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急性氨气中毒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例急性氨气中毒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氨气中毒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方法对11例患儿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予基础护理等护理措施。

结果 11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结论对
症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到位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儿康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氨气中毒急救护理
急性氨气中毒是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引起的以呼吸道损伤为主的喉及支气管
痉挛、水肿、咽痛、声音嘶哑、咳嗽、肺炎、肺水肿,同时对眼及皮肤也有直接
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氨气可致呼吸抑制和心搏骤停。

2010年08月16日,我科抢救了11例吸入氨气中毒的患儿,经过对症、支持治疗,配合精心护理,治疗
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1人,男6人,女5人,年龄4-10岁。

中毒方式:一辆大客车与
装液氨的槽罐车相撞,致氨气泄露,根据职业性氨气中毒诊断标准[1],诊断轻度
4例,中度6例,重度1例。

1.2 辅助检查
本组9例患儿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12×109/L),C反应蛋白升高
(>10mg/L)。

胸片:轻度患儿显示两肺纹理增强,符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表现;中度患儿肺纹理增多、紊乱,边缘模糊的散在斑片状阴影;重度患儿示两肺野有
大小不等、边缘模糊的斑片状或云雾状阴影。

7例患儿电子喉镜见:会厌及声带
粘膜水肿、充血,局部有溃疡及伪膜附着。

9例眼部检查见双侧角膜、结膜化学
性损伤。

出现继发性肺部感染6例,特别是中-重度病人发生率较高。

行痰培养9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肺炎球菌1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5例阴性。

1.3 治疗方法
按氨气中毒的急救与治疗原则,予头孢菌素、阿奇霉素抗感染,泮托拉唑预
防消化道出血,甲强龙防治、减轻喉头水肿、肺水肿,预防后期的肺纤维化[2]。

洛美沙星、可的松、金因舒、托吡卡胺滴眼液 tid交替滴眼,糜蛋白酶与布地奈
德交替雾化吸入。

1.4 结果
本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14天,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现场急救:氨气吸入性损伤程度与吸入浓度、接触时间成正比,因此应迅
速远离现场进行急救。

医护人员到现场首先辨别风向,尽量选择离现场较近的上
风口设救护站点,现场疏散患者按中毒程度分组,按先重后轻的原则进行转运。

2.2 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予糜蛋白酶、普米克令舒bid交替
雾化吸入,以稀释呼吸道分泌物,减轻喉头水肿和支气管痉挛[3]。

鼓励患儿咳痰,必要时通过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经有效护理,4例患儿咳痰减少,6例肺水
肿得到有效控制。

2.3 心理护理:患者因为突发事件,在无心理准备情况下中毒,内心焦虑恐惧,根据患儿不同年龄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和蔼热情的态度对待患儿,称
呼患儿时可以加上“宝贝”“小朋友”之类的称呼,拉近和患儿的距离,减少患儿恐
惧陌生感,同时应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向其介绍本病的病程、治疗、经过
及预后,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4 眼部护理:氨气对眼部有刺激性,本组有9例患儿出现畏光、流泪、角膜、结膜充血,及时予生理盐水冲洗,所有眼部灼伤者常规予洛美沙星和可的松滴眼
液tid交替滴眼,并予金因舒(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4例角膜灼伤者用托吡卡胺滴眼散瞳,维持适宜的亮度,勿强光刺激。

2.5 口腔护理:本组病例有9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现象,与氨气对咽喉部刺激反应有关。

有7例出现声带粘膜水肿、局部溃疡,及时予温开水漱口,暂禁食,待恶心、呕吐好转后予温凉易消化流质饮食,忌辛辣和油炸食物。

2.6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儿神志、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频率、节律、
深度,观察咳嗽的音调、频率,以及痰的性状、量、颜色,同时密切观察有无支
气管痉挛、喉头水肿、肺水肿的发生。

2.7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本组患儿主要用药为头孢匹胺、阿齐霉素、
甲强龙。

头孢匹胺为三代头孢菌素类,使用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无过敏者皮试
阴性方可使用。

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药物,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故在滴注时应适当减慢低速。

甲强龙使用时应控制速度,一般
100ml溶液滴注1小时以上。

同时注意监测血压变化,警惕患儿有无出现黑便、
腹痛等消化道溃疡症状。

3 小结
氨气中毒发生后,立即实施有效适当的救护措施,遵循急救原则,进行对症
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前提,有效到位的护理措施是患儿治愈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任引津、张寿林.急性化学物中毒救援手册[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487-490.
[2] 李艳萍、王晓辉、张立仁等.急性氨气中毒318例临床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0,18:200-203.
[3] 张海琴、魏艳胜.急性氨气中毒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2000,15(3):2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