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24_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二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静安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二模)试
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辛苦遭逢起一经,。
(《过零丁洋》)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小石潭记》)
3.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蝶恋花》)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殚其地之出,,号呼而转徙。
(《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 从诗题可知,这是刘禹锡写给(人名)的一首诗。
(2分)
7.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凄凉”“弃置”二词,饱含诗人的心酸和愤懑之情。
B.颔联借“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怀旧和思乡之情。
C.颈联以“沉舟”“病树”两种意象表现诗人的乐观和豁达。
D.尾联写诗人为了感谢友人,打算短暂振作精神来面对将来。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齐人也,坐盗。
”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像,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盜,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8.本文选自《》,晏婴即该书的主子公。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0.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王君臣几次提到“齐”“齐人”,可见他们是想借羞辱晏子来羞辱齐国。
B.晏子“避席对曰”的行为,既不失礼节,又显得心中有数
C.晏子一席话奇妙设喻,诙谐幽默又无可辩驳,充分体现了他的机灵善辩
D.楚王对晏子的评价从“习辞者”到“圣人”,说明他被齐国人彻底折服。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李泰伯改字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李泰伯。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
”公瞿然,握手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注释】①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
②瞿然:惊异的样子。
③握手,拱手。
扣:询问。
④溥大。
⑤凝:留意力集中。
11.说明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必将名世( ) 2)某妄意易一字( )
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李泰伯把记和赞词读了三遍,不停地感叹其韵味。
B.李泰伯读了多遍记和赞词,赞美回味不止。
C.李泰伯把记和赞词读了三遍,赞美回味不止。
D.李泰伯读了多遍记和赞词,不停地感叹其韵味
13.从范文正公“”的表现可以看出,他特别赞同李泰伯的观点。
而从李泰伯改字这件事,你得到的启示是(5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莫让青春染暮气
1好像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
先是怀旧。
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
再是叹老。
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2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
3不行否认,那些看似“矫情”的吐槽,背后有着一言难尽的青春味道。
和父辈们相比,青年一代有着无可比拟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但时代也制造了新形式的磨练。
成长于改革开放年头,他们的童年拥有动画片和汽水,也有做不完的作业;他们比父辈拥有更加宽广的人生选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他们栖身上一代人从未经验过的网络时代和工业文明,也品尝着城市化带给个体的无助和压力;他们踏入了一个有着空前流淌性的社会,也遭受着精神上的迷茫和认同感的缺失……
④对身处这样一个变革时代的年轻人而言,生活就像一部不断加速的跑步机。
它一方面代表了某种值得追求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不提速就要被甩下来。
更令人担忧的是,你跑了半天,却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不断地奔跑,换来的只是显示屏上一连串的数字。
在这样的境况中,不管是怀旧还是叹老,表达的都是一种面对压力时,对记忆中美妙过去的乡愁。
5假如说“叹老”只是心情的释放和吐槽,那么精神上的“早衰”就值得警惕了。
“早衰”的年轻人,有时会显得和“成熟”很像,举手投足都无比正确,接人待物都恰如其分,说话谈吐都深思熟虑。
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6少了点什么呢?想来想去,原来是少了年轻人的朝气和锐气。
年轻人不应当是敢想敢干吗,不应当是直抒胸臆吗,不应当是敢为风气先吗,为什么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像是从少年干脆迈入了中年?
7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回忆一战前太平常代的欧洲时,曾经描写过一个颇堪玩味的现象: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医生都已蓄起大胡须戴上金丝边眼镜,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给患者留下“有阅历”的印象。
8年轻人有朝气,社会就有朝气;年轻人有光明的前途可奔,社会的将来就一片大好。
扫除覆盖在社会上、徘徊在青年人心头的暮气,须要社会对他们放开更多的机会之门,供应更公允的竞争环境,更广袤的上升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袤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供应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建更有利的条件。
”让年轻成为资本而不是不足,让锐意进取、活力四射的青年精神成为社会风尚。
9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青年在时代的呼喊前应当奋起,更有担当和责任感。
当代青年的父辈和兄长们,已经领先垂范,用枕戈待旦的奋斗精神,换来了令世界惊羡的中国奇迹。
时代转轮的指针已经落在当代青年人的身上,国家的命运也是青年的命运,担负起这一使命,青年人责无旁贷。
14.第③段画线句中“新形式的磨练”指的是(1) (2)
(3) (3分)
15.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4分)
16.围绕“莫让青春染暮气”,本文先从“青春染暮气”的表现说起,进而分析
,最终论述了。
通观全文,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5分)
17.下列文字最适合放回文中的第几段?为什么?请详细说明理由。
(4分)
年轻,成为发展的障碍,年老却成了有利条件。
对年轻人的不信任遍及了当时全部的社会阶层,人们完全遗忘了莫扎特和舒伯特都是在30多岁时就完成了奠定自己一生荣誉的作品。
一股沉沉的暮气,笼單在当时的社会之上。
年轻人的扮老和早衰,无非是社会活力渐趋迟暮的表现。
18.有人认为文章的第⑨段完全没必要写,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①汪大娘,旗人,在我城内故居主子李家帮佣,只管做饭。
②我起先相识汪大娘时,她四十多岁,人中等身材,偏于瘦;朴实,没有一点聪慧精干气;很少嘻笑,但持重中隐藏着不少温柔。
目力不好,听说曾经把抹布煮在粥锅里。
像有些妇女一样,过日子有舍身精神,恒久不闲着。
不记得她有请假回家的事。
或许男人早已作古了吧。
有个女儿住在永定门外,像是也少来往。
李家人不少,夫妇之外,子二女三,渐渐都成婚传代,三顿饭,活儿不轻。
李家是汉族,夫妇都是进士之后,门第不低。
不过不管门第如何高,这出身总是旗人下的皇帝所赐。
而今,旗下人成为用人,并且依世俗之例,呼家主子夫妇为老爷、太太,子为少爷,女为小姐,子妇为少奶奶,真是翻了天,覆了地。
③汪大娘的行事,勤勉,这不希奇;希奇的是身份为外人却丝毫不见外。
她主一家衣食住行的食政,食要怎样支配,仿佛指导原则不是主子夫妇的意愿,而是她心中的常理。
她觉得她同样是家中的一员,食,她管,别人可以发表看法,可以共同商讨,但最终要由她做主。
详细说,是离开常轨不行,奢侈不成。
她刚来时,推想家里人可能感到不习惯,但汪大娘只留意常理不管别人的习惯,日久天长,杂七杂八的习惯最终被她的正气憨气压服,只好都依她。
两三年前,我们夫妇往天津,见到李家的长媳张玉婷,汪大娘呼为大少奶奶的,闲谈,说到汪大娘,她说:“我们都怕她,到厨房去拿个碗,不问她也不敢拿。
孩子们更不成,假如调皮,她看不过,还打呢。
所以孩子们都不敢到厨房去闹。
她人真好,一辈子没见过比她更直的。
”
④汪大娘也有使人费心的时候。
是一年夏天,卫生的要求紧起来,街道主其事的人挨门挨户传达,要防四种病。
如何防,第一,或许是唯一的要求,是记牢那四种病名,而且过两三天确定来查问。
李家上上下下着了慌,是生怕汪大娘记不住。
小姐,少奶奶,以及上了学的孩子们,车轮战法,帮助汪大娘背。
费了很大力气,都认为可以了。
不想查问的人晚来一两天,偏偏先到厨房去问她。
她以为这必是关系重大,一急,忘了。
由严峻的病入手想,好简单想起一种,说:“大头嗡。
”查问的人化严厉为大笑,一个难关终于度过了。
⑤还有更大的难关,是因为她年高辞谢到女儿家养老,“文革”的暴风刮起来的时候。
李家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然要深化调查罪状。
汪大娘曾经是用人,依常情,会有仇恨,知道得多,自然是最志向的询问对象。
不幸这位汪大娘没学过阶级斗争的理论,又不识时务,所以总是答非所求。
人家带启发性地问她:“你服侍他们,总吃了不少苦吧?”她答:“一点不苦,我们老爷太太待我很好。
他们都是好人。
连
孩子们也不坏,他们不敢到厨房调皮。
”不但启发没收效,连早已教她不要再称呼的“老爷太太”也冒出来了。
挖空心事启发的人哭笑不得,只好不再来,又一个难关平安度过了。
⑥汪大娘的年高辞谢是被动的,她舍不得走,全院的人也都舍不得她走。
为了表示欢送,李家除了给她一些钱外,还让孩子们带她到旁边的名胜逛逛。
一问,才知道她年及古稀,还没到过故宫。
!我吃了比她多读几本书的亏,听到这件事,反而有些稍微的黍离、麦秀之思,秀才人情,心里叨念一句:“汪大娘不识字,有福了!”那几天,汪大娘将要离去成为全院的大事,太太们和老太太们都找她去闲谈,问她女儿的住址,说有机会确定去看她。
⑦我们也抄来住址。
但不凑巧,还未成行时,“文革”的大风暴来了。
其后是自顾不暇,几乎连去看看的念头也歼灭了。
一晃十几年过去,风停雨霁,我们不由得又想起这位可敬的汪大娘,她还健在吗?还住在她女儿那里吗?因为已经有了几次叩门“”的伤痛阅历,我们没有敢去。
但她正直、质朴、宽厚,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的少见的形象,总在我们心中徘徊;还经常使我想到一个问题,是:常说的所谓读书明理,它的可信程度原委有多大呢?
19.依据拼音写汉字。
shàfèi 苦心________(2分)
20.第③段画线句是李家长媳评说汪大娘的文字。
假如删去好不好,为什么?(4分)
21.在第⑦段的横线处引用一句诗,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众里寻他千百度
B.物是人非事事体
C.人面不知何处去
D.桃花照旧笑春风
22。
请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7分)
23. 细读第⑦段画波浪线句,联系上面的表格,说说为什么十几年后“我们不由得又想起这位可敬的汪大娘”?(5分)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4---26题(10分)
美妙的事物人人憧憬。
闲暇之余,有人喜爱去大地山川,感受自然之美;有人擅长在街头巷尾,发掘被人忽视的社会之美;有人更爱步入剧院、博物馆、音乐厅等文化场馆,观赏艺术之美。
然而其中,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也不在少数,刻字留念、高声喧哗等不美的行为也时有出现。
可见,不少人还缺乏足够的审美实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
2024年,上海成为首批和教化部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的省市之一,市政府把“提升美育和人文素养”作为上海教化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的重大任务。
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对美的感知实力,培育健康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学校打算开展美育系列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24. 依据活动目的,下列最适合作为活动主题的一项是_____(3分)
A.四季书香满校内
B.慧眼识美在我心
C.勤俭节约我做主
D.昆曲名家进校内
25. 春天,校内里的樱花又开了,树下有不少赏花留影的人。
可有一位同学拍照时,用劲儿地拽着樱花的枝条,弄得花瓣纷纷飘落。
请结合材料,说一两句话对其进行规劝。
(3分)
25. 语文学习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
在作家笔下,充溢灵动的自然美,更不乏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所呈现的人性美。
请结合初中语文书中学过的一篇课文,谈谈你在其中发觉的美。
(4分)
四、写作(60分)
27. 题目:我,就在你身边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每空3分,凡错、漏、删、改1字扣1分)
1. 千戈寥落四周星
2. 参差披拂
3. 拟把疏狂图一醉
4. 夜阑卧听风吹雨
5. 竭其庐之入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4分)
6 .白居易(白乐天)(只写“乐天”不得分)
酬赠(答谢/酬答答谢应答/赠答/回赠)(每空1分,共2分)
7. A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
8. 晏子春秋(2分)
9. 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让老百姓变得擅长偷盗了吗?(4分)
10. D(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
11. (1)著名/出名出名(2)更改更换修改改换(4分)
12. B(3分)
13. 凝坐额首,殆欲下拜(多写了“公”字,不扣分)(只写了其中一个分句,得1分)(共2分)
(1)评价他人作品要实事求是,既充分确定其优点,又能委婉恳切地指出其不
(2)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三的看法或建议
(3)当自己在某方面出众时,也能虚心听取他人看法并刚好改正
(4)古人对创作精益求精的看法值得我们学习。
(创作/做事须要精益求精的看法)
(5)人与人之间交往应同等真诚,相互敬重(3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表述不准,酌情扣分)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20分)
14. (1)承受更重的负担(抄写“有做不完的作业”不得分)
(2)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竟争
(3)品尝城市化带给个体的无助和压力
(4)遭受精神上的迷茫和认同感的缺失(答到其中任三点给3分)
15. 排比、反问(各1分,共2分) 强调年轻人应当有朝气和锐气(1分),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人普遍“叹老”这一现象的忧虑和急迫(/缺憾)之情(或表达了作者对青年人拥有朝气和锐气的剧烈渴盼之情)(1分)。
(2分
16. 出现这一现象(青春染暮气)的缘由(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1分)变更这一现象(青春染暮气)的方法(做法途径措施等)(如何变更这一现象),(2分)让锐意进取、活力四射的青年精神成为社会风尚。
(或:锐意进取、活
力四射的青年精神应成为社会风尚。
)(或:青年在时代的呼喊前应当奋起,更有担当和责任感。
)(或:青年人应当有朝气和锐气,担当社会责任。
)(若抄写标题或选文第9段术句,不得分)(共2分)
17. 年轻人的扮老和早衰,是社会活力渐趋迟暮的表现。
)(2分)是对第⑦段茨所写的现象进行详细分析(1分)第③段(1分),因为这段文字写了年轻人扮老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年轻人的扮老和早衰,是社会活力渐趋迟暮的表现,)(2分)从反面证明白第③段中年轻人有朝气,社会就有朝气”的论述(1分)。
(4分,两者皆可)理由若分析“这段文字的首句或末句”与所放入段落的承接关系,得1分)
18.有必要(1分)。
因为该段是从青年人自身(个人主观)这个角度来论述应当如何“莫让青春染暮气”(或:呼吁青年人应当在时代的呼喊前奋起,更有担当和责任感)(1分),是对上段从社会(客观)角度论述的补充(或:进一步论证了本文的主要观点,点明白写作意图)(1分),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1分)。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0分)
19.煞费(2分
20.不好(推断精确不赋分,不推断扣1分)。
这是从侧面(/描写)(1分)表现汪大娘不管自己的身份,只留意“心中的常理”(1分),突出了她正直、尽责的特性(2分)。
(多写了“表达对汪大娘的敬意之情”,不扣分,不得分)
21.C(2分)
22.(1)时间(1分)
(2)依据心中常理,不准奢侈(/毫不见外,自己做主/别人可以发表看法,但最终由她做主离开常轨不行,奢侈不成/只留意常理,不管别人习惯)(1分)
(3)坚持认为李家都是好人(不识时务,总是答非所求)((1分)
(4)查卫生的人化严厉为大笑(只写“家人费劲教她背诵”,得1分:既写“家人费劲教她背诵”,也写到“查卫生的人化严厉为大笑”,得2分)(2分)
(5)调查的人想诱导她(1分)却被弄得哭笑不得(1分)(此题共7分)
23.因为汪大娘虽一字不识,但无论何时都能坚守正直、质朴、宽厚等做人准则
(没有写到“无论何时”或“坚守”扣1分)(2分),与很多读书却不明理的人形成了显明对比,“少见”一词更突出了其品德的珍贵之处(“对比”与“少见”分析到其中一点即可,1分),表达了作者对汪大娘的敬重和感谢(/怀念等)(1分)及对这种社会道德的赞美和呼喊(1分)。
(5分)
三、综合运用(10分)
24.B(3分)
25示例:这位同学,“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但爱美更需护美,请没关系拽花枝,好吗?(留意要有称呼,语气要宛转)(3分)
26.示例:(水远执著的漂亮》文中的袁隆平自小怀有幻想,毕其一生精力于中国人的粮食问题(2分),呈现出胸怀天下、矢志不渝的人性之美(2分)。
(4分)
(评分标准:必需是初中语文书中出现的。
写出人物与事务,或写出自然名称得2分;分析出美之所在,得2分)(二者不匹配,扣2分)(课题不出现,不扣分)。