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的临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的临床护理
作者:齐媛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35期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68例高血压脑出血经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
结果 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 68例患者中有32例完全康复、6例死亡、30例存在神经功能障碍后遗症。
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定位准确,手术效果满意,积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该病病死率、有效地预防并发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护理
高血压临床上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则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数有高血压或者动脉硬化病史的患者,情绪激动、忽然用力会直接诱发,后果严重,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1]。
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清除术则是一种治疗脑出血的新技术,可以快速清除血肿,达到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目的。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利用微创清除术治疗的6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护理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为2010年1月~2012年12月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39~81岁,平均57.8岁;68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入院时血压>110 mmHg,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出血部位:其中脑叶出血12例,脑室出血13例,小脑出血8例,基底节区出血46例。
68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于控制血压、止血、脱水降颅压、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完善术前准备,发病后24 h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根据CT片定位后,选择适宜的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术后连续引流3~5 d,围手术期采取整体护理措施以及康复护理和出院指导。
68例患者中6例死亡、32例完全康复、30例存在神经功能障碍后遗症。
2 护理措施
2. 1 心理护理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患者病情变化快,部分患者有意识模糊、失语等严重并发症,清醒患者有焦虑、恐惧、易怒等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手术的重要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置措施,多讲解手术治疗的成功范例,让患者理解和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取得家属的信任及配合,尽可能地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及护理和治疗。
2. 2 一般护理手术之后需要保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保持患者病室环境的干净整洁,麻醉未完全清醒患者需要头偏向一侧平卧位,清醒后头部位置稍微的抬高一点,有利于患者降低颅内压,头部活动幅度不能太大。
给于患者翻身的幅度不要过大,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避免患者颅内压升高。
术后一般给于患者鼻饲流食供给营养。
待患者可以自主饮食后则给患者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多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保持患者手术创口的清洁,避免皮肤切口的感染。
2. 3 病情观察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立即给于多参数心电监护,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神志、瞳孔、血氧饱和度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患者血压一般控制在160/90 mmHg左右,避免血压的过高或过低,血压过低易导致脑水肿;血压过高则易导致再出血。
及时发现患者颅内再出血的先兆及脑疝的先兆。
当发现患者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加重以及瞳孔忽大忽小以至大小不等,呼吸缓慢不规则,表示患者可能再次出血,需要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处理[2]。
2. 4 微创引流管的护理控制患者头部的移动,保持引流管周围的干燥、清洁,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翻身护理时,需要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将引流管拉脱。
如果因流量突然减少同时出现无色液体时则有可能是出现脑脊液,如果出现新鲜血液流出时则可能是再出血,需要马上汇报医生并处置。
护理人员需要冲洗血肿2~3次/d,冲洗动作是要先行抽吸再进行冲洗,注意管腔阻塞情况,一旦发现引流不畅,应立刻检查是否存在血块阻塞或管道扭曲,如果出现血凝块阻塞导管,则需要应用尿激酶冲管,冲洗出入量时要均等,冲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使用暴力冲管,同时需要避免冲管导致气体进入,详细记录患者引流液的性状及数量,及时评估是否存在再次出血的可能。
2. 5 康复护理患者手术病情稳定后,恢复过程中尽早做功能锻炼,患者的活动量应循序渐进,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做被动运动,早期定时更换体位,合理的床上活动,保持患肢关节的功能位,保持患肢关节的功能位,避免患者术后的关节强直、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的发生,同时还可以配以针灸、理疗,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 史玉泉. 实用神经病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642- 648.
[2] 何巧媚,陈素英,周秋荷.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 25(3):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