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影响因素及安全管理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影响因素及安全管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30T03:06:10.875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27期作者:王俊峰[导读]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高效开展对于保证煤矿项目顺利运行、促进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八煤矿河南鹤壁 458000摘要: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高效开展对于保证煤矿项目顺利运行、促进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煤矿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对策。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影响因素;安全管理
一、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
1. 煤矿生产的技术和设备比较落后
随着煤矿开采业的快速发展,开采技术也随之进一步发展,但我国的整体开采装备水平较低,基础设施科技含量较低,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
如今对于矿井的开采深度越来越大,开采难度也随之提高,存在着更大的安全隐患,但从目前来看,科研成果未能良好的运用到井下的安全工作与预防中,技术转化率较低,没有为安全生产提供非常好的安全保障。
而且我国的机械化程度水平发展不均衡,呈现两极化的发展趋势,国有煤矿生产技术水平高,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但是一些小煤矿对科技技术应用水平低,产量低,生产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2. 环境因素
不同的煤矿具有差异化的煤岩性质、煤层赋存条件、煤岩结构、矿井温度、地下水情况,此类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例如,煤层赋存状态具有潜在隐患,就可能因此引发生产安全事故,恶劣的矿井自然地质条件是难以改变的,只能针对环境特点制定一系列风险防控措施。
与此同时,煤矿生产现场环境也会影响生产安全性,例如,生产人机布置条件不合理、巷道布局不合理、工作面尺寸选择不佳、安全警示标志布置缺乏,就有可能让施工人员受到粉尘、湿度、噪音、有害气体影响,并做出危险操作行为。
3 .煤矿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从员工个人,由于煤矿整体装备水平较低,煤炭资源的开采仍需大量人力,煤矿从业人员众多,达到500万人左右,但其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不足50%。
而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特殊作业工种技术人才(通风、机电、采矿、地质测量等)的需求与受教育程度低以及流于形式的煤矿安全教育与培训之间的冲突日益尖锐,小型煤矿基层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简单,甚至在未开展的安全教育以及生产目标与利益的催动下,使得基层工作人员的安全观念淡薄,未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直接参与安全管理的人员并未通过专业系统的学习来掌握完备的安全管理技术与方法,其本身对于安全生产规程等法律法规缺乏深入的理解与认识,依靠过往经验进行管理。
4. 设备因素
煤矿生产需要使用多种机械设备,机械设备自身型号不合理、性能无法满足作业要求或是出现故障问题,就有可能因此引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
煤矿工作自身具有复杂性,所使用设备包含支护设备、采煤设备、掘进设备、通风设备、运输设备、排水设备等多种类型,在设备使用中,可能会产生多种问题,进而引发设备运行风险,例如,瓦斯抽放设备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威胁工作人员生命安全;防尘设施出现问题,就可能加大人员职业病出现概率。
二、煤矿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对策
1. 消除安全违规行为
消除安全违规行为可以避免因人员行为不当造成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首先,应遵循以人为本原则,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当前煤矿生产人员存在不安全行为,完成数据统计分析工作,以对不安全行为进行校正,避免因此类行为产生安全隐患,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安全行为观察、分析中,可采用ABC行为分析方法,在行为纠正中,可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直到此类行为消失;其次,应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一方面,应加大安全教育培训投入,可以在煤矿各个层级的组织中抽调人员,构建专项基金会,负责培训资金分配,另一方面,应构建培训机构体制,制定特色培训计划,在培训机构选择中,应考量其实力、师资情况,在培训工作开展中,应保证培训内容和煤矿特点相符,组织开展重点工种培训活动、关键人物培训活动、职工日常培训活动、新矿工培训活动、薄弱工种培训活动,保证安全培训效果,避免安全事故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全教育培训中,还可落实培训签到制、培训考核制,以保证员工均能有效参与培训活动。
2 .企业构建安全化生产体系
从企业自身来讲,构建本质安全化的生产体系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非常重要。
浅部资源的耗竭直接导致了煤矿开采深度的加大,现有开采深度不断加大面临着种种致灾因素,国家在不断开展采场岩层运移规律、应力分布、矿压规律及瓦斯运移规律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同时,一些灾害易发矿应与科研所深入合作,这样才能准确测量到数据和监测值,可以依据数据制定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防灾措施。
同时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必须从被动的安全管理模式转变成主动、超前的新模式,积极调动一线工作人员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给予他们一定的话语权,这样,他们可以提出相关建议,配合管理人员的工作。
3. 国家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仍需出台和完善有关煤矿安全生产、安全监督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提升煤矿管理部门的监管监察能力,明确各职能部门的主管责任,改善人员冗杂导致的权力分散和职能重叠现象。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避免出现多头执法的现象。
同时不定期对煤炭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安全核准制度,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整改不力的企业列入安全生产违法企业“黑名单”。
对于一些产量小、生产装备落后的小煤矿应依法取缔,减少因安全生产基础设施落后导致的事故发生。
国家应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科技研究的重视程度,从国家层面加快推进煤矿科研的步伐。
应对现有开采深度不断加大所面临的种种致灾因素,开展采场岩层运移规律、应力分布,裂隙场分布及瓦斯运移规律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快脚步完善煤与瓦斯共采、边抽边采、岩层控制等新型技术,促进安全生产新工艺与技术的快速应用。
4. 组织安全监查活动
组织安全监查活动可避免煤矿生产中产生延报、虚报、瞒报以及漏报情况,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效果。
首先,应制定安全大检查制度,例如,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周二综合检查、周五专项检查,并实施矿领导带队检查制度,而队组、车间不间断进行自检,就可以及时发现安全检查问题,并对现有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安全监查部门可以对整改情况进行再次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并未解决,应进行责任追究、及时处罚;其次,应积极组织各项小分队活动,如安全小分队活动、安监小分队活动、青年安全监督岗小分队活动等,此类小分队活动可以保证安全生产方针贯彻效果,让安全生产任务得以高质量完成;最后,煤矿企业应打造高素质、优良作风安监队伍,通过考核活动督促安监人员主动学习,提升自身隐患识别能力、现场监察素质,除此之外,还应开展法律培训活动,让安监工作人员执法能力水平得以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煤矿生产环境非常特殊,生产环境危险而恶劣,对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安全生产作为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分析总结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针对所出现的问题,从国家、企业及个人层面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改善当前的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叶继伟,赵泉源.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影响因素及安全管理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8):2119.
[2]雷云涛.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影响因素及安全管理对策[J].房地产导刊,2019(24):252.
[3]王新华,张兵.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影响因素及安全管理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0):3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