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光伏支架安装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施工依据 (1)
3 人员准备计划及工器具准备计划 (1)
4 屋顶支架安装 (1)
5 质量标准 (2)
6 质量保证措施 (3)
7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7)
8 强制性条文 (8)
9 质量通病 (9)
10 附表 (10)
1 工程概况
本试点项目以光伏发电为主,试点项目建设126.5KW左右,包括屋顶光伏及屋顶光伏、充电桩系统、储能系统,项目建成后以实现光伏在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节约储能的系统建设成本,充电桩的低充高效,使得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与整个园区内的配电网络协调运行,达到削峰填谷的能源利用目的。

XXXX系统共分为光伏发电系统、充电桩系统及储能系统,三大系统均采取380V三相交流电供电,彼此关联却又互不干扰,供电由380V市电供至光伏微电网柜后分成2段母线,经双切换开关后引出至光伏发电系统、充电桩系统及储能系统,整个微电网系统利用光伏微电网柜进行整体协调调度,以保证电网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屋顶支架共计3种形式,采用40*40*4方钢作为立柱、斜梁、拉杆等支撑材料,除立柱脚底板采取焊接外,其余均采取螺栓连接,材料共计5吨。

2 施工依据
(1)《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50794-2012)
(2)《光伏发电站验收规范》(GB50796-2012)
(3)本工程施工图纸
3、人员准备计划及工器具准备计划
3.1人员准备计划
光伏组件支架安装:技术负责人2名,安装工4名,辅助工4名。

3.2工机具准备计划
4、屋顶支架安装
4.1施工准备
4.1.1 基础复测
4.1.1.1复测内容
按设计图纸,校核现场情况是否与之相符;
4.1.1.2复测准备
⑴施工人员必须熟悉设计提供的施工图纸等有关技术资料;熟悉现场情况;拟定复测顺序,做好人员分工。

⑵对使用的经纬仪、钢卷尺等测量工具,必须在使用前进行检验校正,符合精度要求且有检定合格证才能使用。

4.1.1.3 复测应作好测量记录,以便检查核对,追溯质量情况。

4.1.1.4复测过程中,如发现现场情况与设计施工图纸不符合时(如新出现的地质现象等),必须立即汇报项目部技术部门,由技术部门并会同设计部门处理。

4.1.1.5检查基础应符合下列偏差
(1)首先检查土建基础尺寸偏差应符合表表4.3.4-1的规定。

表4.3.4-1 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的尺寸允许偏差
(2)支架基础预埋螺栓(预埋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表4.3.4-3的规定。

表4.3.4-3 支架基础预埋螺栓(预埋件)允许偏差
4.2、一般规定
4.2.1设备的运输与保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吊、运过程中应做好防覆、防震和防护面受损等安全措施。

必要时可将装置性设备和易损元件拆下单独包装运输。

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2)设备到场后应做下列检查:
1)开箱检查、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2)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3)外观检查应完好无损。

4)保管期间应定期检查,做好防护工作。

5)安装人员应经过相关安装知识及技术培训。

6)光伏发电站施工中间交接验收应符合列要求:
7)光伏发电站施工中间交接项目可包含:支架基础等。

8)土建交付安装项目时,应由土建专业填写“中间交接验收签证书”,并提供相关技术资料、交安装专业查验。

9)中间交接项目应通过质量验收,对不符合移交条件项目,移交单位负责整改合格。

4.3、支架零部件及支架基础的检查
(1)支架安装前应按20%比列进行抽样,并根据图纸检查支架零部件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是否变形,出现变形应及时校正,无法校正者应进行更换。

不允许有倒刺和毛边现象。

所有零部件均应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表面防腐处理,保证不生锈,不腐蚀。

(2)支架基础按设计要求检查平面位置、几何尺寸、轴线、标高、基础安装面平整度、预埋螺栓、基础砼强度、桩基试验等是否符合设计,满足安装要求。

办理完成交验手续,进场施工。

如基础施工与设计要求偏差较大,应先进行基础的纠偏,合格后再进行支架的安装工程。

4.4、标准螺栓要求和质量检验
(1)支架联接紧固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采用热镀锌件,达到保证其寿命和防腐紧固的目的。

螺栓、螺母、平垫圈、弹簧垫圈数量、规格型号和品种应齐全,性能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每个螺栓紧固之后,螺栓露出部位长度应为螺栓直径的2/3。

(2)工具准备;套筒扳手、开口扳手、梅花扳手、内六楞扳手、水准仪、指北针、钢卷尺、力矩扳手、线绳、水平管、人字梯等必须符合工程施工需要及质量检测要求。

(3)交底培训
对施工班组进行本安装工程的安全、质量、工艺标准、工期、文明施工、工期计划、组织划分、协调等交底,并组织安排技能培训,考核上岗。

做好交底、培训考核记录及签字工作
(4)安装样板:安装样板:在大面积施工前,必须先安装样板,样板经自检、专检合格,报监理、业主验收合格达到设计、规范标准后,按样板展开正式的安装工程。

4.3屋顶光伏组件支架安装:
由后立柱、前立柱、斜撑、横梁等组成,采用螺栓连接组成屋顶支架。

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支架基础复测→安装样板→预拼装支架→屋顶支架安装→前后立柱安装→斜梁安装→檩条安装→检查调整。

(1)支架安装:将前、后柱的地脚螺栓孔放置在已施工完成的砼基础上的地脚螺栓上;检查前、后柱是否正确;调整前后柱长度方向中心线与(混凝土基础轴线)支柱中心线重合,用水准仪或水平管测量调整前后柱的水平度,用垂球调整立柱的垂直度。

若桩基表面标高偏差用垫块将前后柱垫平然后紧固地脚螺栓。

垫块必须与前后柱脚底座进行焊接。

检查支架底平整度和对角线误差。

并调整前后梁确保误差在规定范围内,用扳手紧固螺栓。

(2)横梁安装:按设计要求间距,端头长度确定横梁位置,横梁螺栓紧固,做到横平竖直,连接可靠。

为了保证横梁上固定电池板的方正,应提前对横梁进行规方,进行对角线的测量调整,保证对角线偏差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3)斜撑安装后,立柱拉杆,紧固拉杆使整个支架各部件保持均匀受力。

5、质量标准
(1)支架构件的材质、连接螺栓等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检查材料出场合格证、检验报告单。

(2)支架构架及整体安装标准规范,横平竖直、整齐美观,螺栓紧固可靠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3)固定及手动可调支架安装的允许偏差
(4
6、质量保证措施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始终都把质量管理放在首位,要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部位都必须是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提供精品,把质量责任分解到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各个工种,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动态管理来保证实实在在的高质量。

为使严格的质量管理贯穿于不断变化的施工全过程,我们按照国际标准ISO9001-2000 和GB/T19001-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标准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人的作用,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

6.1 各项质量管理制度
6.1.1 图纸会审制度
在接到正式施工图纸后,我们将尽快熟悉图纸,弄清设计意图、工程特点和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认真做好图纸的自审工作。

图纸会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和决定,由专人负责做好详细记录。

6.1.2 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进行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6.1.3 交底制度
工程开工之前项目技术负责人要就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向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交底,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工长要以书面形式向施工班组做详细的技术交底。

重要部位、特殊部位或新材料、新工艺施工前技术负责人应写出书面技术交底。

6.1.4 进场物资质量管理
进入施工现场的物资必须具有合格证明外,还应进行外观质量检验和抽样送检。

7 安全文明施工
(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带安全帽,严禁酒后进入施工现场。

(2)检查清理赃物油垢时,应戴帆布手套。

(3)施工场所应保持整洁,垃圾废料应及时清除,做到“工完、料完、场地清”,坚持文明施工,在高处清扫的垃圾和废料不得向下抛掷。

(4)各种手提电动工具、带电机械设备,要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雷装置。

(5)施工现场不得随意倾倒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

(6)下班后应切断施工用机械电源。

(7)重要工序,特殊危险作业,必须编制安全施工措施,填写安全施工作业票,经审查批准,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后方可施工。

(8)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8强制性条文
8.1 钢材、钢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8.2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8.3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9、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0附表
10.1施工危险因素辩识、评价及控制对策表
10.2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10.3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注:危险级别:采用LEC法计算出风险值D,D∠20为1级(稍有危险);20≤D<70为2级(一般危险);70≤D<160为3级(显著危险);160≤D<320为4级(高度危险);D≥320为5级(极其危险),详见程序文件Q/GHDB-201.02.03-2008。

实施单位:施工班组名称。

实施人:施工负责人。

监测人:班组兼职安全员
7
注:危险级别:采用LEC法计算出风险值D,D∠20为1级(稍有危险);20≤D<70为2级(一般危险);70≤D<160为3级(显著危险);160≤D<320为4级(高度危险);D≥320为5级(极其危险),详见程序文件Q/GHDB-201.02.03-2008。

实施单位:施工班组名称。

实施人:施工负责人。

监测人:班组兼职安全员
8
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