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联体方案范本(二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医联体方案范本
西安市胸科医院医联体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区域医疗中心的带头作用,促进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推进建立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方便群众就医,更好的推行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根据《西安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的要求,特制定《西安市胸科医院医联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疗联合体系(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以党的___届___中全会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指导思想,以体现公立医院性质、职能为基础,以医疗服务的密切合作以利益共同___、责任共同分担、事业共同发展、技术共同提高、居民共同参与为目标,按照医疗机构分布情况和群众就医需求,有规划地建立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层级清晰,布局合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密切协作的新型医疗服务保障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强化职责,落实功能”的原则。
强化对医联体各级医疗机构的规划、统筹和政策引领职责,切实维护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
坚持分级诊疗,推动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切实落实功能定位,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分工协作。
(二)优化资源,提升能力。
注重责权一致,统筹兼顾各成员单位的实际利益,在各级医疗机构平等的前提下,促进西安市胸科医院与各区结核病定点医院的协调发展。
统筹兼顾医务人员的实际利益,激发各方医务工作者的支持和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三)统一管理、独立运营。
医联体龙头医院、骨干医院和各分支机构按照统一管理、独立运营、综合考评的原则进行管理、运营。
(四)“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
以结核病防治纽带,以《___省加快推进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实施方案(试行)》为规范,以技术、人员、流程、信息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切入点,以点组线、以线促面、惠及全域;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切实提高全市结核病防治服务能力。
四、___架构
(一)“医联体”的成员构成:牵头单位:西安市胸科医院。
成员单位:各区县结核病定点医院。
(二)各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
以技术、服务为纽带,以签署长期协作协议为方法,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三)理事会设理事长___名(由牵头医院院长担任),副理事长若干名,由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院长(或由理事长提出拟任人选,报理事会审核批准)担任,负责协助理事长工作。
理事若干名,成员由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相关部门负责人(或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院长)组成。
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医联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理事会负责从牵头医院和三级医院中选派相应人员到下级成员单位担任责任主任,具体负责上下联动、双向转诊以及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等协调工作。
(四)医联体理事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牵头单位内,设主任及副主任各___名,由理事长提出拟任人选,报理事会审核批准;成员若干名,由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指定的专门联络人(或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指定的部门负责人)组成。
办公室负责理事会的日常工作。
(五)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保持独立的医疗业务管理,并承担相应的医疗责任。
强化医疗质量控制和患者安全管理,制定和实施统一管理和质控标准。
医疗成本控制和医疗费用控制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执行,各成员单位的经济收入均保持独立。
(六)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医联体运行中本院有关管理工作,协调落实医联体理事会确定的各项医疗工作与协调工作等。
五、工作任务
(一)实现服务连续性。
以横向一体化的模式逐步提高医疗服务连续性和协同覆盖能力。
通过医疗服务保障一体化、医疗质量管理一体化标准化建设,确保患者就医连续性和安全性。
(二)实现快速双向转诊和预约就诊。
建立患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根据双向转诊的临床标准,结合专科会诊意见,建立会、转诊档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原则,通过信息系统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间患者实现上、下双向转诊和预约就诊安全快捷。
转诊病人可包括门诊、急诊和住院病人。
(三)实现检查结果互认。
探索医联体内成员单位间开检查申
请单、采集标本,送往指定上级医院检查、化验,其检查结果通过区域信息化系统传送回申请机构。
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
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在医联体内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减少重复检查检验。
(四)实现对口支援,建立业务指导机制。
根据学科指南或临床路径,制定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逐步实现各病种的规范化治疗。
由三级医院通过专项讲座、查房等形式对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共同遵守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
(范本)根据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的业务关系,建立和完善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定期到二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技术指导或者兼任学科带头人机制。
由牵头医院安排相对固定的高年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定期到二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查房、出诊、带教和会诊。
建立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到牵头医院进修和培训机制,牵头医院要有计划地、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安排免费进修和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下级卫生服务机构技术水平。
六、工作进度安排
(一)启动对接阶段(___年___月-___年___月)
前,各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寻找意向单位,拟医联体章程,签订协议,拟定理事会成员,做好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协调、对接工作。
___月底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医联体牌匾。
(二)___运行阶段(___年___月-___年___月)
前,完成___机构、机制建设、人员调配等工
作,在医疗联合体内制定统一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开展各项合作工作,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提升,逐步理顺运行机制,探索建立适合各自实际情况的运营方式。
(三)监督考核阶段(___年___月)
医院医联体方案范本(二)
一、背景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患者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医院已经很难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而医联体则是一种新型医疗模式,通过多医院的合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医疗服务。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我们将在____年建立医院医联体,整合全市各级医疗资源,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目标定位
1. 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通过建立医院医联体,各级医疗机构将实现资源共享、病例交流、专家会诊等合作机制,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整合化的医疗服务。
2.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医联体的合作,避免医疗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3. 提升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通过跨机构的协同合作,医疗机构之间将形成良性互动和竞争机制,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医疗服务的提升。
三、建设规划
1.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投入资金,改善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和医疗设备,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2.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多医院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吸引优秀医生和护士,提升医疗团队的整体素质。
3.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和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缩短患者就医时间。
4. 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医疗数据的可用性和保密性。
四、合作模式
1. 医疗机构间资源共享:各级医疗机构将在医联体中共享医疗资源,包括医生、医疗设备、药品等,实现资源的相互借用和利用。
2. 病例交流与会诊:医疗机构之间将开展病例交流和会诊活动,组织专家团队联合开展疑难病例的诊治,提高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3. 旁诊与培训:通过旁听、培训和学术讲座等形式,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互学互鉴,提高医疗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医疗水平。
五、投入及保障
1. 资金投入:将从政府专项医疗基金、医疗机构自筹资金以及社会捐赠等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医疗设施的建设、医生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2. 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将加大医生和护士的培训投入,提升整体医疗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3. 政策保障:政府将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医院医联体建设,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规范指导,确保医院医联体的顺利运行。
六、风险控制
1. 意识培养:加强医疗机构间的沟通和合作意识培养,增强各方合作的决心和信心。
2. 管理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明确各医疗机构的责任和权限,规范医疗行为和服务流程。
3. 调查研究:及时开展风险调查和研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
七、评估与监测
1. 评估指标:通过建立医院医联体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评估机构的合作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
2. 监测机制:建立医院医联体的监测机制,及时了解各医疗机构的运行情况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定期汇报:定期向政府和社会公众汇报医院医联体的运行情况和服务效果,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
八、总结与展望
建立医院医联体是适应社会需求和推动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我们相信医院医联体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医院医联体的机制和运行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