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设计】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后作业提升:9.1 美苏争锋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美苏争锋
课后作业提升
一、选择题
1(原创)1947年3月15日,苏联《真理报》认为杜鲁门主义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A.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预示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意味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D.旨在遏制苏联并称霸世界
解析:杜鲁门主义宣称要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①扶持控制西欧②援助欧洲发展③建立北约组织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北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建立的军事、政治集团,与马歇尔计划都属于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措施,但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从属关系,故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A
3时人曾作诗描述古巴导弹危机:“后院洞开美梦醒,海空封锁欲断臂,前倨后恭成笑话,试看天下谁懦夫?”“前倨后恭成笑话”描述的是()
A.美国称霸全球的计划破产
B.苏联力求战略平衡的计划受挫
C.“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泡影
D.美苏争霸使双方国际形象大损
解析:“前倨后恭”意为先傲慢后恭顺,这是在古巴导弹危机过程中苏联的态度,分析四个选项,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进入了分裂状态。

下列有关朝鲜半岛的事件,评述不正确的
是()
A.朝鲜半岛分裂源于美苏分区占领
B.在冷战阴影下朝鲜半岛分裂
C.中朝迫使美国签订停战协定
D.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的表现
解析:冷战是指美苏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而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的局部“热战”之一,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二战后有关朝鲜的史实相符。

答案:D
5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A.“怎么会这样?”
B.“糟糕的战争!”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解析:20世纪60年代,在越南发动战争的是美国,结合图片内容:飞机坠毁,士兵陷入泥潭,并且是在越南发表,所以正确答案应该为C项。

A、B两项的说法笼统,没有针对性,D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答案:C
6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间修筑了一道“柏林墙”。

它的修筑()
①引起了西方大国的强烈不满②从根本上防止了西方势力对民主德国的渗透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苏关系的紧张④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7美国总统里根曾发表演说:“如果寻求和平,如果你为□□寻求繁荣,如果你寻求自由化,请来到这扇大门前……打开这扇门……推倒这堵墙。

”给□□里填上国家的话,最可能是() A.中国和日本 B.苏联和东欧
C.法国和德国
D.美国和英国
解析:里根在1980~1988年担任美国总统,这一时期是美苏冷战的后期,这里里根针对的是苏联和东欧。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边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在富尔敦的演说
材料二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
洲走上复兴之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四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请完成:
(1)材料一中“苏联的势力范围”是指哪些国家?这一演说有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美国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其说明的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苏对抗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解析:第(1)问中的“国家”可依据材料一中“从波罗的海边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等信息进行判断,“影响”应联系丘吉尔演说的目的和主张进行回答;第(2)问中的“具体措施”可结合材料二、三、四的出处进行归纳,“说明的问题”需要联系美国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进行分析;第(3)问应注意“消极影响”的限制条件,进而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

参考答案:(1)国家:波兰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影响: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2)具体措施: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说明的问题: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企图控制欧洲,遏制共产主义,进而称霸世界。

(3)消极影响:导致美苏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的出现,引发了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互交织,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9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

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作出反应。

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

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

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

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

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

战争一触即发。

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

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

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

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以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

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请完成: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中“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等信息,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可结合材料中“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等信息,从原则立场、主要途径等角度进行思考。

参考答案:(1)美苏以武力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美国占据优势,苏联力图改变力量对比;双方对对方的判断失误。

(2)对危机采取有节制的反应;避免发生军事冲突而导致战争;保持接触,探索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达成必要的妥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