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梦江南·兰烬落

合集下载

关于江南古诗PPT

关于江南古诗PPT

望江南/忆江南 【宋·王琪】
•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 潮生潮落日还沈。南北别离心。 •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晓, 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来自渔歌子 【唐·张志和】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 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杏花微雨江南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忆江南 【唐·温庭筠】
•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江南好/忆江南 【宋·赵师侠】
•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天净水平寒月漾, 水光月色两相兼。月映水中天。 •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景若佳时心自快, 心远乐处景应妍。休与俗人言。

【诗歌鉴赏】皇甫嵩《梦江南》

【诗歌鉴赏】皇甫嵩《梦江南》

【诗歌鉴赏】皇甫嵩《梦江南》
皇甫嵩《梦江南》原文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皇甫嵩《梦江南》注解
、兰烬:蜡烛的馀烬,结花如兰,故称。

2、红蕉:屏风上画的美人蕉。

3、萧萧:形容雨声。

4、梅熟日:江南梅子明朗的季节,在春末夏初之际。

皇甫嵩《梦江南》翻译
更深烛天下,烛光黯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清分不清。

我昏昏欲睡,终于步入了
梦乡,梦中就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甜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执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弹奏,时而听到桥上驿亭边人语,壮着那故地重游的乡音,
诉说着难以忘怀的故事。

正所谓:“五月水乡梅雨夜,驿桥船笛相伴人声。

爱恋哀怨江南梦,词调蕴浓易新鲜感。

皇甫嵩《梦江南》赏析
皇甫松以《梦江南》为题,共写下了两首词,这里选好的这首,就是一首记梦之作,
主要写作者在某个夜晚所搞的一个梦,一个和江南有关的梦。

词作层次清晰,前两句写未眠之前的夜景,也就是室内的景物:灯芯已经燃烧完了,
这暗示着夜已经深了;没有了灯光的映照,屏风上描画的红色美人蕉也暗淡下去了。

这两
句在景物描写之中,也显现出了夜晚的宁静,也正是在这一片静谧之中,才有可能做出一
个境界优美的闲梦。

后三句主要就是对梦境的描画:梅子黄时日日雨,江南梅子成熟的时节,他乘着一艘小船,在潇潇的夜雨声中,吹着笛子漂浮在水面,同时岸上驿站旁的桥边,又不时传来了一阵阵的柔声细语。

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梦江南-兰烬落》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译文】明烛兰膏只剩下残花燃烧,暗淡了屏风上鲜红的美人蕉。

我倚案小憩渐入梦遥。

江南之夜春雨如牛毛,正是梅熟时节,夜船悠然驶来,笛声潇潇。

时时有人声话语驿边小桥。

【赏析】皇甫松其人生平事迹不详。

只知他字子奇,晚唐时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县)人。

其父皇甫湜、其舅牛僧儒皆为唐名士。

《花间集》收录了他12首词作,称他为“皇甫先辈”。

“先辈”为唐人对“进士”的称谓,故知其为进士。

皇甫松留传下的词作,以绮靡者为多,但这首《梦江南》(又名《忆江南》、《望江南》),却十分清新可爱。

张炎在《词源》中曾说:“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

”皇甫松此词,确实达到了“一句一字”皆不闲,而且艺术地处理好了实境与虚境、夜景与梦景、动与静等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表层看,此词极为简单。

前二句写夜景,“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兰,兰膏,指香的烛油。

《招魂》曾有“兰膏明烛”句;“烬”,火烧的残余,这里指最后的烛花。

此二句说,灯花残落,屏风上鲜红的美人蕉,随着灯花残、香烛熄而暗淡了。

此时夜深入静、万籁俱寂。

词人伏案小憩,渐入梦境:“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进入词人梦境的是“梅子黄时”的雨景:江南之夜,春雨如牛毛、细丝,潇潇地下着,织着词人的梦境,水面上,有船儿轻轻地荡着,远处悠扬着美妙的笛音,驿桥上下,时时传来几声笑语……如果再作深一层解,就会更觉其妙。

从虚实关系看,前二句的夜景,是词人眼前之实景,然而,从其地位而言,它只是为后面梦境而设的背景;后三句的梦境,乃为词人梦中之虚景,词人却偏偏以江南夜雨的实景加以描写,从而达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间的艺术效果。

如沈祥龙《论词随笔》所说:“词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前虚而后实,前实而后虚。

”从动静关系看,前二句极写其静,却又暗寓其动,夜色之静与词人内心之动,相互渲染、衬托。

《梦江南》原文及赏析

《梦江南》原文及赏析

《梦江南》原文及赏析《梦江南》原文及赏析1梦江南·兰烬落唐朝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梦江南·兰烬落》译文兰膏的灯花已经残落,屏风上的红蕉变得暗淡幽茫。

闲来梦中又看到江南正是黄梅成熟的时光。

夜晚的小船上吹着笛子,细雨儿正轻轻地作响,有人悄语在驿站小桥旁。

《梦江南·兰烬落》注释兰烬:烛火的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莫辨。

梅熟日:指江南夏初黄梅时节,时阴雨连绵。

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

驿:馆驿。

古代官吏住宿、换马之处。

驿边有桥称驿桥。

《梦江南·兰烬落》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旅客思乡之作。

先写旅邸的夜景,然后转入梦境,通过对梦中江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词人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景物背后,诗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

落笔之处,尽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兰烬”,兰膏燃烧的余烬。

起二句八字写夜深人静,室内昏暗,灯花已经残落,画屏上鲜红的美人蕉,在微弱的灯光下,颜色也已显得暗淡,这正是入睡的时刻。

这是一个寂寞的夜晚,隐约地透出人的黯然心情,经过这一铺垫,下面便转入了梦境的描写。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后三句进入梦境,却完全是另一种景象:梦中的江南,情调清朗,色彩明丽,梅子正熟,风景绝佳。

恰在这时,夜雨轻飘,船泊泽国,笛声悠扬;人语驿桥,春水碧波。

这里,有景,有情,有色彩,有声音,还有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夜晚!梦里梦外,都是夜景,但现实的夜如此凄清、冷寂,蕴涵着丝丝哀怨;而梦中江南的夜,却是那样欢乐、愉快、醉人。

今昔对比,作者对江南故乡怀念的深情,隐约可见。

全词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红蕉、黄梅)到绘声(吹笛、人语、夜雨潇潇),亦即从视觉到听觉,构思新奇,意境清幽,动静兼备。

梦江南PPT课件

梦江南PPT课件
强调了什么?
• 答: “斜晖”一词与上面“梳洗罢”呼应,
点出思妇从清晨就倚楼等待,一直等到太阳偏 西了仍不见良人归舟。 你会用哪一句? 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 问:如果用一句词来形容此时的思妇心境,

词的鉴赏
• 问:白蘋洲在古诗词中常用来指什么地方?最后一句
写什么?
• 答:指的是分手的地方。这一句写思妇一再的失望,
偏偏又看见当初与他分手的地方,这就使他更加柔肠寸 断,悲伤至极!
• 总结:作者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位思妇的形象,心理
描写细致入微,景物描写渗透着情感,情景交融,起了 烘托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词句语言清新含蓄,耐人 寻味。文笔洗练无雕琢之痕。
本课件到此结束
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一次聆听这 首词吧
肠 断 白 蘋 洲
• 问:“独”字,“倚”字各写出思妇的什么状态
和情思?
• 答: “独”字点出思妇的形单影只,“倚”
字写出思妇久久等待的神态。
词的鉴赏
• 问:思妇的等待有结果吗? • 答:没有,“过尽千帆皆不是”表明她虽然
望穿秋水,却始终没有盼到良人归来。
• 问:如何看出来? • 答:“过尽千帆”可见等待时间之长,“皆
东海二中多媒体教学课件
科 目:语﹒唐﹒温庭筠
初中《语文》第五册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态。 2。朗读背诵这首词,了解它的主要意思。 3。了解作家的相关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 温庭筠与花间词派:

温庭筠(812-870),本名飞卿,太原祈人。 唐朝诗人,词人,花间词派的创始人。他出身与没 落的贵族家庭,长期出入于歌楼妓馆,“能逐弦吹 之音,为侧艳之词”,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终身 困顿,到晚年才任方城尉和国子监助教。他的诗和 李商隐齐名,号称“温李”。温庭筠精通音律,熟 悉词牌,其创作的艺术成就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他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杰出的才能,善于选择 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文 笔耐人寻味。内容偏重写闺情。辞藻艳丽,但表现 得过于柔弱,词句过于雕琢,较为消极。

《梦江南》、《武陵春》教学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梦江南》、《武陵春》教学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欣赏《武陵春》
品味下列写愁句子的技能。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作 业:
背诵默写这两写。
都写了女子梳头
2、大家思考一下,她为何 “日晚倦梳头” 呢?
李清照因为内心哀愁,对生活失去了 兴趣,所以,“日晚倦梳头。”
3、文中有句隐含了她哀愁的原因,是哪一 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却与以前大不 一样了(丈夫去世),她对一切都丧失 了兴趣。
这首词所反应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 片断和思想情感。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
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 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大意
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了,只有 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天色已晚,自己 仍无心梳洗。春天里景物年年如此,而人 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 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先流泪。听人说 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 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 哀愁。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两首词,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 《望江南》清新明快,《武陵春》直率凄婉。其次,写作 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最后抒发的感情相近, 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两首词都写闺 情,都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武陵春》还包括国家之恨、 故国之思.情感较为深广。两首词都细腻生动地再现了女 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宛转起伏,富于变化。《望江南》反 应了思妇喜悦、急切、兴奋、失望、伤心、哀怨的心理变 化。《武陵春》从愁思满怀写起。经历片刻的轻松,终于 忧愁难遣。大家一定要多体会。

初中语文温庭筠望江南PPT课件

初中语文温庭筠望江南PPT课件
作者:温庭筠
望江南
了解词牌
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江南 好》。《金奁集》入“南吕宫”。创作者是李德裕。段安节《乐 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 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廿七字,三平韵。 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 双调。代表作有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苏轼《望江南·超然 台作》等。
整体感知
• 时间:清晨 ——黄昏 • 景物:楼头—千帆—斜晖—江水——白蘋洲 • 情感:希望——失望——肠断
整体感知
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 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 “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 “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 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 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诗词主题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体”。 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 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熟读诗词
望江南·梳洗罢
唐代:温庭筠
梳。 肠断白蘋洲。
诗词赏析
词是注重作家主观抒情的艺术形式。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动自然,没有矫饰之 态和违心之语。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 物,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蘋洲”的痛苦失望,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 变化,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 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 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 脉;使分散孤立的风景点,融合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艺术画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现 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完美统一地显示出来。这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思妇的怨和恨,血和泪, 深深地感动了作家;在这些似乎平静的字句中,跳动着作家真挚热烈的心。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梦江南·兰烬落》原文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二、《梦江南·兰烬落》原文翻译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三、《梦江南·兰烬落》作者介绍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

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皇甫松《醉乡日月》3卷。

其词今存2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

事迹见《历代诗馀》。

今有王国维辑《檀栾子词》一卷。

《梦江南·千万恨》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梦江南·千万恨》原文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二、《梦江南·千万恨》原文翻译恨意千万如丝如缕,飘散到了遥远的天边。

山间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

绿水清风中,鲜花独自摇落。

花儿零落中,不知不觉的明月早已经斜入碧云外。

三、《梦江南·千万恨》作者介绍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

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

《梦江南温庭筠》课件

《梦江南温庭筠》课件

1
早年生活
温庭筠出生于河南安阳,自幼聪颖,醉心于文学创作。
2
仕途经历
温庭筠曾担任过太学博士等职位,但因上表分忧被贬至岭南。
3
晚年与流亡
晚年,温庭筠返回中原地区,但后来被贬至当时的安南国(今越南)。
梦江南的诗歌特点
1 婉约风格
梦江南的诗歌风格婉约细腻,多描写爱情、自然景色及人生哲理。
2 典雅的语言
温庭筠的诗作语言优美流畅,表达精湛,常用典雅的比喻和意象。
3 感真挚
梦江南诗歌表达出温庭筠真挚的情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梦江南的创作意义
文学创作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代表作之一, 对后世文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意象独特
梦江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溪 流、柳絮等,堪称中国古代诗歌 中的瑰宝。
文化传承
梦江南代表着唐代文学的巅峰, 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备受后人推崇。
梦江南的文化地位
文人推崇
梦江南被广大文人视为古代文学的瑰宝,为其作品付出了深深的敬意。
文化研究
梦江南作为一部经典诗集,一直都备受文化学者的研究与解读。
文化符号
梦江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代表了优美的语言艺术和传统美学价值。
梦江南的艺术价值
情感表达
梦江南的诗歌通过细腻的语言 和独特的意象,生动地表达了 作者深沉的情感。
审美享受
阅读梦江南的诗歌,能够让读 者沉醉于其中,体验到古代文 学艺术的美妙与魅力。
文学传承
梦江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杰 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结论和要点
梦江南 艺术价值
温庭筠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婉约风格、典雅的语 言、情感真挚的特点,对文学创作、文化传承和 审美享受都具有重要意义。

忆江南三首古诗文PPT课件

忆江南三首古诗文PPT课件

赏析 满江红·暮春
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写一位空闺女子怀念情人而又 羞涩难言的情绪状态,逼近婉约派词人秦观的风调。擅长于写豪 壮沉郁之词的作者,能以似水柔情写女子的相思怨别,足见作者
的大家风范。
赏析 满江红·暮春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容易想起苏州的吴宫。喝一喝 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 朵迷人的芙蓉。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 忆,再来就是容易想起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 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容易想起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 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容易想起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 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赏析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容易想起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 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容易想起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 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品诗赏词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容易想起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 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 芙蓉。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容 易想起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 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么时候能够再次
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容易想起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 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
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诗词赏析

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诗词赏析

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诗词赏析梦江南·兰烬落唐代: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译文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注释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

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旅客思乡之作。

先写旅邸的夜景,然后转入梦境,通过对梦中江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词人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景物背后,诗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

落笔之处,尽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兰烬”,兰膏燃烧的余烬。

起二句八字写夜深人静,室内昏暗,灯花已经残落,画屏上鲜红的美人蕉,在微弱的灯光下,颜色也已显得暗淡,这正是入睡的时刻。

这是一个寂寞的夜晚,隐约地透出人的黯然心情,经过这个铺垫,下面便转入了梦境的描写。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后三句进入梦境,却完全是另一种景象:梦中的江南,情调清朗,色彩明丽,梅子正熟,风景。

恰在这时,夜雨轻飘,船泊泽国,笛声悠扬;人语驿桥,春水碧波。

这里,有景,有情,有色彩,有声音,还有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夜晚!梦里梦外,都是夜景,但现实的夜如此凄清、冷寂,蕴涵着丝丝哀怨;而梦中江南的夜,却是那样欢乐、愉快、醉人。

今昔对比,作者对江南故乡怀念的深情,隐约可见。

全词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红蕉、黄梅)到绘声(吹笛、人语、夜雨潇潇),亦即从视觉到听觉,构思新奇,意境清幽,动静兼备。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全灌注在用景物描绘所铸成的形象画面之中,含有不尽之意,令人思索玩味。

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梦江南-兰烬落》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①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②【注释】①兰烬:兰膏的馀烬。

李贺诗:“蜡泪垂兰烬。

”(《恼公》)王琦注:“兰烬,谓烛之馀烬状似兰心也。

”一说蜡烛馀烬形似兰心。

红蕉:美人蕉。

“红蕉於芭蕉盖自一种,叶小,其花鲜明可喜,蜀人语染深红者谓之蕉红。

”(《格致镜原》卷六八引《益都方物略记》)这里“红蕉”指屏风上的画。

②梅熟日:梅子成熟的时节,在春夏之交。

这个时候常常阴雨连绵不断,谓之黄梅天、梅雨天。

萧萧:即“潇潇”,雨声。

白乐天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云:‘暮雨萧萧郎不归。

’”(《寄殷协律》)驿:古代官吏住宿、换马之处。

“骑马以传递公文叫‘驿传’,沿途供他们休息的所在叫‘驿舍’,或临水有桥叫‘驿桥’。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译文】烛花已落,红蕉画屏转暗,人也渐渐入梦。

梦见江南梅熟,梦见夜雨吹笛,梦见驿桥人语。

【集评】明·汤显祖:“好景多在闲时,风雨潇潇何害。

”(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 明·卓人月、徐士俊:“末二句是中晚唐警语。

”(《古今词统》)清·陈廷焯:“梦境化境,词虽盛于宋,实唐人开其先路。

”(《白雨斋词评》) 近代·王国维:“情味深长,在乐天、梦得上也。

”(《人间词话附录》)【赏析】写客旅乡思之情。

先写旅邸深夜烛花渐落,屏风上的图画渐渐暗淡,人呢?也在昏暗朦胧中进入梦境。

“闲梦”二字承上贯下,直到词终,点明词中所写皆系梦境。

二字分明全词之词眼。

结句“驿边桥”同起句未点明的旅邸驿站遥相照应。

既自然而又不露痕迹。

有虚有实,虚实相间;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声色俱佳。

在艺术上的另一个特色是梅熟、夜船、驿桥,无非江南景色,加之笛声、雨声、人语声,“语语带六朝烟水气”。

情景逼真,耐人回味。

梦江南·兰烬落

梦江南·兰烬落
梦江南· 兰烬落
① 兰烬 落,屏上暗红蕉 ②。闲梦江南梅熟日③,
④ 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
⑤ 语驿边桥
•作品注释
• ①兰烬:烛火的灰烬,因烛光似兰,故 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 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 蕉模糊莫辨。 • ③梅熟日:指江南夏初黄梅时节,时阴 雨连绵。 • ④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
• ⑤驿:馆驿。古代官吏住宿、换马之经残落,屏风上 的红蕉变得暗淡幽茫。闲来梦 中又看到江南正是黄梅成熟的 时光。夜晚的小船上吹着笛子, 细雨儿正轻轻地作响,有人悄 语在驿站小桥旁。
• 1.“兰烬落,屏上暗红蕉。”营
造了怎样的抒情环境?主要体现在 哪两个词上?
4.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 4.表现了词人对江南生活 的怀念以及梦醒之后惆怅、 失落的感情。
5.这首词有一种朦胧之美,作 者是如何展示这种朦胧美的? • 5.现实形象朦胧,惝恍迷蒙的 烛光,屏画上黯淡模糊的芭蕉。 梦中的形象朦胧,梦境隐隐约 约,夜幕下,迷离的江南烟雨。 这些形象意境,给人一种似实 似虚、亦真亦幻的朦胧之感。
• 朦胧、黯淡。主要体现在 “落”和“暗”两个字上。
2.“闲梦”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作简要说明。
• “闲梦”一词引发下文怀想。 “闲”便容易多思,多思容 易生梦。
3.本词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 对此作简要分析。 • 前两句是实写,诗人写眼前烛 光摇曳,写出了光线黯淡,视 线模糊的情景,此景使诗人不 禁一阵恍惚,而进入一种似梦 非梦的状态,从而回想起过往 美好的江南经历,写下凄迷、 柔婉的词句
6.比较皇甫松的另一首《梦江
南》,看那一首更为含蓄蕴藉, 为什么?
• 梦江南 •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 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 城,双髻坐吹笙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及赏析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及赏析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及赏析梦江南·兰烬落原文及赏析原文: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译文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注释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

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译文兰膏的灯花已经残落,屏风上的红蕉变得暗淡幽茫。

闲来梦中又看到江南正是黄梅成熟的时光。

夜晚的小船上吹着笛子,细雨儿正轻轻地作响,有人悄语在驿站小桥旁。

注释①兰烬:烛火的.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莫辨。

③梅熟日:指江南夏初黄梅时节,时阴雨连绵。

④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

⑤驿:馆驿。

古代官吏住宿、换马之处。

驿边有桥称驿桥。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旅客思乡之作。

先写旅邸的夜景,然后转入梦境,通过对梦中江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词人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景物背后,诗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

落笔之处,尽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兰烬”,兰膏燃烧的余烬。

起二句八字写夜深人静,室内昏暗,灯花已经残落,画屏上鲜红的美人蕉,在微弱的灯光下,颜色也已显得暗淡,这正是入睡的时刻。

这是一个寂寞的夜晚,隐约地透出人的黯然心情,经过这一铺垫,下面便转入了梦境的描写。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后三句进入梦境,却完全是另一种景象:梦中的江南,情调清朗,色彩明丽,梅子正熟,风景绝佳。

恰在这时,夜雨轻飘,船泊泽国,笛声悠扬;人语驿桥,春水碧波。

这里,有景,有情,有色彩,有声音,还有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夜晚!梦里梦外,都是夜景,但现实的夜如此凄清、冷寂,蕴涵着丝丝哀怨;而梦中江南的夜,却是那样欢乐、愉快、醉人。

皇甫松描写江南的诗词《梦江南·兰烬落》赏析

皇甫松描写江南的诗词《梦江南·兰烬落》赏析

皇甫松描写江南的诗词《梦江南·兰烬落》赏析《梦江南•兰烬落》唐代•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赏析】“梦江南”又称“忆江南”,作者以词牌本意来写对江南的怀念,表达对故乡的深深。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起首两句渲染了一种朦胧昏暗的气氛,隐约地透出词人的黯然心情,并为下文如梦做了铺垫。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两句则描绘梦中江南美景。

梦中的江南在梅子成熟时会有绵绵不断的细雨,然而,这潇潇春雨并不使人厌烦,它催熟了梅子,还为人间带来了诗情画意。

在雨中,泊船吹笛,潇潇的雨声伴着悠扬的笛声,一直飘到很远的地方。

在这里,作者选取了江南典型的梅雨,并紧扣江南多水的特征,描绘了一幅十分清幽恬淡的画面。

其中,景物色彩明丽,声音婉转清扬,气氛欢快愉悦。

结句“人语驿边桥”,为画面加入了人物及感情,使得全词内容更加丰满。

这首词的特色就是“朦胧”,现实中的夜是朦胧的,梦中的江船、小桥乃至桥上之人也都是朦胧的。

还有那笛声,那人语,在潇潇雨声中,也变得便隐隐约约、断断续续、若有若无了。

这种朦胧正符合作者此时凄迷的心境,更符合所写的对象——江南。

扩展阅读:皇甫松的朝代背景安史之乱所给予唐帝国以及整个封建社会的影响之深刻,使人不能只将它视为一个政变事件。

一个政变事件,或是平定叛乱之后,很快一切恢复正常,或是政变者登上权利的宝座,改朝换代。

而安史之乱,所给予唐王朝的震动,却直至它的灭亡,或者说,是它间接地灭亡了唐王朝。

因为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的势头更为凶猛,他们不奉朝命,甚至自称帝号,至朱全忠由宣武节度使而充诸道兵马副元帅,杀唐僖宗与哀帝而自称皇帝,唐室便灭亡了。

这强大的藩镇与弱小的中央之间的矛盾现状,同皇帝与宦官专权之间的矛盾,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皇权与贵戚之间的矛盾,以及整个统治阶层与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错综交织在一起,就灭亡了一个极盛一时的大唐帝国。

还远不及此。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的意思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的意思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的意思“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出自唐朝诗人皇甫松的古诗作品《梦江南》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注释】1、兰烬:蜡烛的馀烬,结花如兰,故称。

李贺《恼公》诗:“蜡泪垂兰烬。

”王琦注:“兰烬,谓烛之馀烬状如兰心也。

”2、红蕉:屏风上画的美人蕉。

宋祁《益部方物略记》:“红蕉于芭蕉,盖自一种,叶小其花鲜明可喜,蜀人语染深者谓之红蕉。

”梅熟日:江南五月梅子黄熟时,常阴雨连绵,称“梅雨”。

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日梅雨。

”【翻译】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正所谓:“五月水乡梅雨夜,驿桥船笛伴人声。

缠绵幽怨江南梦,词调蕴浓易共鸣。

【鉴赏】皇甫松以《梦江南》为题,共写了两首词,这里所选的这首,是一首记梦之作,主要写作者在某个夜晚所做的一个梦,一个和江南有关的梦。

词作层次清晰,前两句写未眠之前的夜景,也就是室内的景物:灯芯已经燃烧完了,这暗示着夜已经深了;没有了灯光的映照,屏风上描画的红色美人蕉也暗淡下去了。

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之中,也显现出了夜晚的宁静,也正是在这一片静谧之中,才有可能做出一个境界优美的闲梦。

后三句主要就是对梦境的描画:梅子黄时日日雨,江南梅子成熟的时节,他乘着一艘小船,在潇潇的夜雨声中,吹着笛子漂浮在水面,同时岸上驿站旁的桥边,又不时传来了一阵阵的柔声细语。

唐圭璋先生在其《唐宋词简释》中以为这首词还有言外之旨:“然今日空梦当年之乐事,则今日之凄苦,自在言外矣。

”依唐先生的看法,这首词表面上是在写作者的梦中乐事,实际上则喻示着他现实中的凄苦,是在以夜梦之乐反衬日间之苦;词作仿佛是座冰山,梦中乐事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部分,而水下的则是作者的凄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鉴赏:
若依时间顺序编排,那么下篇应前而此篇 应后,互相调换一下位置。果然如此,则 “楼上寝”阕既已明白点出具体之地“秣 陵”与具体之人“双髻”少女,此篇就不 必重出了,其所以泛称“江南”而泛言 “人语”的缘故,岂在此乎?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梦江南·兰烬落: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译文: 闲来梦中又看到江南正是黄梅成熟的时光。 夜晚的小船上吹着笛子,细雨儿正轻轻地 作响,有人悄语在驿站小桥旁。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注释:
①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烬:物体燃 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 模糊不辨。 ③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 ④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①兰烬:烛火的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 模糊莫辨。 ③梅熟日:指江南夏初黄梅时节,时阴雨
随着“朦胧诗”这一新流派在现代诗 坛上的出现,文学评论家们是非蜂起,对 她褒贬不一。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鉴赏:
或以为“朦胧”即是“晦涩”的代名词。 皇甫松这首词之美在“朦胧”,是指它的 气象“朦胧”,境界“朦胧”。就语句而 言,她字字如在目前,一点也不流于“晦 涩”的。披文见情,一读便知词人曾经在 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生活和漫游过,江南 水乡的旖旎风情给他留下了永远也不能够 忘怀的美好记忆,使他朝思暮想,使他魂 牵梦萦,终至满怀深情地飞动彩笔,写出 了风流千古的清辞丽句。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梦江南·兰烬落: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译文:
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 糊不辨。 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 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 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 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 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 难忘的故事。 兰膏的灯花已经残落,屏风上的红蕉变得 暗淡幽茫。
梦江南·兰烬落 唐代·皇甫松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梦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兰烬落
作者简介:
皇甫松(huánɡ fǔ sōnɡ)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
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 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新唐 书·艺文志》著录皇甫松《醉乡日月》3 卷。其词今存20余首,见于《花间集》、 《唐五代词》。事迹见《历代诗馀》。 今有王国维辑《檀栾子词》一卷。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兰烬”, 兰膏燃烧的余烬。起二句八字写夜深人静, 室内昏暗,灯花已经残落,画屏上鲜红的 美人蕉,在微弱的灯光下,颜色也已显得 暗淡,这正是入睡的时刻。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赏析:
这是一个寂寞的夜晚,隐约地透出人的黯 然心情,经过这一铺垫,下面便转入了梦 境的描写。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后三句进入梦境,却完全 是另一种景象:梦中的江南,情调清朗, 色彩明丽,梅子正熟,风景绝佳。恰在这 时,夜雨轻飘,船泊泽国,笛声悠扬;人 语驿桥,春水碧波。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注释: ④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 ⑤驿:馆驿。古代官吏住宿、换马之处。 驿边有桥称驿桥。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客思乡之作。先写旅 邸的夜景,然后转入梦境,通过对梦中江 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词人把自己 的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景物背后,诗情 含而不露,情景交融。落笔之处,尽显词 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赏析:
这里,有景,有情,有色彩,有声音,还 有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夜晚!梦 里梦外,都是夜景,但现实的夜如此凄清、 冷寂,蕴涵着丝丝哀怨;而梦中江南的夜, 却是那样欢乐、愉快、醉人。今昔对比, 作者对江南故乡怀念的深情,隐约可见。
全词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 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 (红蕉、黄梅)到绘声(吹笛、人语、夜 雨潇潇),亦即从视觉到听觉,构思新奇, 意境清幽,动静兼备。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鉴赏:
笛声如在明月静夜高楼,当然清越、浏亮, 但在潇潇夜雨江船,却不免呜呜然,闷闷 然。人语如于万籁俱寂中侧耳谛听,虽则 细细焉,絮絮焉,也还清晰可闻,但一经 与雨声、笛声相混,便隐隐约约、断断续 续,若有而若无了。词中诉诸读者的这些 听觉印象倘若转换为视觉形象,仍然不外 乎那两个字—“朦胧”。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鉴赏:
如果孤立地看这一篇,也许大多数读者都 会倾向于“怀地”说。但应该十分注意, 词人写了章法大致相同的两首《梦江南》, 她们当是一对姊妹篇。据第二首中“梦见 秣陵惆怅事,……双髻坐吹笙”云云推断, 则此篇所写,似乎也是当年“秣陵”(今 江苏南京)之事;“人语驿边桥”之 “人”,或者就是词人自己和他所钟情的 那位梳着“双髻”的姑娘(“双髻”,表 明她还是待嫁的少女,当是一名雏妓)吧? 按照两首词中交代的节令,此篇所梦为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鉴赏:
但“一读便知”却并不等于“一览无余”, 细细吟味,全词还是很蕴藉、很耐咀嚼的。 具体地说,上两句只写烛残屏暗,而词人 在入梦前有一长段时间的展转反侧,居然 可知;下三句只写梦中之愉悦,而词人醒 时之惆怅又可于言外得之。凡此都是藏锋 未露的含蓄之笔,不应草草看过。除此之 外,更有一桩费人思量之事,那就是此篇 的主旨究为怀念江南之地呢,还是怀念江 南之人?或者,怀地、怀人,兼而有之? 笔者以为,作既怀其地、又怀其人,而以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鉴赏:
人语驿边桥”。“梅子黄时雨如雾”(宋 寇准诗句),雨帘掩蔽下的江船是朦胧的, 雨帘掩蔽下的驿、桥乃至桥上之人也是朦 胧的。而这一切连同雨帘,又笼罩在夜幕 之中。而这一切连同雨帘,连同夜幕,又 隐没在梦云缥缈之中。雨朦胧,夜朦胧, 梦朦胧,朦胧而至于三重,真可谓极迷离 倘恍之致了。还有那笛声,那人语。
谢谢!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鉴赏:
能赏“朦胧”之美,然后可以读此词。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夜,已经
很深了。兰烛烧残,烧焦了的烛灺无人为 剪,自拳自垂自落,余光摇曳不定。屏风 上猩红色的美人蕉花,也随之黯然,模糊 不清了。这光景自然是一片朦胧。词人就 在这一片朦胧中进入了梦乡。以下三句, 便转写梦境。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赏析: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全灌注在用景物描绘所 铸成的形象画面之中,含有不尽之意,令 人思索玩味。
古诗文系列:梦江南·兰烬落
鉴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 蓝”,此白香山词之警策也,景色是何等 的鲜明,情调是何等的亢爽!借用苏东坡 的一句诗来评价它,正所谓“水光潋滟晴 方好”。相比之下,此篇显得凄迷、柔婉, 又是一种境界—“山色空濛雨亦奇”,换 句话说,也就是“语语带六朝烟水气” (俞陛云《唐词选释》评语)。烟水氤氲, 山色空濛,美就美在“朦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