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该事件()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集中体现的精神则是()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D.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4、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D.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体制
5、2018年,深圳市本地生产总值(GDP)达到24221.98亿元,比香港超出221亿元。

深圳市从当年毗邻香港的一个小渔村,到经济总量迅速超过香港,主要的有利因素是:()
A.独特的地理位置B.充足的经济资源
C.成为经济特区D.人口众多
6、流行语,是一个社会的“口头禅”,往往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

下列流行语按时间先后出现排列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硬道理”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③“申奥”、“入世”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④②①③D.④①②③
7、洋务运动时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下列史实能映证这一思想的是()
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京师大学堂 D.创办轮船招商局
8、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的重要标志是()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重大事件是()A.土地改革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

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A.强制没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
11、本世纪初的哪一事件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A.举办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12、下列英雄模范人物与事迹关联不正确的是()
A.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元勋
B.王进喜——艰苦创业,铁人精神
C.袁隆平——真正的耕耘者,杂交水稻之父
D.黄继光——潜伏烈火,严守纪律
13、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

变成了一只“大公鸡”。

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14、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D.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15、下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B.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C.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D.迫使美国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16、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泥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被人民称为“党的好干部”,他是()
A.王进喜B.焦裕禄C.雷锋D.孔繁森
17、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这次大会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大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18、小文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资料。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19、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决议。

五年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下列成就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是()A.鞍山钢铁公司 B.武汉长江大桥 C.沈阳飞机制造厂 D.青藏铁路20、以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基地)示意图和对外开放初期示意图。


这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与图二是因果关系
B.图一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图二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主
C.图一所示各项建设遭受重大挫折,图二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D.图一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地区,图二对外开放开始于东南沿海地区
21、与下面报道和证书内容相关的我国政治制度建设成就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22、“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该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
A.邱少云B.雷锋C.佟麟阁D.黄继光
23、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

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24、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5、下表反映了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D.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二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

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再压至鸭绿江边,则对各方都不利。

——引自1950年10月毛泽东发给周恩来的电报材料三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

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斗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1)根据材料一,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的。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3)请用一句当时的流行的口号,说出援朝与自卫的关系。

(4)请列举2位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认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完成: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法律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4)对比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材料一:注:下图为1951年3月1日山东莱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
公私合营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材料四: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

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大跃进”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A
2、D
3、C
4、A
5、C
6、C
7、D
8、C
9、A
10、D
11、C
12、D
13、C
14、D
15、D
16、B
17、D
18、D
19、D
20、D
21、C
22、D
23、B
24、C
25、A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1)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必要性: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威胁到我国的安全,为了保家卫国,我国有必要进行抗美援朝。

(3)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人物:邱少云、黄继光等;精神:舍生忘死,英勇作战,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等。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
(2)人民公社。

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3、(1)土地改革;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三大改造;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高速度,以钢为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