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期末统考高二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3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憔悴(qiáo cuì)汗颜(hàn yán)纤巧(xiān qiǎo)
B. 奔腾(bēn tóng)碧螺春(bì luó chūn)烟雨蒙蒙(yān yǔ méng méng)
C. 融洽(róng qià)狂飙(kuáng biāo)沉湎(chén miǎn)
D. 殷切(yīn qiè)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B.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 这位老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热心公益,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的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哲理,让人读后受益匪浅。

B. 老师鼓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不要轻易放弃。

C.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D. 由于天气原因,火车晚点,旅客们纷纷表示不满。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张维为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是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一个重要论断。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
升的。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任务,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要解决好每个阶段的问题,就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要站在人民的一边。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要站在发展的一边。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要站在改革的一边。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

面向未来,我们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要站在开放的一边。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

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引用毛泽东的论断“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是为了引出文章的中心
论点。

B. 文章强调要站在人民的一边,是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C. 文章认为,只有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D. 文章结尾指出,要站在开放的一边,是因为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
需要中国。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仲尼微时,人莫之知。

及至周游,天下称贤。

然犹不能无三厄:一厄于陈,再厄于宋,三厄于蔡。

孔子厄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饥色。

孔子曰:“夫陈蔡之间,于国为僻远,于地为荒野,于民为刍荛。

虽欲学道,将安之?且夫鸟兽之生,游必就阴,鱼鳖之居,依必远湿。

今吾游于陈蔡之间,岂非与鸟兽同群,而与鱼鳖同波乎?夫鸟兽者,因其时也,鱼鳖者,因其势也。

鸟兽之游,非求其同也,各因其时也。

鱼鳖之居,非求其同也,各因其势也。

夫子欲之,其可得乎?”子路曰:“吾闻之,昔者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有礼者,敬之;有正者,正之。

吾子亦学乎?孔子曰:“然,吾学之矣。

吾闻之,昔者君子之学也,不为其亲者不为其亲,不为其故者不为其故,不为其贤者不为其贤。

是君子之学也,不以其所亲者害所同,不以其所故者害所生,不以其所贤者害所举。

夫亲者,同吾道者也;故者,同吾道者也;贤者,同吾道者也。

吾岂不与吾道者同乎哉?”

孔子游于匡,弟子为邻所苦,孔子曰:“赐,来,吾语汝。

有人于此,越人得舟,舟已行矣,越人立其旁,援其枻,舟中之人,从而溺之。

不问罪于舟中之人,而问越人,可乎?”颜渊曰:“不可。

”孔子曰:“必也问舟中之人乎?”颜渊曰:“然。

”孔子曰:“其不仁也甚矣,而何以为仁?”孔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颜渊曰:“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然则居处不恭,执事不敬,与人不忠,虽居中国,有弗仁者乎?”
5. 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主要讲述了孔子在陈蔡之间遭受厄运,以及他如何应对困境。

B. 乙文主要讲述了孔子在匡地遭受邻人欺凌,以及他如何教育弟子。

C. 甲文中孔子认为,只要学道,就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D. 乙文中孔子认为,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坚守仁义道德。

6. 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中孔子面对困境,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教导弟子们要坚守道德。

B. 乙文中孔子通过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C. 甲文中孔子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D. 乙文中孔子强调,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坚守仁义道德。

三、作文(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也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的哲理。

在面对困境时,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坚信前方必有希望。

请以“乐观心态,照亮人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