第,其兄冯梦桂是画家,弟弟 冯梦熊亦有诗名,冯梦龙是享誉当时的通 俗文学家,兄弟被时人称为“吴下三冯”。
冯梦龙
❖ ❖
覆抗颇崇 亡清有祯 ,活政年 忧动声间 愤,。做 而至清过 死南兵福 。明渡建
政江寿 权,宁 相参知 继与县
,
生试热少 。不心有
第科才 ,举名 五,, 十然行 七科止 岁场颇 才蹭为 选蹬风 为,流 贡屡,
❖常把“情”和“欲”放在“理”或“礼”之上, 要求“礼顺人情”,提出了对传统道德的大胆 挑战,意味着道德规则只有建立在满足人的正 常情感需要的基础上,才有其合理性。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
1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作者为明代冯梦龙。
“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作者凌蒙初。
2 革命文学论争:指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参加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作家如郭沫若、成仿吾等,青年作家如冯乃超、李初梨,面对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形势,他们对于文学不能适应斗争需要的现状深表不满,急迫地要求用文学作为向反动势力斗争的武器在郭沫若等人的积极推动之下,从1928年初前后开始,以创造社和太阳社为主,在他们创办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杂志上,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
3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
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提出。
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4 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我们说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如何,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水平如何。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总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社会中的普遍的价值取向,人们总希望自己是一个有较高思想觉悟和良好精神修养的人,以便体现自己在整个生活中的位置。
道家中的境界精神上的境界。
1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这一时代风格.爱情的悲剧曹禺善于用爱、苦难与死亡来表现人生存在的悲剧状况。
三言二拍主体思想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冯梦龙
凌濛初
冯 梦 龙
1574至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 斋主人、顾曲散人等.明长洲人.
而相动江有建崇 死继,,政寿祯 。覆至参声宁年 亡南与。知间 ,明抗清县做 忧政清兵,过 愤权活渡颇福
《警世通言序》说:‚野史尽真乎?曰:
不必也。尽赝乎?曰:不必也。然则,去 其赝而存其真乎?曰:不必也。……人不 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其真者可以 补金匮石室之遗,而赝者亦必有一番激 扬劝诱、悲歌感慨之意。事真而理不赝, 即事赝而理亦真。‛这是辩证地看待
‚真‛与‚赝‛,透辟地阐述了艺术真
实性问题。
“父子济恶,招权纳贿,卖官鬻 爵。……由是不肖之人,奔走如市,科道衙门,皆其心腹爪牙,但有与他 作对的,立见奇祸,轻则杖谪,重则杀戮,好不利害!”并进而写到 “朝廷宠信(严嵩)甚固”,“严嵩父子恃宠贪虐”。这就不仅写出了严党 专政的腐败和暴虐,而且还暴露了当时“至尊”皇帝朱厚熜的昏庸无能。
凌 濛 初 1580年6月18日至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
凌波,一字彼厈,别号即空观主人。因在家族中 排行十九,所以时人又称之为“凌十九”。
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 织里镇晟舍)人。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套版印 书家。 其著作《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与 同时期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警 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二拍”,是 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
贡五蹬科颇少 生十,举为有 。七屡,风才 岁试然流名 才不科,, 选第场热行 为,蹭心止
《醒世恒言序》中作者解 释书名说:
三言二拍是什么
三言二拍是什么三言二拍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形式,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这种文学形式起源于唐代,经过宋代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三言二拍的魅力在于它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能够通过短短的几句话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三言指的是每首诗只有三句话,二拍指的是每句话都有两个字的韵脚。
这种格律的要求使得每句话都需要精心选择,用词方面也要求极度精准,同时又要求意境和音韵的和谐统一。
毕竟,在这短短的六个字里,包含了整首诗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每一个字的选择都至关重要。
三言二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以诗歌的精美和丰富而闻名,而其中又以五言和七言诗最为流行。
然而,在这些长诗之外,也有一些儿歌和童谣以及民间传唱的小诗,它们以简洁明了、极具韵律感和旋律感而广受欢迎。
这为后来的三言二拍奠定了基础。
然而,直到宋代,三言二拍才真正得到了发扬光大。
宋代的文学发展出现了飞跃,诗人们对于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使得三言二拍从此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宋代文人王之涣被誉为三言二拍之祖,他的作品《登鹳雀楼》以及其他一系列作品,都以简练的三言二拍方式传世至今,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三言二拍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它的短小精悍,使得诗人能够通过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多样的意境和感情。
这要求诗人必须精简自己的思绪,选取最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内容,将其凝聚在短短的六个字之中。
这种极简的表达方式,使得诗人需要通过有限的语汇、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去构建诗的世界,来引起读者对于诗歌的共鸣。
三言二拍的另一个魅力在于它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每句话都有两个字的韵脚,要求诗人必须注意字的选择和韵脚的搭配。
这就使得诗歌在朗诵或歌唱时具有非常强烈的节奏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这种强烈的节奏感,使得诗歌能够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人物、景物或情感的变化和发展,使读者更加沉浸在诗的世界之中。
三言二拍的影响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以及现代。
很多文人学者都对三言二拍进行研究和创作,使得它成为了一种流派。
第六章三言二拍
2、题材内容 为市民喜闻乐见。 现实生活,表现了金钱、权势、情欲 (包括情感和人的本能欲望)对于传统道德 的冲击和破坏。 还有国家大事,神怪题材。 3、艺术特色:故事性强,文字浅显 , 描写细致
4、市民文学与文人文学的区别 (1)创作 市民文学,具有世俗、平民化的特征 人物形象多以市民形象为主体。 表现市民的思想感情。普通人的情感欲 望。 艺术表现上具有通俗性、趣味性,符合 市民的审美情趣。
三、“三言”的思想内容
1、情爱观 (1)对传统爱情题材的突破 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物形象已发 生变化,大多为市民化。 如《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娇鸾百年 长恨》《唐解元一笑姻缘》《衙内邻舟 赴约》。
(2)肯定人的情欲 提倡以理顺情 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乔太守乱 点鸳鸯谱》。
2、追求人格的平等、尊严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 占花魁》。
第 六 章
三 言 二 拍
三言: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拟话本白话短 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 恒言》。 二拍:明代凌濛初编创的拟话本白话短 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 案惊奇》。
第一节
冯梦龙与“三言”
一、冯梦龙的生平 1、科场失意 为官清正 2、生活落魄、放浪形骸 3、推崇李贽的学说 “酷嗜李氏之学,奉为蓍蔡” 。 4、文学主张 重情、注重通俗文学的娱乐教化功能。 5、大量的通俗文学的整理和创作
(3)树立贞节的女性形象 如《张福娘一心贞守》中的张福娘。
5、对腐败的社会现实的揭露 (1)暴露、指斥官场黑暗 如刘生为官三任皆贪赃纳贿。指斥祸国殃 民的官吏为“大盗”。 (2)反映了物欲、情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 会现实 在物欲驱使下道德沦丧:如张溜儿、赵聪、 高愚溪、妓女“赵县君”。 纵欲放荡的世风。如铁生与胡生及其双方 妻子。
何谓“三言二拍”?
何谓“三言二拍”?明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时代,其社会政治和经济文化领域均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在文学的发展上,这一时期呈现出由中古文学向现代文学过渡的趋势,表现在具体的文学类型上,则是正统诗文创作的衰落和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俗文学的崛起。
发源自民间的“说话”艺术,自从宋元时期流行开来之后,直到明代仍然存在,而与之相依存的话本小说在明代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一时期的话本不再是说书艺人的口头文学实录,而更倾向于文人专门创作的案头文学,即白话短篇小说,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三言二拍”。
“三言”是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二拍”则指凌濛初个人创作的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总称。
“三言二拍”标志着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产生的白话短篇小说,正由文人进行单纯的整理加工,发展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同时也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峰的到来。
明末有“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中选取了四十篇编成《今古奇观》一书,影响很大。
“三言”中共收录一百二十篇小说作品,其中有四十来篇为宋元作品,八十来篇为明人作品,这些作品经过冯梦龙的加工润色后具有了统一的艺术风格,堪称宋元明以来白话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作品题材广泛,人物形象丰满多样:有写贪官的丑行劣迹,也有写清官的廉政贤明;有写官宦子弟的仗势欺人,也有写贫寒士子的狂放孤傲;有的写兄弟争产,相煎何急;有的写朋友信义,有始有终;有的写烈女报仇,受尽屈辱;有的写狠心后母,虐待子女。
其中又以描写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的作品最多,例如《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等等。
“三言”中的作品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极富戏剧性,人物语言精炼贴切,自然优美,艺术成就很高。
“二拍”中实有小说七十八篇,涉及的题材内容比较广泛,其中以反映商贾市民生活情趣的居多。
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类:揭露科举制度的黑暗;张扬男女平等,婚恋自由;肯定商人的聪明才智和冒险精神;抨击社会上坑蒙拐骗、奸贪伪诈的不良风气。
第六章三言二拍
▪ 2.对爱情婚恋的描写更加大胆,不但对正当地 情予以赞扬,甚至对正当的欲也加以肯定
《通闺闱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罗惜惜、张幼谦 《同窗友认假做真,女秀才移花接木》闻蜚娥、杜子中、
魏撰之
▪ 却又一件,天下事有好些不平的所在。假如男人 死了,女人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 身子,是个行不得的事,万口訾议;及至男人家 丧了妻子,却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妾买婢,做出 若干的勾当,把死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并没人 道他薄幸负心,做一场说话。就是生前房室之中, 女人少有外情,便是老大丑事,人世羞言;及至 男人家撇了妻子,贪淫好色,宿娼养妓,无所不 为,总( 纵)有议论不是的,不为十分大害。所 以女子愈加可怜,男人愈加放肆。
人物:杜十娘;李甲;李布政; 柳遇春;孙富
▪ 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屉小箱。十娘叫公子抽第 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充牣于中, 约值数百金。十娘遽投之江中。李甲与孙富及两 船之人,无不惊诧。又命公子再抽一箱,乃玉箫 金管;又抽一箱,尽古玉紫金玩器,约值数千金。 十娘尽投之于大江中。岸上之人,观者如堵。齐 声道:“可惜,可惜!”正不知什么缘故。最后 又抽一箱,箱中复有一匣。开匣视之,夜明之珠, 约有盈把。其他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目 所未睹,莫能定其价之多少。众人齐声喝彩,喧 声如雷。十娘又欲投之于江。李甲不觉大悔 ,抱 持十娘恸哭,那孙富也来劝解
篇小说
▪ 第一节 《清平山堂话本》及其他话本集
▪ 一、拟话本和话本 ▪ 话本就是说话人底本
▪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 “:说话之事,虽在 说话人各运匠心,临时生发,仍有底本以作凭依, 是为‘话本’ ”。
▪ 1、话本是口头文学的记录,是民间说唱的 记录,主要是供艺人为市民演出之用
▪ 2、话本小说—由话本( 说话艺人的底本) 加工而成的白话短篇小说;
三言二拍 优质课件
“古吴金木散人”编《鼓掌绝尘》四十回
分风、花、雪、月四集
“西湖渔隐主人”撰《欢喜冤家》二十四回
又名《艳镜》、《贪欢报》
“西湖逸史”撰《天凑巧》(残存三卷三回) “华阳散人”编辑《鸳鸯针》四卷十六回 “东鲁古狂生”编辑《醉醒石》十五回十五篇 李渔著《无声戏》十二回和《十二楼》十二卷等。
话本小说的体制
题目 入话
诗词
头回
又叫“笑耍头回”、“得胜头回” 与正话相关的短故事
正话
散文 韵文
篇尾
缀以诗词或题目 作者出面总结全篇主旨,或对人物事件作出评论
文言文学对“三言、二拍” 的影响
传奇小说对“三言、二拍”的影响
提供改写的素材。如:
《负情侬传》(宋懋澄《九籥集》)。冯梦龙将此改编为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收入《警世通言》。
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 共六十篇。也叫《六十家小说》。 保存了宋元明以来的一些话本小说的原貌。
万历:《熊龙峰刊四种小说》
民国:《京本通俗小说》,缪荃孙刊行
所收基本上是宋元作品 跋云:“的是影元人写本”。 伪书。
拟话本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 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 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 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 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 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今小说之行世者,无虑百种,然而失真之病, 起于好奇。知奇之为奇,而不知无奇之所以为 奇。舍目前可纪之事,而驰骛于不论不议之乡, 如画家之不图犬马而图鬼魅者,曰:“吾以骇 听而止耳。”
《今古奇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不甘心过卖笑生活, 渴望‚从良‛。她只要拿出百宝箱,李甲肯定会回心转意; 但她不愿以百宝箱换取爱情。因为她不是要找一个‚从良‛ 对象以跳出火坑,获得人身的解放,而且是要找一个把她 当人来尊重、爱恋的对象,获得精神的解放。她的人性意 识觉醒了,但她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汪大尹火焚宝莲寺》:一批‚外貌假作谦恭之态, 却倒十分贪淫奸恶‛的僧人们,精心设计了一场以金身罗 汉送子为名,行奸骗良家妇女之实的骗局。 《赫大卿遗恨鸳鸯绦》:非空庵女尼是‚真念佛,假 修行,爱风月,嫌冷静‛;极乐庵女尼则勾搭万法寺小和 尚‚做了光头夫妻,藏在寺中三个多月‛。
(4)对‚情‛的张扬 冯梦龙说:‚古有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以 今观之,情又其一矣……且人生而情死,非人;人死而情 生,非鬼。‛他把‚情‛说成万物之根本:‚天地若无情, 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 他的文艺活动的中心是对无情者‚委曲以情导之‛, 甚至在死后也愿当一尊能度世人的‚多情‛佛。 他公开宣称:‚我欲立情教,教诲汝众生。‛主张用 人情感化改造‚众生‛和社会,以‚情教‛取代‚儒教‛、 理学,可谓大胆!
二、‚三言‛的主要内容: 1、社会新主角——商人 李贽说:‚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 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垢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 所得者末。‛冯梦龙‚三言‛充分反映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出现‚一品官,二品客‛的 ‚常言‛,以客商与官员相比,反映出‚士农工商‛等级 秩序的改变。 《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小商贩秦重,接近花魁娘子 时,理直气壮地想:‚我做生意的,青青白白之人‛。 《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写王奉原本把女儿许配官员之 子萧雅,侄女许配富商之子潘华,后萧家中落,潘家日富, 王奉便在结婚时‚暗地兑转‛,将女儿充作侄女嫁给潘家, 侄女嫁给萧家,反映出商人的金钱战胜官家的门第。
“三言‛还塑造了许多的正面商人形象。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从小随父做买卖, ‚走了几遍,学得伶俐乖巧,生意行中,百般都会‛。因 与妻子感情甚笃,一再推迟外出经商;外出后也是‚心中 只是想着浑家‛。他得知妻子有外遇时,虽然痛苦恼怒, 但能自责自悔,即使休妻也‚不忍明言‛,表现出感情的 难以割舍,更表现出为人善良,心存厚道。得知妻子改嫁, 他将妻子原来所用之物,装成十六个箱笼送作陪嫁。这样 善良纯厚的商人形象,以前作品中不曾出现。 《施润泽滩阙遇友》:施润泽拾到六两多银子时, ‚心中甚喜‛:‚有了这银子,再添上一张机,一月得出 多少绸,有许多利息。‛而且盘算十年翻出多少。他又 ‚忽地转过念头‛,为失银之人着想,‚这两锭银乃是养 命之根,不争失了,就如绝了咽喉之气‛。失主领去后, 不要答谢。回家说起,‚夫妻二人,不以拾银为喜,反以 还银为安‛。
3、婚恋新观念 《礼记· 曲礼》规定:‚男女无媒不交。‛‚昏礼者, 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张廷秀逃生救父》中,开玉器铺的王员外打算把小 女儿嫁给穷木匠时,大女婿劝说: 便是小姨的亲事,向日有多少名门巨族求亲,岳父都 不应承。为何却配与三官?……岂不被人笑话? 这是典型的门当户对观念。王员外引‚常言‛道:‚会嫁 嫁对头,不会嫁嫁门楼。‛说其‚常言‛,可见为一时风 气。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也有类似论调: 常言道:‚做买卖不着,只一时;讨老婆不着,是一 世。‛若干官宦大户人家,单拣门户相当,或是贪他嫁资 丰厚,不分皂白,定了亲事。后来娶下一房奇丑的媳妇, 十亲九眷面前,出来相见,做公婆的好没意思。又且丈夫 心下不善,未免私房走野。
《况太守断死孩儿》:邵氏年轻守寡,不肯改嫁,发 出‚若事二姓,更二夫,不是刀下亡,便是绳上死‛的坚 定誓言,可见受程朱理学毒害之深。她坚守十年,却被一 个无赖买通家中粗蠢老实小厮引诱,‚禁不住春心荡漾, 欲火如焚‛,终于‚十年清白已成虚,一夕垢污难再说‛。 立心如此坚定的邵氏,竟被粗蠢小厮的裸体引诱,说明人 性人欲真的难以扼杀。作者对邵氏虽不肯定,但却同情: ‚孤孀不是好守的,替邵氏从长计较,到不如明明改个丈 夫,虽做不得上等之人,还不失为中等,不到得后来出 丑。‛虽有批评之意,但矛头却是指向‚从一而终‛的封 建礼教,其根本在于承认‚天理‛扼杀不了‚人欲‛。 肯定‚人欲‛,否定‚天理‛,肯定尘世享乐,反对 禁欲主义,这是晚明人文思潮的核心内容。
(2)提倡文学的通俗性 冯梦龙重视文学作品的通俗性。他比较文言小说和白 话小说,说‚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 耳‛。他还指出,‚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词或伤于藻绘, 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 (3)对文学真实性的强调 冯梦龙曾说:‚子犹诸曲,绝无文彩,然有一字过人, 曰‘真’。‛《山歌序》中,他说‚有假诗文,无假山 歌‛,深刻指出民间歌谣与正统诗文的本质区别,赞赏民 歌的特色是‚真‛。《警世通言序》说:‚野史尽真乎? 曰:不必也。尽赝乎?曰:不必也。然则,去其赝而存其 真乎?曰:不必也。……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 其真者可以补金匮石室之遗,而赝者亦必有一番激扬劝诱、 悲歌感慨之意。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这是 辩证地看待‚真‛与‚赝‛,透辟地阐述了艺术真实性问 题。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乔太守‚又正直、又聪明, 怜才爱民,断狱如神,府中都称为‘乔青天’‛。他虽然 读了许多圣贤书,却没有记住贤圣教训,竟然在公堂判词 中说什么‚爱女爱子,情在理中‛,‚移干柴近烈火,无 怪其燃‛。他‚乱点鸳鸯谱‛,‚我官府权为月老‛,废 除了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约,承认私自结合 的婚姻。更在‚库上支取喜红六段,叫三对夫妻披挂起来, 唤三起乐人,三顶花花轿儿,抬了三位新人‛而出,风风 光光办喜事,以至‚此事闹动杭州府‛。结尾以诗‚单夸 乔太守此事断得甚好‛,‚全赖风流太守贤‛,‚乔公不 枉叫青天‛。 ‚三言‛中出现的封建官吏,不同程度地打上了市民 化色彩,他们违背封建礼教、法制,具有新兴市民阶层的 思想感情,把封建社会视为神圣的礼法臵于普通人情之下。
冯梦龙著作等身,有‚子犹著作满人间‛之誉。有研 究者统计‚现在可考定的除单篇的诗文外,近八十种‛。 大致有:(l)拟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即《古今 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2)增改长篇章回小说:《新平妖传》四十回、《新列 国志》一0八回。创作长篇小说《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 身靖难录》三卷。(3)选评《太平广记钞》八十卷。(4) 民歌集:《桂枝儿》、《山歌》。(5)笔记小品:《情 史》二十四卷(爱情故事),《古今谭概》三十六卷(讽 刺故事),《智囊》二十八卷,《智囊补》二十八卷(智 慧故事),《笑府》十三卷、《广笑府》十三卷(笑话故 事)。(6)戏曲:《墨憨斋定本传奇》十四种,其中创 作《双雄记》、《万事足》二种,改定十二种。另外,还 ‚鉴定‛《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 等通俗小说。
2、官场新形象——“清官‛ 《滕大尹鬼断家私》:滕大尹‚有才有智‛,老百姓 赞扬他:‚恁般贤明官府,真个难遇。‛当梅氏领着十四 岁儿子告状时,他‚千思万想‛。但这个‚贤明‛清官, 看见‚行乐图‛中‚开着许多金银,未免垂涎之意‛,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装神弄鬼,既判明了他人无法 断清的遗产纠纷案,让被欺凌的弱小者得到万两白银;又 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行乐图‛中写明的‚奉酬白金三百两‛ 改成‚黄金千两‛,轻易吞了巨额资财。他一再表示是死 者鬼魂‚再三相强,我只得领了‛,显得无奈,使倪家 ‚相持鹬蚌枉垂涎‛,他却‚落得渔人取便‛。 《中国小说史略》说,《老残游记》“摘发所谓清官 者之可恨,或尤甚于赃官。‛并引作者自评:‚历来小说, 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
《老门生三世报恩》:蒯遇时因‚为官清正‛,从知 县‚行取到京,钦授礼科给事中之职‛。他当考官,不以 才学取士,一心想取‚少年初学‛,因为他们‚后路悠远, 官也多做几年,房师也靠得着他‛。取秀才案首时,‚自 持眼力‛,‚黑暗里拔了一个第一‛,以为取个‚后生英 雄‛,却取了五十七岁的鲜于同。省试时,他拿定主意, ‚但是三场做得整齐的,多应是夙学之士,年纪长了,不 要取他‛,自定‚嫩嫩的口气,乱乱的文法‛为录取标准。 谁知‚平昔饱学‛的鲜于同因坏了肚子‚勉强进场‛,草 草完篇,‚十分才学,不曾用得一分出来,自谓万无中式 之理‛。可巧又合了蒯的荒唐标准,‚竟占了高魁‛。会 试时,他有意避开鲜于同,但终于避不脱,又刚好取中他, ‚气得蒯遇时目瞪口呆,如槁木死灰模样‛。这是对明代 科举混乱、考官昏聩的极其辛辣的讽刺——“不愿文章中 天下,只愿文章中试官‛。
冯梦龙的文学思想: (1)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 冯梦龙受李贽小说是‚发愤之所作‛思想影响,把拟 话本小说集命名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 恒言》。认为这些通俗小说可‚为六经国史之辅‛,甚至 比‚六经国史‛更具社会教育作用,使‚怯者勇,淫者贞, 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日诵《孝经》、《论语》,其感 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所谓‚喻世‛、‚警世‛、 ‚醒世‛,就是劝喻世人,警戒世人,唤醒世人。《醒世 恒言序》解释了命名的指导思想:‚明者,取其可以导愚 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 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这是对小说社会作用的极高 评价。
冯梦龙和‚三言‛
一、冯梦龙的生平、创作及文学思想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 子犹、墨憨斋主人等。长洲人。兄冯梦桂是画家,弟冯梦 熊是诗人;兄弟三人称‚吴下三冯‛。冯梦龙‚早岁才华 众所惊‛,曾与姚希孟、钱谦益等结社作文。他‚酷嗜李 氏之学‛,受李贽影响很深。他出入青楼酒馆,‚逍遥艳 冶场,游戏烟花里‛,曾热恋歌妓侯慧卿,侯嫁别人后, 他写下《怨离词》:‚自失慧卿,遂绝青楼之好‛。 崇祯三年(1630),冯梦龙以57岁高龄考入国学,成 为贡生,次年选丹徒训导;七年,任福建寿宁知县;四年 后离任。十七年,崇祯自杀,他视之为‚天崩地裂‛之变, 陷入‚悲愤莫喻‛之中,编写《甲申纪事》。后辗转于浙 闽间,宣传抗清。顺治三年(1646)春,忧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