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设计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设计要点
摘要:针对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简要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特点,如结构设计更加标准、各项构件实现工厂化生产目标等等,提出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流程与要点,能够保证装配式建筑结构更为稳固,有效降低建筑结构失稳现象的发生,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前言
在建筑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建筑结构形式。

现代建筑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最近几年来,装配式建筑工程越来越多,为了保证装配式建筑结构更为合理,做好结构设计工作特别关键,鉴于此,本文重点研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1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特点
分析在常规的建筑工程当中,采用现场施工方式比较多,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环节,工业化水平比较低,会消耗大量的资源,产生很多废弃物,存在设计施工水平低下、装饰装修质量不达标等一系列问题。

与常规的建筑工程项目相比,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具备施工作业难度低、施工废弃物少、施工材料使用率高等特点,而且这一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更加容易控制,施工周期也比较短,项目的运行维护管理更为简单。

此外,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能够将低碳理念、环保理念、节能理念有效融合,建筑结构设计更为标准,各项施工构件实现工厂化生产目标,建筑项目的装饰装修质量更佳,能够更好地弥补常规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将建筑工程项目各环节之间的局限完全打破,使得工程项目产业上、下游更为协同。

2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流程
通常来讲,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主要分为5步,分别是技术选择、施工方案的设计、初期设计、施工图设计、构建加工设计等步骤。

(1)在技术选择过程之中,设计人员要明确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位置,包括工程项目的施工规模,了解建筑工程项目外部施工环境,准确计算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并制定出完整的技术方案,保证装配式建筑构件更为标准,为项目中的施工作业人员提供良好依据。

(2)在施工方案设计环节,设计人员需要结合装配式建筑工程结构特点,制定出更为全面的施工方案。

如果施工方案设计不合理,会对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能与安全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因为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方案设计难度较大,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因此,设计人员要运用科学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

(3)在初期设计环节,设计人员要主动与技术人员进行联系,保证装配式建筑实现协同设计,并结合施工场地的具体建设要求,确定工程的建设施工层数,包括各项构件的种类与数量等。

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明确各项设备与管线的分布要求,实施经济性评估,保证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得到更好控制。

(4)在施工图设计环节,设计者要结合之前的技术选择与初步设计内容,结合装配式建筑当中各个专业提供的有效参数,明确预制构件的安装要求,特别是工程项目当中的重点部位,要加强防水设计。

(5)在预制构件加工设计环节,设计单位要主动联系预制构件加工企业,和加工企业协同设计,并结合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为构件加工企业提供准确的预制构件尺寸设计图,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各项管线稳定运行。

结合各项预制构件的运输与吊装要求,安排专业人员提前设置好预制构件起吊与固定设备。

3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设计要点研究
在制作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之前,设计人员需要加强深化设计,针对装配式建筑深化设
计文件,需要认真按照高层建筑工程整体设计规范与标准进行设计,并做好相应的文件编制
工作。

预制的全部建筑构件详解图纸之中,要明确预留孔洞位置,包括各项预埋件位置等等。

设计人员要认真按照装配式建筑工程整体设计规范与标准进行设计,并逐一进行全面分析,
保证后续的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工作顺利开展。

3.1单元幕墙设计要点
在施工设计中,单元幕墙也使用到预制装配式作业方法,即建筑工程的墙面板和支撑体
系都是在工厂内提前完成预制,随后将其直接固定在主体结构上,因为很多构件(如玻璃、
密封胶、铝板等)都是在工厂内直接完成,这也简化了后续的安装流程,降低了作业环境的
危险性。

做好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因为单元幕墙构件都是在工厂内完成,因此在生产
过程中,需要委托驻厂监理,对于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包括原材料筛选、尺寸误差、成
品检查等内容,出具相应的质量验收报告,满足要求后才允许其进入到施工现场。

并且在成
品进入现场中后,还需要做好质量验收和质量抽检工作,从而确保每个环节施工材料应用的
合规性,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2 钢结构设计要点
钢结构集成建筑体系具有坚固抗震防风、节能环保、居住舒适、基础建筑成本较低,施
工周期短、便于装修等一系列优势及特点对其进行设计时,采用了全预制装配式技术,即建
筑体系中使用到的钢柱、钢梁预制为100%,这也对该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明确钢结构的具体尺寸,该工程的施
工高度相对较低,对此使用到的钢结构横截面一个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文使用的钢结构以
Q345B钢为主,截面积H400×200×8×12到H800×300×16×25不等),确保其满足承重要求的
基础上,减少钢结构材料的使用量。

该工程在施工中应用到的主承重结构有钢梁、钢柱等,
为了方便后续拼接工作的进行,长度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另外,在钢结构拼接使用前,
还需要对材料表面的锈迹进行清理,并且也需要做好材料防腐工作,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2)确定不同钢结构的连接方式,结合该工程的施工特点,在具体应用中,钢柱与钢柱、
钢柱与钢梁之间的连接采用了全螺栓连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环节的安装速度;在
主梁结构的安装过程中,使用到了全螺栓悬臂梁固定方式,提升了构件安装的精准度,减少
构件移位的情况;对于钢结构楼板,在作业现场也选择螺栓固定的方式进行施工,全程没有
应用到焊接,以此来起到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精准度的作用。

完成钢结构连接施工后,
还需要对施工质量做好验收工作,并且对于验收情况进行记录,利用数据库技术对其进行整理,这也是后期进行智能化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的数据参考(如图1)。

①——预埋套简;②——预制外挂墙板;③——紧固件;
④——预埋螺栓;⑤——墙板临时固定及垂度调节;
⑥——紧固件;⑦——紧固件;⑧——楼板
图1 预制外挂墙板校正图
3.3 内隔墙设计要点
除了钢结构和单元幕墙采用了预制装配式作业方法外,在内隔墙的设计中也使用到了该
作业方式。

结合工程所在区域的基本特点,内隔墙选用了轻质复合内隔墙,这也可以大幅度
降低砌筑作业率。

在对其展开精细化管理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选择轻质
复合内隔墙材料,结合该工程的基本特点,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所选择的面板材料为中密
度增强纤维水泥平板,该材料在设计应用中具备较强的防水性能,从而起到延缓钢结构腐蚀
速度的作用。

为了提高材料的应用效果,还需要对材料采购质量、材料应用流程做好监督管理,以此来提高设计内容的可操作性。

(2)做好隔音与吸音设计,这也是目前很多建筑工
程设计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在具体设计中,主要选择了凹凸槽连接的方式来营造良好的隔音
和吸音环境,同时墙板厚度设计为90mm,经过试验检测得知,该厚度的隔音量达到了40dB,满足了现代住宅规范的基本要求。

另外,在作业方式上,本工程优先选择干作业装配式施工,对于整个流程进行提前梳理,明确精细化管理的重点,从而起到加快工程施工速度的作用。

4 预制装配式建筑精细化设计的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精细化设计水平,提升管理模式的适用性,在具体的应用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做好人员素养培训,提高人员综合实力,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做好设计队伍人员的筛选工作,根据综合测试的评价情况,筛选满足要求的成員组成设
计队伍,从基础上提高监测队伍的综合应用水平。

并且在日常工作中,也需要做好人员培训
工作,培训内容包括设计标准、安全责任意识、仪器使用规范等。

做好培训后的测试工作,
并且将测试结果和绩效考核制度关联在一起,以此来提高参训人员的重视程度,提升实际的
培训效果。

第二,充分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到管理活动当中,现阶段,自动化技术、智能技术
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推广,因此在展开精细化设计时,也可以将此类先进技术融入到其中,组建可靠的综合管理体系,对于一些基础性内容进行明确,如预制装配式建筑材料参数、质量管理要点、具体分类阶段等,同时对于以往制度中一些模糊界限内容进行明确,这也为
综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点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精细化管理
的前提条件便是拥有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而言,经常使用到的管
制度包括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施工责任管理制度等,借助大数据技术对
于现行制度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客观分析,补充遗漏或者滞后的制度内容,从而提高制度内容
的系统性。

而且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馈意见,定期进行此类意
见的汇总整理,并以此为基础调整制度内容,提升制度内容的实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普及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如何采取措施来提升建筑施工
质量也成为建筑企业关注的问题。

设计管理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对工程各环节内容进行准
确把握,在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建筑功能性和美观性。

另一方面,可以对建筑
风格内容进行优化,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提高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项目施工及管理中的应用[J].尹晓娟.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9(01)
[2]装配式建筑防水节点设计及施工要点[J].陆长松,黄金住宅与房地产.2018(23)
[3]预制外墙板吊装落位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刘翔,曹维存徐洪瑞.施工技术. 2018
(S1)
[4]预制装配式技术在鱼道建设中的应用[J]罗扬,徐锦皓王晓远.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
报.2017(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